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关键。本文主要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专业治理体制、教育资助、效果评价机制、多方协同育人利益等角度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议。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职市场营销
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9〕2号)中提出“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但产教融合营销专业协同育人目前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问题分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主要问题如下。
(一)产教融合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治理体制不健全
产教融合在宏观层面是产业链和教育链相融合,微观层面涉及地区政府部门、行业或企业、院校或系部等多方面相互融合协同育人。但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较多涉及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产教融合只是表面的校企共建专业,表现为专业协议班、订单班等。微观层面未形成结合地区经济对新媒体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基于区域、行业或企业、院校系部、家庭等多方协同育人治理体制或治理机制。
(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资助力度不够
从调查数据结果看,大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家长和学生都赞同多方协作育人。但实际发现,学生参与校企共建专业的协议班或订单班数量不及非协议班学生数量多。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有意愿进入协同育人班级的学生因协议班学费问题望而却步。说明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教育资助力度不够,致使专业学生参与度低。
(三)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效果评价机制未形成
评价机制是检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效果的试金石。但目前对高职院校专业的评价指标多为专业师资、教材建设、教法改革、专业毕业率、招生完成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常规指标。未形成对接产业动态发展的专业(群)评价指标,同时也缺少符合专业布局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长效评价机制。
(四)多方协同育人利益不一致
产业链与教育链的相融合势必会涉及两大链条上的多方利益。产业链上行业或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而教育链上的学校多为公益性组织。协同育人的行业或企业、院校在盈利性与公益性两大利益目标下存在不一致,会影响产教融合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习实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分歧,最终营销协同育人效果。
(五)未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生态文化圈
协同育人具有长期性,是一项可持续发展事业,需要文化的力量聚合多方育人凝聚力。文化融合将有利于行业或企业、家庭、院校、系部达成共育共识,形成协同育人长效生态机制。但就目前协同育人现状及对家长的数据调查看,在高职市场营销产教协同育人方面未形成长效可持续的多方生态育人文化圈。
二、产教融合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建议
基于产教融合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现存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对策。
(一)构建产教融合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治理体制
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构建网络大营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模式。即宏观层面市场营销专业产教协同育人顶层设计,形成行业指导下的企业、家庭、学校、院系协同育人混合治理结构或治理体制;中观层面构建并整合平台资源,建设产教融合仿真实训平台,营造真实营销环境。微观层面在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培育、效果评价等方面形成具体的可行性协同育人方案。
(二)加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资助力度
成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金会,基金会由地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职院校等组成。基金会发挥的主要职能进行教育资源投资和教育教学资金资助。贫困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资助部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愿意参加校企合作协议班而由于学费高导致无法进入的学生。奖学金资助,对于协议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学金激励。教师成长,加大混双师教师培训投资力度,提升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能力。实训资源投资,对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网络营销专业群及实训基地,培养“互联网+”下的网络营销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三)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效果评价机制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育人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地方政府、行业或企业、学校、院(系)、专业教学团队代表、家长等多方参与、全员控制、全面管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第三方评价体系,形成协同育人效果评价长效机制。
(四)搭建多方协同育人利益融合点
利益性与公益性两大目标虽然不一致,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寻求并搭建多方协同育人利益融合点,按照资源共管共用、资金专款专用原则进行划拨使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协同育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混双师师资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发展、技能大赛、学生技能提升等项目。
(五)培育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生态文化圈
产教融合下“产业链”与“教育链”进行深度对接,完善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推动专业群建设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融合、专业设置与产(行)业需求融合、專业师资与企业技术人员相互学习融合、教育文化与生产文化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融合、学生与企业学徒双重身份融合。形成区域及区政府、产(行)业、职业院校、企业、家庭五方协同育人生态文化圈,培育新媒体营销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结束语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探究产教融合高职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有利于深化专业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在研究数据基础上挖掘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在体制机制、教育资助、效果评价、生态育人长效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代玉梅.探索多维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
[2]张秋生.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
项目来源: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产教融合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研究(项目编号:19SB005)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高职市场营销
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9〕2号)中提出“推进产教协同育人。”但产教融合营销专业协同育人目前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产教融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问题分析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主要问题如下。
(一)产教融合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治理体制不健全
产教融合在宏观层面是产业链和教育链相融合,微观层面涉及地区政府部门、行业或企业、院校或系部等多方面相互融合协同育人。但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较多涉及宏观层面,在微观层面产教融合只是表面的校企共建专业,表现为专业协议班、订单班等。微观层面未形成结合地区经济对新媒体营销专业人才需求的基于区域、行业或企业、院校系部、家庭等多方协同育人治理体制或治理机制。
(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资助力度不够
从调查数据结果看,大部分市场营销专业的家长和学生都赞同多方协作育人。但实际发现,学生参与校企共建专业的协议班或订单班数量不及非协议班学生数量多。通过深度访谈,了解到有意愿进入协同育人班级的学生因协议班学费问题望而却步。说明产教融合多方协同育人教育资助力度不够,致使专业学生参与度低。
(三)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效果评价机制未形成
评价机制是检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效果的试金石。但目前对高职院校专业的评价指标多为专业师资、教材建设、教法改革、专业毕业率、招生完成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常规指标。未形成对接产业动态发展的专业(群)评价指标,同时也缺少符合专业布局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长效评价机制。
(四)多方协同育人利益不一致
产业链与教育链的相融合势必会涉及两大链条上的多方利益。产业链上行业或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而教育链上的学校多为公益性组织。协同育人的行业或企业、院校在盈利性与公益性两大利益目标下存在不一致,会影响产教融合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实习实训、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分歧,最终营销协同育人效果。
(五)未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生态文化圈
协同育人具有长期性,是一项可持续发展事业,需要文化的力量聚合多方育人凝聚力。文化融合将有利于行业或企业、家庭、院校、系部达成共育共识,形成协同育人长效生态机制。但就目前协同育人现状及对家长的数据调查看,在高职市场营销产教协同育人方面未形成长效可持续的多方生态育人文化圈。
二、产教融合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建议
基于产教融合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现存的问题,提出可行性解决对策。
(一)构建产教融合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治理体制
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构建网络大营销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模式。即宏观层面市场营销专业产教协同育人顶层设计,形成行业指导下的企业、家庭、学校、院系协同育人混合治理结构或治理体制;中观层面构建并整合平台资源,建设产教融合仿真实训平台,营造真实营销环境。微观层面在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培育、效果评价等方面形成具体的可行性协同育人方案。
(二)加大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教育资助力度
成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金会,基金会由地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职院校等组成。基金会发挥的主要职能进行教育资源投资和教育教学资金资助。贫困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资助部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愿意参加校企合作协议班而由于学费高导致无法进入的学生。奖学金资助,对于协议班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学金激励。教师成长,加大混双师教师培训投资力度,提升专业教师协同育人能力。实训资源投资,对接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建设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网络营销专业群及实训基地,培养“互联网+”下的网络营销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三)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效果评价机制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化育人机制改革,建立健全对接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形成地方政府、行业或企业、学校、院(系)、专业教学团队代表、家长等多方参与、全员控制、全面管理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第三方评价体系,形成协同育人效果评价长效机制。
(四)搭建多方协同育人利益融合点
利益性与公益性两大目标虽然不一致,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寻求并搭建多方协同育人利益融合点,按照资源共管共用、资金专款专用原则进行划拨使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协同育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混双师师资建设、专业及专业群发展、技能大赛、学生技能提升等项目。
(五)培育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生态文化圈
产教融合下“产业链”与“教育链”进行深度对接,完善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推动专业群建设与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融合、专业设置与产(行)业需求融合、專业师资与企业技术人员相互学习融合、教育文化与生产文化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融合、学生与企业学徒双重身份融合。形成区域及区政府、产(行)业、职业院校、企业、家庭五方协同育人生态文化圈,培育新媒体营销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结束语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探究产教融合高职营销专业协同育人有利于深化专业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在研究数据基础上挖掘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在体制机制、教育资助、效果评价、生态育人长效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代玉梅.探索多维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以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9.
[2]张秋生.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
项目来源: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产教融合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协同育人研究(项目编号:19SB00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