前列腺增生组织内炎症对前列腺微循环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velgato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炎症对增生前列腺局部微循环的影响,及其对前列腺组织增生的作用.方法1998年至2005年前列腺增生症住院患者,随机入组,最近连续服用非那雄胺2周以上者(BPHF组)10例,未服非那雄胺者(BPH组)30例,切除的前列腺标本进行石蜡切片,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显示胶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D3(显示T淋巴细胞)、CD68(显示巨噬细胞)、CD34(显示微血管)、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PSA.采用BIU-2000微循环测量系统中微循环模式测量CD3、CD68和间质微血管密度(SMVD),免疫组织化学模式分析PSA、Collagen和VEGF表达的灰度值.结果BPH组和BPHF组CD3、CD68、SMVD计数及PSA、VEGF、Collagen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BPH组又显著高于BPHF组(P<0.01).BPH组上述指标作相关分析,MVD与CD3(r=0.5973,P<0.01)、SMVD与CD68(r=0.7358,P<0.01)都呈显著正相关.CD3与VEGF(r=-0.5075,P<0.01),CD68与VEGF(r=-0.6563,P<0.01)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前列腺增生组织内炎症可以促进血管新生,从而促进前列腺增生;非那雄胺抑制前列腺组织内炎症,抑制前列腺内血管新生,从而抑制前列腺增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44分子及其配体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时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123例肾移植患者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sCD44水平,检测外周血透明质酸的水平.结果 13例围手术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血清sCD44升高达(902.45±69.60)μg/L,和稳定组(355.70±82.01)μ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例出院后急性排斥反应患
目的 观察肉桂提出物甲基查尔斯多酮(MHCP)对糖尿病肾损害的作用.方法 单侧肾切除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3组,然后灌胃给药12周,测定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因子(VEGF)、Ⅳ胶原(Collogen Ⅳ)、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等指标,并观察大鼠肾脏的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MHCP能够部分降低VEGF(平均相对吸光度为25.3%)、IRS-1(平均相对吸光
目的 用种植胎兔雪旺细胞的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兔缺损的坐骨神经,观察坐骨神经再生及功能恢复.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48只,体质量1.5-2.0 kg,随机分成2组.两组动物均切除一段坐骨神经,造成2.0 cm长的缺损.实验组:用种植胎兔雪旺细胞的同种异体神经复合体修复坐骨神经.对照组:仅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修复.术后4、8、16周进行大体观察、标本光镜和电镜观察且进行量化分析、肌湿重检测
目的 观察1-甲基色氨酸(1-MT)对胰腺癌荷瘤鼠中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变化的影响,比较树突状细胞(DC)疫苗与1-MT联合应用前后抗肿瘤作用的强弱.方法 建立小鼠胰腺癌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荷瘤鼠应用1-MT前后肿瘤组织周围引流淋巴结(TDLNs)及脾脏中CD4~+ CD25~+T细胞占CD4~+T比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量Foxp3在TDLNs及脾脏mRNA水平;利用肿
微生态制剂(microbioecological preparations)亦称微生态调节剂,是在微生态理论指导下,利用对宿主有益的正常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或生长促进物所制成的即含有活菌、灭活菌、菌体组分及产物或仅含活菌体和死菌体的微生物制剂[1]。
期刊
作为SCI收录期刊,《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NRR)杂志以面向国际、立足国际为宗旨,以创办好学科界专家公认的学术期刊为不懈的工作目标。
期刊
希佩尔林道病基因(VHL)为一种抑癌基因.缺氧诱导因子(HIF)-1α是一种转录因子.一些研究结果证实VHL和HIF-1α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进展、血管生成、转移发生及侵袭能力密切相关"~[1-4].且新近研究证实恶性肿瘤中VHL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水平与HIF-1α表达水平密切相关~[5]。
期刊
目的 观察MnTBAP联合缺血预处理治疗大鼠小肝移植物模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二袖套法建立供肝/标准肝体积比(GV/SV)为45%的小肝移植物大鼠模型,并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A:小肝移植未治疗组(24只),B:缺血预处理组(24只),C:MnTBAP治疗组(24只),D:MnTBAP联合缺血预处理治疗组(24只).复流后各时限点检测肝脏中核转录因子(NF)-κB及其抑制物I-κB、肿瘤坏
临床外科走过了20世纪后半期的辉煌时代.今日外科的成就,不能不使人想到Hunter(John Hunter1728~1793,英国人),他是个达尔文主义者.他善于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将零星的资料整理成系统化理论,他喜爱对自然资料样品的收藏,身后建成Hunter解剖博物馆,为外科病理学打下基础;他将解剖学、动物实验观察用于外科;他教他的学生如何将病理学、生理学知识应用于外科;他教学时的名言:"空想干
期刊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中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15(TNFSF15)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及其与克罗恩病(CD)的相关性.方法 飞行质谱法检测144例CD和500例正常对照者的TNFSF15基因多态性位点,分析基因多态性与CD发病及各临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 在检测的5个SNF位点中,CD组和正常对照组间,有4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构建的我国人群特有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