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已经开始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更加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如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思想品德课当前存在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很好地将活动应该具有的目的性、有效性、生活性和可操作性、开放性、生成性等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活动化教学真正收到实效,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以教师自我的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最大受益者。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活动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对教学活动的几点看法。
一、思想品德活动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活动的设计要与我们的课程内容及新课标相联系
在备课时,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思想品德活动的开展,并不是简单地只为活动而活动,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活动起来这么简单,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道理,在活动中成长起来,在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尽管教材中大部分活动来自学生的生活,但这些活动例子毕竟只是一个范例,有些和学生的实际相差很远。例如:讲到网络的危害,城市的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对于那些边远山区的学生,他们没有接触过网络,所以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有教师如果不把这些范例的作用目的化,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摆设,就将失去其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活动要与教学目的、内容紧密结合,并根据教学具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这是活动教学开展的前提。
二、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应该积极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活动教学的开展应重视和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学生参与,在许多教师的课及自己教学活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整堂课的所有活动中,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学生只是很少部分,那么其他的学生在干什么呢?有的只是带着耳朵听、眼睛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教师没有把所有的学生调动起来,追究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活动很无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活动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三是学生素质较差。所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应该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从学生全局着眼,在设计活动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增加一些趣味性。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参谋、伙伴,是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当然要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让学生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
三、活动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为动机
新课标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目前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思想品德课将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这位教师没有考虑到这都是一些很大的挫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很显然和我们课题“人生难免有挫折”不相符合,这些例子都不是我们学生亲身经历的,很难打动学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关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分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便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处理能力。
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贴近社会实际,应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生活实际联系,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思考,使他们的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技巧。锻炼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形式应该多样化,避免千篇一律
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及运用知识,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活动中进化心灵,在活动中升华思想,在活动中提高觉悟,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在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如果活动单一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开展活动课要根据教材每节课的不同要求,采取多样的活动形式,使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思想品德课可采用的活动形式有问卷、案例分析、调查、小品、相声、视频、辩论会、漫画、模拟法庭等形式,寓教于乐。笔者在讲到《财产留给谁》一节时,采用了模拟法庭这一活动形式,在班上让学生自己选出角色,然后进行编排,采用这一活动出乎笔者的预料,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部分学生因没有参与还表现出非常遗憾的情绪。通过这一活动达到了这样几个效果:第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都想参与这样的实践;第二,学生从活动中学到很多法律知识;第三,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同时在这一课中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开展活动,总之,针对同一问题可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具体采用何种活动形式应视学生具体情况而定。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很好地将活动应该具有的目的性、有效性、生活性和可操作性、开放性、生成性等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使活动化教学真正收到实效,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解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以教师自我的努力,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最大受益者。基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活动教学呢?以下是笔者对教学活动的几点看法。
一、思想品德活动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活动的设计要与我们的课程内容及新课标相联系
在备课时,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思想品德活动的开展,并不是简单地只为活动而活动,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活动起来这么简单,而是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道理,在活动中成长起来,在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尽管教材中大部分活动来自学生的生活,但这些活动例子毕竟只是一个范例,有些和学生的实际相差很远。例如:讲到网络的危害,城市的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对于那些边远山区的学生,他们没有接触过网络,所以活动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还有教师如果不把这些范例的作用目的化,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摆设,就将失去其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因此,思想品德课堂活动要与教学目的、内容紧密结合,并根据教学具体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这是活动教学开展的前提。
二、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应该积极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活动教学的开展应重视和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学生参与,在许多教师的课及自己教学活动实践中笔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整堂课的所有活动中,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的学生只是很少部分,那么其他的学生在干什么呢?有的只是带着耳朵听、眼睛看,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教师没有把所有的学生调动起来,追究原因,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活动很无趣,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二是活动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三是学生素质较差。所以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活动之前应该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去,从学生全局着眼,在设计活动时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增加一些趣味性。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参谋、伙伴,是学生参与开展活动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当然要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让学生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
三、活动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为动机
新课标强调:“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目前学生的生活实际”,否则,思想品德课将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这位教师没有考虑到这都是一些很大的挫折,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很显然和我们课题“人生难免有挫折”不相符合,这些例子都不是我们学生亲身经历的,很难打动学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选择学生关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分析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便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提高对这类问题的处理能力。
因此我们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贴近社会实际,应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生活实际联系,引导学生去实践、去思考,使他们的知识转化为生活技能技巧。锻炼他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提升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思想品德教学活动形式应该多样化,避免千篇一律
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及运用知识,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活动中进化心灵,在活动中升华思想,在活动中提高觉悟,从而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教育目的。在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如果活动单一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开展活动课要根据教材每节课的不同要求,采取多样的活动形式,使活动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思想品德课可采用的活动形式有问卷、案例分析、调查、小品、相声、视频、辩论会、漫画、模拟法庭等形式,寓教于乐。笔者在讲到《财产留给谁》一节时,采用了模拟法庭这一活动形式,在班上让学生自己选出角色,然后进行编排,采用这一活动出乎笔者的预料,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一活动很感兴趣,部分学生因没有参与还表现出非常遗憾的情绪。通过这一活动达到了这样几个效果:第一,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都想参与这样的实践;第二,学生从活动中学到很多法律知识;第三,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同时在这一课中也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开展活动,总之,针对同一问题可采用多种活动形式,具体采用何种活动形式应视学生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