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悦是北京广播电台青年频道《青年说》节目的制片人和主持人。作为一位资深的记者和广播人,他采访过很多名人大咖、青年才俊,也用自己的文字和话筒记录了首都北京各个行业领域的巨大变化。但是这一次入选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他要讲的是关于新疆的故事。
从2015年到2017年,张悦在新疆和田做了近三年的驻站记者,采访北京市第八批108名援疆干部的工作生活。这三年的时间,张悦的足迹踏遍了和田大大小小的县城和农村,记录下每一位援疆干部的辛苦工作和默默奉献,也见证了和田人民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他宣讲的题目就叫:“在海拔5000米,我与北京援疆干部的一次对话。”
2015年8月,张悦刚到和田,就赶上了皮山县6.5级大地震,皮山县的通讯基站被地震损毁,无法联系上。张悦当即决定开车从和田市区挺近皮山县震中。车子在无人的沙漠大概开了200多公里,才赶到这个偏远的县城,到县城已经是深夜。皮山农场的医院主体楼已经坍塌了一半,余震还持续不断。
在震区,张悦见到了驻守在这里的援疆干部谭玉军,“他当时正在十万火急的指挥医护人员用担架把医院里腿脚不好,逃不出来的病人抬出来。他眼睛里冒着血丝,满身都是灰。”
由于皮山县的通讯基站被地震损毁,为了及时能把震区消息传出去,张悦决定从震区赶回和田市区。临走时,谭玉军突然跑过来,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是一串电话号码,请他帮家里报个平安,然后又扭头冲进坍塌的废墟。
回到市区,张悦急忙拨打这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迈的老人的声音,当我说到‘谭玉军平安’的时候,电话那头突然泣不成声。后来她又忍住,她说,你告诉军儿,家里一切都好,抓紧救人!这个年迈的老人是谭玉军的母亲,她早在两天前就在电视上知道了皮山地震的消息,但是已经两天联系不上儿子了。”
张悦的驻站采访就在这一次危急的情境中开始。之后,辛苦和奔波就成了他工作的常态。和田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5个地区之一,驻地和田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与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95%是维吾尔族百姓。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全年几乎没有降水,一年365天有200多天在刮风沙,“一天三顿土”并不夸张。即使关着门窗,每天早上起来后屋子里还是积了厚厚一层土。
在这样的天气下,张悦几乎天天坐着采访车,在颠簸的砂石路上长途跋涉。车子行驶过昆仑山上陡峭狭窄的山路,也穿过一望无际的大漠,有时候遇到了塌方或者泥石流,车子过不去,他就要徒步翻过断路,再坐车继续前行。
“有时候沙子比下雨都厉害。”在漫天的风沙里,他想的是如何保护好手里的相机。拍完照片就赶快用自己的衣服把它裹起来。但即使是这样,相机还是常常出毛病,每次都送回北京修很费周折,久而久之,张悦自己学会了修相机,拆镜头,清理尘土,都不在话下。
张悦曾去采访过的一个乡叫“达里雅布依”,位于距离于田县县城直线距离200多公里的沙漠腹地,由于此前不通公路再加上位置偏僻与外界联系非常困难,直到1989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才成立了党组织和乡政府。就在这样一个如此偏僻和孤独的乡落,现在也有援疆干部在这里工作。现在乡里通了公路、电灯、电话、互联网和卫星电视,和外界的沟通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驻站采访的这几年,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和田的巨大变化。”张悦说。
当聊起在和田的采访见闻时,张悦常常抛出一个问题:猜一猜北京在和田的援疆人中,年级最小的是多大?有人猜十八、二十……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猜对。
因为张悦公布的答案是:4岁半。
这个4岁半的小女孩叫小毛豆,她的爸爸是北京市派到和田的援疆干部,妈妈在中国银行工作,也被派到了和田。在北京没有人照顾她,于是,小毛豆也背上了小书包,来到和田上幼儿园,成为幼儿园里唯一一位汉族小朋友。“当地的小朋友教她跳新疆舞,她教大家唱从北京学来的最新版的汉语儿歌,她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心目中的大明星。”
平时,毛豆就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和田市区的北京援疆干部宿舍楼里。宿舍楼里住的都是北京来的援疆干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大家从各自工作的地点来到这里短暂地休整一下,洗个澡,换换衣服。小毛豆是整个宿舍楼里唯一的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团宠”,大家见到她都要逗一逗她,有什么好吃的水果、糖果,都要给小毛豆留一点。
一天晚上,令张悦印象深刻的是,夜深人静,大家都要休息了,宿舍楼里宁静的空气突然被孩子响亮的哭声打破。大家都纷纷跑出来,关切地问,“毛豆怎么了?”原来,小毛豆淘气被爸爸打了两下。在大家的劝解和安慰下,毛豆的哭声很快止息,去睡觉了。但是大楼里很多人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援疆干部老孙是个河南汉子,他在和田已经驻守了6年,有一次喝多了,他红着眼圈对张悦说,那天晚上,心里很不好受。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听到毛豆的哭声,很多人都会想到远在万里之外,自己的孩子。
一般情况下,援疆干部是三年一轮换,但是由于刑侦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他继续坚守在这里。“六年是什么概念?他出来的时候孩子还是小学生,现在已经快要读大学了。这期间除了节假日短暂的几天,他都无法和家人相守。错过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六年,这对一个父亲来说,是难以弥补的遗憾。但是为了援疆工作,他仍然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这里。我回来后,和他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一直在和田工作了九年。”张悦感慨地说,“這就是我们可爱的援疆干部。”
张悦的父亲是山东聊城人,响应党的号召去大西北支边,在新疆的阿勒泰工作。张悦就出生在新疆。还在襁褓时,他就和父母回到了内地,因此他对新疆没有印象。但是似乎他和新疆有一种奇妙的缘分,让他在一次偶然中又回到了这片自己出生的土地。 “那一年,原本已经确定了另外一位同事到和田驻站采访的,但是就在出发前的几天,他突然跳槽了。于是,领导临时找到了我。”就这样,张悦二话没说,收拾行李,先回山东老家做通了父母的工作,然后就收拾行李到了和田。
这一次的工作任务原本是半年。但是到了和田才发现,半年时间根本不够,因为援疆干部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很多都是偏远的山区和村落,路途遥远。而张悦不想蜻蜓点水式的去完成每一个采访。“如果没有一段时间在那里了解情况,是写不出来好的东西的。这100多个干部,真的都有很丰富、很感人的故事。”因此,当采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张悦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108个人都采访到,给他们每一个人都做一期节目,什么时候弄完什么时候走。于是,半年变成了一年,一年又变成了三年。
在海拔4700米的昆仑山上、距离和田市区最远的一个乡,采访援疆干部老王的故事,张悦就呆了三个月。
从和田市区开车到这里需要6个小时,山路崎岖,飞沙走石,常年缺水,年降水量不足20mm。老王来了以后,利用北京援疆资金,为附近的父老乡亲引来了自来水。在自来水厂建好前,张悦就来到了这里采访。他住在当地的一位9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党员何丽丽大叔家里。“乡里通自来水之前,何力力大叔的老伴吐尔孙大娘每天赶着毛驴到山里去担水,再赶着毛驴经过颠簸的山路回到家,一天要往返两趟。挑来的水存在一个大水桶里。时间久了,桶里积了厚厚的泥沙。等清理泥沙的时候,就会发现倒出来的泥沙里混有泥鳅、青蛙、昆虫等各种水生物。何丽丽大叔一家人和牲畜常年就吃这样的水。何丽丽大叔对张悦说,旧社会,他的母亲生了12个孩子,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两个,有10个都不幸夭折了,就是因为缺水喝,吃不饱。
自来水通到村里那一天,张悦也在现场见证了那一刻。当拧开水龙头,清澈干净的自来水像喷泉一般喷涌,村里像过节一样喜庆。维吾尔族乡亲们把老王抬起来,扔到天上,又扔到天上。小朋友们开心地在院子里冲起了凉。何丽丽大叔含着热泪说,这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水。我今年92岁了,我还要健康地活下去,共产党会为我们维族人民带来越来越好的生活。
2016年,老王在一次工作调研途中,车子翻下山路,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援疆事业。张悦记得,追悼会的现场,围满了前来送行的维吾尔族百姓,他们用蹩脚的汉语喊到:金国,一路走好。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当时我不理解,也不懂,但是在和田已经驻守了60年的湖南老兵盛成福却给了我答案。他说这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
张悦在宣讲稿中写到:“2018年年初,我带着厚厚的援疆干部的采访资料回到了北京。在我的采访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些最可爱的援疆人,正努力帮助维吾尔族百姓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的赤子之心。”他说,这一次入选团中央青年讲师团,一定要讲好新疆的故事,讲好北京援疆干部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扶贫故事。
回到北京后,张悦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青年频道《青年说》栏目的制片人。这是一档面向年轻人的访谈节目。从栏目开设到现在,已经累计邀请了500多位青年榜样和优秀青年群体来做节目。通过优秀青年榜样的作用,引领更多青年人为了梦想而勇敢奋斗。
年轻的张悦已经是一位资深的媒体人了,他曾经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资讯早八点”栏目的主持人,每天早上八点准时通过电波把新闻资讯传递给千家万户。现在,他同样每天早上伴着朝阳,把励志的青春故事带给年轻听众。每天一期节目,并且是直播,工作节奏很快,但是张悦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疲惫,仍然充满阳光活力和对工作的热情。
和其它广播栏目不同的是,《青年说》节目除了在电台播出,会同时在映客、花椒等直播平台同步直播,是一档真正的融媒体产品。“这一档节目是和北京团市委合作的,我们的目标受众是青年人。但是很多年轻人已经没有听广播的习惯了,所以我们决定,要打造一个融媒体产品,这个产品可以分发到不同的平台,可以看视频,可以听,还可以互动。哪里有年轻人,就把我们的内容放在哪儿。”
2017年是直播元年,《青年说》节目在花椒、映客等直播平台同步上线。这个正能量满满的节目,成为直播平台里的一股清流,很受年轻网友欢迎,点击量非常高。现在,节目也入驻了抖音平台,不仅收获了很多粉丝,还实现了盈利。
“作为一档面向年轻人的栏目,我就是要像一支冲锋破浪的小船,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探索。今后,我们要继续讲好青年故事,展示好北京青年的榜样力量。”张悦说。
从2015年到2017年,张悦在新疆和田做了近三年的驻站记者,采访北京市第八批108名援疆干部的工作生活。这三年的时间,张悦的足迹踏遍了和田大大小小的县城和农村,记录下每一位援疆干部的辛苦工作和默默奉献,也见证了和田人民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他宣讲的题目就叫:“在海拔5000米,我与北京援疆干部的一次对话。”
余震中开始的采访
2015年8月,张悦刚到和田,就赶上了皮山县6.5级大地震,皮山县的通讯基站被地震损毁,无法联系上。张悦当即决定开车从和田市区挺近皮山县震中。车子在无人的沙漠大概开了200多公里,才赶到这个偏远的县城,到县城已经是深夜。皮山农场的医院主体楼已经坍塌了一半,余震还持续不断。
在震区,张悦见到了驻守在这里的援疆干部谭玉军,“他当时正在十万火急的指挥医护人员用担架把医院里腿脚不好,逃不出来的病人抬出来。他眼睛里冒着血丝,满身都是灰。”
由于皮山县的通讯基站被地震损毁,为了及时能把震区消息传出去,张悦决定从震区赶回和田市区。临走时,谭玉军突然跑过来,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是一串电话号码,请他帮家里报个平安,然后又扭头冲进坍塌的废墟。
回到市区,张悦急忙拨打这个电话。“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迈的老人的声音,当我说到‘谭玉军平安’的时候,电话那头突然泣不成声。后来她又忍住,她说,你告诉军儿,家里一切都好,抓紧救人!这个年迈的老人是谭玉军的母亲,她早在两天前就在电视上知道了皮山地震的消息,但是已经两天联系不上儿子了。”
张悦的驻站采访就在这一次危急的情境中开始。之后,辛苦和奔波就成了他工作的常态。和田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5个地区之一,驻地和田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隅,与印度和巴基斯坦接壤,95%是维吾尔族百姓。这里自然条件恶劣,全年几乎没有降水,一年365天有200多天在刮风沙,“一天三顿土”并不夸张。即使关着门窗,每天早上起来后屋子里还是积了厚厚一层土。
在这样的天气下,张悦几乎天天坐着采访车,在颠簸的砂石路上长途跋涉。车子行驶过昆仑山上陡峭狭窄的山路,也穿过一望无际的大漠,有时候遇到了塌方或者泥石流,车子过不去,他就要徒步翻过断路,再坐车继续前行。
“有时候沙子比下雨都厉害。”在漫天的风沙里,他想的是如何保护好手里的相机。拍完照片就赶快用自己的衣服把它裹起来。但即使是这样,相机还是常常出毛病,每次都送回北京修很费周折,久而久之,张悦自己学会了修相机,拆镜头,清理尘土,都不在话下。
张悦曾去采访过的一个乡叫“达里雅布依”,位于距离于田县县城直线距离200多公里的沙漠腹地,由于此前不通公路再加上位置偏僻与外界联系非常困难,直到1989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才成立了党组织和乡政府。就在这样一个如此偏僻和孤独的乡落,现在也有援疆干部在这里工作。现在乡里通了公路、电灯、电话、互联网和卫星电视,和外界的沟通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了。“驻站采访的这几年,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和田的巨大变化。”张悦说。
年纪最小的援疆人
当聊起在和田的采访见闻时,张悦常常抛出一个问题:猜一猜北京在和田的援疆人中,年级最小的是多大?有人猜十八、二十……但是从来没有一个人猜对。
因为张悦公布的答案是:4岁半。
这个4岁半的小女孩叫小毛豆,她的爸爸是北京市派到和田的援疆干部,妈妈在中国银行工作,也被派到了和田。在北京没有人照顾她,于是,小毛豆也背上了小书包,来到和田上幼儿园,成为幼儿园里唯一一位汉族小朋友。“当地的小朋友教她跳新疆舞,她教大家唱从北京学来的最新版的汉语儿歌,她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心目中的大明星。”
平时,毛豆就和爸爸妈妈一起住在和田市区的北京援疆干部宿舍楼里。宿舍楼里住的都是北京来的援疆干部,周末或者节假日的时候,大家从各自工作的地点来到这里短暂地休整一下,洗个澡,换换衣服。小毛豆是整个宿舍楼里唯一的孩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团宠”,大家见到她都要逗一逗她,有什么好吃的水果、糖果,都要给小毛豆留一点。
一天晚上,令张悦印象深刻的是,夜深人静,大家都要休息了,宿舍楼里宁静的空气突然被孩子响亮的哭声打破。大家都纷纷跑出来,关切地问,“毛豆怎么了?”原来,小毛豆淘气被爸爸打了两下。在大家的劝解和安慰下,毛豆的哭声很快止息,去睡觉了。但是大楼里很多人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
援疆干部老孙是个河南汉子,他在和田已经驻守了6年,有一次喝多了,他红着眼圈对张悦说,那天晚上,心里很不好受。夜深人静的时候,突然听到毛豆的哭声,很多人都会想到远在万里之外,自己的孩子。
一般情况下,援疆干部是三年一轮换,但是由于刑侦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他继续坚守在这里。“六年是什么概念?他出来的时候孩子还是小学生,现在已经快要读大学了。这期间除了节假日短暂的几天,他都无法和家人相守。错过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六年,这对一个父亲来说,是难以弥补的遗憾。但是为了援疆工作,他仍然无怨无悔地坚守在这里。我回来后,和他一直保持着联系,他一直在和田工作了九年。”张悦感慨地说,“這就是我们可爱的援疆干部。”
续写和新疆的缘分
张悦的父亲是山东聊城人,响应党的号召去大西北支边,在新疆的阿勒泰工作。张悦就出生在新疆。还在襁褓时,他就和父母回到了内地,因此他对新疆没有印象。但是似乎他和新疆有一种奇妙的缘分,让他在一次偶然中又回到了这片自己出生的土地。 “那一年,原本已经确定了另外一位同事到和田驻站采访的,但是就在出发前的几天,他突然跳槽了。于是,领导临时找到了我。”就这样,张悦二话没说,收拾行李,先回山东老家做通了父母的工作,然后就收拾行李到了和田。
这一次的工作任务原本是半年。但是到了和田才发现,半年时间根本不够,因为援疆干部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很多都是偏远的山区和村落,路途遥远。而张悦不想蜻蜓点水式的去完成每一个采访。“如果没有一段时间在那里了解情况,是写不出来好的东西的。这100多个干部,真的都有很丰富、很感人的故事。”因此,当采访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张悦下了决心,一定要把这108个人都采访到,给他们每一个人都做一期节目,什么时候弄完什么时候走。于是,半年变成了一年,一年又变成了三年。
在海拔4700米的昆仑山上、距离和田市区最远的一个乡,采访援疆干部老王的故事,张悦就呆了三个月。
从和田市区开车到这里需要6个小时,山路崎岖,飞沙走石,常年缺水,年降水量不足20mm。老王来了以后,利用北京援疆资金,为附近的父老乡亲引来了自来水。在自来水厂建好前,张悦就来到了这里采访。他住在当地的一位9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党员何丽丽大叔家里。“乡里通自来水之前,何力力大叔的老伴吐尔孙大娘每天赶着毛驴到山里去担水,再赶着毛驴经过颠簸的山路回到家,一天要往返两趟。挑来的水存在一个大水桶里。时间久了,桶里积了厚厚的泥沙。等清理泥沙的时候,就会发现倒出来的泥沙里混有泥鳅、青蛙、昆虫等各种水生物。何丽丽大叔一家人和牲畜常年就吃这样的水。何丽丽大叔对张悦说,旧社会,他的母亲生了12个孩子,最后活下来的只有两个,有10个都不幸夭折了,就是因为缺水喝,吃不饱。
自来水通到村里那一天,张悦也在现场见证了那一刻。当拧开水龙头,清澈干净的自来水像喷泉一般喷涌,村里像过节一样喜庆。维吾尔族乡亲们把老王抬起来,扔到天上,又扔到天上。小朋友们开心地在院子里冲起了凉。何丽丽大叔含着热泪说,这是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水。我今年92岁了,我还要健康地活下去,共产党会为我们维族人民带来越来越好的生活。
2016年,老王在一次工作调研途中,车子翻下山路,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援疆事业。张悦记得,追悼会的现场,围满了前来送行的维吾尔族百姓,他们用蹩脚的汉语喊到:金国,一路走好。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当时我不理解,也不懂,但是在和田已经驻守了60年的湖南老兵盛成福却给了我答案。他说这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
张悦在宣讲稿中写到:“2018年年初,我带着厚厚的援疆干部的采访资料回到了北京。在我的采访中,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这些最可爱的援疆人,正努力帮助维吾尔族百姓实现一个又一个梦想的赤子之心。”他说,这一次入选团中央青年讲师团,一定要讲好新疆的故事,讲好北京援疆干部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扶贫故事。
一直传递正能量
回到北京后,张悦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青年频道《青年说》栏目的制片人。这是一档面向年轻人的访谈节目。从栏目开设到现在,已经累计邀请了500多位青年榜样和优秀青年群体来做节目。通过优秀青年榜样的作用,引领更多青年人为了梦想而勇敢奋斗。
年轻的张悦已经是一位资深的媒体人了,他曾经担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资讯早八点”栏目的主持人,每天早上八点准时通过电波把新闻资讯传递给千家万户。现在,他同样每天早上伴着朝阳,把励志的青春故事带给年轻听众。每天一期节目,并且是直播,工作节奏很快,但是张悦的脸上却看不出一丝疲惫,仍然充满阳光活力和对工作的热情。
和其它广播栏目不同的是,《青年说》节目除了在电台播出,会同时在映客、花椒等直播平台同步直播,是一档真正的融媒体产品。“这一档节目是和北京团市委合作的,我们的目标受众是青年人。但是很多年轻人已经没有听广播的习惯了,所以我们决定,要打造一个融媒体产品,这个产品可以分发到不同的平台,可以看视频,可以听,还可以互动。哪里有年轻人,就把我们的内容放在哪儿。”
2017年是直播元年,《青年说》节目在花椒、映客等直播平台同步上线。这个正能量满满的节目,成为直播平台里的一股清流,很受年轻网友欢迎,点击量非常高。现在,节目也入驻了抖音平台,不仅收获了很多粉丝,还实现了盈利。
“作为一档面向年轻人的栏目,我就是要像一支冲锋破浪的小船,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探索。今后,我们要继续讲好青年故事,展示好北京青年的榜样力量。”张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