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

来源 :意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tlewolfwolf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坐在书桌前,窗外正下着雨。听着雨打篷的声音,听着这温馨而又富有诗意的雨声,我的思绪又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耳畔响起了儿时大山里的雨声,想起了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记忆中,大山里的老家是经常下雨的。雨后的山村也是非常美丽的,像一幅水墨画。微风细雨中,我常赤着脚,漫步在田野,任凭雨淋着,享受着雨中的这份惬意。母亲发现后,必教育我一番,但再遇微风细雨,我会依然如故。
  记忆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雨天坐在屋檐下,看着如诗如画的山村雨景,静静地听着大山里别具风情的雨声。老屋顶上的黛色瓦片,长满青苔的橡子,群山环抱的小山村,都被山间云雾缭绕着。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雨打芭蕉,雨敲房顶,雨击田野……时大时小,时缓时急,时断时续,时高时低。听其声,听其调,听其韵,让心灵随着雨声的节奏一起飞舞。我就这么静静地赤着脚坐在屋檐下,感受着大山里雨的气息。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关于听雨的名篇佳句。宋代大诗人陆游独自一人,在夜深人静时,伴着一盏昏灯,听着雨声写下了“晚窗又听萧萧雨,一点昏灯相对愁”的诗句;南宋词人竹山先生用听雨概括自己的一生,从少年、壮年一直写到老年听雨,《虞美人·听雨》中,“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写尽了他难以化解的愁思。
  关于听雨,我又想起那年在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位华侨交谈的故事。这位华侨是我的同乡,他得知我来到西班牙,特意到宾馆来找我,与我聊了很久。他说他到马德里20多年了,已经习惯了此地的气候水土、生活习俗,熟悉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已把马德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愈来愈浓,只要有家乡人来马德里,他知道了都会来见一见,聊一聊。这位华侨说,他小时候在老家就特别喜欢听雨,有一年回老家正好碰上下雨,他就掏出手机录了一段雨声。回到马德里后,他常把这段在家乡录的雨声放给自己听,每次听着这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雨声,他仿佛回到了童年在老家听雨的那段难忘的时光,回到了万里之遥的故乡。
  在繁华的都市,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推开窗,听着雨声,那一个个关于听雨的故事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今夜,我听的是雨声,更是听来自家乡的浓浓乡愁。
  (本文入选2021年天津市中考语文试题,文章有删减)
  王繼怀: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100多家报刊发表稿件200余万字,多次获奖,20余篇文章被选为中考等语文阅读试题,著有《收集幸福》《岁月未曾抵达》《烛光璀璨》《跋涉放歌》等书。
  《意林》:许多中学生虽然阅读了很多书籍,但是依然写不好作文,您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阅读与写作脱节这一现状?
  王继怀:曾有朋友问过我这个话题,问我写作有什么技巧,我说真没什么技巧,但我懂得收集。我有一本散文集《收集幸福》,里面讲了一个朋友把每天遇到的幸福,看到的幸福,听到的幸福,都记在心里,有时也用写日记的形式记在本子里,当自己不开心、不高兴时,就把收集的幸福放出来。我想生活是这样,写作何尝不是这样?我喜欢在平时收集故事,喜欢用心倾听、用心观察、用心思考,遇到、听到、看到好故事,喜欢记在心里,装进脑海里,写作时就把它们放出来。
  《意林》:您认为文章能引起读者共鸣的原因是什么?
  王继怀:我想要让读者感动,首先要让自己感动,如果自己都不能感动,自然也就很难感动读者。正如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想一篇朴素、自然、真实,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散发着真善美的文章,在感动写作者自己的同时,同样能给读者以温暖,给读者以力量,给读者以美好,也许就会让读者共情共鸣。
其他文献
荷下之鱼,是最幸福、最惬意的,尤其在炎炎夏日。  有碧绿、宽大的荷叶,为它们打伞遮阳,让它们活在成片的清凉之中,舒服地保持优雅。荷细细的茎,温柔地插在水中,不挡路,让鱼儿可以自由地游动。更重要的是,还有粉嫩的荷花可赏,有甘甜的露珠可遇。  儿时,我喜欢钓荷下的鱼,太好釣了,抛下诱饵后,一条接着一条上钩。那些鱼,满身都是香的。我有些感慨,它们生活在那么好的环境里,怎么还上钩呢?是好奇,是贪婪,还是糊
期刊
开了几个月共享单车的会员,我几乎每天都会骑自行车。当然,我天天骑的目的,肯定不是要把本骑回来那么抠,只是出于一种爱好和需要。  工作日,早上上班刚下地铁,如果看到附近有共享单车,我会骑着去公司;下班时,如果公司楼下还有共享单车,我会骑着到地铁口。就这样,一个月只要十来块钱,我就能缩短我的通勤时间,省下来的时间就可以去干我喜欢的事。  和步行相比,骑自行车的确轻松得多,毕竟多了个代步工具,可以省力。
期刊
小玉的名字普普通通,長相普普通通。从小被父母带出去玩的时候遇到熟人,熟人绞尽脑汁也只能夸出一句“你家女儿真文静”这样干巴巴的话来。  小玉的前十几年人生,也普通又平淡。  到上高三,终于有了一些变化。  某一天,同班的不同班的女生,都有意无意地主动来接近小玉。小玉疑惑起来:她们怎么会想和这么普通的自己做朋友?直到她后知后觉地听到班长宣布调换座位,才想起新的座位安排一早就贴在了讲台上。  小玉看了一
期刊
最近,家里添置了一台复印机,一直无灾无难地操作良好。  年尾,在阴沉潮湿的雨季里外出旅行,两周后,回返新加坡。  重新启用复印机时,让我吃惊而又不解的是,复印出来的文件,居然是模模糊糊、朦朦胧胧的,像那種睡不安稳时所做的梦。  安排技工到家里来进行修理。  他手势纯熟地用螺丝起子旋开机器的盖子,东看西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内看外看,每个零件都仔仔细细地检查过了,奇怪的是,一切的一切,都完好无损,
期刊
前不久,德黑兰大街小巷的报亭和社交媒体均被一则“虎毒食子”的现实悲剧充斥。故事的主线大致是一对父母因儿子40多岁尚未结婚而深感羞耻,遂将儿子杀害。这则新闻引发了伊朗社会的广泛关注。出于对这桩命案缘由深感不可思议,加之平日在伊朗社会的所见所感,我与几位当地单身好友聊起了婚姻问题。  我的好友贾拉里是德黑兰一所大学的图书馆职员,优雅文气的她芳龄37岁,尚未婚配,仍与父母一起生活。我们聊到“父杀子”新闻
期刊
“谁主沈(沉)浮客,三星占斗文。相逢天下士,献赋太平春。按榜皆争出,争如寒士人。士贫交趾少,道苦谪居贫。”  ——《高考金榜题名》  6月9日,当很多考生还在考场奋笔疾书时,清华大学新生华智冰在央视频用不到30秒的时间写了这首《高考金榜题名》,送给大家。  几天前,华智冰已经入读清华计算机系,师从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唐杰。  “我是华智冰,很高兴能成为唐老师的学生。我来自智源、智谱A
期刊
1  刚上大学那年的夏天,北京的第一场暴雨下在六月的一个夜晚。我当时在宿舍,突然听到几声低低的闷雷,很快,磅礴的雨便倾盆而下。我兴奋地跑到阳台上,虽然外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依旧虔诚地站立着、静默着,听雨水窸窸窣窣,落在树梢、落在墙头、落在地上。  在雨中,我想起了刘半农一首名叫《听雨》的诗:“我来北地已半年/今日初听一宵雨/若移此雨在江南/故园新笋添几许。”不论位于哪个时空,对于来自南方
期刊
有大学生家长,听我讲抑郁症的诊断,下课来问我:“家里孩子被诊断患了抑郁症,但如何判断他是真的抑郁症,还是因为现在有太多负面信息的暗示,只是自己吓自己?”rn“您是说,他可
期刊
文章开始先讲两个亲身经历的小故事.rn故事一:某次跟朋友逛街,在路过一家麦当劳的时候,他突然停下说,我去下洗手间,然后径直走进了麦当劳.rn出来后,我问他:前面不是有公共厕
期刊
年少的時候,母亲最擅长给我和姐姐灌输的道德故事是,东村的某个女人,出嫁后油盐都舍不得吃,一心一意地省钱,只为给两个弟弟各盖一栋大瓦房,那女人也果真实现了这样的理想,并成为八九十年代小镇上的传奇人物。每次听到这样的故事,我都会想,这些被父辈当成榜样赞颂的女人,她们自己的人生是否幸福?难道,她们对被父母支配的人生,真的从未有过怨言?  多年后,一个朋友重复了这个故事,只因她的母亲用筷子在饭桌上画了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