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之王的杀戮历史

来源 :飞碟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Dom_BB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星先向内、后向外的迁移对太阳系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0年:木星形成
  在早期太阳系中,原行星盘中有浓密的气体和尘埃在绕太阳转动。木星最早形成于原行星盘中距离太阳3.5天文单位的地方。
  70000年:主要引力源
  木星从原行星盘中吸积气体,成为一颗气态巨行星。这个过程使得原行星盘打开了一道巨大的缝,随后木星开始向内迁移。
  80000年:超级地球碰撞
  有理论认为,木星的引力使得形成于太阳附近的超级地球发生相撞。此碰撞过程产生的碎片掉入了太阳,但留存下的物质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类地行星。
  100000年:土星形成
  土星形成于木星迁移到距太阳4.5天文单位之前。在接近其目前的质量时,它受原行星盘中气体的引力作用向内迁移。
  120000年:气态巨行星彼此靠近
  在盘中气流的推动下,土星逐渐靠近木星,进入轨道共振状态。土星每绕太阳公转2周,木星绕太阳公转3周。
  300000年:向外迁移
  在这个阶段,木星位于距离太阳1.5天文单位处,与今天火星的轨道一致。之后,木星调头,和土星开始向外迁移。
  500000年:清除小行星
  随着木星和土星的向外迁移,它们会清除掉沿途遇到的15%的小行星。这解释了特洛伊小行星和柯伊伯带天体的存在以及小行星带的质量缺失。
  600000年:木星止步
  由于原行星盘中的气体耗尽,木星向外迁移的速度放缓,并最终止步于今天我们看到的距太阳5.2天文单位处。天王星和海王星通过共振被俘获。太阳系中的行星都生长到了现有的质量。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长满藻类植物的小池塘,池水很不清澈,但摄影师还是抓住了这个美丽的瞬间。一只蟾蜍从水底游出,就像偶然从深渊中来到人间的精灵,闪着古铜色的眼睛,看着水面上的世界。初春时分,沉睡了一个冬天的蟾蜍从洞穴中醒来,沿着传统的路线迁徙到池塘中,开始准备繁殖自己的下一代。
期刊
物种灭绝和人类死亡有点类似——它在以和缓稳定的速率持续发生。但是大规模灭绝事件对物种来说,就像是一场战争,或者一场大规模的流行病,是在短期内将很大一部分人口全部杀死的非正常事件。人类还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一次大规模灭绝事件,如果发生一次,就很有可能使人类灭绝,或者是因为这次事件本身(例如一颗足够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或者是这次事件的结果(例如严重破坏了食物供应链,温度或者大气成分的剧烈变化)。右面的
期刊
大约10年前,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一种罕见、短暂的宇宙射电波爆发。这种神秘能量爆发的来源、特点、本质等一直令天文学家迷惑不解。有人认为,这可能是外星生命试图联系我们的信号。近日,天文学家终于定位到这种信号的来源,它来自30亿光年外的一个矮星系。    这种罕见、短暂的宇宙射电波爆发也被称为快速射电爆发,它的信号很短暂,似乎也很随机。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康奈尔大学的天文学家使用位于美国新墨西哥
期刊
近日,美国天文学家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和印度巨米波电波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制作的X射线图片,发现了宇宙观测史上最为密集的超大质量黑洞群。    若以地球的密度标准计算,这个黑洞群的密度约相当于5000个地球分布于月球表面。此项发现在得克萨斯州美国天文学会会议上公布。  在会议上,天文学家同时发表了另一项星系群研究的结果。哈佛- 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两个距离地球约200
期刊
近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引力波观测站在西藏阿里地区破土动工,建成运行后可首次实现北半球地面原初引力波观测,带领中国原初引力波研究进入国际前沿,同时促进中国低温超导亚毫米波探测技术的发展。    阿里地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之一,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气候干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与天文台基础设施,是北半球观测原初引力波最理想的地方。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姚永强介绍说, 此项目全
期刊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国庆联合国内外科学家,对过去40年间青藏高原湖泊和蒙古高原湖泊的变化模式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定量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湖泊的变化特征体现在扩张和出现新湖泊,蒙古高原湖泊却出现消失和萎缩。    张国庆说,高原湖泊的动态变化是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除地球南北极外,青藏高原和蒙古高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过去数十年来,两个高原经历了相似的快速变暖,升温率是世界其他地区
期刊
在我们大脑的深处,有一个叫作纹状体的结构。这个结构中的多巴胺和运动控制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症状就与纹状体多巴胺的缺失有关。在运动控制的过程里,一种叫作多巴胺2型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简写为D2R)的蛋白质扮演着关键角色,它能够结合多巴胺分子并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    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病与肾病研究所的科学家亚历克赛·克拉维兹推测,如果肥胖会让人丧失运
期刊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找到了一条揭开反物质之谜的新途径。他们让一道激光照射在反原子上,观察它们的反应与原子是否有所不同。这项研究为解决反物质之谜带来了一线希望。    虽然在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物质与反物质数量相同,今天的宇宙却主要由物质构成。目前,还没有理论能够解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反物质的制备和捕获极其困难,因为它们在接触到普通物质时便会瞬间湮灭。但利用特制的磁陷阱,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反
期刊
你是不是有过总是少了点什么的感觉?研究太阳系的天文学家确实如此。有关太阳系演化的最佳模型似乎总是在暗示外太阳系中不应该只有4颗巨行星,而应该有5颗。    2011年,计算机模拟表明,如果少了第五颗神秘的行星,太阳系早期的强引力作用将必然导致灾难性的后果:随着4颗巨行星慢慢迁移到它们当前的位置,它们会扰动内太阳系天体,使太阳系几乎不可能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但有5颗巨行星参与这一角力之后,迁移就会
期刊
这颗孤独的行星很可能就在某个地方,但它是如何被驱逐出去的呢?  1.巨行星形成  巨行星形成于原行星气体盘中,由于与该盘之间的引力作用而开始迁移。  2.短暂的稳定时期  当气体盘消散时,行星之间会形成紧密的共振构形,海王星在距离太阳约20天文单位的地方。第五颗巨行星距离太阳约10天文单位,位于土星和天王星的轨道之间。  3.第五颗巨行星失稳  当第五颗巨行星开始与其他行星相互作用时,动力学不稳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