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有对太阳能量来源的解释有内部引力作用收缩和核聚变等,文中对这两种观点提出质疑。所有的物体之间都存在万有引力,根据现代物理学研究表明真空蕴含的能量和质量,提出了太阳的能量来源于太阳和真空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地球的能量释放,木星、土星、海王星等行星向外辐射的能量远大于接受的太阳能量,火星、金星上的火山活跃,这些行星的能量来源,进一步佐证了万物聚能是太阳的能量来源。
[关键词]太阳 能量 真空 万有引力 万物聚能
中图分类号:T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0-0261-01
一、太阳能量来源的困惑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地球万物生长的动力源泉,太阳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美国天文学家德?埃及根据格林威治天文台自1836年以来的测量数据推算后认为,在近100年间,太阳直径缩短了1000千米。经过大量观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认为太阳100年收缩0.1%有一定可靠性。所以有人提出,太阳之所以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因为它的巨大炽热团块在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但令人大吃一惊的是,照此计算,太阳的能量只够维持2500万年。这显然与地球的历史相矛盾。如果说太阳收缩是太阳释放能量的主要原因,太阳只须14万年就会收缩一半,这不符合事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1938年,德国裔美籍物理学家贝脱(HansAlbrechtBethe)研究找出了氢能够聚合生成氦的几种可能方式;他认为太阳的能量是通过这几种聚合反应产生出来的。第一种是氢能转化为氦,第二种是通过碳原子参与作为媒介进行反应。所以物理学家贝脱认为:太阳是由氢核聚变爆炸生成氦的互相还原反应而发出能量。
根据科学家们对太阳辐射计算,太阳每秒钟要耗费420万吨质量。这425万吨物质,大约每秒钟有6.5亿吨的氢聚变成氦,太阳的总质量是2×1027吨,这相对太阳的质量来说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庞然大物的核聚变竟然是稳定、可控的,几十亿年依然如此,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此外,核聚变的点火温度和反应温度,都是非常高的,甚至可达几十亿度,而太阳中心才温度达1500万℃,这既不符合核聚变的反应条件,也不符合核聚变的反应结果。太阳的能量既不是内部引力作用收缩,也不是核聚变。
二、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和周围真空万有引力作用的必然结果
现代物理学研究表明,真空并非是一无所有,是一个沸腾不已的世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荷兰物理学家享德里克·卡西米尔第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了真空零点能的存在,真空极化的效应,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湮没为高能光子,反之高能光子可使真空激发出大量的粒子,这些实验都说明真空具有能量和质量。
万有引力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所有的物体和真空之间都有万有引力作用,每个物体都在不断地从真空中吸收能量,物体的质量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多,物体的质量越小,吸收的能量越少,甚至小到我们无法观察到。每个物体都和真空之间有万有引力作用,每个物体都能从空间中吸收能量的本领,在这里把每个物体都能从真空中吸收能量的本领称作万物聚能。
太阳的质量为1.989×1030千克,占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太阳对周围的所有物质都有强大的引力作用,对周围的真空也不例外,真空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发生了弯曲。真空可以穿透所有的物体,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真空必然会落入太阳,这就是太阳能量的来源。
三、太阳系中行星内部的能量来源也是万物聚能的证明。
天体不断地从真空中吸收能量,我们来观察一下太阳系中的行星。行星的质量要比太阳小得多,从真空中吸收能量无法和太阳相提并论,但我们依然观测到了这些能量。在地球上,大约每增深100米温度就增高2~3℃,地球核心温度更是高达摄氏6000℃,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成为丰富的地热资源,还有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释放能量的途径。仅靠核裂变的放射能或者46亿年前地球起源时的内能释放显然是不足以达到这样能量强度的。
天文观测表明,木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是它接受的太阳能量的2.5倍,表明木星内部正在产生热能。木星上的元素主要是氢元素,木星内部不具备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核聚变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热能,但木星内部的温度只有30000℃左右,其压力也达不到热核聚变的压力,在这种条件下氢元素之间是不可能发生氢弹爆炸式的热核反应的,最好的解释就是木星的万有引力从周围的真空中吸收了能量。与木星类似,土星也有非常热的内部,核心的温度高达11700℃,辐射至太空中的能量是它接收来自太阳的能量的2.5倍。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海王星表面有湍急紊乱、剧烈翻滚的云层运动,一个大黑斑就相当于一个地球规模大小的大气旋,海王星放出的能量是接收太阳能量的2.6倍之多。火星上发现一座高达25000米的火山,说明火星仍处于火山活跃期。金星表面大大小小遍布着上千座火山,在金星上甚至还发现了形成于仅仅数十年前的熔岩流。这些行星的内部能量进一步证明了万物聚能的存在。
万物聚能是普遍存在的规律,是对太阳能量来源的重新解释,也揭示了行星内部的一些能量来源。万物聚能是物体和真空万有引力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对“热寂说”的破解,也为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广德等.真空不空.《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年3月.
[2] 黄志洵.真空涨落与Casimir力.《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9月.
[3] 卢晓波等.认识太阳.《知识经济》,2011年第14期.
[4] 邓雪梅.真空能危机.《世界科学》,2007年7月.
[4] 艾先立.地核内真是一座超级核反应堆吗.《知识就是力量》,2008年第11期.
[5] 高凌云.自我膨胀的热木星.《现代物理知识》2011年02期.
[6] 林尤史.太阳能量之谜.《中国矿业报》2011年2月17日
[7] 赵忠孝.火星不是死寂而是非常活跃的.《世界科学》2005年07期.
[8] 张洋.海王星奇观.《大自然探索》2001年01期.
作者简介
蔡国军,男,浙江富阳人,出生于1971年7月,工作单位富阳市东洲中学,任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科学、理论物理。
[关键词]太阳 能量 真空 万有引力 万物聚能
中图分类号:TU8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0-0261-01
一、太阳能量来源的困惑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地球万物生长的动力源泉,太阳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美国天文学家德?埃及根据格林威治天文台自1836年以来的测量数据推算后认为,在近100年间,太阳直径缩短了1000千米。经过大量观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认为太阳100年收缩0.1%有一定可靠性。所以有人提出,太阳之所以能够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是因为它的巨大炽热团块在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但令人大吃一惊的是,照此计算,太阳的能量只够维持2500万年。这显然与地球的历史相矛盾。如果说太阳收缩是太阳释放能量的主要原因,太阳只须14万年就会收缩一半,这不符合事实的,也是不可能的。
1938年,德国裔美籍物理学家贝脱(HansAlbrechtBethe)研究找出了氢能够聚合生成氦的几种可能方式;他认为太阳的能量是通过这几种聚合反应产生出来的。第一种是氢能转化为氦,第二种是通过碳原子参与作为媒介进行反应。所以物理学家贝脱认为:太阳是由氢核聚变爆炸生成氦的互相还原反应而发出能量。
根据科学家们对太阳辐射计算,太阳每秒钟要耗费420万吨质量。这425万吨物质,大约每秒钟有6.5亿吨的氢聚变成氦,太阳的总质量是2×1027吨,这相对太阳的质量来说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庞然大物的核聚变竟然是稳定、可控的,几十亿年依然如此,几乎是难以想象的。此外,核聚变的点火温度和反应温度,都是非常高的,甚至可达几十亿度,而太阳中心才温度达1500万℃,这既不符合核聚变的反应条件,也不符合核聚变的反应结果。太阳的能量既不是内部引力作用收缩,也不是核聚变。
二、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和周围真空万有引力作用的必然结果
现代物理学研究表明,真空并非是一无所有,是一个沸腾不已的世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荷兰物理学家享德里克·卡西米尔第一个通过实验验证了真空零点能的存在,真空极化的效应,高能正负电子对撞湮没为高能光子,反之高能光子可使真空激发出大量的粒子,这些实验都说明真空具有能量和质量。
万有引力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所有的物体和真空之间都有万有引力作用,每个物体都在不断地从真空中吸收能量,物体的质量越大吸收的能量越多,物体的质量越小,吸收的能量越少,甚至小到我们无法观察到。每个物体都和真空之间有万有引力作用,每个物体都能从空间中吸收能量的本领,在这里把每个物体都能从真空中吸收能量的本领称作万物聚能。
太阳的质量为1.989×1030千克,占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太阳对周围的所有物质都有强大的引力作用,对周围的真空也不例外,真空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发生了弯曲。真空可以穿透所有的物体,在太阳引力作用下真空必然会落入太阳,这就是太阳能量的来源。
三、太阳系中行星内部的能量来源也是万物聚能的证明。
天体不断地从真空中吸收能量,我们来观察一下太阳系中的行星。行星的质量要比太阳小得多,从真空中吸收能量无法和太阳相提并论,但我们依然观测到了这些能量。在地球上,大约每增深100米温度就增高2~3℃,地球核心温度更是高达摄氏6000℃,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成为丰富的地热资源,还有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释放能量的途径。仅靠核裂变的放射能或者46亿年前地球起源时的内能释放显然是不足以达到这样能量强度的。
天文观测表明,木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是它接受的太阳能量的2.5倍,表明木星内部正在产生热能。木星上的元素主要是氢元素,木星内部不具备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核聚变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热能,但木星内部的温度只有30000℃左右,其压力也达不到热核聚变的压力,在这种条件下氢元素之间是不可能发生氢弹爆炸式的热核反应的,最好的解释就是木星的万有引力从周围的真空中吸收了能量。与木星类似,土星也有非常热的内部,核心的温度高达11700℃,辐射至太空中的能量是它接收来自太阳的能量的2.5倍。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海王星表面有湍急紊乱、剧烈翻滚的云层运动,一个大黑斑就相当于一个地球规模大小的大气旋,海王星放出的能量是接收太阳能量的2.6倍之多。火星上发现一座高达25000米的火山,说明火星仍处于火山活跃期。金星表面大大小小遍布着上千座火山,在金星上甚至还发现了形成于仅仅数十年前的熔岩流。这些行星的内部能量进一步证明了万物聚能的存在。
万物聚能是普遍存在的规律,是对太阳能量来源的重新解释,也揭示了行星内部的一些能量来源。万物聚能是物体和真空万有引力作用的必然结果,是对“热寂说”的破解,也为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王广德等.真空不空.《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9年3月.
[2] 黄志洵.真空涨落与Casimir力.《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9月.
[3] 卢晓波等.认识太阳.《知识经济》,2011年第14期.
[4] 邓雪梅.真空能危机.《世界科学》,2007年7月.
[4] 艾先立.地核内真是一座超级核反应堆吗.《知识就是力量》,2008年第11期.
[5] 高凌云.自我膨胀的热木星.《现代物理知识》2011年02期.
[6] 林尤史.太阳能量之谜.《中国矿业报》2011年2月17日
[7] 赵忠孝.火星不是死寂而是非常活跃的.《世界科学》2005年07期.
[8] 张洋.海王星奇观.《大自然探索》2001年01期.
作者简介
蔡国军,男,浙江富阳人,出生于1971年7月,工作单位富阳市东洲中学,任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科学、理论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