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的作文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wen841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作家。所以作文是作者的情感流露。所以作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有老师正确的指导,要求老师在指导时更多地考虑到学生的想法,设计出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足够的表现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自己的个性。《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小学生习作教学准确定性,为习作教学铺平了道路。下面我就如何贯彻新课标精神,让学生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谈谈自己几点肤浅认识:
  
  一、走进生活,有话可写
  
  新课标要求:必须引导学生“乐于运用阅读私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注意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并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从这名话中我们得知要想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情感,还得要以热爱生活为前提。
  我们常常发现这么一现象,平时学生对故事、电视剧,或是对一件事的描述可是滔滔不绝,生趣盎然。可一上起作文课,个个口叼笔杆,眉头紧锁,下笔艰难,最后绞尽脑汁,涂抹几笔,敷衍了事。其实这源于我们以往的教学中生活与课堂是分开的。这样学生为写作而写作。提起笔在他们的脑海里浮现的不是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不是同学间的嬉戏笑语,师生们的由衷关怀,而是几篇优秀作文书中的几个句子的死板拼凑。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能写出什么情感真挚文章呢?为此新课标下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为我们提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答案。尤其我们农村的孩子,我们可以建议他们在双休日的时候适当准备一些与本单元综合性实践有关的素材,再回到课堂,集体探究活动,将大量材料了熟于胸。这一点教育家陶行知都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这句话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让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运用课内学到的观察本领去广泛地观察大自然,从而丰富感性知识,丰富自己的语言;二是让学生去接触社会,新课改把语文教学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大课堂,从而在社会交际中,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实践证明,开展各种课外综合性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通过参观、访问、搞社会调查,接触实际,接触社会,领略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变化,能开拓知识领域,开阔眼界,丰富生活,激发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进一步培养学生写作的动机。这样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而写出自己亲身感受,使其有话可写。
  
  二、留心“小浪花”,“巧妇”不为难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要设法让学生去寻找作文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断地倾斜出真实的文思之水来。”因此,笔者认为,作为老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将生活引入习作教学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就是巧妇手中的米,是习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源泉。将生活进入教学中,首先留心身边的事、物。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学生对生活之中的小事和周围发生的事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认为是小事,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从小学会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挖掘题材,捷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只有积累了在丰富生活中的素材,才能厚积而博发。如活跃的课余生活,生动有趣的游戏,有创造性的少先队活动,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都是学生写作的丰富题材。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做有心人,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去激活生活的印象。让他们意识到,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发生过许多事虽小,但有意思,就是很好的题材。只要加以提炼,就可以写出很不错的习作来。鲁迅先生说的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三、开放空间,作文“个性化”,情感更真挚
  
  新课程越来越呼唤习作教学要从封闭的课堂中走出,从传统单一的训练中走出,提倡开放式作文。所谓开放式作文就是要求教师打破思维定势,借助各种渠道由学生自由命题,进行“个性化”跨越式作文。
  新课标也指出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个性行文的理想,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民主化,建设性的思维场所和语言场所,让学生的笔管汩汩流淌出个性化的思想和语言,使其率真的思想与张扬的高兴跃然纸上。”让他们的灵性在“纸上快乐地挥洒”。情感自然地流露。
  为此,我们可借助课文,放飞孩子们的想象,张扬学生“个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多首古诗,高度凝炼,有很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打开他们感情的闸门,鼓励他们在深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使诗中的人和事物形象具体化。有不少课文留有空白和悬念,可让学生补写空白。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充实理解课文比较含蓄的结尾引发联理和想象。进行续写,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学生自编自演小品相声等开放型活动,诱发想象。“物随景迁,辞以情发,”学生有了情感的依托,把阅读感知的形象和记忆中的表现衔接起来,进行沟通,变化和组合,从而创造出新形象。这样使学生有话能说,有话敢说,从而表达出真实的情感。
  通过上面几种尝试学生的笔下的真情之花一定越开越绚丽多彩!
其他文献
写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促进自我发展的重要手段。小学生作文是运用书面语的综合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习作水平基本代表他的语文能力。  作文本应顺其自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悉心体味。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本来最富有个性的作文变成虚假的、机械的,应训练习。学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话真情。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这里我谈谈自
期刊
创新教育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从基础做起。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思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克服从众心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培养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有效途径。只有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1、预习存疑,诱导思维。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我
期刊
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永远保持学习的欲望    中
期刊
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那么按道理说,学生们学习语文会很好学、很乐学。但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厌学、费时而效率低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彻底转变观念,由以前的演讲师、布道者的形象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的形象,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决策者”。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语文课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期刊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健在于培养创新思维,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只要善于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索——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和推理,激发学生想象,激活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一、创设有利于创新思维的环境    1、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这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
期刊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相信人具有自发学习的天然倾向,但他只对能够大有影响于个人行为的知识才感兴趣。”根据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对其行为大有影响的不仅在于知识本身,更重要在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赏识性的评价,是促使他们迈向成功写作的第一步。赏识的核心是:“你不会写,教会你写,你不喜欢写,让你喜欢写。”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作  文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笔者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实现:    一、赏识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为重要的。尤其是近年起所实施的新教材,识字课程占语文教学的比例就更大了。确实,识字能力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阅读水平,因此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识字,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使学生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
期刊
【摘要】 今年浙江省的中考及高考试题试题给人们带来许多启示,其中一条为关爱生命,以人为本。本文通过介绍中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地震知识、防艾防孕知识、救助知识、坚强自立和帮助弱势群体的例子,强调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关爱生命,以人为本这一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词】 地震;防艾防孕;救助知识;坚强;关爱生命;以人为本    今年浙江省的高考及中考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正在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语文活动课与传统课堂教学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古诗源远流长,以其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哲理闻名于世。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这些特点,让学生感悟古诗之美。    一、通过理解词句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意,指作者的立意,即思想、情感;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情趣、理想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就古诗而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