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G633.6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目前在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步推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学科正常有序开展的关键,而探求影响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则是其重要内容。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和近年来的课堂听课所得,本文拟就五个方面探讨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复习导入是诱因
众所周知,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复习是为了巩固所学,导入是为了引入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本节课作好铺垫。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计算机教师对此环节重视不够,甚至一跳而过。复习旧课时,或简要地复述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或简单地提问学生问题,采用的方式往往是文化课的传统做法,没有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来设计复习导入,起不到复习巩固旧知的目的。还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大多是开门见山,直接说明本节课所学内容,缺乏新意,也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實际上,我们在复习旧课时,如果课前做好准备,针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精心设计几条上机操作题,上课伊始让学生到教师机操作,并通过网络广播,教师再归纳总结(有时还需矫正)就能起到很好的巩固检查效果。
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同,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导入,都要有启发性、趣味性,还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导入,要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我们在讲授“WORD编辑排版”时,一般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仅有文字内容的普通文档,再给学生呈现一个经过编辑处理过的图文并茂的精美文档,往往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种渴求知识的氛围自然就形成了。成功的导言,犹如乐章的序曲,学生们一开始就受到心灵的感染,自然而然进入角色。
二、语言艺术是工具
教师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于我们的教学,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如同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如同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艺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操作电脑娴熟,能修理电脑,畅游网海,制作课件,为同事景仰。可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为学生所认同。究其原因就是语言的使用问题,不能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方便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应有的信息素质。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注意语调高低强弱;语言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通俗易懂,善用比喻,想方设法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例如,我们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人要居有定所、物品要归类摆放,这样就水到渠成自然化解了学生心中“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的疑问。当然,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科学无误还要简明扼要,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环境是催化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解决任务、创新信息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师的情感作用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在机房或网络教室里进行讲练结合的信息技术课亦是如此。过去我们常说“师道尊严”,但今天,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所谓“教师是主导(或曰引导),学生是主体”也。如果教师以严师的面孔出现,甚至对接触计算机较少或接受能力欠佳而致操作有失误的学生冷眼相看、冷言相对,必然使学生害怕教师,出现“敬而远师”现象,不敢问,害怕问,甚至不懂装懂,这对教学是十分有害的。教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对全体学生倾注强烈的爱,想之所想、急之所急。这样,教师对学生“情之所至,金石为开”,而学生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教学方法是关键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本、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演示你观看,我操作你模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机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出现了呆坐机房、懒于动手的现象。课堂教学作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安排时间,精讲多练,重在实践,增大学生学习、实习的自由度,同时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着力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获取“任务”完成的成功感。
五、“板书”技巧是辅助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是课堂讲授内容的纲要,是教学中直观的无声语言。这儿的“板书”当然不是用粉笔在黑板上所写的传统板书,而是指用PowerPoint等软件做的幻灯片“板书”。好的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它能准确说明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等思维能力,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在“板书”设计方面应着重体现三点:一是选择板书的形式要准确,体现教学意图;二是板书的内容要精,概括准确,详略得当,能够画龙点睛,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三是板书文字精美,色彩协调,布局合理,给学生以较好的视觉感受;四是注意板书的易操作性,辅以适当的音响、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既学会方法掌握操作,又把握知识体系的目的。
六、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时间还不长,而课堂教学艺术却博大精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讲课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目前在中小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已逐步推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学科正常有序开展的关键,而探求影响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则是其重要内容。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和近年来的课堂听课所得,本文拟就五个方面探讨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复习导入是诱因
众所周知,复习旧课和导入新课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复习是为了巩固所学,导入是为了引入本节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为本节课作好铺垫。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计算机教师对此环节重视不够,甚至一跳而过。复习旧课时,或简要地复述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或简单地提问学生问题,采用的方式往往是文化课的传统做法,没有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来设计复习导入,起不到复习巩固旧知的目的。还有的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大多是开门见山,直接说明本节课所学内容,缺乏新意,也不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實际上,我们在复习旧课时,如果课前做好准备,针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精心设计几条上机操作题,上课伊始让学生到教师机操作,并通过网络广播,教师再归纳总结(有时还需矫正)就能起到很好的巩固检查效果。
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不同,导入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导入,都要有启发性、趣味性,还要紧扣教学目标,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导入,要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我们在讲授“WORD编辑排版”时,一般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先在屏幕上显示一个仅有文字内容的普通文档,再给学生呈现一个经过编辑处理过的图文并茂的精美文档,往往能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一种渴求知识的氛围自然就形成了。成功的导言,犹如乐章的序曲,学生们一开始就受到心灵的感染,自然而然进入角色。
二、语言艺术是工具
教师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语言对于我们的教学,如同音响和旋律对于音乐,如同线条明暗和色彩对于绘画,如同动作和姿态对于舞蹈一样,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艺术。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扎实,操作电脑娴熟,能修理电脑,畅游网海,制作课件,为同事景仰。可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不为学生所认同。究其原因就是语言的使用问题,不能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方便地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形成应有的信息素质。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语言要用词准确规范,注意语调高低强弱;语言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智力;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富有情趣、通俗易懂,善用比喻,想方设法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例如,我们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人要居有定所、物品要归类摆放,这样就水到渠成自然化解了学生心中“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的疑问。当然,信息技术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科学无误还要简明扼要,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人格魅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环境是催化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探求新知、解决任务、创新信息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
教师的情感作用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在机房或网络教室里进行讲练结合的信息技术课亦是如此。过去我们常说“师道尊严”,但今天,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导师,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所谓“教师是主导(或曰引导),学生是主体”也。如果教师以严师的面孔出现,甚至对接触计算机较少或接受能力欠佳而致操作有失误的学生冷眼相看、冷言相对,必然使学生害怕教师,出现“敬而远师”现象,不敢问,害怕问,甚至不懂装懂,这对教学是十分有害的。教师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对全体学生倾注强烈的爱,想之所想、急之所急。这样,教师对学生“情之所至,金石为开”,而学生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四、教学方法是关键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课本、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没有真正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演示你观看,我操作你模仿,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与技能的机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兴趣逐渐消失,出现了呆坐机房、懒于动手的现象。课堂教学作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合理安排时间,精讲多练,重在实践,增大学生学习、实习的自由度,同时又不是放任自流,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着力于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不断获取“任务”完成的成功感。
五、“板书”技巧是辅助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是课堂讲授内容的纲要,是教学中直观的无声语言。这儿的“板书”当然不是用粉笔在黑板上所写的传统板书,而是指用PowerPoint等软件做的幻灯片“板书”。好的板书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研究、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它能准确说明知识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又能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等思维能力,便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要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在“板书”设计方面应着重体现三点:一是选择板书的形式要准确,体现教学意图;二是板书的内容要精,概括准确,详略得当,能够画龙点睛,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三是板书文字精美,色彩协调,布局合理,给学生以较好的视觉感受;四是注意板书的易操作性,辅以适当的音响、动画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既学会方法掌握操作,又把握知识体系的目的。
六、结束语
信息技术课程进入中小学课堂时间还不长,而课堂教学艺术却博大精深,如何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讲课艺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