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别忘记对自己的孩子说

来源 :现代世界警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time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湖北孩子在日记中写道:“他经常凌晨才回家,虽然很担心,但我知道这就是公安工作”;另一个孩子写道:有一天看到爸爸的手臂 “长长的一道刀口被绷带包裹得严严实实,那时,我是真的怕了,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之后,我才真切感受到警察这份职业除了忙碌还有危险”。警察是人,不是神。警察的孩子,也是普通的孩子,他们对这个社会并不“免疫”。警察每天为了社会治安的平和有序而奔波,可是对自己的孩子却常常难以抽出时间和精力去照顾;警察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不遗余力地宣传,可是对自己的孩子却难以贴近持久地谈心;警察浴血奋战之后,在孩子面前,却往往对经历的惊险付之一笑,而在同袍受伤殉职之后,面对孩子的疑问,却不知如何开口解释……警察需要面对自己的孩子,与他们交谈。
  谈职业危险
  如何与孩子们谈性,大部分父母都对此感到恐惧。对在执法部门工作的父母来说,他们恐惧的却是当一名警察在执法中殉职后,面对他们孩子的疑问:“爸爸(或妈妈),坏蛋也要杀死你吗?”
  在休斯敦警员加里·格雷德殉职之前,他与自己13岁的儿子奥斯汀就有一次这样的谈话。“爸爸告诉我,他从事的是一项超级危险的工作,如果他发生了什么事,我会被照顾好的,我不应该悲伤。那次谈话之后,每次和爸爸的谈话结束后,在电话里或是面对面,我都要告诉他,我爱他。”奥斯汀说。
  那次谈话后,奥斯汀对自己父亲的死有了不同的认识。奥斯汀知道,不带忧伤和泪水,好好地活着,就是对父亲的致敬。
  2008年6月30日凌晨5时许,天明前的几小时,在6号高速公路上,加里·格雷德所在的警车被一台涉嫌醉驾的丰田轿车高速撞击,两名警员受伤,加里·格雷德当场殉职。一个晚上,观众席上,一群身着蓝色制服的警察围坐成钻石形,目睹了奥斯汀的棒球队赢得比赛。奥斯汀知道,那一晚,爸爸在注视着他,爸爸希望他赢得那场比赛。
  如今的奥斯汀正准备上大学。回顾往事,他认为警察不仅应该向自己的孩子描述职业的危险,而且要描述警察不得不应对的那一类人。“得给孩子们谈那些疯狂的、厌烦的事,谈电光火石改变形势的那一刻,谈警察们的生态,让孩子在某一天可以轻松面对,以避免产生害怕被杀的恐惧”。
  不要让恐惧吓着你的孩子,不要让你的孩子对你即将从事的工作感到担忧,也不要让你远离加里与奥斯汀的对话。
  你的孩子在互联网上花了很多时间,因此你不可能把他们与你职业中固有的风险相隔绝。你无法阻挡当下流行的仇警言辞,或者掩饰警察不得不诉诸致命武力的事实。 “从父母的角度直接面对”,这是休斯敦消防局首席心理学医生布瑟医生的建议。他敦促警察、消防员都和自己的孩子们谈谈。“告诉你的孩子们你工作中所面对的危险,先从有关问题开启话匣子,然后引导孩子提出问题,接着准备回答那些问题”。
  休斯敦警察查普兰·蒙特戈米长年从事巡警工作。他对较小的孩子解释说人有时是要做坏事的,自找了麻烦,但却不愿意被惩罚。人们不喜欢警察,那是因为警察有强大的能量把他们丢到监狱里。罪犯向警察开枪,那是因为他们恐惧进监狱,或者他们心理上有病,不会理性思维。他给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手铐,告诉他们,每次当他拿出来要戴在别人手上的时候,就是剥夺他们自由的时候,所以人们很不喜欢这东西。因此,为了保持自由,人们通常会发疯地反抗甚至伤害警察。
  为了帮助小孩子们理解“罪恶”的含义,以及为什么人类要伤害他人,布瑟医生推荐亲子阅读一部童话或其他故事,在这一过程中探讨怪物或恶棍的角色。为了探讨死亡和悲伤,还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如派特·托马斯的《我想念你——看死亡的第一眼》,詹尼·阿摩斯的《死亡》,或一起看电影《小鹿斑比》。对十岁以上的孩子,一起观看电视访谈节目或者电影也行。如果孩子问到了致命武力的问题,告诉你的孩子:“没有一个警察是带着伤害他人的目的去工作的。”和孩子们分享你和同事们总是帮助他人、挽救生命的那些故事,解释给他们听,致命武力只是用来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时才使用的。
  谈一线殉职
  你的孩子认识一名警察,他(她)在执法执勤中被杀,你怎么解释?
  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你的孩子发生了什么,如“死了”“死亡”“被杀”“被枪杀”“被车撞”,避免用委婉说法,如“离开了”,或者“她睡着了,永远都不会醒了”。解释“死亡”就是身体不再工作了,一个人停止了呼吸,心脏停止跳动。如果不这样解释,那就给了孩子们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
  让孩子们从你这里听到发生的事实经过,而不是从互联网、电视、玩伴那里得到信息。在谈到“执法中殉职”这一话题时,查普兰警官全程掌控和孩子们的讨论,“围绕孩子们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会不断设问”。另一位心理学医生亚纳·特兰则建议如果孩子们提出了一些刁钻的问题,回问自己的孩子。孩子们通过观察大人来学会怎样“忧伤”。如果你隐藏自己的忧伤,那么他们也不会表露出来。孩子们会避免谈论逝去的人,因为他们害怕让其他人悲伤。所以得把你的感受分享给孩子们,鼓励他们仿效你,让他们确信,感到愤怒、忧伤或者哭泣都很正常,恨上帝也正常,谈论逝去的人也是正常和健康的心态。
  家庭临床医生卡萝尔·米兰告诉父母亲,成人有义务通过语言、文字、绘画植入一些感受来帮助孩子体会情感。她建议父母们询问自己的孩子,如何感觉“失去”,对发生了警察殉职是什么感受。3~7岁的孩子们都有奇特的思维,他们倾向于用“魔术式的思维”臆想致死的原因。“你不得不檢查孩子们相信的内容中的失真部分”。特兰医生说,“孩子们生来就秉持一种公正的世界观,突然的死亡和他们现存的信仰体系格格不入。”因此,特兰医生鼓励父母们监控孩子们的游戏,在游戏中会展示孩子们怎么感受和处理“损失”这一概念。孩子慢慢长大,但行为上也会倒退到一些老的习惯,例如吸吮大拇指,紧抓住旧毯子或者一个塞满东西的玩具。就像你一样,孩子也在寻找安全感和舒适感。“如果孩子们在此过程中严重地暴露出来或者行为异常,就要问他们现在是不是在想去世的人,要试着把他们的感受和行为联系到一起。”特兰医生说:“要帮助孩子把话语放到感受之中。”   思考一下,在未来的某一天,大人要决定是否带一个孩子去参加葬礼。当他们长大一点,他们是否会怨恨没被允许参加呢?他们是否会感到自己被忽略了,没有参与致哀的过程呢?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参加葬礼,应该举办一次活动或仪式,褒奖逝去的人,表达大家的哀思。让孩子写一封信留在墓地,或者写一篇思念的文章投寄到“警察殉职纪念网页”上。
  “在爸爸去世前和他的谈话,那种温馨,什么都比不上。”奥斯汀说。那次谈话,给了他一种安全感,让他懂得了他的父亲总在他的身边。
  吸取奥斯汀的建议,和你的孩子谈谈。
  谈毒品危害
  凯西·格里夫兹的父亲是一名有着30年警龄的老警察。有一天他告诉凯西:“警察的孩子要么成为警察,要么成为罪犯。”那句话让凯西震惊了好多年。他认为这句话不完全对,但是他的确也看到很多警察的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从警25年里,凯西干过巡警、缉毒警等工作,目前是一名毒品鉴别专家,他看到很多警察同事的孩子成了“瘾君子”,一些朋友的孩子迷恋甲基苯丙胺(冰毒),或者处方类的阿片制剂,或者海洛因。凯西所在的旧金山湾区警局就有一个实习警察因摄入了过量的羟考酮(代表性半合成阿片类药物,主要用于癌症镇痛)而死亡,而他是本局一个警察的侄子。让凯西感到痛苦的是,当他试图和他们的父母交谈,告诉自己的所见所闻时,刚一张嘴就被迫打住了。对方的回答是:“你把每个人都想做是瘾君子!”“我的孩子才没有碰过毒品。你错了!”“不要骚扰我的孩子!”
  警察的孩子对毒品的诱惑并不免疫。无数像花儿一样的孩子,在毒瘾的吸引下旋转着脱离监控,最后导致家庭崩溃。谁都很难接受自己的孩子沾上毒品。而警察在工作中每天都在打击的涉毒违法犯罪,到头来突然得知这种事居然降临在自己孩子们身上,那种感觉难以名状,更难以置信。正因为看到很多令人扼腕的悲剧,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凯西用尽所能,用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孩子们远离毒品。他的建议是不停地说。
  首先,不要畏惧与孩子们谈论毒品。让孩子远离毒品是一段艰难的道路,但总比让别人来教育强得多。当你上夜班、周末加班、假日执勤的时候,你是找不到什么时间和孩子们交流的。在你一整天都在忙着处理其他人的案事件的时候,你也很难能抽出精力和孩子们谈论。只要下班了,家庭就应该被放在首位,这意味着,即便你已经筋疲力尽了,还是需要对你的孩子们说。自从孩子们咿呀学语时,凯西就和孩子们开始沟通。在旧金山湾区,周遭转悠的人里可不缺滥用毒品的人。凯西总是特别注意那些人,给孩子们指出来,然后再利用此为跳板,把话题放大到毒品的危害性和拒绝毒品的重要性上来。
  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讲述的策略有所不同:
  0~7岁
  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会不断地生病、接种疫苗。要告诉他们“药品”和“毒品”的区别。当他们得了重感冒、病毒性的急病,要让他们知道,只按照医生给的剂量服用,用量绝不超过医嘱。告诉他们,有些人因为服用药物过多而导致他们无法做出正常的决定。问孩子们对此有何想法。当你看到一个吸毒者在街上,告诉孩子们那个人的未来会是什么,或者他们在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如果你在看电视,有人在猛抽烟、猛喝酒,告诉孩子们那样的化合反應会是什么,然后再问孩子们作何感想。凯西的孩子们对毒品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不停地告诉她们毒品是多么“令人厌恶”和“只有坏人才吸毒”。
  8~12岁
  孩子快速地进入小学高年级。这是毒品第一步找上他们的地方(有报告说在小学低年级发现过毒品但是非常罕见)。要继续和孩子们在谈话中交流毒品的危害,要了解他们是否在身边听说过毒品,并注意倾听他们的想法。当他们到了12岁,要让他们知道,可能会遇见隔壁学校的学生吸食毒品,也可能看见成人吸食毒品。这时候从新闻中可能获知某某著名的运动员服用了兴奋剂。让他们和你一起观看新闻,告诉他们在运动竞技中使用兴奋剂的危害性,在他们沾染上这些之前,你就要准备好!
  13~17岁
  在这个年龄段,你的孩子绝对是暴露在毒品面前了。他们要么是亲眼目睹吸食毒品的行为,要么是知道自己的朋友们携带了毒品或者正在吸食毒品。好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还仍然愿意和你交谈。问孩子们:对青少年吸食毒品怎么看?那些吸毒人员的未来是什么?这样的行为给他们自己带来什么危害?凯西自称住在一个“挺好”的城市,而女儿们最大的抱怨就是学校的洗手间里充斥了大麻烟的味道。要找时间和孩子们谈谈,他们对此是什么感受,然后强化他们对“吸食毒品危害自己和他人”的观念。同时,抽时间和他们谈论饮酒驾车、吸毒驾车以及滥用处方药的现象,让他们知道那样做带来的危险和将会发生的危害。
  要让孩子们知道吸毒的后果。孩子大约8~12岁的时候,就要让他们知道,“嗑药”的后果是什么。凯西对孩子这方面要求异常严格,举个例子,对一个少年,惩罚可以是没收其驾照一年。有些美国的家长认为这有些残酷,但是凯西说,如果不坚决而快刀斩乱麻地处置,接着你就会面临更大的麻烦。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接着跟进选择相应的惩罚措施。如果你猫着、装作没看到、退却了、放弃了,好吧,你实际上就相当于授权让他们吸毒。
  没有家庭能对泛滥的毒品免疫。要了解你孩子的朋友圈里是哪些人。如果你把孩子送到他们的朋友家,一定要下车送,然后和孩子朋友的父母交谈(不要丢下孩子一脚油门就跑了)。要持续地监控你孩子们的社交圈,他的朋友可能之后会变成吸毒者(在小学以及中学都是好好的,并不意味着在高中也是好孩子)。
  回答怪问题
  南茜·法图拉是一位女警察。常有人问:“你怎么给自己的孩子解释自己开枪的事情?”
  她的简短回答是:我没解释。
  她说,如果那时孩子们大点儿,可能不得不和他们谈那事。但是他们太小,小的三岁,大的才五岁。说什么好呢?对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孩子,真是一点准备都没有。更重要的是,不想在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代,就让他们去接触人世间最邪恶丑陋的一面。就想让他们当个快乐无忧的小屁孩吧。   但是,尽管南茜用尽了各种方法去回避对孩子们不好的东西,警察工作的本质特点仍让她不得不观看录像,在电话里和他人的交谈中总会涉及恐怖的案事件。严重的案事件、警官被谋杀,以及他们的母亲手上、腿上和脸上挂着伤痕回家的残酷现实,这些现实所组成的谈话淹没了南茜两个孩子幼稚的世界。
  时间流逝,他们慢慢长大。终于有那么一天,他们问南茜:“妈,你向坏蛋开过枪吗?”
  南茜总是说:“我只向要伤害其他人或者你妈妈的人开枪。”
  这样的回答似乎奏效。
  现在,小女儿已经六岁了。她把南茜的配枪称作“那个射击的东西”。儿子似乎已经“超越了”这一点,迷上了“疯狂大脚车”。当回家卸下装备放到一旁后,围绕工作中频繁发生事情的讨论就开始了。南茜把刀放在水槽里,一边做着家务,一边开始了谈话。
  “妈,你是用这个把人的脑袋锯下来吗?”
  虽然不让小女儿观看不合适年龄段的电视,但这样的问题提出来……呃,可能警察父母的“过滤器”不是太管用。
  耳朵里听到了过多的东西,便引起了她的注意了。有一天,女儿像个小宠物一样偎依在南茜的身上,一直偎着出门走到杂货店,然后她说了句“拿枪了吗?妈妈”。这可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因为她已经习惯于在外面的店里大声地说。
  做一个警察的孩子真的不易。她是警察的孩子,南茜也是。对于世界上糟糕的东西,南茜在童年时比一般的孩子知道的途径多得多。当南茜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是“十万个为什么”,总是问个不停。大人们在聊天的时候,她就蹲在墙角里静静地听。警察在家里聚会时,她也总是支着耳朵用心地听。这不是因为她的父母没有保护好她。
  在学校,孩子们都知道你是个警察。你的孩子因你而自豪,他们越是小,这消息传播得越快。但有时,做一名警察的孩子,也是一个不得不承受的“负担”。在三年级的某一天,南茜上校车时,一个女学生不断地叫她“猪娃儿”。对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很大的侮辱。
  回到家,南茜委屈地告诉妈妈。她简单地回答:“那就对他们猪叫。”
  带上了新装备,第二天南茜又上了校车。当那人再叫“猪娃儿”的时候,南茜冲着她一通猪叫。全车人一下子哄笑起来,结果让那个人尴尬不已。
  要想成为更好的警察父母,南茜有几个建议:
  1.真实地回答问题。我们不可能自己不诚实而要求自己的孩子们诚实。他们会知道你在撒谎。
  2.准备他们的问题。如果什么坏事发生,他们需要知道在公众场合使用什么方案。
  3.教会他们应对。告诉他们你学到的东西,帮助他们理解你的所作所为(你早就是他们的英雄了)。
  4.保证枪支安全。神秘化会带来危险。让孩子知道你的枪放在哪里,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放在那里不要触碰。拆解枪支,展示其组成,解释其威力。如果下班后仍携带枪支,他们需要知道枪在哪里,而且知道这样对你来说很正常。
  5.现在就介入。对退休的事情关注得少一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孩子可能日益临近的毕业上。的确,未来很重要,但不要忽略了正在发生的事情。
  谈话的艺术
  家庭冲突,堪称执法部门人员面临的最大压力之一。所有人都知道“不要把家事带到工作中”的道理,也知道“不要把工作带回家”的告诫,但事实是,我们都绕不过去那个“槛”。那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刻意地去抵挡来自两个方面的烧灼,充当一个“磨芯”的角色。營造一个快乐的家庭,才能让你在家中充满电、减轻出警巡逻的压力。很明显,在与孩子交流和沟通方面,只要付出一点点的努力,是有机会找得到一些提高彼此沟通的办法的。
  1.分享战斗故事
  当你下班回家,抱着儿子女儿问:“宝宝今天你干了什么啊?”结果他们耸耸肩,来一句“没干啥”,多么令人沮丧,这你肯定有体会。所以不要对他们这样。你得清晰地编辑自己丰富的战斗经历,简明扼要又生动形象地给孩子们讲述你和战友们的故事,你是怎么帮助了一个人,或者你的战友们在工作中是怎么帮助别人解困的。通过讲述故事,让孩子们或大小伙子、姑娘们明白,即便父母亲不在他们身边,你生命中的一些东西会帮助他们感到与你“内心相通”。当然,一些悲伤的故事也是可以的,只要你能提供一些视角就可以谈,例如经历风雨过后自己十分珍惜当下、感谢家人得以健康。总之,用诚实的态度而不是倾倒故事的方式,能让你和家人紧紧相连。
  2.一起做家务
  如果你做家务,可以考虑和孩子们一起。这样的姿态表示了你把他们当做“搭档”,这样就给了你一个机会去塑造良好个性(甚或是某种偶尔的抱怨)的机会。这给你一个自然介入孩子们世界的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对话就自然了。还可以考虑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些慈善工作,例如当社区志愿者,打扫社区或无家可归者的栖身地。对孩子们来说,这些都是了解你内心世界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3.谈论金钱
  要花点时间让你的孩子了解金钱是怎么起作用的。让他们看你钱包里的数字,而不是说“我们给不起”。网上有很多资源可供大、小孩子们学习赠予、储蓄和消费。如果你恰巧手头较紧,那就诚实地面对,朝着健康的家庭经济目标罗列出整个家庭的消费所需。这是一个团队运动,经历过这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更长久。
  4.杀死设备
  设定一个时间点或者一个地带,只能“碳基生物”进入,杜绝一切电子设备。我们看到了太多的父母带着自己的家人到公园、饭店,他们只盯着屏幕,所以不要说只有孩子们才痴迷电子设备。还有,不论是不是在用餐时间、在车内或者是家庭会议,希望你都不要“为了搞清楚这孩子都出去30分钟了怎么还没个信”而被人打小报告说你骚扰孩子的热线电话。
  5.介绍给其他(信任的)成年人
  围坐在餐桌前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是旧时一个时髦奢侈的习惯。带上孩子们(他们都十多岁了),把咖啡店当作和孩子们见面、和孩子们的朋友们见面以及和自己朋友们见面的地方。政治、宗教、运动以及时尚,都是谈论的话题,其中迸发出很多欢笑和值得分享的观点。虽然现代社会进一步割裂了代际关系,但与成年人的对话对年轻人仍然十分重要。
  最后,用南茜警官和凯西警官的建议告诉所有的警察们倾听你孩子们的话,听他们说什么。拿时间来倾听,让他们知道,你会站在一个非裁判的立场上倾听他们的话。设想一些他们可能会遇到的场景,用场景和他们交流,正如警察学院的情景教学一样,我们也得用这些方式教育我们的孩子们。每天和自己的孩子拥抱一下,或者一个吻,或者每个晚上回家后,就五分钟,凝视他们美丽、睡着的脸庞……在那个时刻,找到片刻安宁。这是你工作和活着的原因。
其他文献
09月23日晴转阴小雪蓝色天穹、晶莹雪世界、慷慨阳光,脑海萦绕昨夜皓月的冷峻、神秘、静谧……瞅着队长阿旺和年轻向导们的笑盈盈的脸庞,预示:今天抵突击营地不会有大的障碍
又到周五了,天刚刚擦亮,一阵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宋庄派出所的平静。原来是张哥的媳妇打来的电话:“老张,这会儿还没忙吧?我算过时间了,知道今儿你值班,这周末你休息。你明天早晨必须回家,你也多陪陪儿子!”  “哦,好。你怎么起来这么早?这周事多,周末我一定回家陪你和儿子。”老张揉着那双熬得通红的眼睛说。  “我不早点打,等白天你忙了,我又打不通你电话!”  “好吧,媳妇儿,我得起来值班了。不和你说了,明儿
自他考上大学,就很少回到老家。五彩迷离的城市生活让他眩晕、痴迷、幸福、不知所措。他拼命学习,只为这座陌生的城市能够接纳他。最终他真的留在城市了,并且通过贷款,购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宅。婚礼是在乡下举行的。母亲没有来过城市。  婚后好几年,除了春节,他从来不曾回过老家。儿子想奶奶,跟他闹了好几天,最后竟有了千里走单骑的打算。实在没有办法,他只好跟妻子商量能不能把母亲接过来住些日子,妻子同意后,他给母
他是一位开国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4年前,他在一杯浓烈的酣酒之后安静地离开了我们,只是把他最早在世界屋脊上点燃的篝火永远地留在了西藏的上空。如今记得他名字的
你知道植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生长得很好吗?我们在老师的指寻下用绿豆做了两个实验,来研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第一个实验,我们准备了两盆生长情况完全相同的绿豆苗和一
在派出所工作十余年,退出政治教导员岗位前我有个想法:多写写那些曾经风雨同舟的基层派出所民警。  到我任职期满时,看到这本以派出所命名的杂志,领导指着它说:这是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的一份实用性很强的刊物,你从派出所一线来,将来有机会,要好好利用这个平台,宣传公安基层单位。  于是,我从自己曾经工作过的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的基层派出所开始访谈。浦东公安分局有60多个派出所,我发现,在每一位分管社区工作的
偶然的机会,我在人民网上看到一篇题为《一路艰辛一路歌》的报道,文章写了一个名叫黄来女的广西女孩在母亲不堪生活重压远走他乡的情况下,坚强地穿越种种苦难,担负起照顾病父
身为青年民警,我们的青春总与使命相伴。这身藏蓝警服的背后寄予了群众真切的希望,承载了社会平安的重托。在警校四年的时光里,我曾无数次憧憬自己以热忱之心投入工作并收获
面对唠叨,很多年轻人的反应是由烦生厌,而我却对唠叨始终怀有一种好感,日常生活中经常是揣着唠叨上路,枕着唠叨入梦。前者赠我云蒸霞蔚,后者赐我笑靥如花。 The face of nag
在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淮舜分局顾桂派出所里,有一对出了名的“夫妻”搭档。尽管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夫妻,但很多人都用这种另类的“热情”来称呼他们——主持全面工作的所长王海涛是“夫”;而主抓队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助所长工作的教导员程胜林是“妻”。这两位“搭班子”时间不久的同事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调侃,其中的缘由既让人捧腹,又让人赞叹。  在派出所里,王海涛雷厉风行,做事大胆果敢,但偶尔有些粗心,比如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