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策略的探究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xgxg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心理相融,让学生接纳教师;精心设问,给学生思考机会;静心倾听,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耐心帮助,让学生提升信心;热情激励,点化学生内心飞的渴望等五个方面探究如何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求知欲望 策略 探究
  
  浙江省教科院院长方展画指出:就课堂教学而言,判断一个教师是否具有优秀教学品质,第一要素不是考虑知识的有效传授,而是看他是否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求知欲望,是获取知识,掌握本领,取得进步的内在要求,这里的内在要求就是求知的一种学习心向,即学习意愿,数学课堂教学事实上就是教师帮助学生愿学、学会、会学和乐学的过程,显然,帮助学生愿学是前提,而愿学的内涵其实质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望,因此,探究如何引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求知欲望的策略,也就成为教师重点关注的探究问题。
  引发求知欲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下面从五个方面来阐述。
  
  一、心理相融,让学生接纳老师
  
  我一直认为,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或弟弟妹妹,教育工作就有了动力和方向,以心换心,柔能克刚,学生能感觉到你对他的关心、爱护,师生心理距离近了,心理相融了,亲其师了,自然就信其道,学生对教师的话才能言听计从,而不是口服心不服。
  心理相融的师生关系需要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微笑;少一些指责,多一些赞赏;少一些约束,多一些尊重,《情感心理学》的作者卢家楣就指出:情感具有选择性,学生喜欢了一位老师,也才容易喜欢老师教的这门课,才会对这门课来兴致,而且乐此不疲,这时候,谈高效率高质量也才有了意义。
  
  二、精心设问,给学生思考机会
  
  1.提问要精心设计核心问题
  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核心问题——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起关键作用的问题,在必要时配置好辅助性问题,为核心问题的解决做好铺垫,这样既保证了教学要求,又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如浙教版八(上)7.5一次函数的简单应用(1),教学目标是了解通过实验获得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建立一次函数模型的一般过程,我认为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两个变量是否构成一次函数关系,操作步骤设计如下:
  (1)辅助性问题一:某水库的库容量V(万m3)关于平均水深x(m)的五对对应值的表格(表略),以及由此得来的曲线图(图略),请问:①库容V可以看成是水深x的函数吗?②库容V可以看成是水深z的一次函数吗?为什么?
  (2)辅助性问题二:某学生根据路程S(m)关于时间t(h)的五对对应值的表格(表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绘制了图象(图略),请问:①S是t的一次函数吗?为什么?②表格和图象哪一种形式更容易判断出来?
  设计意图是激活学生原有基础,增强从图象判断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成一次函数关系的认识。
  (3)例题解决
  生物学家测得7条成熟的雄性鲸的全长y和吻尖到喷水孔的长度x的数据如下表(单位:m):
  
  问能否用一次函数刻画这两个变量x和y的关系?如果能,请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如何判断这两个变量是否成一次函数关系?学生在前面铺垫的基础上,自然会得出:画图象来判断,师生一起描点后发现这7个点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所求的函数可以看成一次函数,接着就用待定系数法来确定其函数解析式,随后,就可以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要确定两个变量是否构成一次函数关系,需经历哪几步?这时学生有体验、有认识,就容易理解并得出数学建模过程:通过实验获得数据一根据数据画出函数的图象一根据图象判断函数的类型一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
  (4)练习巩固:P164第2题(不同水温下鱼的呼吸速率)。
  
  2.提问要有合适的思维跨度
  这里的思维跨度,是指教师提问的难度和坡度,它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效果,课堂提问的难度一般在0.3到0.8之间,即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回答问题,问题的思维跨度是否合适,因人而异,但作为教师,对这个问题应着重考虑。
  课堂教学可分为三类:识记型的、解释型的、探究型的(如图1),我们要有探究型教学行为,要减少识记型的,增加解释型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课堂提问,提问,要有较好的思维价值,要讲究思维跨度的合适程度,它以最近发展区为理论依据,以让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得着为操作中的标准,
  如在学了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后,欲证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定理时(如图2),可作如下提问:要证明OA=OC,OB=OD,只要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要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已经具备什么条件,还缺什么条件?(根据AD∥BC,可得哪些角对应相等?)
  
  人人能回答的问题,不一定是好问题,有效的提问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记忆型、理解型、应用型问题的提出应控制恰当的比例与时机。
  
  三、静心倾听,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
  
  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比如,可以让学生坐着回答问题,少一点站起来“鹤立鸡群”时的拘谨,多一分坐着“娓娓道来”时的从容。
  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学生才会有更积极的思考,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为了鼓励学生表现、发言,当学生对某一道题的见解非常独到时,我会把他的解答拍成照片上传到学校网站的学生风采栏目上,不论何时何地,有因特网的地方,都能看到他的作品!即使学生回答错了,教师也要表出赏识、激励和启发,这是尊重学生创造性的体现,也是维护学生主体的表现。
  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需要学生动脑之外还要动手,要训练到位,那样,学生才更有发言权,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欲望则更为强烈,”这说明,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发现,理清思路,动手实践。
  让学生把想法说出来,才会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那是在教师精心设问下,学生充分思考,认真梳理后的终端显示,是意会到言传的跨越。
  有效的倾听是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接受者,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学生的回答是课堂生成的基础。
  
  四、耐心帮助,让学生提升信心
  
  顾泠沅先生在回顾青浦教改的文章中,提到了当时的一份调查材料,其中“差生”形成过程中教与学的发生情况是如图3所示:
  上海阐北八中校长刘京海认为,差生之所以学习差,是因为他们都经历了一个学习反复失败的过程,反复挫败让他们失去了自信心,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外要耐心辅导,帮助学生扫清障碍,然后,善于利用时机表扬和鼓励学生,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才会看到希望,才会树立、提升信心,感到“我能行!”“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撑起整个地球!”
  
  五、热情激励,点化学生内心飞的渴望
  
  要让一个人去航海,最关键的并不是造一条大船,而是培养他对大海的渴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一点,形象地说,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点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教师要爱护这条蹊径和这点火花。
  用成功点亮学生心中的火花,靠的不是随意降低要求,而要靠教师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去帮助每一个学生寻求达到教学要求的道路,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获得不断成功的动力。
  总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而发挥作用,因此引发求知欲望,促成学生主动学习,学生才会增强胜任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的信念,才会感到乐在其中。
其他文献
期刊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我国住院患者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随着国内老龄化人口的增多,VTE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由于可并发致命性肺栓塞和远期下肢
分类讨论,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与方法,借助于对问题所涉及的所有情形的分析、讨论,进而从整体上、全面地讨论问题的本质与精髓,有助于化难为易,有助于各个击破,从而减低解题难度,实现全面、顺利地解题.  教育教学的实践表明,引导学生学习分类讨论的思想与方法,逐步养成分类讨论的习惯与素养,需要我们长期计划、系统安排,由浅入深,适时总结,不断强化.  【例1】 实数a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为3,求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干旱、洪劳、地震、台风等频发的自然灾害再三警示:增强减灾意识,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减轻自然灾害损失已刻不容缓。地理教学中有机渗透减灾教育
在当今网络时代,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进一步认识互联网治理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对我国互联网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探索出有效实现互联网和谐治理的路径来,是当前我国
通过对自选南拳套路创编的历史规律、文化内涵、技术特点、竞技规则的分析,发掘自选南拳套路的创编应遵循的规律之间的内涵与联系,揭示自选南拳套路竞赛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自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举措,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社会应重点把握好三个问题:一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形成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