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生一个女国防生的军训日记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ku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务与体能(2009年7月13日晴)
  
  今天是到部队的第一天。早上的动员大会正式拉开了本次暑期集训的帷幕,听了领导和学生代表的发言,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月对我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我将从中学到什么,改变什么?
  来到厦门郊区的这支部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营房很有精神地挺立着。最先接触到的是平易近人的班长,让我感觉到部队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摆放整齐的内务、叠得方方正正的毛巾被。按理说,女生应该是心灵手巧的,可我们的毛巾被叠得不像辆坦克就像块面包,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反复练习,我们终于也能摆出一个像模像样的豆腐块啦。
  下午是体能训练,班长要求我们绕营区跑一圈,大约一公里,可把我累坏了,整个人一直喘个不停。紧接着就是100个蹲下起立,结束后感觉双腿已不再是自己的了。回来的路上,班长说,集训结束时每个人都要通过三公里考核。
  目标,跑完三公里!我想,这才是我真正认识军营的开始,所有荣耀的背后,都是由汗水铺垫而来的。也许,一个月不能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坚持下来,就一定有收获,我们是战无不胜的!我坚信。
  
  队列训练(2009年7月15日晴转多云)
  
  我觉得自己的适应能力还是蛮强的,两天下来已基本习惯部队的生活。早晨起来先出操,空腹,穿厚厚的迷彩,努力迈开步子跟上男生的步伐。
  夏日的酷暑真是很不通情达理,把阳光和温度全方位覆盖到我们身上。队列训练是军姿定型,班长不厌其烦地给我们纠正动作,时间一分一秒过得那么慢,汗水顺着脸颊、发梢滑落,一直湿透7迷彩外套:脚也慢慢发麻失去知觉。当听到定型结束的哨声,绷紧的神经开始放松,可是膝盖想弯,却没那么容易了。
  排长说:“站军姿就是为培养我们的队列意识,军人的端庄,军人的姿态,每走一步都能体现出来。所以,打牢基础,对我们每名国防生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为将来的部队生活奠定基石。”
  
  战术基础(2009年7月21日多云)
  
  卧倒、起立、跃进准备……我现在连做梦耳畔也回荡着这些名词。
  小时候看电视,总觉得战士们摸爬滚打的架势特酷。而当我的手真正与沙地亲密接触后才知道,一切都不是闹着玩儿的。起初,我们谁也不敢卧下去,从小娇生惯养,怕疼,也担心破皮。班长一次次鼓励我们:“部队有句话: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战术动作是每个军人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尽管你们是女生,但既然选择从军,就要选择勇敢与坚强。只要掌握了动作要领,卧倒一点也不疼。”
  当我的手掌划过沙地的瞬间,真疼;匍匐前进时的膝盖,真疼。可看到带训骨干给我们做示范时手磨出血,他们的眼神却依然坚定,毫不畏惧。我暗下决心:都是同龄人!同是战友,他们能做到的,我一定也能做到!
  一天下来真累啊,腰酸背疼,躺在床上,我们比着自己的“战绩”:膝盖、肘部、腿都是青的,但大家却互相鼓励,坚持,再坚持。就像区队长说的:我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把兵味练浓,摸爬滚打磨练意志与品格。
  
  持枪训练(2009年7月24日晴)
  
  今天,第一次拿枪进行战术训练,虽然只是模拟枪,抓在手里却一直晃悠,太沉了,还得背着枪跟在男生队伍里跑步,就像压着块巨石,全身上下哪都吃力。
  拿着枪卧倒匍匐前进对女生来说就更困难了,本来力气就不大,再加上负重,动作就更显得笨拙,即使使出吃奶的力气,也还是爬不快。几次下来,我有了想放弃的冲动,瘫在沙地上不想起来,班长过来不厌其烦地指导示范,手把手地教。不努力学真的很对不起班长啊,于是我咬咬牙,重复口令,继续向前爬。
  
  跑3000米-瞄靶训练(2009年7月30日多云)
  
  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今天我终于一口气跑完了三公里。
  这几天主要以射击瞄准训练为主。瞄准需要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三点一线的瞄准动作中。随着射击训练开始,我第一次摸到了真枪,尽管没有子弹。认识了枪的各个部件,学会了验枪、装退子弹、四点瞄准、固定枪瞄准、实距离瞄准,训练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循序渐进。准确一致的瞄准,稳固的击发,准星与缺口平正,记住这些要领,我一步步顺利过关,对即将到来的实弹射击充满期待。
  
  实弹射击(2009年8月4日阴有阵雨)
  
  早上五点不到,天还没亮,集合哨就吹响了。
  今天,期待已久的实弹射击终于来临。但奇怪的是,我竞没有什么特别激动的感觉。
  第一轮是体验射击。第一声枪响,我还真被吓了一跳。从来没这么近距离听过枪声,加上山谷的回音,真是震耳欲聋。但很快,耳朵就适应了此起彼伏的枪声。
  终于轮到我了,但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能见度骤然降低!我拿到子弹,压弹,卧倒,装弹,子弹上膛,瞄准,按照平时训练的动作要领,轻轻叩动扳机。天哪,枪的后座力这么大,跑弹了!“别紧张,枪握稳,调整一下,好好打。”班长在一旁小声说道。我深吸一口气,又一次瞄准击发,九环。
  体验射成绩合格,接下来是考核。我在三号靶台,十环!连续两个十环。我信心十足。最后成绩:44环!。
  射击,考验我们的心理素质,磨炼我们的耐心和细心,在调整好准星与缺口平正的基础上找目标,集中精力,放松心情去打。
  说句心里话,第一次打实弹,其实我还没打够……
其他文献
南方多绿少雪,越往西北方向走就越感到寒冷,越发看见荒凉贫瘠,连大山都是光秃秃的,空中不时有乌鸦盘旋。颠簸了20多个小时后,刚出青海火车站就看到白茫茫的一片。接兵干部说,这是2001年的第一场雪。同乡的一百余人在操场集合后,迅速被分解,留在一个连队的只有五个人了。本来我是要站到九班大个班长后面的,结果行李当时带太多打了个懒主意,就站在了七班小个班长的后面,看他个子不高,但眉宇之间有股英气。  班长姓
期刊
我能够成为映秀电站灾后重建的一员,或许从入伍到水电部队那天就注定了。  我儿时的记忆始于映秀镇这个小地方。70年代初,我父亲参与了映秀湾电站的建设,我也是喝着岷江水、吃着映秀烤玉米棒子度过了6岁以前的时光。记忆中那里的水清澈得空灵,那里的山葱郁得纯粹,那里的人朴实得可爱。成人后,好几次来往卧龙、九寨沟,途经映秀,涛声和鸟语,峰岳走云裳,每每让我摇下车窗张望。  把最美的东西毁给人看,即成悲剧。  
期刊
人物名片:张锦炎,原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四级教授、军旅画家,江苏扬子书画艺术学院教授,江苏省美术家体会会员,金陵八痴之一。1945年出生于湖北省石首市。从事绘画四十余年,喜画花鸟,尤擅龙虾。近三十年来,画了万余幅虾画艺术作品,使虾画形成了“动感”、 “透明”、“简约”、“多姿”、“多色”、“多层”、“神韵”的艺术特点和其实沉雄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江南画虾王”。  在南京有一位人称“江南画虾王”的军
期刊
失去淫威的骄阳向西山溃退,渐行渐隐,如芮的球场,形同一张烙在铁鏊上蒸腾着热气的菜饼,浮躁地散发出淡淡的青草香。  两秒之前,球被对方死死控住,并远远的开出大脚——传球,气势逼人。这方迅速迎击。“别慌!”但见“迷彩阳光”横空跃越,抢断,球未着地,接着再一漂亮转身,飞起‘脚,高速旋转的足球随即如炮膛射出的钢弹一样稳稳撞入对方球网。“嗖”一声! “好球,进了!”场上球员高喊。这方再次突破防守,结结实实射
期刊
“一连注意,数名‘恐怖分子’已窜至离营地约3公里的一号村庄,命令你连配合公安机关迅速抓捕!”  川北高原薄雾轻绕。清晨5点,官兵们正在睡梦中的时候,一阵紧急集合的哨音,划破了这分宁静。在连长张劲松的带领下,一连官兵迅速向一号村庄秘密进发。20分钟后,一队人马悄然潜入到目标地区。  “恐怖分子’全部隐藏在一楼的右侧墙角!”士官冯龙在进行抵近侦察后,用手语告诉身后约50米处的战斗小组成员杨柳河、杨鑫和
期刊
摄影42℃展版
期刊
扎根树  崔杰华    2006年,我军校毕业被分配到边防团。到团里报到后,被分往海拔3000米的“西陲第一哨”——斯姆哈纳边防站。  听人说,边防很苦。虽说早已有了思想准备,但坐在车里,眼前还是不时浮现出一幅幅想象中的画面:高寒缺氧的环境,破旧隐蔽的营区。低矮昏暗的平房,饭菜难咽、彻夜难眠的生活,可能除了警惕的哨兵,剩下的就只有满目的萧瑟与荒凉。果然,车子越走越荒凉,驶离团部15分钟后,车窗外便
期刊
“仨老乡,仨老铁!”在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老A选拔的最后阶段,成才拼出最后一丝力气呼喊出的这句话,不仅让许三多和伍六一为之一振,也让电视屏幕前的我们为之一叹。  在军队这个特殊群体中,饮同一方水,操同一口音,拥有着同样的生活体验,不需要认识,便已经亲近了七分。所以,无论是平时外出改善伙食,还是手头紧的时候找人帮忙,亦或是帮人保媒牵线,老乡总是最佳人选。  然而,现实似乎总是不完美的。不可能所有的
期刊
刘华国说话语速特别快,满口陕西方言。从衣着上看,与他的身份有很大的距离,土,可以说是很土。面对着军装的记者,他一口一个“首长”,并说:“我们当兵那会儿,从没有见到过总政下来的首长。在你们面前,我永远是一个兵。”刘华国实实在在地当了五年兵,也修了五年的铁路。入伍前两年,大队书记王振武就发现了刘华国是个好苗予,介绍他加入了党组织。入伍前就是党员的刘华国成为全师唯一的新兵党员,每次召开誓师大会都由这名党
期刊
不久前,政委在一份文件上写了长长的批示,大意是政治部的同志要重学习,勤练笔,多发文章。于是废寝忘食日以继夜,两篇小文基本成形。拿着稿子,却发起了愁。联系两家刊物,都说手头的稿件已经够发到明年,还有特稿、领导交办的,你拿别处想想办法吧!于是,我一边继续润色我的小稿一边满脑袋跑GPS!一个久违的名字从GPS里蹦出——林大鹏,俺的马列教员,转业进了人民日报,找他!  拿出电话,通了半天,没人接。放下电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