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小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若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一步步地指导。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活力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多年来,批改了大量的学生作文、周记、日记,并尝试着写了一些作文教学论文。通过对作文教学的探索,最后悟出,若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最好一步步地引导他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抓住细节,真实描写
现在的学生作文普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文章空且短,而这恰恰是作文缺少细节的表现。据此,在平时的作文指导、训练中,就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细节并能把这些细节在作文中真实地展现出来。
案例一:一些同学在写妈妈非常生气时,不知怎么表达,就只能写“妈妈生气极了”或是“妈妈非常非常生气”之类的句子。这类句子由于没有用细节具体描绘,导致语言平乏空洞。鉴于此种情况,我会这样引导他们:“同学们,想一想妈妈生气时的表情是什么样子呢?”
这时,同学的反应是积极的。有同学说,妈妈一生气就喜欢皱眉头,眉毛皱成一团;有的同学说,妈妈一生气脸会涨得通红,并且嘴角抽搐、手发抖,有的同学说,我妈妈生气时不骂人也不打人,只是眼睛睁大看着人,眼睛里充满了泪水,然后默默地去睡觉……
然后,我接着再引导:“同学们想想看,妈妈生气时除了表情与平时不一样,还会有什么异于平时的动作吗?”这时,学生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极力去想。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妈妈生气图”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有的同学说妈妈一生我的气,就会转身从门后拿出扫把撵我;有的说妈妈生气了,就会外衣也不脱躺在床上生闷气,连饭也不吃;还有的说,妈妈生气了会一个人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小声哭泣,我们怎么敲她都不答应……答案五花八门,但都非常生动真实,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于是,我告诉学生:“看看,大家说得多生动啊。如果把这些句子写进作文中去,作文会有什么变化呢?”经过一翻热烈的讨论,学生们最后自己归结出以下结论:
首先,作文的字数增多了,这就解决了平时作文篇幅过短的问题。
其次,有了这些细节描写,读者就可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像妈妈生气时的样子,无形中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这样就解决了同学们平时作文常常会出现的平乏、空洞的问题。
最后,每个人的妈妈生气时的表现都不是一个样,具体的描绘,可以写出自己妈妈生气时的特有之处,这是自己的妈妈与别人的妈妈的区别。这样就解决了平时作文中人物形象格式化、单一化的问题,使人物的性格鲜明、形象饱满。
其实,细节描写的运用可以拓展到作文的方方面面。如写春天的美,不能只写春天多美啊,而要通过具体描绘来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如春天美因为有鲜嫩的小草、芳香的花、迷蒙的细雨等,这时就可以从外形、色泽、味道等方面详细写小草、花、细雨的特点,以此来突出春天的美。
二、巧用修辞,生动叙述
学生作文第二大问题就是语言太直白,缺少文彩,读起来如同喝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而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尤其是合理地运用比喻句,可以使作文变得生动有趣,文采斐然。
案例二:我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总是引导学生多用修辞,尤其是比喻,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如有个学生在描述同桌的字迹时,先是这样写的:“他的字整排看歪歪扭扭,单个看极不规范。”我感觉这个句子可以写得更好,于是引导她用比喻句试试。经过斟酌她将原句改为:“他的字整行看起来像爬行的蚯蚓,单个看起来像游动的蝌蚪。”这样一改,就使一个平淡乏味的句子变得生动有趣了,也很符合孩子们的阅读心理。
案例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感谢老师的作文,最初将题目定为《谢谢您,尊敬的老师》。文中小作者说自己以前一直胆小、内向,像株默默无闻、无人关照的小草。是那位老师的到来,唤醒了自己的自信,结束了以往的自卑,就像“小草,终于等来了春天”。小草,终于等来了春天。多美的句子呀。于是结合这句话和古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我建议小作者将题目改为《春风绿了小草梦》。这样,题目上的比喻与文中的比喻相互照应,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成为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
由此可见,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多用比喻句,它不仅能让作文语言生动精彩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巧妙、更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当然,其他的修辞手法作用也很大,要在学生不断地习作中渐渐运用并提高。
三、以景抒情,感染人心
前两步如果学生已经运用非常自如了,这时在作文训练中就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学会在叙事的同时,有意识地插入景物描写。
案例四:有一篇学生作文曾深深地打到了我,写是的有一次我生病后没到学校监考时的感受。他在文中写道:“上课铃响了,进入我们眼帘的却是一位漂亮的女老师。她告诉我们老师病了。在考试中,我有些不安,窗外下着毛毛细雨,教室内鸦雀无声,光线似乎也比天天暗多了。”这位同学通过窗外的黑、教室的静、光线的暗,这些细微的景物烘托出老师没来的那种失落那种不安,仿佛一个失去妈妈的小孩子一样的茫然无措。让人从中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深深依恋。但是,如果这个学生没有运用景物烘托,也许就很难具有这种感染力了。
同样,在我们的课本中也有很多经典的景物烘托句,上课时就可以多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会运用。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就有两句: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学生通过比较,就可以认识到句①写海面如绿色的大理石桌面,显示了在大海的美好与平静,从而烘托了人物的内心的喜悦,而这喜悦来自于“我们”一家对于勒所抱有的希望。但是当证实于勒已成为一个穷光蛋后,句②中原来是欢乐的目的地——哲尔赛岛,这时变得了阴影,并且仿佛鬼魅一般地从海里钻了出来。此刻的景物描写就烘托出“我们”一家希望破灭以后那种绝望的沮丧的心情。
通过这种认知学习,然后老师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多加引导,结合平时的经典诵读,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自然会有意识地插入景物描写,以期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感染力。
四、他山之石,用以攻玉
诵读、仿写,这对于作文基础较弱而又渴望能尽快提高的学生而言,是一个较好的突破口。所读文章以古诗文和现代优秀名篇为主。但尽量不采用课本里的课文。这有个学生的心理因素在里面,他们总认为课外读物比课文要新鲜得多,再读课文是多余的。鉴于此,我在平时的阅讀中让他们背诵好词佳句,在作文中直接仿用。长此以往,别人的东西便会变成自己的,这样,何愁学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呢!
一、抓住细节,真实描写
现在的学生作文普通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文章空且短,而这恰恰是作文缺少细节的表现。据此,在平时的作文指导、训练中,就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细节并能把这些细节在作文中真实地展现出来。
案例一:一些同学在写妈妈非常生气时,不知怎么表达,就只能写“妈妈生气极了”或是“妈妈非常非常生气”之类的句子。这类句子由于没有用细节具体描绘,导致语言平乏空洞。鉴于此种情况,我会这样引导他们:“同学们,想一想妈妈生气时的表情是什么样子呢?”
这时,同学的反应是积极的。有同学说,妈妈一生气就喜欢皱眉头,眉毛皱成一团;有的同学说,妈妈一生气脸会涨得通红,并且嘴角抽搐、手发抖,有的同学说,我妈妈生气时不骂人也不打人,只是眼睛睁大看着人,眼睛里充满了泪水,然后默默地去睡觉……
然后,我接着再引导:“同学们想想看,妈妈生气时除了表情与平时不一样,还会有什么异于平时的动作吗?”这时,学生们的兴趣就更高了,极力去想。不一会儿,各式各样的“妈妈生气图”就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有的同学说妈妈一生我的气,就会转身从门后拿出扫把撵我;有的说妈妈生气了,就会外衣也不脱躺在床上生闷气,连饭也不吃;还有的说,妈妈生气了会一个人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小声哭泣,我们怎么敲她都不答应……答案五花八门,但都非常生动真实,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于是,我告诉学生:“看看,大家说得多生动啊。如果把这些句子写进作文中去,作文会有什么变化呢?”经过一翻热烈的讨论,学生们最后自己归结出以下结论:
首先,作文的字数增多了,这就解决了平时作文篇幅过短的问题。
其次,有了这些细节描写,读者就可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像妈妈生气时的样子,无形中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这样就解决了同学们平时作文常常会出现的平乏、空洞的问题。
最后,每个人的妈妈生气时的表现都不是一个样,具体的描绘,可以写出自己妈妈生气时的特有之处,这是自己的妈妈与别人的妈妈的区别。这样就解决了平时作文中人物形象格式化、单一化的问题,使人物的性格鲜明、形象饱满。
其实,细节描写的运用可以拓展到作文的方方面面。如写春天的美,不能只写春天多美啊,而要通过具体描绘来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如春天美因为有鲜嫩的小草、芳香的花、迷蒙的细雨等,这时就可以从外形、色泽、味道等方面详细写小草、花、细雨的特点,以此来突出春天的美。
二、巧用修辞,生动叙述
学生作文第二大问题就是语言太直白,缺少文彩,读起来如同喝白开水一般平淡无味。而适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尤其是合理地运用比喻句,可以使作文变得生动有趣,文采斐然。
案例二:我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总是引导学生多用修辞,尤其是比喻,以增强句子的表现力。如有个学生在描述同桌的字迹时,先是这样写的:“他的字整排看歪歪扭扭,单个看极不规范。”我感觉这个句子可以写得更好,于是引导她用比喻句试试。经过斟酌她将原句改为:“他的字整行看起来像爬行的蚯蚓,单个看起来像游动的蝌蚪。”这样一改,就使一个平淡乏味的句子变得生动有趣了,也很符合孩子们的阅读心理。
案例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感谢老师的作文,最初将题目定为《谢谢您,尊敬的老师》。文中小作者说自己以前一直胆小、内向,像株默默无闻、无人关照的小草。是那位老师的到来,唤醒了自己的自信,结束了以往的自卑,就像“小草,终于等来了春天”。小草,终于等来了春天。多美的句子呀。于是结合这句话和古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我建议小作者将题目改为《春风绿了小草梦》。这样,题目上的比喻与文中的比喻相互照应,生动形象且寓意深刻,成为这篇文章的一大亮点。
由此可见,在指导学生写作文时,一定要引导他们多用比喻句,它不仅能让作文语言生动精彩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巧妙、更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内心感受,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当然,其他的修辞手法作用也很大,要在学生不断地习作中渐渐运用并提高。
三、以景抒情,感染人心
前两步如果学生已经运用非常自如了,这时在作文训练中就要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学会在叙事的同时,有意识地插入景物描写。
案例四:有一篇学生作文曾深深地打到了我,写是的有一次我生病后没到学校监考时的感受。他在文中写道:“上课铃响了,进入我们眼帘的却是一位漂亮的女老师。她告诉我们老师病了。在考试中,我有些不安,窗外下着毛毛细雨,教室内鸦雀无声,光线似乎也比天天暗多了。”这位同学通过窗外的黑、教室的静、光线的暗,这些细微的景物烘托出老师没来的那种失落那种不安,仿佛一个失去妈妈的小孩子一样的茫然无措。让人从中感受到学生对老师的深深依恋。但是,如果这个学生没有运用景物烘托,也许就很难具有这种感染力了。
同样,在我们的课本中也有很多经典的景物烘托句,上课时就可以多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会运用。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就有两句:①“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②“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学生通过比较,就可以认识到句①写海面如绿色的大理石桌面,显示了在大海的美好与平静,从而烘托了人物的内心的喜悦,而这喜悦来自于“我们”一家对于勒所抱有的希望。但是当证实于勒已成为一个穷光蛋后,句②中原来是欢乐的目的地——哲尔赛岛,这时变得了阴影,并且仿佛鬼魅一般地从海里钻了出来。此刻的景物描写就烘托出“我们”一家希望破灭以后那种绝望的沮丧的心情。
通过这种认知学习,然后老师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多加引导,结合平时的经典诵读,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自然会有意识地插入景物描写,以期让自己的作文更有感染力。
四、他山之石,用以攻玉
诵读、仿写,这对于作文基础较弱而又渴望能尽快提高的学生而言,是一个较好的突破口。所读文章以古诗文和现代优秀名篇为主。但尽量不采用课本里的课文。这有个学生的心理因素在里面,他们总认为课外读物比课文要新鲜得多,再读课文是多余的。鉴于此,我在平时的阅讀中让他们背诵好词佳句,在作文中直接仿用。长此以往,别人的东西便会变成自己的,这样,何愁学生作文水平不能提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