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实践与理论初探r——以不良金融资产管理机构的发展为例

来源 :武汉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l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以不良金融资产管理机构为代表的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猛,成为政策性金融领域的新生力量.这对当前以政策性银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政策性金融理论提出了改进要求.通过对我国不良金融资产管理机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以AMC和AIC公司为代表的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服务国家战略、体现政府意志、享有国拨资本、实行特许经营等方面符合政策性金融的一般性特征.二是政策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的产品标的具有非标准化特征,采取的运作机制更加市场化以及发挥的功能更侧重逆周期调节,这与政策性银行有较大差别.
其他文献
根据产业发展对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与素养的要求,通过新生导学课的开展让新生了解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但这个关系必须嵌入到新生导学课的课程设计中去.在文献梳理和实地调查中发现,新生专业导学课的开设存在教学班级规模大、课程设计不够合理、教学手段单一、实践教学薄弱等方面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新生专业导学课的教学质量,提升新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和效率,从结构化教学出发,对新生专业导学课进行系统化装置,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会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百年党史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厚滋养,要深入推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促使大学生成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将探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一条主线、两个方面、三个课堂、四个整合和五个落脚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能力建设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着传播困境,大连艺术学院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原创“青春”系列剧目为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提供了新思路,开拓了新路径,创造性地解决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说什么”“对谁说”“怎么说”的三大问题,有效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力.
婚姻家庭法关系到千家万户和男女老少的切身利益,是内容广泛、生活气息浓厚、伦理性很强的部门法.开展“婚姻家庭法学”课程思政建设,在对课程的思政元素进行深挖、梳理、优化与整合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方案,从参观爱国主义实践教学基地、观摩革命爱情影剧、传唱红色婚恋歌曲、朗诵优秀“家国情怀”诗词、开展岭南婚俗文化调研等方面拓宽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形成实地与网络、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多场域相融合实践教学模式.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工作质量评价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备受关注.文章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视角进行调查研究,以南方医科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统计分析毕业生对南方医科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南方医科大学毕业生总体满意度,同时收集用户对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建议.结果显示:毕业生对南方医科大学就业服务工作的总体评价比较满意,用人单位对南方医科大学毕业生的总体评价较高,但存在需要持续改进的方面.根据此项调查结果,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加强和改进
引入心理资本理论,分析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应努力构建创业教学体系、创业实践培养体系和创业团体心理辅导体系,培育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提升高校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新时代劳模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思想精髓.对高校而言,围绕新时代劳模精神内涵培育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应强化劳模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价值引领、重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精神熏陶、加强大学生劳动实践技能的培养路径,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事实,特别是在当今疫情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为了提升就业机会,大学生有必要通过提升学业能力以外的礼仪素质和道德修养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关就业难,文章对丽江市社会企业和本校就业相关部门进行了深度调查.问卷、访谈反馈中发现毕业生大多缺乏规范的礼仪教育,如最基本的面试礼仪和求职要求都无法完成.很多企业无法认同当今大学毕业生的礼仪素养.文章尝试结合社会企业之需要,探索高校礼仪的教育模式,通过真实需求来设置礼仪课程,达到让大学生懂礼、知礼、行礼、形成良好道德行为的目的,最后通
在现有的民事诉讼实践之中,存在着人工智能的极度高效和极度低效的“双相障碍”,极度高效表现为在网络安全的整体环境下径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导致的网络安全隐患,更表现为在推进人工智能建设的过程之中,法院由于过分倚重社会技术力量,同时对技术到底是手段还是目的的问题尚未及反思;极度低效体现为在高效之外,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不发达带来的维护成本,出于人工智能建设过速带来的对当事人、法官的培训成本等资源耗费,反而增添了法院的工作量,形成了高效之外的低效.而上述“双相障碍”的成因,是由于在司法权威性和司法高效性的根本问题上
目前“钟南山”相关发布已经成为某种权威,在深度媒介化的今天专家媒介形象如何取得公共信任以及网络媒介赋权下的专家社会信任机制如何建构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理论与新闻内容文本的融合分析,剖析专家通过媒介赋权建构、修复及重组社会信任的内部机理,使官方媒体在重大卫生事件突发之时,能够快速构建可信赖的专家形象,使专家高效介入回应群众关切,阻止负面舆情与消极情绪蔓延.在后疫情时期,即使走出了特定情境,专家的媒介形象建构还应该继续.专家作为媒介赋权的主体还应继续向社会各个职能群体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