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态意识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henglip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高认识,增强教师的生态意识
  高中的生物教学,教师起着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的作用,要想在高中生物课堂中渗透生态意识,首先是要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的生态意识。在生物教师的培训环节中,就要注重加强生态意识的教育,主要针对于环境生物中的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具体的研究。
  笔者认为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宏观方面可以研究一下环境中的污染问题,例如生态系统中的富集、迁移、归宿、转化或是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进行分析。微观方面可以研究一下生物遭受污染物后的毒理作用,以及其遗传变异的规律。通过这些基础生态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例如在进行教师培训的时候,利用讨论的方法,围绕着生态环境逐年恶化与如何保护的主题,让生物教师进行交流,使教师获得生态危机的意识,激发其生态保护意识。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具有一定的自觉意识,做到心中有生态。根据学生所处环境与生物学科之间的关联,在教学生活中融入正确的生态意识,并积极开展生态活动。
  二、结合实际,教学与实践高度统一
  现阶段的生态问题日益加剧,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要渗透和谐生态教育,做到教学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可以为生态问题的有效改善奠定基础。在《生物教学大纲》中明确:高中生物的教学,主要倾向于对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正确引导与培养。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时,应营造一个轻松、专业、客观的学习环境,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有关于环境的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们谈谈自己对于环境的感受。教师可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的生态意识。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学术交流与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做到有效的沟通,才可以时刻关注到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生态意识的教学目的。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尽量促使学生以积极、轻松的心态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全神贯注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的调动自己的兴奋点、思维点,做到高效的学习生物知识,建立基础的生态意识。
  三、结合学科特点,有效构建和谐生态意识
  高中生物学,包括动植物知识、生态知识、遗传知识等综合性知识,在构建和谐的生态意识时可以紧密结合学科特点。例如:在讲解藻类植物时,可以与生态知识中的赤潮联系到一起,明确由于水的富营养化而导致赤潮,其原因大多是含磷洗衣粉污染了河流。教师应深入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将赤潮导致鱼类死亡、河流污染等严重后果进行仔细的讲解,让大家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于生态的危害。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生物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对于生态问题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充分认识到生物知识与生态问题的关联性,在学习生物知识时了解生态知识,在解决生态知识时夯实生物知识,树立现代和谐的环境意识观念。
  四、运用多种手段,强化和谐生态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很多教师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与提问法。这对于比较复杂、零碎的生物专业知识而言会显得比较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提不起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厌学。针对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在高中生物教学活动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和谐生态意识。例如可以进行多媒体授课,观看一些有关生态的影片选段或是图片,让同学具体的体会到生态环境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而强化学生的和谐意识。除此之外,还应该突出生物教学中的生态环境。例如生物的多样性变化,动植物之间的关系,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的有关生态问题。也可以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将同学们带入到大自然的环境中去,以城市中的水泥钢筋的“森林”与乡村小路上绿色树木的“森林”形成对比,真正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向学生渗透和谐的生态意识。
  五、利用乡土实际,生成校本资源
  在现实生活中,生态问题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单一的讲述生物书上的知识,是完全不能使学生们切身感受到现实生态问题的。根据乡土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切身的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在校本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首先可以编写重要的全球生态问题,例如臭氧层破坏对于人们生活环境的不利影响,或是大气变暖导致南北极冰川的融化,水污染导致鱼类死亡等等。其次要与本土环境进行有机的结合。例如,北京附近的地区学校,可以编写关于雾霾天气的危害以及防范雾霾的有效方法,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学校,可以编写一些关于节约用水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实施办法。只有真正的与切身环境联系到一起,学生才能感受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积极的建设与完善生态意识,真正的做到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马塘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古文今译作为当前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很多方面已表现出弊端,季羡林先生的建议非常中肯,本文也就古文与白话文的关系,古文教学和古文教育的目的等方面阐述古文今译的弊端。  [关键词]古文今译文言  文言文教学教学目的  目前。在各大媒体都转载了季羡林先生谈及国学普及时的四点建议。就其中的第二点“古文今译是毁灭中华文化的方式,必须读原文,加注解即可”,引起众学者和网友的广泛议论。本文也将从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探讨了在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尺度把握问题,认为只有正确认识,正确把握才可以更好地让多媒体为教学服务。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多媒体运用 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快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辅助工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了教学领域。由于它具有直观性、情境性、激趣性、快捷性、形象性等特性,受到了广大师生们的热捧,俨然
【内容摘要】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至少应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设计教学活动,引领教学进程,指导学生学习。  【关键词】教师 设计 引领 指导  在“自主学习”课堂中,教师至少应发挥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
文言文,顾名思义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它既是“言”(文章的语言材料,即字词句本身),又是“文”(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传统文化等人文因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阅读与鉴赏”部分,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
初中物理知识的传授需要建立一定的师生沟通渠道,确保具体信息的有效传达和接收,这就要运用三维教学模式进行实际的演练和实验,保证具体研究的有据可依,同时加强学生动手的能力,保证必要的知识积累的熟悉过程,通过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促进初中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其中,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决定着他对具体知识的兴趣爱好,需要满足其一定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引进先进设备进行多媒体知识教学,保证除了实验课程的基
“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继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在新时代创造新的历史辉煌!”2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2021年春节团拜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再次以“三牛”精神寄语全党全国人民,言之殷殷、情之切切,意义深远、催人奋进!  随着爆竹的声声鸣响,春天拉开了崭新的序幕,今年恰是农历辛丑牛
文选式教学由来已久,其存在的合理性在于,选文不仅可以向学生提供较为典范的语言运用规则和技巧,而且选文本身也承载着一定文字背后的情理意趣。然而遗憾的是,在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文选式教学往往被“肢解式”的课堂样式所代替,这一样式对课堂时间的大量占有,导致了语文教学其他元素被放逐于课外,而其条分缕析的课堂形式本身,也备受质疑。  按理说,教材以一定数量的选文呈现并没有错,问题在于选文的数量、质量以及处
岁月荏苒,我带的学生又升入高三了。在宁静的课堂阅读中,看着学生们若有所思的面庞,我也陷入了沉思。在纷纷扰扰的社会氛围中,人的性情也变得浮躁与不安,如何才能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呢?我认为,惟有阅读。《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扩大到人的教育、人的发展上,把语文教育归位到旨在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继承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人文性的母语教育上来。”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教会学生阅读,
【内容摘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多指以多媒体为主的电教技术,它是教学的必要辅助,也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本文以教授高二人教版的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为例,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古典诗歌教学中恰当使用多媒体。  【关键词】多媒体 古典诗歌 营造氛围 置身诗境 吟咏诗韵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技术多指以多媒体为主的电教技术,目前它正以迅猛的势头冲击着传
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它是个体经过长期的语言实践,逐步养成的一种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王尚文先生认为:“语感是思维并不直接参与作用的由无意识替代的在感觉层面进行言语活动的能力”,“是个体的人与言语世界的直接联系”。“它表现为对作用于人的言语作品的内在反应能力,即听和看(读)的能力;也表现为因表达个人情意的需要或适应社会交际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