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模式新解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78458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培养研究生的一种科学的思维与操作方法,是指培养研究生的形式、结构与途径,它探讨的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诸因素的最佳结合与构成。但培养过程的诸因素到底有哪些,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将在借鉴学者们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
  关键词:模式 ;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优劣直接制约着其培养质量的高低。所以,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构成要素一直成为国、内外学者纷纷研究的对象。鉴定“模式”、“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模式”并提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是研究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
  
  1、模式
  
  “模式”一词,尽管被人们普遍采用,但对其概念的释义至今仍无统一的界定。从语义上分析,古代汉语中的“模”意指一种技术或方法,如《说文解字》上写道:“模,法也。”,而“式”意指形式、样式、格式。把这两个字联结在一起,“模式”是指制造实物的模型或样式。《现代汉语辞典》中“模式”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们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查有梁认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操作与科学思维的方法,模式是处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中介方法。“一种新模式的产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往往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之间进行多次往返求证、修改,经历实践——模式——理论——模式——实践的运行规律和机制。新模式一旦形成,就要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以发展与完善。并随着实践、认识的进一步深人和提高而转换成更新的模式。”
  还有学者认为“模式”是一种软科学概念,是人们对研究对象本质的认识和把握,是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可以向人们提供某一事件的整体形象和明确信息。
  基于此,笔者认为“模式”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操作方法,是建构的某事件的人们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而且“模式”是一个弹性非常大的概念,小到一种教学方式,大到一种文化类型,都可以冠之以“模式”。目前,“模式”一词已经被各种领域广泛应用,并衍生出市场模式、管理模式、运作模式、培养模式、课程模式等。虽然“模式”种类繁多,但侧重点各不相同,不过一旦形成了“模式”,便具有了一些共同特点:整体性、规范性、目的性和探索性、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多伊奇认为模式具有构造功能,解释功能、启发功能和预测等功能。
  
  2、培养模式
  
  首次提出“培养模式”一词是在1994年,原国家教委全面启动和实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但当时并未对“培养模式”概念做出相应的解释和界定。在此之后,学者们对“培养模式”的理解及运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1998年,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上,周远清指出“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实际上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基本培养方式,它集中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规定着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特征”;而阴天榜则认为“培养模式”是指在教育活动中,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各级各类教育根据不同的教育任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形式及运行机制,培养模式简约地反映了教育活动基本要素即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评价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李硕豪则认为“培养模式”是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把与之有关的若干要素加以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结构。
  赵丽认为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需要,为受教育者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培养模式反映了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优化设计及诸因素的最佳组合。具体来说,培养模式是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反映具体的培养过程并通过培养评价来保证培养结果。概言之,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三部分构成,培养过程具体涉及入学形式,课程学习,导师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几个阶段。
  基于学者们的观点,笔者认为“培养模式”是培养相应人才的一种科学的思维与科学操作方法,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而把相应诸要素优化组合起来的一个有序系统。“培养模式”也是一个弹性化的概念,可大可小,而且要素系统中只要有一个因素发生变化,培养模式就随之发生变化。
  
  3、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构成要素
  
  (1)研究生培养模式
  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定义,学者们也是各抒几见。刘鸿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规模质量,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王栾井和杜佳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培养过程和主要环节的组成部分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定式,它反映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环节的最优化设计及诸因素的最佳组合。郑浩和常思亮认为培养模式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所以研究生培养模式也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别。宏观层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是指实施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国家体制模式;中观层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各高校(拥有学位授予权)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的具体实施由各院校(科研院所)分别承担;微观层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等。
  本文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中观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对“模式”、“培养模式”和“研究生培养模式”定义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是指培养研究生的一种科学的思维和操作方法,是在一定的研究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为实现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而把诸要素优化组合起来的一个有序系统,也是人们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本文的诸要素包括:研究生培养目标、招生及学制、课程设置、科学研究、导师指导和培养考核。其中,研究生培养目标既是整个系统的起点,又是终点。各要素环节的运行都是依据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决定,并为培养目标服务,培养目标的确立是依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的人才最终为这些需求服务。如下图所示:
  研究生培养模式构成图
  (2)研究生培养模式构成要素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培养模式的特殊形式,它是遵循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需要,为研究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索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总体运行方式。它的构成要素也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考核三部分。但由于研究生教育具有不同于高等教育其它层次教育的特点,其培养模式构成要素的内容也有不同的规定。
  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在层次上分为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两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这两级的培养目标均有明确要求。硕士研究生的要求是: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的要求是: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这是我国对研究生培养目标最基本的要求。笔者认为,培养目标在实施过程中结合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各种因素可以具体化为对研究生知识、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①在知识方面包括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即科学研究方法、方法论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理论。②能力方面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组织和交往能力。③素质方面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以上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与素质的基础;能力形成后可促进知识的进一步获取;素质的提高则能加快知识的吸收、内化,促进能力的增强。
  培养过程。培养过程是根据一定的培养目标(对研究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通过一定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使研究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提高,成为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活动过程。它主要涉及:入学形式、课程学习、导师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等五个层面。入学形式是培养过程的起点,它是研究生培养模式与社会大环境之间的中介,随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培养过程的其它诸层面则依据入学形式的变化而作相应的调整。课程学习、导师指导和科学研究是培养过程的重心,研究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这三个层面的作用下发生变化。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二者是并重的,它们是横向基础和纵向延伸的交叉关系,导师指导则贯穿于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二者的结合点。
  培养考核。培养考核是培养模式的调控性因素,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培养考核的实质是对培养模式各环节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益做出的客观衡量和科学的判断,对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并及时做出反馈和调节。其目的是通过调节与反馈,促进培养模式各环节的优化组合以提高培养质量,考核质量是否达到预定培养目标。培养考核的范围涉及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导师指导、学位论文等的考核。
  
  参考文献 :
  [1] 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 1963:120.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1981:791.
  [3] 李雁冰. 简论教学模式[J]. 山东教育科研, 1994(3).
  [4] 唐玉光,房剑森. 高等教育改革论[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
  [5] 阴天榜,张建华,扬柄学. 论培养模式[J]. 中国高教研究, 1998(4).
  [6] 李硕豪. 高校培养模式刍议[J].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0(2).
  [7] 赵丽. 研究生培养模式刍议[J].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 2002(2).
  [8] 符娟明. 国外研究生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 人民教育思想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摘 要: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是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中,司法警察工作必然会在检察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基层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相对滞后于其他检察工作。努力解决司法警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是推进司法警察工作的有效途径,对确保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更好地为检察工作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司法警察;管理体
期刊
近年来,由于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各地检察机关在侦查办案中广泛使用录音录像以固定证据,这在刑事诉讼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过,它的使用也引起了相应的问题:同步录音录像的法律地位是什么?它的应用规范是什么?本文以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为理论基础,对同步录音录像加以分析,并总结出能应用于侦查实践的使用规则,以使所形成的视听资料作为证据能为审查起诉和审判机关所采纳。  一、同步录音录像的法律性质  有人认为
期刊
摘 要:案件办理环节要加快速度。接到上访案件后,除要依信访工作条例处理外,能快迅解决的不拖不误,要分流的案件尽快分流,属应由控申部门处理的案件,则尽快审查处理,审查处理结果除把好质量关外,还要能做到快速妥善处理。案件快办快结,能避免申诉人的情绪激化,上访问题严重化,是控申工作的重要原则。刑事申诉案件和刑事赔偿案件在受理、立案、决定等环节应通知当事人,尤其应注意刑赔案件的时效性。答复当事人是说明情况
期刊
摘 要: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高校经管类课程的教学水平良莠不齐,陷入困境:一方面是学生觉得课堂气氛压抑枯燥,学习效能差;另一方面是教师缺乏教学激情、空洞的说教、满堂灌,教学效果差。在强调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大环境下,必须探索教学方法与过程的改革以适应新的形势。文章以《劳动经济学》课程为例,通过一定范围的调查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参与式教学法和经管类课程的契合路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学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以教学设计的基础理论为指导,对现代化教学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讨论了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课堂教学设计    不可否认,现代化教学工程的实施,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设计的思维定势,为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诸多有利的条件,使课堂教学设计充满了新的生机
期刊
一、CISG中有关货物风险转移制度的规定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包括价金风险和给付风险。价金风险又称对价风险,指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致使标的物毁损灭失时,或导致给付的一部或全部不能时,价金的给付是否继续存在。给付风险又称履行风险,指负担此风险的买卖一方当事人有义务使约定的给付无论如何成为可能,而当给付变为不可能时,不管是否归责于负担该义务的当事人,其皆负有因债务不履行的责任。CISG中的货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外国文学课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看,外国文学教育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是与人文素质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文学的性质和作用上看,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最后探讨了几种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文学教学理论和实践,旨在说明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文学课的可行性及途径。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 素质教育; 文学课    一、 历史上外国文学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的关系
期刊
摘 要:军人是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钢铁长城,其生活待遇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高,不仅是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关键,更是攸关国家昌盛、民族兴衰的重点。研究军人生活质量,剖析和解决制约军人生活质量的瓶颈问题,是时代和社会对军事社会学理论研究者提出的崭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军人;活质量;论价值;实意义    生活质量研究是社会学研究中历久弥新的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
期刊
摘 要:逮捕是刑事强制措施中最严重的一种。根据法律规定,适用逮捕措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尤其是在犯罪事实方面必须达到一定的证明要求。准确运用可以有利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有效地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串供、毁灭或者伪造证据、自杀、逃跑,有助于全面收集证据,查明案情,保证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多发性犯罪;逮捕条件;生命财产安全    笔者发现,抢劫、抢夺、盗窃犯罪案件多发
期刊
一、目前检察保障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检察监督手段刚性不足。检察监督缺乏刚性,导致检察监督缺乏实效。《宪法》赋予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刑事诉讼法》等进一步明确检察机关享有的法律监督权的种类,但均没有赋予检察机关处罚权,表现为检察机关的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缺乏一定的法律强制性和执行力,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是否被采纳完全依赖于被监督机关的自觉自愿,使检察监督权变得软弱无力。司法实践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