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酒

来源 :和谐之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jiaguang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它炙热似火,又冷酷像冰;
  它缠绵如梦萦,又狠毒似恶魔;
  它能叫人超脱旷达,
  也能叫人放荡无常;
  它能叫人肆行无忌, 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
  这是中国白酒的魅力所在,觥筹交错的酒文
  化已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作为白酒的故乡,五千年的风风雨雨、刀光剑影、荣辱与共形成了
  中国独特的白酒文化,几乎渗透至社会的各个领域。
  而说到白酒,同时也不得不提到被称为“曙光之藏”的酒收藏。
  中国白酒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如今刚刚凸显,而莫大的
  发展潜力就在不久的未来。
  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舌尖上的琼浆玉液?
  白酒从历史中走来
  说起白酒的文化,那么脱不开的就是白酒的历史。
  据历史记载,中国人在商朝已有饮酒的习惯,并以酒来祭神。但是,当时作为社会主流的是“杜康”,是一种低酒精含量的酿制而成的米酒。在汉、唐以后,除了黄酒以外,各种药酒、果酒的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写的《国史补》中说:“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可见唐代的时候烧酒已经从泰国传来。
  元时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往来频繁,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清朝是烧酒发扬光大,逐渐替代“杜康”的朝代,现在绝大多数的蒸馏酒名牌都创始于清朝。
  当然,白酒的文化不仅仅是在于白酒的历史,我国传统的文学记载中白酒也是入幕之宾,很多诗人也都有书写白酒的诗词,像是一代枭雄曹操也有一篇描写白酒的诗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概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千百年中,中国白酒一直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豪迈的部分,在中国人含蓄的情感里,白酒一直是庆祝、发泄、祭祀、表达尊崇的载体,人们常以酒来体验、抒发某种情感,白酒一直是美好、浪漫、豪迈的代名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关于酒,关于酒文化,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它们在中国人心目中乃至中国历史中的尊贵地位。
  假如先人没能从腐烂了的野果和放久了的剩饭的酸香味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酿酒术,那么,卷帙浩繁的中国历史将枯燥许多,历朝历代的社会生活将寡淡许多。无论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无论是杯酒释兵权的政治权术,还是醉里挑灯看剑的沙场豪迈,中国历史,若没有酒的滋润,就失去了灵性。历史是条长河,河中有了酒,河水便奔流得更浪漫,更生动,翻腾起的浪花千百年后仍使人感到精彩。
  我们可以看出,白酒的美好时代里,饮酒更多的是自娱,抑或是志同道合者情感交流的一种载体,花间独酌、对酒当歌,是一种自娱;魏晋风骨、围炉诗话,是志同道合者的君子之交。让白酒重归文化,毕竟它一直在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的长廊里熠熠生辉。
  香型时代的偶然产物
  由于清代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烧酒(蒸馏白酒)开始取代原有的米酒、水果酒成为时尚。这是中国史上酒文化的一次重要革命,对于革命,既然有创新,自然有破坏,中国的低度发酵酒文化慢慢衰落下去。解放后,中国白酒迎来了第二次革命,它打破了传统酒文化重意境不重技法的缺失,利用化工科技将传统工艺加以解剖,以此建立香型体系。同时,蒸馏酒的香型变成了粮食酒风格的唯一标准。
  现在,大家对中国白酒香型的区分习以为常了,茅台是浓香型之首,五粮液是酱香型之首,汾酒是清香型之首,酒桌上提鼻一闻,就知杯中物属于何种香系。然而,香型这一概念在中国几千年酒文化中仅仅诞生不到50年。其实,香型这一概念是一个时代的偶然产物,中国白酒因为这一偶然,从人文归属逐步踏上了工业化道路。
  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白酒没有香型一说。即使是建国后的第一、第二届全国评酒会,评出了泸州老窖、茅台、汾酒、西凤等几大名酒时,也没有区分香型。
  由于不分香型评比,第二届评酒会就产生了一个插曲,香港的一家报纸率先报道了评比结果。排在第一位的不是茅台。当时,周恩来总理正在国外访问,新闻发布会上,周总理用茅台酒招待外宾时,就有外国记者提起了这次白酒的评比结果。
  回国后,周总理亲自过问了此事,当时还没有公布最终结果,他要求有关部门重新评比,尽管换了专家,结果还是一样,也正因为有了此插曲,才有了政治和技术“双工作组”进驻茅台酒厂。工作组经过工艺查定、酒的成分分析,真正从科学的角度得出了“茅台酒是由酱香、醇甜、窖底香三种基础酒组成,窖底香中酒的主体成分是己酸乙酯”的科技成果。这个结果是中国人利用化学成分区分白酒烈性的开始。不久以后,入住其他酒厂的工作组也拿出了研究成果,确定了浓香型、清香型等白酒的化学基础。中国白酒的香型体系初步诞生。在此之前,中国人通过原产地的不同、感性的诗文描述、酿酒的原料差别来区分白酒。
  tips:   酱香型:以贵州茅台酒、荣太和古镇古酒为代表,又称茅型。口感风味具有酱香、细腻、醇厚、回味长久等特点。
  浓香型(大曲香型):以四川泸州老窖大曲酒为代表,又称泸型。口感风味具有芳香、绵甜、香味谐调等特点。
  清香型:以山西汾酒为代表,又称汾型,具有清香、醇甜、柔和等特点,是中国北方的传统产品。
  兼香型:以安徽口子窖为代表,其口感“香气馥郁,窖香优雅,富含陈香、醇甜及窖底香”。兼香型白酒的特点是酱浓谐调、幽雅舒适、细腻丰满、回味爽净、余味悠长、风格突出。
  米香型:以广西桂林三花酒、冰峪庄园大米原浆酒、绿忻庄园大米原浆酒为代表。口感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甘冽,回味怡畅。
  凤香型:代表产品是西凤酒。成分以乙酸乙酯为主。特点:清而不淡、浓而不艳,无色,入口突出醇的浓厚,挺烈,但是不暴烈,落口干净、爽口。
  芝麻香型:此类酒淡雅香气,焦香突出,入口芳香,以焦香、糊香气味为主,无色、清亮透明。口味比较醇厚,爽口,有类似老白干酒的口味,后味稍有苦味。
  豉香型:以御冰烧为代表,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边固态液态糖化边发酵酿制而成的白酒。特香型:以大米为原料,富含奇数复合香气,香味谐调,余味悠长。
  药香型白酒:以贵州董酒为代表,亦称董型。其特点是清澈透明、香气典雅、浓郁甘美、略带药香、谐调醇甜爽口、后味悠长。
  老白干香型白酒:以河北衡水老白干酒为代表,其风格特点是酒香清雅、醇厚丰满、甘冽挺拔、诸味协调、回味悠长。
  馥郁香型白酒:以湖南酒鬼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浓郁中透出秀雅,入口绵柔甘冽,酒体爽净、回味悠长。
  中国酒文化十大代言人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果要找代言人,一个两个是远远不够的,下述10位历史名人,可以担当此任:
  杜康
  不用说,发明酿酒技术是杜康入选的主要理由。饮酒思源,我们不能忘了这位造酒业的祖师爷。杜康其人,有人说是夏朝帝王,有人说是黄帝的大臣,孰是孰非,不去计较,总之他都不是草根,而是一位相当有分量的人物。
  刘伶
  因为酒,刘伶名垂千古。在家里饮酒之后,刘伶经常是一丝不挂。刘伶代言酒文化,可以把魏晋名士的风度发扬光大。
  陶渊明
  陶渊明是村居隐士饮酒的典型,他的解下头巾滤酒是非常有名的故事,为后代文人所津津乐道。他如果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此外,他的题为《止酒》的诗,表达的却是不能止酒的意思:“……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显然,倘若没有酒,辞官之后陶渊明的生活该是多么无趣。
  孔子
  孔子虽然贵为圣人,实际上,也有不少凡夫俗子的小嗜好,比如饮酒。孔子是主张饮酒的。《论语》中“酒”字一共出现过五次,其中四次出自孔子之口,可以证明他老先生平时是喜欢饮酒的。有一次他甚至说,酒席上,肉不能多吃,但是,酒可以不限量,只要酒后不乱来就行。
  李白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四句诗刻画出大唐长安“醉八仙”之一、诗仙李白;李白本人的《将进酒》、《月下独酌》等诸多名篇,让多少人叹赏再三;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等等诗句,可谓震铄千古,令人心潮澎湃。种种原因,使得李白历来都被当做酒楼的不二招牌,“太白楼”的牌匾随处可见,“太白遗风”的酒幌迎风飘扬。
  曹操
  一首《短歌行》,不知道曾经拨动多少人的心弦。其中,“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堪称史上最简洁有力的劝酒格言。
  杜甫
  杜甫诗集中,极少李白那样的醉话、醉态,但是,这不等于说杜甫不喜欢饮酒。事实上,杜甫对酒的嗜好,不在李白之下。杜甫诗中之酒,多过李白,只不过是,杜甫很少喝醉,喝醉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反常的举止。
  苏轼
  苏轼是一个酒量很小的人,据他自己说,早年不能饮酒,后来经过学习,能饮一点儿,但是酒量始终不大。但苏东坡不因自己量小就不饮酒,相反,他喜欢饮酒,“我虽不解饮,把盏欢意足”。酒量小而喜欢饮,便常常醉,醉后又能写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类的优秀词句。
  阮籍
  阮籍跟刘伶是好朋友,都是竹林七贤这个著名饮酒组织的骨干。阮籍虽然嗜酒如命,但他醉酒却从不误事:他醉酒后从不乱来,以至于睡在酒吧年轻漂亮的老板娘身边,她丈夫都丝毫不介意;大醉中替人写文章,一个字都不需要修改;借着醉酒,躲过了很多次杀身之祸。醉酒不但不误事,反而成事,古往今来,凤毛麟角。
  欧阳修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你好哪一口儿?
  一方水土养一方酒,决定白酒香气的最关键因素是地理环境。中国传统白酒香气的构成主体是由发酵过程形成的(一小部分由加热过程形成),决定香气成分的关键是微生物,而决定微生物的因素是环境、温度、湿度、土壤养分——最简单的界定就是地理环境。
  制造好酒有五种必备条件:原材料、大曲、工艺、设备、地域,最首要的是地域条件。同样的材料、设备和工艺在不一样的地方酿出来的酒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产酒大省并不多,而且每个地方的酒都有自己的特点。正因为酒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水土渊源,才构成了白酒流派和区域化的产业集群效应。
  从这个层面上说,白酒是大自然的馈赠,没有大自然的孕育,我们就享受不到那样的美味。白酒值得我们虔诚对待,细细品味。
  “新疆茅台”:伊力特
  新疆新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源县“伊力特”系列酒是以伊犁河谷优质高粱、小麦、豌豆等为原料,采用中国传统老五甑工艺及现代科技精心酿制而成,被赞为“新疆第一酒”,享有“新疆茅台”的美誉。   醇香典雅:西凤酒
  陕西凤翔
  西凤酒产于陕西省凤翔县柳林镇,属于凤型白酒的代表。凤翔县自古便有“凤鸣岐山”、“吹箫引凤”等传说,相传这里便是凤凰的故乡。唐至德二年(757)凤翔郡升为凤翔府,府境熟称西府凤翔,所以当地特产佳酿便得名西凤。相传苏轼任职凤翔府签判,在职时就特别喜欢当地特产西凤酒。
  不可或缺:五粮液
  四川宜宾
  宋代,四川宜宾的姚氏家族采用玉米、大米、高粱、糯米、荞子五种粮食酿制“姚子雪曲”,是五粮液产生的雏形。到了元末明初,宜宾陈氏继承了姚氏的酿酒方式,所酿之酒又称“杂粮酒”,直至发展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由晚清武秀才改习文且中文举人的杨惠泉,将宜宾地产优质杂粮酒正式命名为五粮液。
  唐时宫廷酒:盛世剑南春
  四川绵竹
  剑南春产自于四川省绵竹市,前身为唐代名酒“剑南烧春”。2002年剑南春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正式收藏,这也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继国酒茅台之后收藏的另一款历史名酒,并宣布将永不再收藏任何白酒。
  蜀地佳酿:泸州老窖曲酒
  四川泸州
  在四川境内发现的三星堆文明,曾经大量出土过饮酒用具,泸州老窖曲酒的雏形应该自此时开始。相传,当时四川境内的一些部落之中,巫师常酿酒在作法时饮用,让自己处于麻醉状态,以便通接天地,由此也可以追寻到古代巴蜀酒文化发展的源头。
  成都名酒:全兴大曲
  四川成都
  全兴大曲产自于四川省成都市,是由历史上的成都府大曲发展而来。据史料记载,历史上酿造此酒的全兴烧坊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所酿之酒以香醇甘甜、爽口尾净而著称。
  国宴首选:茅台酒
  贵州仁怀
  从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美誉其为“甘美之”起,到清代学者郑珍“酒冠黔人国”的赞誉,前后经历了2000余年时间。曾经充当过红军长征路上“消毒液”的茅台酒,又在1949年一路走进了中南海的大门,成为了新中国“开国第一宴”的主酒。
  天宝洞、地宝洞藏:郎酒
  贵州与四川交界处
  郎酒产自川黔交界的赤水河畔。在郎酒厂部右侧不足两公里处的蜈蚣崖半山腰间,有着郎酒两个天然酒库——天宝洞和地宝洞,其所酿之酒全部储藏于天宝洞和地宝洞中,两洞现已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秘:董酒
  贵州遵义
  董酒产于贵州省遵义市,因其在所酿之酒中增加了130多种纯天然中草药,所以又称国密董酒,在中国名酒中独树一帜。董酒上个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由程氏酿酒作坊所酿,名为董公寺窖酒,1942年正式定名为“董酒”。
  古代国酒:汾酒
  山西汾阳
  在15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汾酒已经作为皇家贡酒,并受到北齐武成帝高湛的极力推崇。宋代的《北山酒经》中还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还有《酒名记》当中美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山西杏花村的汾酒。
  “开坛十里香”:衡水老白干
  河北衡水
  早在汉代时,对衡水酒的兴盛和酒品的质佳就有文字记载。到唐代酒业仍盛,衡水酒名声更响。在清代名著《镜花缘》中便有“冀州衡水酒”,诗人王之涣在衡水任主簿时也甚爱衡酿,直到宋代,衡水的酿造业依然兴旺不衰,传有“开坛十里香,飞芳千家醉”的故事佳话。明朝嘉靖年间,衡水酒取名“老白干”。
  北京传统白酒:二锅头酒
  北京
  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源升号”酒坊的酿酒技师赵存仁等三兄弟为纯净烧酒质量,进行了工艺改革:只取第二次换入锡锅里的凉水冷却流出的酒,口味最为香醇,称为“二锅头”。清代末期,二锅头的工艺已传遍北京各地,颇受文人墨客赞誉。吴延祁在诗中赞道:“自古人才千载恨,至今甘醴二锅头。”
  鱼米之乡:洋河大曲
  江苏泗阳
  明末清初之时,洋河大曲已经闻名于世。泗阳县历史上一直隶属于淮安府管辖,古名桃源,而淮安府本身就是著名的酒乡。明朝诗人邹辑曾作《咏白洋河》,其中有云:“白洋河下春水碧,白洋河中多沽客,春风二月柳条新,却念行人千里隔,行客年年任往来,居人自在洋河曲。”在明清时期,洋河大曲最为著名,行销大江南北。
  徽酒典范:古井贡酒
  安徽毫州
  古井贡酒产自安徽亳州,与这座古城一样,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据载,历史上的“九酝春酒”是其前身,传说是由曹操麾下所酿,后由曹操将“九酝酒法”献于汉献帝刘协,因为其爽口的特征,随即得到刘协的赞赏,成为宫廷用酒。
  诗词造就名酒:白云边
  湖北松滋
  “白云边“这一品牌源于我国素有“诗仙”、“酒仙”之称的李白的一首诗。公元759年,李白携族弟李晔、友人贾至秋游洞庭,溯江而上,夜泊湖口(今松滋市境内),揽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之景,畅饮当地佳酿,即兴写下“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句,白云边由此而得名。
  封坛入洞成佳酿:桂林三花酒
  广西桂林
  桂林三花酒古时被称作“瑞露”,范成大饮后称赞“乃尽酒之妙”。据说,三花酒酿成后,一般要装入陶瓷缸内,存放在石山岩洞中,过一两年,让它变成陈酿,使酒质更加醇和、芳香,然后才分装出厂。
  湘西文化名片:酒鬼酒
  湖南湘西
  湘西人聚族为村,许多村寨都有自己的酿酒师傅,每人都有一手得自祖辈的绝活,酿出的酒风格各异、佳味纷呈。湘西人凭借勤劳的双手酿造出甘冽的酒鬼酒。在中国白酒的12大香型中,馥郁香是酒鬼酒独创。
  坑道传奇:金门高粱酒
  台湾金门
  金门高粱酒是我国台湾地区的三大名酒之一。两岸军事对峙年代,双方都修建了许多防空战备坑道。坑道的特殊环境,造就了特殊的菌种,由于坑道有恒温、恒湿、稳定酒质的特性,故而为储藏金门高粱酒提供了绝佳空间,经过在防空坑道里窖存的高粱酒,其香味是无法易地炮制的。   回味无穷:四特酒
  江西樟树
  四特酒产自江西省樟树市,是以整粒大米为原料,经过三进四出工艺所酿制出的特香型白酒。四特酒的历史追溯要从清代开始说起。在清代光绪年间,樟树满洲街一家酒店“娄源隆”,所酿之酒闻名于街里,为了仿伪,“娄源隆”在其盛酒的壶、坛之上都贴上了四个“特”字,以作标识。
  中国十大宫廷贡酒
  中国古代十大宫廷贡酒,或以香醇宜人的醇美,或以益寿养生的功效而叱咤一时,甚至流芳后世。如今,这十大贡酒还在吗?它们都经过什么样的身世浮沉?今人还能见识到货真价实的贡酒,品到当年只有九五之尊或皇亲国戚才有资格品到的好酒吗?
  古井贡酒源头:九酝春酒
  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将家乡安徽亳州的“九酝春酒”以及酿造方法献给汉献帝刘协,从此该酒成为历代皇室贡品。这便是今天中国名酒之一的古井贡酒的源头。
  严嵩调养秘方:鹤年贡酒
  创立于明朝永乐三年的北京鹤年堂在明、清两朝就专门为皇宫配制御用养生酒、养生茶等。据说,严嵩曾到鹤年堂讨教调养之方,鹤年堂幼主曹永利用结合祖先之法,以培植中气、调节气血运行的原理给他配制了“鹤年长生不老酒”,用了年余,严嵩竟然白发变黑,脸色红润。后来,严嵩喝鹤年长生不老酒而神爽体健之事,传到嘉庆皇帝的耳朵里,他又喜又怒,传旨命太医院到鹤年堂照方配酒,并将其改名为“鹤年寿酒”,列为宫廷秘方。此方秘传至今,2002年后,鹤年堂按照古方和工艺配制出福、禄、寿、禧系列贡酒。
  拜老子,诏贡酒:枣集美酒
  枣集镇(现河南省鹿邑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酒乡,是道教鼻祖老子的诞生地。其酿酒历史久远。宋真宗赵恒于中祥符七年来鹿邑拜老子,饮用枣集酒后下诏地方每年进贡2万斤枣集酒作为宫廷之用。今天的中国名酒宋河粮液便出自此地。
  “世裘御酒”:羊羔美酒
  羊羔美酒产于宁夏灵州,配方独特,选用黍米、嫩羊肉、鲜水果及中药材陈酿而成。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在征战中得羊羔酒之助,遂加封此酒为“世裘御酒”,专供皇宫享用。近年,羊羔酒酿造工艺被当地专家重新发掘,有望在不久的将来重回市场。
  九月九:菊花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所记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重阳酿酒、赏酒这一习俗在民间持续传承,山东滕县、临沂、日照等地,在近现代仍多于重阳造菊花酒。
  衡阳“家作酒”:酃酒
  又名醽醁酒、胡之酒,北魏时就成为宫廷贡酒,还被历代帝王作为祭祀祖先最佳的祭酒,最初是湖南衡阳酃湖附近农民自制的“家作酒”,后逐步进入市场。今衡阳四乡,每家每户都会酿制。
  “借问酒家何处有”:杏花村汾酒
  据史料记载,杏花村汾酒在南北朝时期就成为宫廷贡酒,以清澈干净、清香纯正、绵甜味长著称于世。唐代大诗人杜牧“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佳句,更使其天下闻名。
  塞外药酒:鸿茅酒
  鸿茅酒始创于清代康熙年间,产于内蒙古凉城县的鸿茅古镇。独特的地域风貌、气候环境、上乘水质、酿造工艺,造就了鸿茅酒的绵爽清冽、香醇宜人。清乾隆四年,山西名医王吉天行医途经鸿茅古镇,为古镇佳酿所动,便买下鸿茅酒酿制缸坊,选用60多种上等中药材用该酒浸泡,发明了具有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等疗效的鸿茅药酒。
  江浙名酒:五加皮酒
  五加皮酒堪称最古老的贡酒之一。此酒选用五加皮、砂仁、玉竹等20多味中药材,用糯米陈白酒浸泡,再加精白糖和本地特产蜜酒制成。致中和五加皮酒为浙江省传统名酒之一,至今保持着上万吨的年销量。
  道光二十五年:同盛金烧酒
  1996年6月9日,人们搬迁锦州凌川酿酒总厂的老厂时,偶然在地下发现四个木制酒海(古代酒容器),其内竟然完好地保存着香气宜人的白酒。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和中国食品工艺协会白酒专业协会反复考证后认为:这批由同盛金酒坊在清道光二十五年封存的清朝贡酒,是世界上穴藏时间最长的白酒,它和盛酒器皿的发现,对中国酒文化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餐酒不分家
  电视剧里经常有塞外大侠,在风沙漫天之地仗剑痛饮。但愿他喝的是清香型白酒,如56度的红星或牛栏山二锅头。如果他喝的是茅台、五粮液,如此浓郁丰富的香气,又没个吃食,很快就要腻味得难受。
  所以说,全世界没有一种酒像中国白酒这么离不开餐桌。德国人在办公室喝啤酒,法国人在献血站喝葡萄酒,俄国人在马路中间喝伏特加,而中国人只在餐桌上喝白酒。这种情况在白酒彻底淘汰发酵酒水果酒之前是不存在的。从《水浒传》、《红楼梦》就能看出来,武松打老虎、打蒋门神之前喝酒都没吃东西,贾府的小姐太太们没事也要温点小酒吃一下。然而当低度酒文化在中国经历了两次革命之后,被香型锁死的蒸馏白酒又彻底被餐桌套牢了。
  于是,中国人喝酒开始研究,如何才能在餐桌上合理利用食物使自己喝得更high,酒量更强呢?其实很简单,你牢记哪些食材具有非常的醒酒功效,当别人懵懂痛饮时,你却能夹菜解酒。
  酒桌上必点的肉食
  螺肉和蚌肉,与大葱、豆豉共煮,饮汁液,解酒效果奇佳。
  鸭肉,酒后一碗老鸭汤,可以解燥渴、缓头晕,酒醒后不会厌食。
  泥鳅,泥鳅可温肾助阳、解酒消渴,缓解酒精吸收。
  酒桌上必点的蔬菜
  芹菜,餐前吃点芹菜、花生、腐竹的什锦拼盘,是一场酒局好的开始。香菜,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们将香菜焯水,加入香油、食盐,作为解酒凉菜。
  酒桌上必点的豆类
  绿豆和赤豆,红豆汤、赤豆汤、豆芽都有解酒作用,酒桌上要关照。豆腐,醋煎鲜豆腐食用,能起到醒酒生津的功效。
  酒桌上必点的水果
  柿子在水果中解酒效果首屈一指。香蕉除了生食可以解酒,也可碾碎加入茶水中,加糖调服可解酒后燥热。
  柑子可生食解酒,也可剥皮榨汁和蜂蜜一起服用。
  对于高粱酒等烈性酒致醉者,取荸荠10个,解酒效果立竿见影。   酒桌上的食材禁忌
  少吃牛肉。牛肉甘温,补气助火;白酒大温,与牛肉搭配则如火上浇油,容易引发炎症。
  不宜吃核桃。一旦两者同吃同饮,容易导致血热,甚至可能导致咯血。碳酸汽水。喝白酒时配碳酸汽水会刺激胃粘膜,减少胃酸及消化酶的分泌。
  浓茶。酒后喝浓茶不仅不能解酒,还对身体有害。
  酒局前的准备
  一场酒局的状态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之前的准备。参加酒局前最好先喝一杯酸奶。酸奶容易准备,含有增稠剂,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有利于稀释酒精,延缓酒精的吸收。
  怡情养性 而非急功近利
  中国白酒的收藏,紧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大家熟知的“女儿红”,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里面就有记载。“女儿红”为女儿出世时酿造,并贮藏在地窖或埋于桂花树下,也有甚者将酒封于墙内,至女儿出嫁之时,挖出美酒与亲朋畅饮或者作为陪嫁之用。“女儿红”藏酒时间通常长达20年左右,异香扑鼻,满室芬芳。像此种性质的藏酒便是国人早期为某种目的而进行的藏酒活动。还有“状元红”,是为子所酿之酒、所藏之酒,在儿子中榜之时庆贺饮用。
  “女儿红”、“状元红”都是经过长期储藏的陈年老酒,且风俗长久,历代延续,不失为藏酒之起源。在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还记载:“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可见中国藏酒的历史悠久。
  1976年,文物部门在发掘罗泊湾一号汉墓时,出土了我国岭南地区极富地方色彩的青铜容器——铜桶。这是主要流行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酒具,最早出现于云南,后传入两广。铜桶饰有勾连雷纹,腹部和桶耳的下方分别刻有地名和自身重量的“布”、“十三斤”字样。元朝胡义熙的《藏酒注》中还描述藏酒饮用之时,入口清冽清香直入肺腑。随着明清时期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官、私藏酒更是风靡。到目前,经考古发掘出土的世界上最久古酒,是30年前在我国出土的中山国一位诸侯王陵墓中的两种古酒,这些酒自酿造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依然酒香浓郁、清澈透明。
  1999年10月底,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一瓶50年的茅台酒举行了隆重的收藏仪式,从此正式开启了中国白酒官方收藏的大门。事实证明,中国白酒的价值已经不止是单一饮用,其文化的绵延更让白酒成为收藏界的新宠。
  在当前的中国收藏市场,陈年白酒的收藏相比字画、古玩、钱币起步较晚,入门门槛也相对较低。如果与早就列席各大拍卖场的洋酒相比,中国白酒价格相对较低是一个优势,由此也可以获得最大的增值潜力。而且白酒不管从文化角度还是饮食习惯来说,更加符合国人的喜好。
  近年来,大江南北的各个拍卖公司都推出过国酒专场拍卖,这是十年前不会想到的现象,而且场次越来越多,拍品价值越来越高。2010年6月,1959年车轮牌茅台拍出103万元。不到三个月的时间,9月,一瓶国藏汾酒又拍出209万元的天价。而这次拍卖会上,20瓶国藏汾酒纪念酒被竞买者一抢而空,总计成交3076万元,平均每瓶拍卖价153.8万元。同年12月,一瓶标注为1958年日期的金轮牌土陶瓶茅台酒拍出145.6万元,创下国内拍场上茅台酒的最高纪录。而此次拍卖会专场中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在内的数十个品牌的百余瓶中国白酒,最终以890万元的成交额和100%成交率完美落锤。2011年1月,在江苏南京的一场拍卖会上,一箱标注为1985年日期的整箱“酱瓶”茅台酒最终也以145.6万的总价成交。中国陈年白酒已经被各大拍卖公司列入艺术品行列,成为近年来拍卖会场上的佼佼者。随着各大拍卖公司对陈年中国白酒的相继开锤,中国的白酒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也在逐步被世人认可。
  藏酒的分类
  在中国的白酒类目的收藏中,酒瓶是收藏最多的种类,因为酒瓶有着非常便捷的获取方式。其次就是酒版,最后才是白酒。白酒收藏主要以陈年白酒为主,因为其本身就带着历史的沧桑,背后有着说不尽的故事。酒版的收藏要确定好专题,是按照品牌收藏还是香型收藏,是收老酒版还是造型奇特的酒版,如果看到什么收藏什么,往往会累又没有成果。
  藏酒的意义
  关于酒的收藏,很多收藏家并不是以投资为目的,也并不把酒当成一种投资品来看待,而是把收藏当做怡情养性的事情。酒类收藏比古玩字画收藏的门槛低,适合大部分人去做,不过收藏也要量力而行,不要成为负担。近年来,白酒的价值增长速度让人瞠目,除收藏者以外,也成为资金持有者投资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都要把握好一个度,在这个度的范围内,量力而行,千万别贪心。无论是藏家对酒的收藏,还是投资者想迅速从对白酒的投资中获得收益,都必须消除贪心,才能在稳定中谋求更高的发展。
  藏酒的准备
  首先是知识的积累。说到藏酒,很多人会立即从自己家中找出各式各样的酒。通常喜爱饮酒的人,多少都会对一些经常饮用的酒有所了解。如果是专业的藏家或者是收藏爱好者,则必须对酒有更深入的了解。在真伪辨别上,打眼还是捡漏,全靠丰富知识的积累。在日常的收藏、学习乃至捡漏的过程中,类目的清晰划分、专业术语的了解和运用,会给爱好者带来更多交流上的便捷和少一些上当受骗的机会。
  其次是多接触实物。最好是身边有藏酒之人,你多去看看他的藏酒,就会使自己多一些对实物的认识。要切忌腼腆,遇到不懂的问题一定要多问。
  再次,在你能够有任何机会接触到藏品实物时,应该尽可能用心去看,尽量去记住它们的特征。现在最容易看到实物的地方就是拍卖会的预展,有机会的话多去看看,尽量看清楚它们的细节。目前各类陈年名酒在拍卖会前的预展上,一般参展的观众都可以随意让服务人员取出拍品,带上白手套仔细端详。所以,如果有这样的机会,多拿拿,多看看,掂量一下分量,嗅一下溢出的味道。不过这样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
  藏酒之酒瓶收藏
  酒瓶从历史中走来,从青铜酒罐到陶、瓷酒坛,灌装的简易和携带、存放的便捷,成为它随酒和酒文化发展至今而不可替代的东西。在当下,酒瓶拥有琳琅满目的式样、用材和造型,虽还是盛酒器皿,但已不限于存酒的一种容器,它附着的丰富信息,已经成为白酒的形象代言,也随白酒共同衍生出了新的文化。关于酒瓶收藏,《和谐之旅》记者采访了中国白酒收藏家、茅台酒艺术博物馆筹备委员会主任赵晨,他为我们介绍了酒瓶中一个大类——茅台酒酒瓶的历史变化及其背后的故事。   当你走在古老的茅台镇,会看到很多散酒店铺。生活在茅台镇的人都知道,在旧时茅台镇上的酒坊对于酒的销售通常都是以散打的形式出现。如果顾客空手来购买白酒,可以临时从酒坊购买小坛盛酒。清代茅台镇酿酒烧房所使用的盛酒器皿均为施黑色釉圆鼓瓷罐,其施釉均匀,色泽明亮,表面透明光泽。
  民国时期因为时局的动荡,低成本的陶罐替代了黑瓷作为容器。到各大烧房使用圆柱瓶的时候,还增加了木塞用以密封。如果遇到大宗的批发客户需要样酒,烧房必须为其准备大于一斤装的容器,于是有了造型在陶罐和瓶之间的一个罐型,通常也为黑瓷,其中放置样酒,但并不是封装后销售的,都是在客户有需要后,当场灌装。从幸存于贵阳民间的一件清末圆鼓瓷罐可以看出,早在民国之前,容器制作规整,瓶口和圈足浑圆。1926年,茅台镇上的“成义”、“荣和”两家烧房首先开始打破陈规改进包装,烧制圆柱形小口状陶酒瓶,以便装运。此酒瓶型较小,呈竹节状,由两个成型的胎体拼接而成。通体不规整,显得相当粗糙,严重缺乏美感。此段时期茅台酒瓶确立了圆柱造型,奠定了今天茅台酒瓶形的基础。
  到20世纪30年代,瓶口内呈倒三角圆锥形,便于木塞封口,圈足还算公整。20世纪40年代末,因为包括内战、动乱在内的诸多方面原因的存在,此时期烧制的陶罐瓶更加粗糙,只能说是一个装酒的容器,谈不上美观。因为所施黑色釉的均匀度不一致和釉料的质量问题,出现不同程度的釉料流淌状以及釉面呈黄、褐色,底部圈足几乎消失,瓶体制作粗糙,表面还有石子等未能去除,出现大量气泡,通体有大面积凹凸气泡。
  新中国成立以后,茅台酒也随着公司合营的改革,开始了在新时期的生产。此时,茅台酒开始稳定瓶形,白酒的酿造质量也开始改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所产至今存世的茅台酒瓶形中,常见施褐色釉略有圆鼓的柱形瓶,无圈足,瓶底略有凹。当时因为技术乃至成本的局限,所用瓶仍然粗糙,釉料不能均匀覆盖瓶体,且瓶身不规则,出现黑色、褐色以及黄色等色瓶身。
  20世纪60年代初,茅台酒瓶开始内外施釉,瓶身出现真正意义上的黄色釉,瓶体要大于之前的瓶体,但是因为烧制陶器所用的黏土质量区别,瓶身虽小,但要重于前瓶。在使用黄色釉的陶瓶茅台酒上,瓶身规整,瓶嘴大小、高度适中,开始出现规则的坡型台阶,但是圈足仍然未出现。由于这种陶瓶装酒渗漏较大,茅台酒厂从建厂后就一直在研制新型酒瓶,还曾从江西景德镇邀请了两位八级制瓶技师,专门进行新酒瓶的试制,虽然研制成功的瓶子渗漏现象减少,但外形并不美观,未被采用。
  直到1966年,贵州清镇玻璃厂所研制的乳白色玻璃瓶完全解决了渗漏和形态不美的问题,从此结束了土陶瓷瓶茅台酒的时代。白瓷瓶虽然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但是成本较高。白色玻璃瓶诞生,恰巧也解决了白瓷瓶成本高的问题。
  综观茅台酒的发展历史,从陶罐到釉陶瓶子、陶瓷瓶,再到众所周知的白色玻璃瓶,其中还有用于区分茅台酒类别的黄、酱等色陶瓷瓶以及如今的各式纪念酒的专属酒瓶,如此繁多,也丰富了如今茅台酒的收藏类目。
  藏酒之酒版收藏
  总体来说,酒版收藏在中国还是个新兴收藏门类,还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小众收藏,相对于书画、瓷器、奇石、钱币等比较成熟的收藏领域动辄数万元、数十万元的支出,藏家在酒版上的投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你是MINI控,那么酒版能满足你。
  中国的酒版收藏方兴未艾。酒文化在中国的复兴是近些年的事,酒版文化则更加滞后。虽然有些酒版爱好者在潜心研究推广酒版文化,但相关资料仍缺乏系统的收集整理,权威的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还很少,所以大多数爱好者只能处于边收藏、边摸索的阶段,而这也导致不断会有新的发现,对爱好者来说,身处酒版收藏的这个历史阶段这未尝不是好事。
  为什么收藏酒版?就这个问题,《和谐之旅》记者采访了北京的酒版收藏爱好者王五。
  物以稀为贵,这是收藏领域通用的一条规则,酒版一般不作为商品出售,通常情况下会少量生产,作为赠品品尝及推广活动所使用,并且流通时间比较短暂,这就决定了它的存世量要远远小于做为商品的标准酒。而一些早期和限量版的酒版因为经过岁月的洗礼相对来说存世量则更少了。而对于收藏标准大酒来说,全国大约有四万家酒厂,而每个酒厂不同时期、不同系列的产品将会衍生出无数的种类,而将视野扩大到世界范围,则更会是个无法统计的天文数字。如果收藏大酒的话,即使公立的博物馆也是无能为力的,针对个人收藏家而言,收藏上千种也只能说是沧海一粟。然而不是每款大酒都有酒版,有的厂家甚至从未出过酒版,而大多数厂家只出一种或几种酒版。这样一来,酒版的总盘相对大酒来说不知道小了多少倍,所以收藏酒版还算是个能看到“光明”的选择。
  国内外酒版的历史可以以1950年为界,此后的酒版生产和收藏都开始规模发展,国内最早的酒版大多认为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生产的,而收藏逐渐兴起则在2000年后。跟其他收藏种类比起来,酒版收藏到了现在也只能说是处在发育期,酒版收藏还没有专门的协会与组织。
  收藏大酒和酒瓶对空间的要求很大,而酒版因为天生的微缩属性占用空间相对少很多。一个地质标本爱好者,不可能把整座山搬回家,但他可以通过收藏标本来满足你对山的爱慕,酒版在这方面和地质标本有类似的功能。
  最老的酒版:
  由山西汾阳杏花村出厂的20世纪70年代的白玉酒酒版、玫瑰酒酒版、汾酒酒版、竹叶青酒酒版是目前发现的最老的酒版,容量为75毫升。
  最小的酒版:孟府宴酒
  关于孟府宴酒,网络上的资料并不多,更多是拍卖资料,可以查出此酒于20世纪90年代由山东邹县孟府酒坊出品。而王五收藏的这款孟府宴酒的酒版可以说是目前国内知道的最小的酒版,不过因为挥发,里面已无酒。
  最名贵的酒版:道光二十五
  1996年6月9日,锦州凌川酿酒总厂在厂区内发掘出穴藏古酒4 吨多。经中国著名酿酒专家和考古专家联合鉴定,这批酒是清代皇封作坊同盛金等为宫廷酿制的贡酒,在道光25年即公元1845年封存穴藏。这是在我国发现的数量最大,穴藏时间最长的可饮用白酒。   消息传开,国内外酒品收藏爱好者纷纷求购。中国白酒协会一批知名专家建议出售少量古酒,并在中国酿酒史上第一次以君主年号为古酒命名道光二十五。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首批推出的袖珍精装原浆贡酒近700公斤,分50克和75克两种包装,并配有镀金纪念币和统一编号的纪念卡及防伪标志。
  道光二十五年贡酒拍卖价格
  1999年 最高成交价为3万元/500毫升
  2001年 河南成交价为2.3万元/500毫升
  2003年 广东成交价为3.22万元/500毫升
  2004年吉林成交价为3.4万元/500毫升
  2006年锦州博物馆讲解词:锦州市所剩的道光二十五原酒价格为6万元/斤,但是有价无酒,已封存.
  2008年 北京义拍价19万元/500毫升
  2009年 广东标价为20万元/500毫升
  道光廿五年贡酒100毫升以下袖珍酒和酒版的版本情况
  1997年7月1日为纪念香港回归发行了第一版袖珍精装原浆贡酒50毫升和75毫升两种。
  两种加在一起的计划发行量为1997X7=13979瓶,正好700公斤 700000毫升。实际发行量有可能不到此数,余量可能在后来的历次拍卖中陆续消耗。
  以现有的材料来分析,道光二十五袖珍酒及酒版应有50毫升、75毫升、100毫升三种规格。其中50毫升分为早期的三角玻璃瓶和后期的景德镇瓷瓶两种,外包装上则分纸盒和木盒。
  中国白酒之于世界
  目前白酒在国外的消费者大多是身在异乡的华人,富有的中国商人和大量涌向国外的游客,在国外潇洒消费的同时,也将中国人喜欢的拿着白酒与潜在商业伙伴推杯换盏的习俗传到国外,也让英国、美国的一些百货商家看到了隐形市场,他们开始考虑销售来自中国的烈性酒——白酒。西方人似乎不太喜欢白酒的味道,因为它们被认为“太烈了”。白酒的烈无疑具有传奇色彩。众所周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在访华之旅中得到这样的建议:远离白酒。虽然一些走出国门的白酒企业在努力打开欧美市场,不过远没有达到洋酒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和强势。关于白酒走向世界的话题,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中国白酒出口企业目前较少,除了几大中国名酒,例如茅台、五粮液等,其余涉及到出口的白酒企业少之又少。出口的白酒,大多销售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南亚的华裔聚居地。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中国白酒在国外的经营几乎是空白的,这与国内白酒行业的红火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反观洋酒在中国的发展,可以明显地看出,在中国经过20~30年的经营后,洋酒在中国市场的氛围逐渐形成,但在一些正式的场合,洋酒还是难登大雅之堂。洋酒在中国的成功,主要归于以下几点原因:长时间、持续地宣传洋酒文化,对消费者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力度的广告宣传;针对性地事件行销;准确的产品定位、渠道策略。
  相较于洋酒在中国的成功,中国白酒在走出国门的过程中,则有很多不足之处。中国白酒是建立在中国几千年历史之上的产物,它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出口的白酒,大多集中在华裔聚居区销售,对非华裔人士的影响很小,销售区域的限制就决定了白酒在国外市场不可能大范围推进。
  中国白酒在国外市场的经营目前尚处在较为粗放的阶段。大多数的运作模式就是在国外寻找一个代理商,通过代理商来运作市场,而厂家基本不涉及市场的运营。代理商运作的水平,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功与否。这种简单的代理模式,大大限制了中国白酒在国外市场的发展。中国白酒想要在国外市场有好的发展,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向努力:
  借势中国文化的宣传开发市场
  近些年来,外国人对中国的文化有较大的兴趣。白酒作为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缩影,可借势中国文化进行宣传。中国餐饮文化在全球各地已经广为流行,中国白酒可通过在全球的餐饮渠道进行落地推广,进一步进行市场开发。
  培养自身的营销网络
  从简单地寻找代理商,进一步转换为培养自身的营销网络。只有培养了自身的营销网络,中国白酒在国外的开发才不至于受限于代理商,才能谈到真正的市场运作。
  长期的品牌塑造
  任何一个品牌的打造都需要长期的过程。中国白酒,尤其是中国名白酒,应当承担起品牌打造的任务。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白酒
  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喝白酒还是很少的,有些人甚至不知道白酒。与洋酒相比,白酒似乎很难与其他酒混喝,而且比洋酒的后劲更强,酒精度也比标示的更高。
  廉价白酒的口感也很“廉价”。我跟朋友试过将同等比例的白酒和酸梅汤或酸枣汁混合,结果很成功。我想白酒还是最适合跟本地饮料混合。我们试了好多种传统混合饮料,包括苦啤酒、波士酒、果汁、金巴利,都不太对。我还没试过甜酸味的混合,不过我猜应该会不错。
  关于中国白酒如何走向世界这个话题,我觉得白酒可以借鉴清酒的经验。拿清酒来说,二战后,知道清酒的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人数大幅增加,清酒的认知度迅速攀升也得益于寿司店在西方的普及。清酒以其特有的方式在西方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比如清酒炸弹(sake bombing),或者在一杯啤酒中加一点清酒,然后一饮而尽。从这点来说,白酒有一大优势,因为中餐在西方比日本菜更受欢迎。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增加白酒的知名度,二是迎合西方人的喜好来进行精明营销。整个白酒产业(或者走向世界的个别品牌)需要考虑他们的产品内涵是什么,它们的产品内涵中有哪些部分是独立于“中国”概念之外的,以及产品如何吸引西方消费者。虽然白酒在中国以外的华人聚集区的市场地位非常高,但这些市场空间还远远不够。
  在我看来,白酒产业应该回归产品,注重高粱作物本身的内涵和隐喻,以及传统白酒酿造者的生活方式,最好的酒类营销已经超越了酒的概念。而关键是不要被中国故有的营销手段所局限,要知道,西方消费者与中国人不同。
其他文献
闲逛京城,目光很难不被处处可见的琉璃建筑物所吸引,形形色色的琉璃砖、琉璃瓦、琉璃脊兽、琉璃螭吻、琉璃宝顶……无论构件大小,都光滑莹洁、美仑美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琉璃,就没有中国古代建筑的璀璨辉煌!    在中国古代皇家或贵族建筑群落中,大自帝王将相的宫苑殿宇、陵寝坛庙,小到地方权臣的宅院亭阁、影壁牌坊,只要是被尊崇、被列为高档规制的建筑物,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一定找得着琉璃构件。“琉璃
期刊
理查德·佐尔格是二战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大名鼎鼎的二战谍王,被誉为“最有胆识的间谍”。佐尔格搞情报的手段非常厉害。他曾这样形容自己的情报生涯:不撬保险柜,但文件却主动送上门来;不持枪闯入密室,但门却自动为他打开。  在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前夕,佐尔格向苏联发出了战争警告:“进攻将在1941年6月22日拂晓全面展开。”但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不予理会,结果苏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丧师失地,一溃千里。在
期刊
冯绍峰  2011年初,一部《宫锁心玉》让深情款款的“八阿哥”成为万千少女心目中的好男人代表,也让;马绍峰这个名字一夜之间被大家熟知。接下来,《美人心计》、《天涯赤子心》、《命运交响曲》和《虎符传奇》的持续热播,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元宵节晚会的接连亮相让;马绍峰透过荧屏红到了人们的眼前。  人气爆棚、身价倍增的同时,冯绍峰的演技也得到了电影导演的认可。  2011年底电影《鸿门宴》中霸气外露的項羽,
期刊
仰望星空,曾经是一件很浪漫的事,第一次看到银河,第一次辨认出北极星……都是终身难忘的经历!对于观星者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强大而精良的望远镜,以及各式各样的设备配件,轻点鼠标,就可以将浩瀚星空的天文信息一览无余;对于观星者来说,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环境污染加重,城市发展速度过快,在灯火通明和车水马龙的生活中仰望星空只能是一种奢求。  何时再见满天繁星?那就为仰望星空来一次旅行吧!无论是在世界
期刊
2012年,如果你不知道温太医是谁,那你就out了,粉丝高喊着“嫁人就嫁温太医!”把温太医的扮演者张晓龙推上了人气演员的“龙椅”。现在,“后甄嬛时代”的张晓龙人气暴涨,商业活动、拍戏、执导演出忙得不亦乐乎,在新戏《爱情面前谁怕谁》中,还颠覆演出了一名问题青年。看来,会跳舞的太医是个好演员!  张晓龙火了。  2012年度大戏《甄嬛传》里,温太医的风头盖过皇上,人气直逼果郡王,上至半百阿婆下至二八豆
期刊
2006年,香港苏富比以606.3万港币拍出一件清代“乾隆剔红御制诗笔筒”,中国嘉德以550万元拍出一件清代“乾隆脱胎朱漆题诗菊瓣形盖盒”;2007年,一件明朝宣德“剔红双螭荷叶式盘”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以497.3万港币成交;2008年香港佳士得拍卖会上的明永乐“剔红双凤莲花盏托”以3314万港币成交。近几年来,作为内地拍卖风向标的香港拍场中漆器的价格迅速上涨,10年前几十万元一件的器物,如今达到
期刊
摘 要:日本的COE计划是日本文部省为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基地,融合政产学研高度合作,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有机结合的创新之举。COE计划历经20余载,三次修订,在学术导向、学科项目建设、全球化资源运用、公正评估考核等方面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体制构建,为我国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转型的政策支持策略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日本;COE计划;高校科研;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G5
期刊
摘 要:以河北省区域科技金融为主要研究对象,建立了测算科技金融发展水平的方法。同时,以科技金融集聚为着眼点,将科技金融集聚问题应用到区域经济增长领域,通过构建不同的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要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地方政府需要建立适度的科技金融集聚规模,并提升集聚质量。  关键词: 科技金融;空间集聚;空间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2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378(
期刊
摘要:分税制强化了中央财政集权,为了平衡地方财政收支,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不断增长。基于1994-2015年的分省财政结余资金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央转移支付对地方财政结余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转移支付通过“项目制”的资金分配机制对地方政府财政结余资金规模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央转移支付显著提高了地方财政结余资金规模.人均中央净转移支付每提高1元将产生0.05~0.1元的财政结余资金。作为“
期刊
摘 要:《桃林罗氏族谱序》是南宋著名士大夫杨万里一篇集外佚文,在前人论述的基础上,作者结合多年来对南宋士人杨万里、罗大经的深入研究,从该序文的写作时间、作者署名官衔、序文内容的真实性几个方面进一步证实了《桃林罗氏族谱序》确实为杨万里的一篇集外佚文。又结合该序文中“士族”一词内涵在南宋的演变,论述了南宋未入仕士人在地方社会生活中的突出影响,并揭示了这一现象实为后世明清地方乡绅社会之发端。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