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设到规范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给普通高中学校开展“基于学校”的课程设置与管理提供了合法性依据,赋予了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实施国家与地方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并为学校提供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江苏于2005年秋季整体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为了指导学校正确、科学地开展学校的课程设置与管理,2004年初教育厅就成立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和专家研究小组,确立20多所高中课程改革研究项目学校,分专题研究新课程实施的有关问题,开展相关试点和实验。2005年5月24日,研制下发了《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各普通高中必须强化开展新课程实验的责任意识,建立健全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机制,逐步建立以校为本、以学生为本、体现学校个性和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省教育行政部门与教学研究部门根据课改对普通高中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要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加强研究、注重引导,规范管理、确保实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了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新机制。
  
  一、抓住重点,整体设计,构建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基本框架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如何整合三级课程,创设结构合理、比例合适、互补协调、具有特色的学校课程并进行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学校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1)关于选择性课程的设置与管理
  多样性、选择性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点,也是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难点之一。
  《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与管理指导意见》对学校选择性课程的开设提出了总体要求,要求学校在“不得任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和课时”的前提下应“合理而有序地实施课程,努力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努力构建重基础、多样化的课程,保证学生的课程选择权”。同时,针对学校课程规划建议“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逐步增设选修课程”、“学校在保证开设好所有必修模块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逐步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针对学生选课要求“学校应当保证学生的选择权,不得指定科目、指定模块;三星级以上重点中学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开设规定选修模块的100%,其余学校应当至少能够开设80%,并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为了保证学生有选择选修Ⅱ课程的余地,所有学校至少应当提供12学分的课程数供学生选择”,“应当允许学生选择科目或者模块后有调整性的重新选择”;对于学校课程设置方式“允许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更加灵活的课程计划供学生选择。一个模块三年中可以重复开设,每个学科每学段可以开设几个必修、选修模块,部分必修课程可以跨时段选课。允许特殊原因的学生跨年级选课。也允许部分课程例如选修Ⅱ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跨年级安排”等。
  由于新课程选修模块的内容繁杂,品种繁多,学校师资一时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教育厅及时出台了《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选修I模块开设指导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足开齐所有选修I模块供学生选择修习。逐步开设选修模块”。根据学科特点规定了学校必开的模块,“其他模块可以暂缓开设,但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加以开设”。
  (2)关于学分管理
  在普通高中的学分制主要是针对选择性课程设置的。2005年11月,江苏省教育厅针对推进新课程实验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增强法规意识,不断克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江苏省普通高中学分管理指导意见》及《江苏省高中新课程课时与学分安排建议表》。
  《意见》明确了学校应“科学、规范、制度化地对高中课程和学生的学业进行学分管理;对学分的认定做到公正、公平、公开;确保学分认定的权威性和真实性”。明确了“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学生3个学年必须获得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其中在选修Ⅱ中要至少获得6个学分),总学分达到144个方可毕业”;明确了“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学校应在课程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置若干个学分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负责学分认定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同时对学分认定条件、认定程序、学分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关于学分的安排,《建议表》提出“学生选择选修I课程,语文、数学、外语应必选,同时,在人文与社会、科学、艺术、体育四个领域中选择一个领域。选择人文领域的学生至少应在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选修两个科目,选择科学领域的学生至少应在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两个科目。除此而外。还应在其他领域自由修习一定的学分,以保证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
  同时,省教育厅提前开发了江苏省高中新课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分发到各所学校使用的教学管理软件、统一开发的学校教学管理软件、有基于可选择性课程结构的课程信息发布与选课、排课功能、教材登记与统计功能;有学校课程记录、教师业务档案;有学生学籍记录和学生的学分、学业成绩、学生活动等记录;有使用各种方式、一定权限内进行信息存人、读取、查询的功能。高中新课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适应江苏省2005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课程实施的管理,有利于探索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
  (3)关于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地发展,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为提高学校课程建设及实施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教育厅下发了《江苏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校本课程“采用模块的方式”,各模块的学时和学分设置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规定相同: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由学校独立开发或校际联校开发,也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要避免和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简单重复、加深、拓展”;校本课程的实施“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对校本课程的评价“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防止单纯以纸笔考试成绩为依据评价学生和教师”。校本课程的管理“应建立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等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管理机制;校本课程要保证学生在高中阶段“至少须获得6个校本课程学分”,具体修习时间及要求按照学分管理指导意见执行;学校制订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方案“须经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才能在学校中实施”。同时,《意见》对校本课程资源、经费投入等方面也 提出了建设性的要求与建议。
  (4)关于学科的教学要求
  新课程的基础性与选择性,带来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解与把握的难度。教育厅委托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13个学科的专家,研制了《江苏省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按照各学科一般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部分按照所含模块或专题设置“课程目标”、“学习要求”和“教学建议”等三个栏目。其中“课程目标”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相应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总的目标要求;“学习要求”主要是对学生达成相应课程目标提出的具体要求;“教学建议”是对教师实现这些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等方面提出的具体教学建议。从学科特点出发,各学科《教学要求》在结构和呈现方式上有所不同。
  《教学要求》作为教育厅的文件于2006年底下发到各市、区(县)教育局、教研室以及所有普通高中学校,作为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内容的重要参考,也是组织教学、实施课程评价的重要依据。
  《教学要求》的出台,稳定了全省各学科的教学秩序,明确了学科教学方向,解决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出现的许多共同困惑。
  为进一步落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教育厅等部门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精神,有效控制教学难度,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2009年初,受教育厅委托,省教研室组织了全省13个学科的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科学的论证,并将形成的调整初步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到学校走访交流等形式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江苏省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稿)”。
  
  二、突破难点,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评价对课程实施的正确导向
  
  江苏自2005年起,就启动了“08高考方案”的研制,发动了社会各界参与到方案的研制过程之中。一方面,通过对方案的研制过程,使广大基础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和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理解及课程内容的把握。另一方面,利用新的高考方案进一步引导和加强学校课程的设置与管理。为此,江苏明确了08高考方案设计的总体思路:按照国家“3 X”高考方案的总体框架,在“X”上做一些新的设计;根据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方案,与新课程“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相适应;保持与当时“3 2 综合”高考方案的衔接和平稳过渡。几经上下反复调研,并在社会上进行公开征求意见,最终确定江苏的08高考方案为“综合素质评价 学业水平测试 语数外统考”。
  方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对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产生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1)引导学校全面落实课程
  新高考方案的三个部分内容及要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基础性与层次性特点,保证了加强基础、突出重点,引导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
  方案将语文、数学、外语作为高考统考科目,充分体现了其新课程中的核心地位。
  方案将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七门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科目,既体现了学科教学的共同基础,同时突出了历史、物理分别在高校文科类、理工类中的基础作用。
  方案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考查范围,内容体现了对高中其余所有课程的基本考查要求,发挥高考的引导作用,推动中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2)引导学校合理设置选择性课程
  学业水平测试设计了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选修测试科目由考生在历史、物理中选择一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修测试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修测试科目。艺术类、体育类考生选修测试科目为艺术或体育专业;如不兼报普通类专业,可选择七门必修测试科目。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由学生自主选择,充分体现了基础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与新课程方案课程开设的要求相一致,确保了学校课程必须具备一定的选择空间。
  (3)引导学校加强课程过程管理
  综合素质评价那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评价采用“合格 等级”的指标体系。评价表每学期一张,并在六个学期表的基础上形成高中三年总表。评价表进入江苏省高中新课程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各学校每学期通过全省统一教务管理软件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
  (4)引导学校合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方案将语文、数学、外语列为统考科目;其他科目作为学业水平测试,分必修或选修科目,既保证了加强基础、突出重点,又有利于减轻学生高考负担。
  学业水平测试采用选修覆盖必修的做法,学生测试的科目总数还是7门;必修科目的测试时间为75分钟选修科目100分钟,总量不大;必修科目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有2次测试机会,学生可以分散测试科目,也可以一个学科测试2次,选择自己满意的成绩。
  学业水平测试采用“等级制”淡化了“分分计较”的激烈竞争。必修等级按大家习惯的原始分数段转换,体现了目标参照考试的性质;选修等级按学生测试成绩分布的一定比例来转换,这个比例是参照历年高考录取不同批次的人数的比例而确定的,既体现了一定的区分度,又能避免学科之间、几次考试之间的不等值问题。
  为避免学校在选科引导上急功近利、片面追求上线率的现象,保证文理生源结构尽可能的合理,从2010年起,江苏高考招生录取实行分开计划、分开画线、分开录取的“三分开”政策。进一步引导学校课程的设置与管理,更加科学的指导考生合理选科。
  
  三、关注焦点,加强调研,逐步形成学校课程的管理规范
  
  经历一段时间的新课程实验,学校及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对新课程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特别是新高考方案形成、实施后,功利色彩的社会价值取向逐步影响着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正常实施。为此,教育厅就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中的焦点问题,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措施来规范学校课程的实施。
  (1)关注素质:全省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抽查
  由于江苏新高考方案包含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同时在学校课程的设置与管理中,综合素质评价的落实难度最大,因此,为推进普通高中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我省新的高考方案,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的通知》(苏教基[2006]30号)要求,决定对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抽查。教育厅2007年9月4日下发了《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对全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抽查的通知》,要求全省各校对照检查要求先进性自查,各地市对辖区内高中进行普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省抽查。
  检查的内容包括:学校是否成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 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否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名单是否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学校是否结合实际,制订学生综合素质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应主要包括明确的评价标准、清晰的评价程序以及相关责任人等内容。)教务软件使用情况以及是否使用统一格式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并做到每个学生每学期一张,高中三年有总表。学校是否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扬民主,是否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评价等多种方式。学校是否在学期末和毕业前,以书面形式将评价表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是否将各评价内容得A等第的学生在校内公示15日以上。各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是否组织了所在区域校长签订诚信承诺责任状。校长是否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Jr签字。
  通过本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抽查及反馈工作,积极引导全省各地普通高中学校结合本校校情和学生状况,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体现校本特色的、可具体操作的实施细则,建立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的一整套比较完善的评价体系。
  (2)聚焦课堂:对全省高中进行教学视导
  课堂,是课程落实的主阵地。为了更加实际地了解学校课程的实施状况,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进行视导的通知》(苏教基[2008]8号)文件,2008年由省教育厅基教处与教研室共同组织了全省范围内的高中教学视导工作。
  各视导小组通过学校领导汇报课程改革实验情况、随机听课、师生个别访谈、师生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等不同的形式,对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具体的内容包括:①课程开设;②课堂教学情况;③课程教学管理情况;④校本教科研与校本课程开发;⑤学生选课情况;⑥师资队伍建设;⑦其他。
  视导需要查看的材料包括:各市有关普通高中课改实验的工作制度和活动记录;教师培训原始资料:学校课程改革工作自我评价的书面报告,内容包括:学校发展现状;课程改革方面的具体工作(包括想法与做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实施新课程的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进一步发展的思考与打算。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所做的工作及相关资料;学校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工作及相关资料;学校在教科研、校本培训方面的相关资料;教师教案与学生作品等。
  专家组在对视导情况的结果进行反馈时,被视导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市、县(市、区)教育局、基教处、教研室分管领导到场。专家组完成视导报告,由教育厅将视导报告反馈到各大市。
  通过各市对所有高中的普查及全省对各市举行的抽查,进一步了解和理清了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时指导、纠正了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为首轮高中课改的顺利完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规范行为:出台“五严规定”
  随着对新高考方案的实施,人们的关注点就从对课改本身的关注转向了对新的高考模式的应对。在社会急功近利的主流价值观以及教育内部愈演愈烈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在社会及地方政府向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向学校施加升学压力下。学校课程计划执行不到位,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时间过长,节假日违规补课,在社会上形成了“不补课就吃亏”的心理,严重增加了学生学业负担。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2009年江苏省出台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规定中对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编制标准配齐配强中小学各科教师,督促所有中小学全面实施国家课程计划。各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学校课表要上墙、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高一年级必修课结束前,不得提前分科分班等。
  在2010年1月21日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上,为确保学校课程的规范实施,省教育厅又进一步强调了贯侧执行“五严规定”的具体措施。例如加大督查力度,明确3个1/3:即省每学期督查不少于1/3的普通高中,市每学期督查不少于1/3的市直学校和县域中学,县(市、区)每学期督查不少于1/3的县域中小学。强调对学校课程计划执行不到位要进行重点查处,特别加强对上网上墙的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执行情况的随机检查。
  本次高中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改革,其核心是促进高中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5年来,江苏各高中学校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研究部门的领导与指导下,积极、稳妥、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了新课程实验,抓住新课程实施中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开展深度研究,整体构建学校课程设置与管理的机制,充分利用新高考方案引导学校课程的开设,并建立相关的措施保障学校课程建设的健康发展,为我省顺利实施新课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为我国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在刚刚公布的《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江苏要大力加强特色高中建设,提出要以地方资源为基础,建设和形成鲜明的学校课程,从而体现地方特色的学校,鼓励和引导普通高中办成各具特色的优质高中,努力实现“一校一品”的办学风格。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高中课程改革中,江苏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的设置与管理将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提升,为学生的充分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其他文献
主持人语  对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阅读是学好英语最重要的方法。阅读是吸纳英语语言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最重要的手段,阅读能力的提高为口语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阅读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为人父母的教育者都明白阅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海外培训归来的教师惊讶于国外家校重视阅读的同时,更会跃跃欲试地想把自己的学生带进
【设计理念】  围绕此次杏坛杯的参赛主题,结合苏派教学主张及新修订英语课程标准,我对课堂设计的出发点是:作为教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做一个课堂的“守望者”,在课堂中守望学生的兴趣,守望学生的能力,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导课堂,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运用。  1.课堂教学设计需注重情景品质化。  有很多时候教师总会为设置情景而设计,而并没有真正地服务于课堂。情景的设置需要自然、真实,
【校长档案】  万代红,江苏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担任校长18年来,潜心办学,致力于儿童教育研究,主持的多项国家级、省级规划课题研究均以优秀级结题,丰硕的教科研成果再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和学校的美誉度。先后获得南京市陶行知奖、南京市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江苏省十佳科技教育校长、优秀青少年科技教育校长、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创新校长、第五届全国百名优秀校长等称号。
做一株幸福的芦苇  愿我的存在成为你们最美好的校园记忆  用最美的姿态站起来  回味失败  “但是这条鱼在乎啊”  成为我自己  “特立独行”的长辫子老师  路过心情  投入地爱一次  守望教育:用爱看见儿童  阅读给教师带来好心情  漫·慢·曼  我是谁  我的安分与不安分  做一个洒脱、自由而快乐的教师  那一树一树的花开  心干净了,才能来当老师  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  致我最亲爱的小“敌
如何在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架构平衡的桥梁,进行训练,让学生从课文这个范本中学会表达、学会语言运用,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我们同年部老师循着这个目标,在教学《爱之链》一课时做了一些尝试。  和许多老师一样,初读《爱之链》我们也觉得文章情节简单,通俗易懂,浅显易教。但细细品读,就会发觉此文构思巧妙,谋篇布局不落俗套,情节跌宕起伏,是一篇细腻之处见大手笔的好文章,更是指导学生习作仿写的范文。文章对于人物的
“十里青山半入城”,虞山峰峦回环,树木葱郁,山间小溪流淌,林中鸟儿啼鸣,每一株树、每一块石无论大小,配合得当,精神饱满,有气质,有韵味。山不高,却以她江南山水特有的柔美和灵气滋养了一方人,历史和文化在这里绵延和传承。  走上校长岗位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如何管理一所学校,或者说以怎样的方式呈现学校管理的基本价值?我一直在思索着,寻找着。这或许可以从中医疗法中得到启示。中医疗法从整体上内在地看待人体。通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发的前提条件是课程资源的挖掘、利用和优化配置,同时这也是关系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层次、质量和效果等的根本性问题。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挖掘了区域智力资源、文化资源、政府资源等,并对其进行了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以此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成全学生成长。  【关键词】课程开发;智力资源;文化资源;政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它们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两者必须整合发展。因此,在英语课堂的教学功能上要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尊严、价值取向、需要和愿望,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和创新意识。  一、探究自我学习:发挥学生自主评价的杠杆作用  根据《新课标》修订的牛津中小学英语教材
【摘要】好的管理需要好的文化,太仓市实验小学的草根文化催生并影响了适切的“草根化管理”。基于草根文化的管理智慧就是学校管理团队培植好的发展环境,搭建多样的发展平台,协商共同成长的“游戏规则”,充分发挥每一位草根教师的自主性、内生性,并形成合力,抱团发展,协力培养学生。  【关键词】草根文化;教育管理;管理智慧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
其实,大部分课文后练习,都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完成。因此,课文后练习更应该是老师课堂教学时认真思考的内容。  1、在课堂上分步完成基础性的课文后练习,进行及时检测。  《陶校长的演讲》一课中,课文后练习3“读一读,抄一抄,再听写”是对于词语教学的要求,我将其在两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分解完成。“读一读,抄一抄”在第一课时中结合练习2“用钢笔描红、临写”作为词语教学加以落实,在第二课时的开始进行词语听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