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穆伦·席连勃的蒙古女孩

来源 :初中生学习·七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z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实上,她的全名是穆伦·席连勃,“大江河”的意思,但是,我们却习惯叫她席慕蓉,慕蓉是穆伦的译音。
  好大好大的蓝花
  2岁,住在重庆,那地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金刚玻,记忆就从那里开始。似乎自己的头特别大,老是走不稳,却又爱走,所以总是跌跤,但因长得圆滚倒也没受伤。她常常从山坡上滚下去,家人找不到她的时候就不免要到附近草丛里拨拨看。有时她跌进一片森林,也许不是森林只是灌木丛,但对小女孩来说却是森林。有时她跌跌撞撞滚到池边,静静的池塘边一个人也没有,她发现了一种“好大好大蓝色的花”,她说给家人听,大家都笑笑,不相信,那秘密因此封缄了十几年。直到她上了师大,有一次到阳明山写生,忽然在池边又看到那种花,像重逢了前世的友人,她急忙跑去问林玉山教授,教授回答说是鸢尾花。
  1949年,世难如涨潮,她仓促走避,撇下了家传宗教中的重要财物舍利子,却把新做不久的大窗帘带着。据席慕蓉回忆起来,那窗帘十分美丽,初到台湾,母亲把它张挂起来,小女孩每次睡觉都眷眷不舍地盯着看,也许窗帘是比舍利子更为宗教更为庄严的,如果那玫瑰图案的花边能让一个小孩久久感动的话。
  34岁的画架
  别人提到席慕蓉,总喜欢说她出身于师大艺术系,以及后来的比利时布鲁塞尔的皇家艺术学院,但她自己总不服气,她总记得自己14岁背着新画袋和画架,第一次离家到台北师范的艺术科去读书的那一段。学校原来是为训练小学师资而设的,课程安排当然不能全是画画,可是她把一切的休息和假期全用来作画了,硬把学校画成“艺术中学”。
  一年级,暑假还没到,天却炎热起来,别人都乖乖地在校区里画,她却离开同学,一个人走到学校后面去。当时的和平东路是一片田野,她怔怔地望着小河兀自出神。正午,阳光是透明的,河水是透明的,一些奇异的倒影在光和水的双重晃动下如水草一般生长着。一切都是如此喧哗,一切又是如此安静,她忘我地画着,只感觉自己和阳光已浑然为一,她甚至不觉得热,直到黄昏回到宿舍才猛然发现,短袖衬衫已把胳膊明显地划分成棕红和白色两部分。
  “啊!我好喜欢那时候的自己,如果我一直都那么拼命,我应该不是现在的我。”
  大四,国画大师傅心畲来上课,那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课程尚未结束,他已撒手而去。他是一个古怪的老师,到师大来上课,从来不肯上楼,学校只好将就他,把学生从三楼搬到楼下来,他上课一面吃花生糖,一面问:“有谁作了诗了?有谁填了词了?”他可以跟别人谈五代官制,可以跟别人谈四书五经谈诗词,偏偏就是不肯谈画。
  每次他问到诗词的时候,同学就把席慕蓉推出来,班上只有她对诗词有兴趣,傅老师因此对她另眼相看。
  一株樱桃树
  在欧洲,被乡愁折磨,她这才发现自己魂思梦想的不是故乡的千里大漠,而是故宅北投。北投的长春路,记忆里只有绿,绿得不能再绿的绿,万般的绿上有一朵小小的白云。想着想着,思绪就凝缩为一幅油画。乍看那样的画会吓一跳,觉得那正是陶渊明的“停云,思亲友也”的图解,又觉得李白的“浮云游子意”似乎是这幅画的注脚。当然,最好你不要去问她,你问她,她会谦虚地否认,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学问没有理论的画者,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直觉地画了出来。
  那阵子,与法国断交,她放弃了向往已久的巴黎,另外申请到两个奖学金。一个是到日内瓦读美术史,一个是到比利时攻油画,她选择了后者,她说,她还是比较喜欢画画。
  有一天,一个欧洲男孩把自家的一棵樱桃树指给她看:“你看到吗?有一根枝子特别弯。你知道树枝怎么弯的吗?是我爸爸坐的呀!我爸爸小时候偷摘樱桃被祖父发现了,祖父罚他,叫他坐在树上,树枝就被他压弯了,到现在都是弯的。”
  说故事的人其实只不过想说一段轻松的往事,听的人却别有心肠地伤痛起来,她甚至忿忿然生了气。凭什么?一个欧洲人可以在平静的阳光下看一株活过三代的树,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却被连根拔起,“秦时明月汉时关”,竟不再是我们可以悠然回顾的风景!
  那愤怒持续了很久,但回台湾以后却在一念之间涣然冰释了,也许我们不能拥有祖父的樱桃树,但如果年年盛夏植物园里都有我们的履痕,不也同样是一段世缘吗?她从来不能忘记玄武湖,但她终于学会珍惜石门乡居的翠情绿意,以及六月里南海路上的荷香。
  骠悍
  “那时候也不晓得怎么有那么大的勇气,自己抱着50幅油画赶火车到欧洲各城去展览。不是整幅画带走,整幅画太大,须要雇货车来载,穷学生哪有这笔钱?我只好把木框拆下来,编好号,绑成一大扎,交火车托运。画布呢?我就自己抱着,到了会场,我再把条子钉成框子,有些男生可怜我一个女孩子没力气,想帮我钉我还不肯,一径大叫:‘不行,不行,你们弄不清楚,会把我的东西搞乱的!’”
  在欧洲,她结了婚,怀了孩子,赢得了初步的名声和好评,然而,她决定回来,把孩子生在自己的土地上。
  “作为一个艺术家当然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好。”她说这句话的时候人在车里,车在台北石门之间的高速公路上,她手握方向盘,眼睛直朝前看而不略作回顾。
  “她开车真骠悍,像蒙古人骑马!”有人曾这样说她。
  骠悍就骠悍吧!在自己的土地上,好车好路,为什么不能在合法的矩度下意气风发一点呢?
  跟荷花一起开画展
  “你的画很拙,”廖老师这样分析她,“你分明是科班出身(从14岁就在苦学了),你应该比别人更容易受某些前辈的影响,可是,你却拒绝所有的影响,维持了你自己。”
  廖老师说得对,她成功地维持了她自己,但这不意味着她不喜欢前辈画家。相反,正是因为每一宗每一派都喜欢,所以可以不至于太迷恋太沉溺于一家。如果要说起她真的比较喜欢的画,应该就是德国杜勒的铜版画了。她自己的线条画也倾向于这种风格,根根清晰分明似乎要一一“负起责任”来的线条,让人觉得仿佛是从慎重的经籍里走出来的插页。
  牧歌
  初见她的诗和画,本能地有点趑趄犹疑,一时决定不了要不要去喜欢。因为她提供的东西太美,美得太纯洁了一点,使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有点不敢置信。通常,在我们不幸的经验里,太美的东西如果不是虚假就是浮滥,但仅仅经过一小段的挣扎,我开始喜欢她诗文中那种独特的清丽。
  席慕蓉的诗是流丽的、声韵天成的,溯其流而上,你也许会在大路的尽头看到一个蒙古女子手执马头琴,正在为你唱那浅白晓畅的牧歌。你感动,只因你的血中多少也掺和着“径万里兮度沙漠”的塞上豪情吧!
  她的诗又每多自宋诗以来对人生的洞彻,例如“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乡愁》),又如“爱原来是没有名字的/在相遇前等待就是它的名字”(《爱的名字》),或如“溪水急着要流向海洋/浪潮却渴望重回土地”(《七里香》)……像这样的诗,或说这样的牧歌,应该不是留给人去研究或者反复笺注的,它只是,仅仅只是,留给我们去喜悦去感动的。
  不要以前辈诗人的“重量级标准”去预期她。余光中的磅磅激健、洛夫的邃密孤峭、杨牧的雅洁深秀、郑愁予的潇洒妩媚,乃至于管管的俏皮生鲜,都不是她所能及的。她是她自己,和她的名字一样,一条适意而流的江河,你看到它满满的洋溢到岸上来的波光,听到它滂沛的旋律,你可以把它看成一条一目了然的河,你可以没于其中,泅于其中,鉴照于其中,但至于那河有多深沉或多惆怅,那是那条河自己的事情。
  而我们,让我们坐下来,纵容一下疲倦的自己,让自己听一首从风中传来的牧歌吧!
  注: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1943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诗人。其作品浸润着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贝壳》课外延伸阅读
其他文献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莲的纯朴美为世人所欣赏,其“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更让世人钦佩。莲生于淤泥之中,却不曾与其合污,就像高原上的神灵俯瞰大地上的生灵一样傲骨凛然。这一切都源于莲的本性。世间万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人之初,性本善”,没有人从降生的一刻就会作恶,但随着斗转星移,世事变化,人性也是会变的。唯有谨于立身才能让我们保持本性,超然于尘世污秽。  立身之始便是立行。所谓立行,
期刊
徐志摩,1896年1月15日生于钱塘江北岸海宁县硖石镇的一个地主家庭。当时正值“公车上书”的后一年,经济不景气,百姓生活困苦。志摩出身一个由封建工商业者向新兴资产阶级过渡的家庭中,生活还算过得去。其父徐申如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志摩将来走金融这条路,而志摩却从小立志成为中国的“汉密尔顿”,创办实业救国。徐志摩从小聪颖,很受人喜爱,志摩的生母钱氏特别疼爱他。  徐志摩小时候很聪明,悟性又好,老师称他“初
期刊
山风把带着线的风筝徐徐送上天空,风筝心里那个美呀!几乎把系在脖子上的线给忘了。  山风说:“快点回去吧,不然线会着急的。”  风筝说:“不,我讨厌那又丑又黑的线了,要是你能帮我挣脱线该有多好呀!我会感激你一辈子的。”  山风笑笑说:“你确定吗?你为什么不想想你与线在一起的美好生活?只要你不后悔,我就帮你。”  风筝在空中翻了个筋斗说:“你看,我都飞这么高了,还怕啥,我绝不后悔!”  于是山风轻轻地
期刊
昏暗的台灯下,我凝视着一杯茶,沸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让我感到了茶的清香。那苦涩中略微含着一点甘甜,被我贪婪的嘴给霸占了。  嬉戏之少、老师之严肃“阻抑”了欢笑,压力之大造成了我们成长的烦恼。打开厚重的回忆之书,那思绪点点,也许是不倦地回忆一些往事。  “初”来乍到,一个脆弱的我,被瞄准了“弱点”,“敌人”猛开了一炮,那个不堪一击的我,在“血”场上牺牲了,可一个“睡里挑灯看卷,梦回铃响背诗”的我又一次
期刊
给西瓜打针,给荔枝泡药,给橙子打蜡——听到这些古怪的水果处理方式之后,我们还能不能愉快地吃水果了?这些听上去很不靠谱的技术有的只是谣言,水果的保鲜措施远没有听上去那么可怕。  给西瓜打针?瓜农没那么闲  有传言说西瓜是靠打针催熟的,但这完全不是事实。西瓜本来就是一种自然熟的水果,在实际生产中,也没有瓜农会闲得无聊去给每个西瓜打针——无论是打激素、糖水还是色素,这些都不会促使西瓜变红变甜。相反,还会
期刊
白铜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冶金技术中的杰出成就。唐代时规定,只有为一品朝臣拉车的小牛身上,才能用白铜作为装饰品,可见其是很珍贵的。  现在一般人所知道的白铜是指铜镍合金,称镍白铜。当把镍熔入红铜里,含量超过16%以上时,色泽变得洁白如银。我国云南一带是镍白铜的故乡。那里所产白铜也最有名,人们就像称呼湖笔、端砚、徽墨一样,而称云南白铜为“云白铜”。至迟在公元4世纪时,云南就生产白铜了。而据《汉书》记载:“
期刊
宇宙飞船在发射升空、在轨运行、着落返回时,宇航员都会有强烈的超重失重感受。发射升空过程中须要获得向上的巨大加速度,飞行员会受到十几倍于自身的压力而处于超重的状态。没有接受过严格训练的人会两眼发黑,动弹不得,甚至失去知觉,这是因为人体里的血液不能正常循环。着陆返回时,会有强烈的失重感受。宇宙飞船在轨运行期间,来自于地球的万有引力全部用来提供绕地球运行所需的向心力,此时飞行器内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轻
期刊
链接一:英语对话和短文  (一)对话  A=Jim B=Li Xiang  A: Excuse me, where are you from?  B: I’m from Nantong, a city near the Yangtze River. My hometown is near mountains with pleasant climate.  A: Can you tell somet
期刊
Time goes by, we have been teenagers. I think we should learn to make our own decisions. Our own clothes should be chosen by ourselves, too.  This is because we have idea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pare
期刊
在医院里,我们经常会看到病人静脉输入生理盐水,所用医用生理盐水的标签上都标有“0.9%”,即医用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那么为什么生理盐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必须是0.9%呢?  我们人体血液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含量)为0.9%,相关科学研究表明: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也为0.9%。下面表格中提供三种溶液数据:  通过上述数据进行交流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一些合理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