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血”的收购基金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j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常顺利。”8月26日,风险投资巨头软银亚洲联合美国凯雷投资向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China Real Estate Network Limited)投资4500万美元,在签约仪式上,这笔创下今年以来在中国单项金额最高记录的风险投资,让顺驰(中国)董事长孙宏斌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但孙的喜悦并非在4500万美元,而是软银和凯雷为他和顺驰从中国资本管制高墙下打通了一条隧道,绕开外汇监管部门,成功上演了一场孙宏斌的“刺激2005”。
  为了完成上市大业,早在2003年孙就与软银亚洲进行了深入的接触。2004年,在软银的指导下,孙宏斌开始着手对顺驰置业的股权结构进行改造。2005年5月19日,顺驰置业与软银亚洲签署合作框架协议。一个月后,这个项目的想像力又招来了凯雷投资集团,软银投资3000万美元,凯雷投资1500万美元。有意思的是,摩根士丹利也赶上了“顺驰资本快车”,在接下来的1-2个月内,也向顺驰投资1000万美元。
  按照软银亚洲和凯雷的设计,顺驰最终选择了“海外曲线IPO”、俗称“红筹上市”的方式,以绕过国内监管实现在纳斯达克上市。
  其操作流程是:境内企业在海外设立离岸公司或购买壳公司→将境内资产或权益注入壳公司→以壳公司名义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筹资。顺驰置业围绕这个计划分两个阶段展开股权结构改造。
  顺驰置业的股权结构改造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将顺驰置业由纯内资企业改组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然后通过在开曼群岛注册的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China Real Estate Network Limited)反向收购中国境内的运营实体顺驰置业。据孙宏斌透露,由顺驰置业变更而来的顺驰(中国)不动产网络集团已经于近日完成注册重组工作。也就是说,资本通道即将打成。
  与此同时,在软银亚洲和凯雷的设计下,孙宏斌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这一“妙手”,使企业主公民身份及资产转移两道环节,都“擦边”绕过了外管局年初为加强监管制定的威力强大的11号文和29号文。
  如此一来,无论是对孙宏斌还是软银和凯雷,在中国的资本运作和流动都将发生在管制宽松的离岸国家,可以绕开国内严格的资本与外汇管制。而且,通过收购、注资、换股,境内企业股权为海外公司所控制,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享受相应优惠待遇。
  对孙宏斌与软银亚洲、凯雷而言,最重要的是通过海外上市公司可实现所持股份的全流通,并可在离岸注册地简便地办理有关股权转让、退出等资本运作,而境外公司累积盈余可以无限制地保留。直接地说,孙宏斌和顺驰无论在中国发展到100亿规模还是1000亿规模,一分一厘的利润享用在未来都将与中国无关。
  孙宏斌的完美资本“潜逃”让中国市场重新认识了又一种风险投资(VC)的威力。网络狂潮在中国退隐后,IDG这样花费5-7年功夫“孵化”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渐趋低调。近年来在市场折冲樽俎的主流,则是华平、凯雷、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等以股权收购为特征的收购基金式的“VC”企业。
  令监管当局恼火的是,收购基金式的VC企业甚少表现出培育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公司快速健康成长的“孵化”功能,更多是在把优秀企业和资金丰厚公司的资产从国内转移到海外。在软银亚洲和凯雷的“顺驰项目”中,可以清晰看到它们带给顺驰真正的增值服务,只是一个“过桥资本”的作用。
  事实上,风险投资只是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 investment)的一种,属于投资于早期和成长期企业的创业投资。而私募股权投资方式还包括,投资扩展期的产业投资或直接投资(direct investment),与管理层收购有关的投资(management-buy-out/in),投资过渡期企业的过桥融资(mezzanine/bridge financing),或上市前融资(pre-IPO)。而收购基金(Buyout Fund)是私募股权投资中专门进行股权收购买卖的一种投资方式。
  同为投资于企业,收购基金与风险投资基金其实有极大的不同。风险投资主要投资于创业型企业,而收购基金选择的对象是成熟企业;风险投资对企业控制权并无兴趣,而收购基金意在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这里的关键词是控制权。如果足够,收购目标企业20%的股权也可满足;如果必要,100%收购也在所不惜。
  目前在全球私人股权投资业,投资扩展期和过渡期的资金已经是投资创业期的3倍。尤其是收购基金,在国际私人股权投资基金行业中更占据着统治地位。据英国行业研究机构Almeida Capital数据,2004年度全球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资金总额为1290亿美元,其中927亿美元流向美国,这之中又有约510亿美元是流入美国的收购投资基金。这一数字比流入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多出一倍以上。
  因此,软银亚洲在盛大项目上的暴富、华平“完美收购”哈药、凯雷“收官”徐工以及新桥资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为代表的投资基金,更准确地讲应该属于私人股权投资中的投资于扩展期、过渡期和股权收购有关的收购基金(Buyout Fund),而非风险投资。其项目选择未必会像创投那样投资高新技术,惟一标准是能否带来高投资回报。
  在中国,收购基金投资的回报率基本都在25%-30%左右,超出国际同类回报率10-15个百分点,有的甚至更高。比如软银亚洲赛富基金管理公司(SAIF Partners)首席合伙人阎焱,力主软银4000万美元投资盛大,最终获得1000%以上的资本回报。这位当前收购基金圈内的风头人物率领的软银亚洲投资基金第一期曾创造了高达97%的业绩回报率。
  在巨额资本需求出路和回报最大化驱动下,收购基金对亚洲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的兴趣越来越浓。据Asia Private Equity Review最近调查,2004年亚洲私人股权投资募集了约65亿美元,是自2001年来的最高记录,其中收购基金占了56%,为37亿美元。与此相应,2004年亚洲私人股权总投资额为116亿美元。这其中,新桥资本、凯雷集团等全球收购基金巨头们,已经在香港建构了“桥头堡”,指向中国内地投资的募集基金总额超过30亿美元。
  2004年,中国已成为收购基金在除日本之外亚洲地区的首选,共有13亿美元流入中国。“从绝对金额、占GDP和国外投资额的百分比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规模还很小,但增长极快。”凯雷亚洲企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兼亚洲收购团队联席负责人杨向东指出,投资到中国的收购资本每年以40%-50%的速度增长。
  科技部创业投资研究所所长房汉廷曾对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风险投资进行过实际研究,他告诉《商务周刊》,在中国投资市场不健全的状态下,这些收购基金以风险投资或创新投资的形象进入中国,大量参与或主持了与风险投资概念大相径庭的投资活动。他说:“这些所谓的VC在中国做的事情并不是VC业务,而是投行业务。”
  “VC投资一个项目,通常要持有3-5年。只有持有一定的时间,才能对一个项目不仅仅是资金,更重要的是输出增值服务。”房告诉记者,“现在中国的这些境外所谓的VC,大多数持有项目的时间基本上在两年以内。为什么在美国一般都是5年,在中国就变成两年?因为两年相当于投行做一个企业的改制上市,这里面不是创业投资的本来特点,而变成了过桥资本。”
  谙熟VC运作的房汉廷坚持认为,必须重新认识这些投资基金的面目。“对于私人投资资本我们应该有所区分。”他说,“有一部分私人资本可能确确实实是合法经营的产物,这种财产寻求更大发展,境外IPO或者并购套现都是可以的。但有一种私人资本的来源本身就值得怀疑,比如将一些难以解释清楚的财富借助VC这条渠道转移出去。”
其他文献
4年时间,这家因为财务丑闻险些破产的500强公司渡过了董事会和高管大换血、治理结构改造、公司商业伦理重塑和核心业务增长等多重挑战    2001年美国第七大公司安然被揭露隐瞒巨额债务进行财务欺诈之后,安然、泰科、施乐和世通等一批巨型公司相继暴出丑闻,这些曾经的庞然大物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不堪一击,甚至遭受灭顶之灾。  市值曾经高达106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电子电气元件制造商泰科在其中显得十分幸运。20
期刊
8年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瞬,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漫长。一家在中国仅生存了16年的民资企业,却要花费8年时间去挣脱最初赖以成名的工业化模式。这也许是每个中国制造企业在产业升级中所必经的艰辛历程。  在不断地创新与质疑中,杉杉懂得了什么叫改变和坚守,什么叫积累和沉淀。“在我心目中,服装是核心产业,科技和投资是两翼。应该说我对服装有着最深的感情,其他产业我都是投资决策人。服装以外的其他行业收益丰厚,但只是付
期刊
创新的含义是有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在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以企业家的精神来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以开创一个新的工业为目标,而不是以发明一个新产品或者修改一个旧产品为目标。创新是赋予资源以新的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    ——彼得·德鲁克    在2006年初的“科技创新重大成就展”上,3G手机的展台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体验。许多体
期刊
现代资本主义的精神之父——亚当·斯密曾评述说:“哪里有巨大的财富,哪里就有巨大的不平等。有一个巨富的人,同时至少必有500个穷人,少数人的富有,必定是以多数人的贫困为前提。”然而,这位同样写有《道德情操论》的学者身后那些追随者通常选择对先哲这一特别的担忧视而不见。中国在改革时期所发生的一切说明这种担忧是如何的合理。      巨大的财富确实是创造出来了,但也产生了巨大的不平等、不公正、甚至是绝对贫
期刊
近年来,DVD专利收费之争在我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场争议的一方为跨国公司,以“行使知识产权”的名义,向中国DVD企业征收专利费30亿元人民币,并预计征收专利费200亿元人民币,因而大获全胜;另一方为中国的DVD企业,因没有任何防卫的法律武器,只能支付巨额费用,生产和出口减少,并有部分企业被迫退出DVD生产领域。  更严重的是,受DVD事件的启发和影响,外国厂商对中国的电视机、U盘、光盘、光盘刻录机
期刊
经过多年艰苦的打拼后,TTE(TCL-汤姆逊)董事长胡秋生正式提出了辞职,他将于6月30日之前离任。另外,TCL集团另外两大元老袁信成、吕忠丽也将提前“退休”。随着这三位老臣在TCL集团淡出,TCL集团真正进入少壮时代。与此同时,TCL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将亲自挂帅主抓TTE全盘业务,任命将于6月30日起正式生效。  在此之前,李东生已经为亲政做好了准备。3月份,TCL斥巨资举办奖金总额达100万美
期刊
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主要经济体所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在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更重要的是提供灵感。我们需要一起工作,造福那些国家的贫困人口   中国正在由世行的主要借款国转变为捐款国。随着中国的变化,我们与中国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关系仍将是一种牢固和富有成果的关系   中国在过去25年取得了如此显著的进步,原因之一就是你们从一开始就承认你们需要向世界各国学习,而且以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来学习
期刊
“我的地盘听我的!”台湾歌星周杰伦以桀骜不驯的眼神在电视上魔术般耍出一堆“M”,“M-zone”(动感地带)一出世就成功地吸引了年轻人的眼球——中国移动还真够“in”的,在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中,鲜有做这么新锐广告的。不过,“动感地带”能深入人心,广告所起的作用仅是冰山一角。  因为希望吸引并拥有那些对移动通信充满好奇但又不富有的年轻人消费群体,2003年,中国移动在“全球通”和“神州行”之外,率先推
期刊
——访英国贸易投资总署对英投资部北京区经理Colin Wilson    中国是对西欧投资最多的国家,2004年的投资额比2003年增长了10余倍。以保守高傲形象著称的英国人是如何做到的?         《商务周刊》:英国贸易投资总署自1990年代就进入中国,你们为什么会这么早就重视从中国吸引对英投资?    Colin Wilson:这是因为我们预见到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我们一直判断,中国在
期刊
燃油税10年未能出台的过程,很典型说明了政府部门间利益的博弈和政府协调能力的不足,中国为此付出的成本太高了    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燃油税出台波澜后,普通民众对此类新闻虽然几近麻木,但稍微有风吹草动,仍然会把那潭“湖水”搅乱。  9月15日上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交通部、农业部、建设部、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民航总局等16大部委,论证燃油税改革事宜。但据《商务周刊》所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