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實践性。小学生年纪尚小,生活阅历浅薄,同时对新鲜事物又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因此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摒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基本目标的教学手段,以此来将学生从知识被动接受者的身份中解放出来,并不断赋予学生更多的课堂主动权,进而将新课标理念切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教学情境;自主探究;实践活动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活动必须令学生为主体,教师之事只为“相机诱导”。鉴于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通过优化创新教学手段来诱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氛围中学习科学。接下来,本人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愚见。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独特优势,具有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可以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图片、声音或视频等形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各项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便利作用来为学生创设直观式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例如,以《骨骼》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没有在课堂一开始就进行新课内容的讲授,而是决定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道:“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建筑工人是怎么建房子的,他们首先要搭建一个钢筋水泥的框架。同理,人体内也有一个框架,它就是骨骼。”随后,我运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呈现了人体的骨骼结构图。面对错综复杂的骨骼结构分布,学生的眼中充满了好奇,并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感叹声。我继续说道:“人体一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框架。骨骼对人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塑造体型、支持躯干,同时还可以保护内脏器官,贮存身体重要的矿物质。接下来,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人体骨骼的分布特征以及各自的名称。”如此,运用多媒体来创设直观式的教学情境,不仅优化创新了课堂的教学手段,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人体骨骼结构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然而纵观当今的小学科学课堂,大多数教师还依旧在遵循着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来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背离了小学科学的教学初衷,而且还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主动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例如,以《摆》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我打算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研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首先,我将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工具发给各个小组,有铁架台、量角器、直尺、秒表、线、钢球。之后,我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制作一个摆。待学生制作完成后,我向学生引导道:“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摆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有的说与线的长度有关,有的说与摆锤的轻重有关……这时我继续说道:“接下来,大家可以通过动手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也在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实验进程,并对其给予了适当的指导。如此,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安排科学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同理,学习亦是如此。如果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就不能说自己已经熟练掌握了知识。鉴于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就必须积极为学生提供科学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完《我们吃什么》这部分内容之后,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我为学生组织安排了一次科学实践活动。活动方案为:1.要求学生在课下统计身边亲朋好友爱吃的食物,并根据食物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同时制作成统计表。2. 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这些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3.通过分析得出,亲朋好友是否存在偏食或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问题。4.运用所学知识,告知亲朋好友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分别设计合理健康的饮食方案。如此,通过组织安排科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学习科学之于我们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新课标为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前进道路。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必须对新课标进行深入地剖析和研究,并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而言之,迎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不仅是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切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慧,姜飞月.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8(02):138-140.
[2]申世伟.小学科学教学要贯彻新课标理念[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12):70-7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科学;教学情境;自主探究;实践活动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巧为善教者也。”这句话告诉我们,教育活动必须令学生为主体,教师之事只为“相机诱导”。鉴于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通过优化创新教学手段来诱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以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氛围中学习科学。接下来,本人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育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愚见。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现如今,多媒体技术凭借自身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独特优势,具有其他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课堂,可以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图片、声音或视频等形式。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充分刺激学生的各项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因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可以积极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便利作用来为学生创设直观式的教学情境,以此来活跃课堂氛围,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例如,以《骨骼》这部分内容的讲授为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并没有在课堂一开始就进行新课内容的讲授,而是决定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直观式教学情境。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道:“不知道大家见没见过建筑工人是怎么建房子的,他们首先要搭建一个钢筋水泥的框架。同理,人体内也有一个框架,它就是骨骼。”随后,我运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呈现了人体的骨骼结构图。面对错综复杂的骨骼结构分布,学生的眼中充满了好奇,并发出了不可思议的感叹声。我继续说道:“人体一共有206块骨头,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框架。骨骼对人体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塑造体型、支持躯干,同时还可以保护内脏器官,贮存身体重要的矿物质。接下来,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人体骨骼的分布特征以及各自的名称。”如此,运用多媒体来创设直观式的教学情境,不仅优化创新了课堂的教学手段,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人体骨骼结构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然而纵观当今的小学科学课堂,大多数教师还依旧在遵循着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始终以被动者的身份来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这样一来,不仅背离了小学科学的教学初衷,而且还在极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鉴于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当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这样一来,不仅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主动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例如,以《摆》这部分内容为例,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我打算让学生通过亲身实验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在课堂上,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实验,旨在研究“影响摆的快慢的因素”。首先,我将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工具发给各个小组,有铁架台、量角器、直尺、秒表、线、钢球。之后,我让学生利用现有的工具制作一个摆。待学生制作完成后,我向学生引导道:“同学们大胆的猜一猜,摆的快慢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的回答各式各样,有的说与线的长度有关,有的说与摆锤的轻重有关……这时我继续说道:“接下来,大家可以通过动手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也在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实验进程,并对其给予了适当的指导。如此,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尊重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而且还让学生体会到了自主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进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安排科学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同理,学习亦是如此。如果不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就不能说自己已经熟练掌握了知识。鉴于此,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就必须积极为学生提供科学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完《我们吃什么》这部分内容之后,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我为学生组织安排了一次科学实践活动。活动方案为:1.要求学生在课下统计身边亲朋好友爱吃的食物,并根据食物的不同种类进行分类,同时制作成统计表。2. 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这些食物中主要的营养成分。3.通过分析得出,亲朋好友是否存在偏食或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问题。4.运用所学知识,告知亲朋好友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分别设计合理健康的饮食方案。如此,通过组织安排科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学习科学之于我们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新课标为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前进道路。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必须对新课标进行深入地剖析和研究,并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总而言之,迎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不仅是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切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马慧,姜飞月.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下旬),2018(02):138-140.
[2]申世伟.小学科学教学要贯彻新课标理念[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1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