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教师可通过开展创新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实验 高中化学教学 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想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全面创新,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全面地认识化学学科素养的内涵,从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更为合理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积极营造创新氛围
高中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可积极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营造优质的创新氛围,让学生多角度开展化学思考,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积极整合课堂各教学环节,形成良性互动,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探究新知识;优化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节奏,以此缓解学生的压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进行相关实验内容的启发,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实验过程,再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问题答案,总结出维生素的常见类型,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和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掌握其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中的还原性,逐步强化对本节教学重点的理解。
二、自制学习模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实验教学的创新,教师不仅需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需要全面地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价值。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时,教学常用的就是“万能元素周期表”,但是这个表格对于知识的概述太过于笼统,学生从中只能认识到元素的名称和简写,对于那些电子数量、原子质量很难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此进行整合、制作,如:采用吸管、彩纸、废纸盒,打破传统周期表的明面呈现方式,将其制作成立体化,在整个元素周期表上,除了元素的基本名称,还需要包含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发现故事、元素性质、用途等信息,实现了一表学化学的模式。再如:分子的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学习时,学生对于一些微观分子、粒子很难通过肉眼进行观察,仅仅依靠课本的图画教学,很难让学生对相关的分子树立更深的认识,让学生对分子的模型进行制作,如:C60的模型制作,学生通过模型可以清楚地认识到C60元素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生记忆的加深。这样制作式的探究,对于教师来讲,可以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对于学生而言,他可以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的制作中认识化学、掌握化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有效的建模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微观模型体系,建立有效的建模实验,进一步地提高高中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例如,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探究过程当中,首先,教师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建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让学生能够了解实验的相关步骤,然后再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在滴入几滴煤油,用胶头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下面,逐步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为了能够更好地制取成功,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先将硫酸亚铁溶液加热,除去溶解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可以发现滴入溶液到硫酸亚铁溶液中,会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放置一段时间后震荡,试管溶液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帮助学生对化学实验展开深入地探究。如果有的学生的化学实验步骤并不成功,最后并没有制取氢氧化亚铁,教师就可以罗列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根据方程式,来对照自己的实验步骤以及化學元素用品,看是哪一个步骤出错了,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认真地去观察自己的实验步骤,更好地开展化学建模实验,丰富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通过开设有力的化学实验课堂,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地具体化,丰富学生的化学体验,增强他们对化学学习的信心,虽然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构建化学的模型体系还需要很长的开发阶段,但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先为学生打造一个有效的情景,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化学体验,增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四、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高,但差异性也客观存在,有的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吸收得很快,而有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较慢,并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对此,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在了解学生基础的前提下,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化学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适应学生未来发展。例如,在教学“有机化合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分层进行甲烷与氧气的反应实验。各小组长按照教师讲解的实验流程合理分配组员的实验任务,分解实验步骤,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明确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要求,遵循创新原则,从多角度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灵活运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飞.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34):118-119.
[2]葛修海.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课程的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0):47-48.
[3]梁伟梅.创新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4):49.
关键词:创新实验 高中化学教学 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想实现高中化学教学的全面创新,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全面地认识化学学科素养的内涵,从实际出发,为学生设计更为合理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积极营造创新氛围
高中化学课程的知识点比较多,难度比较大,因此,教师可积极创新实验教学模式,营造优质的创新氛围,让学生多角度开展化学思考,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积极整合课堂各教学环节,形成良性互动,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探究新知识;优化教学流程,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教学计划,调整教学节奏,以此缓解学生的压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进行相关实验内容的启发,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实验过程,再通过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寻找问题答案,总结出维生素的常见类型,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和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掌握其物理性质中的溶解性和化学性质中的还原性,逐步强化对本节教学重点的理解。
二、自制学习模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素质教育深入的背景下,对于实验教学的创新,教师不仅需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需要全面地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价值。例如:在《元素周期表》的认识时,教学常用的就是“万能元素周期表”,但是这个表格对于知识的概述太过于笼统,学生从中只能认识到元素的名称和简写,对于那些电子数量、原子质量很难体现。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此进行整合、制作,如:采用吸管、彩纸、废纸盒,打破传统周期表的明面呈现方式,将其制作成立体化,在整个元素周期表上,除了元素的基本名称,还需要包含符号、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发现故事、元素性质、用途等信息,实现了一表学化学的模式。再如:分子的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学习时,学生对于一些微观分子、粒子很难通过肉眼进行观察,仅仅依靠课本的图画教学,很难让学生对相关的分子树立更深的认识,让学生对分子的模型进行制作,如:C60的模型制作,学生通过模型可以清楚地认识到C60元素的基本结构,有助于学生记忆的加深。这样制作式的探究,对于教师来讲,可以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对于学生而言,他可以实现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自主的制作中认识化学、掌握化学,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建立有效的建模实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精神
在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微观模型体系,建立有效的建模实验,进一步地提高高中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例如,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实验探究过程当中,首先,教师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建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让学生能够了解实验的相关步骤,然后再鼓励学生动手实验,在试管中注入少量新制备的硫酸亚铁溶液,在滴入几滴煤油,用胶头滴管吸取氢氧化钠溶液,将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下面,逐步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为了能够更好地制取成功,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先将硫酸亚铁溶液加热,除去溶解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可以发现滴入溶液到硫酸亚铁溶液中,会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放置一段时间后震荡,试管溶液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帮助学生对化学实验展开深入地探究。如果有的学生的化学实验步骤并不成功,最后并没有制取氢氧化亚铁,教师就可以罗列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根据方程式,来对照自己的实验步骤以及化學元素用品,看是哪一个步骤出错了,让每一个学生能够认真地去观察自己的实验步骤,更好地开展化学建模实验,丰富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通过开设有力的化学实验课堂,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地具体化,丰富学生的化学体验,增强他们对化学学习的信心,虽然现有的教学体系中构建化学的模型体系还需要很长的开发阶段,但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先为学生打造一个有效的情景,不断地丰富学生的化学体验,增强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认识。
四、尊重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高,但差异性也客观存在,有的学生对于课堂教学内容吸收得很快,而有的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较慢,并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对此,教师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可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在了解学生基础的前提下,引导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化学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树立化学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适应学生未来发展。例如,在教学“有机化合物”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分层进行甲烷与氧气的反应实验。各小组长按照教师讲解的实验流程合理分配组员的实验任务,分解实验步骤,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有所收获。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明确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要求,遵循创新原则,从多角度优化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环境,注重教学的趣味性,灵活运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飞.创新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34):118-119.
[2]葛修海.高中化学创新实验课程的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10):47-48.
[3]梁伟梅.创新实验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