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地”到“同城”背后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两年,重庆南北大道和210国道渝北茨竹路段,成了祖映力最熟悉的一条路线。
  2015年,祖映力工作的重庆顺驰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高滩园区投资建设了四川鼎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承接重庆顺驰公司所有生产任务。
  2018年,四川鼎玺公司建成投产。从那时起,祖映力和同事们便过上了重庆、四川两地跑的生活。
  不过,从今年开始,祖映力不再习惯说“两地”,而喜欢称“同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改变了祖映力的通勤路线。
  11月23日7点10分,和往常一样,祖映力从位于渝北区回兴街道的家中出发,半小时后到达重庆顺驰公司。整理完资料后,他和同事驱车前往四川鼎玺公司。
  一路上,祖映力对沿途的变化如数家珍。当汽车行驶在宽阔笔直的南北大道时,他回忆起第一次去四川省高滩园区考察时的情景。
  那时,南北大道尚未通车,祖映力和同事只能开车走老路,经过渝北区木耳镇、石鞋镇、兴隆镇和茨竹镇后,才能抵达四川省高滩园区。
  2016年底,南北大道建成通车,从重庆主城区出发,50分钟便可到达四川省高滩园区。
  这条路线,祖映力走了两年,他习惯观察南北大道北延段(高滩—茨竹)的修建情况。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后,他发现北延段的建设速度进一步提升,目前出口处的路基已经修好。
  “北延段通车后,高滩与重庆主城区的行车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我们上班就更方便了。”祖映力期待着。
  经过南北大道出口处,很快就到了重庆与四川的交界处。过座桥,四川省高滩园区到了;再转个弯,四川鼎玺公司就到了。
  这是一座现代化厂房,占地面积40余亩,厂房面积2700平方米。重庆顺驰公司厂房搬来四川省高滩园区后,不仅生产能力提升、生产规模扩大了,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也大大改善。
  “重庆顺驰公司厂房面积太小了,不仅公司发展受限,员工的办公和生活环境也较差。”祖映力说。
  现在,每位员工都能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办公,在宽敞的食堂用餐,一线员工还拥有了单独的淋浴间。厂房和办公楼外,种满了蓝花楹、香樟和桂花树,天气好的时候,员工们总喜欢三三两两一起散步。
  “这个新园区很好地体现了产城景融合,也让企业生产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祖映力说。
  产城景融合、一体化发展,正是渝北和广安积极响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以四川省高滩园区为基础,同向发力打造高滩茨竹新区(简称高竹新区)的目标。未来,邻水和渝北在设施互联、产业共兴、园区共建、城乡共融、政策协调等方面将进一步实现互通互融。
  得益于高竹新区的建设,祖映力的工作和生活更便利了。目前,四川省高滩园区已启用重庆电话区号“023”,园区至重庆举人坝轻轨站的直通车也已开通运行,高竹新区范围内水、电、气等要素均实现与重庆“同城同价”。
  “这哪里还是两个省市,明明就是一座城嘛!”祖映力说。
  下午4点20分,祖映力和同事驱车返回重庆。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对面的华蓥山,祖映力感慨道:“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渝北人,但此前并不知道重庆渝北离四川广安这么近。随着川渝两地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我和我的家人也积极融入其中,我们已经到广安的华蓥山、邓小平故居旅游过了,从重庆主城区过去非常方便。”
  一个重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改变的不仅仅是祖映力的通勤路线,它将要改变的,是无数人的生活、前途乃至命運。
  祖映力相信,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持续推进,川渝两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群众像他一样,开启“不在一省(市),已是同城”的便捷生活。
其他文献
三义乡位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北边,是彭水最为偏远的乡镇之一。  这里山高坡陡,群山環绕,地形崎岖,多年来一直属于深度贫困地区。  生活在三义乡的人们渴望脱贫致富。多年前,五峰村将村名改为“五丰村”,寓意五谷丰登,就是希望能够早日摆脱贫困。但贫困的生活偏偏如同那重峦叠嶂的群山一般,翻不过去,也望不到头。  这种发展困境,随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扶贫集团的入驻,有了突破和改变。  近年来,市发改委
2020年6月27日晚,武隆区遭遇强降雨,导致武隆区鸭江镇遭遇内涝,灾情十分严重。  哪里情况危急,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  灾情发生后,鸭江镇第一时间筑起一道冲不垮的“红色大堤”,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而这道冲不垮的“红色大堤”,正是鸭江镇打造的一支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洪灾暴发,我们冲锋在前  “暴雨导致河水持续上涨,全体干部职工取消周末双休,立即返回单位抗洪抢险!”6月27日
改变了老百姓的制度观  “这么冷的天,不用赶早出门挑水了,想想都幸福。”  2015年末,大渡口跳磴鎮跳蹬村村民吴光国,打开自家水龙头,高兴地说道。  跳蹬村地处长江之滨,但因为海拔较高,村民们需要下山挑水,十分不便。  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大渡口区积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整合区内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组建78个“民生服务团”,定点联系村或社区。  2013年夏天,跳蹬村遭遇高温连晴,
江北智能党建大数据平台通过智能分析技术,针对具体关键词个性化定制生成报表,就可以为党组织组建、党员发展、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目前,平台已经初步实现了党员信息智能化分析、组织关系转接不跑路、流动党员管理和困难党员慰问精准化等功能。具体来说,平台已经实现以下四点突破:  一是突破了信息数据割裂化、碎片化等长期困扰党建工作的多个瓶颈,依托全区党建相关信息实现了大数据智能抓取和自动
“莫杀!莫杀!”1934年11月26日,车田村村民李木富连声大喊,阻拦团防杀害红军政委段苏权。  原来,那时候,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东征湖南,决定留下原黔东独立师坚持苏区斗争。  当部队行进至秀山县梅江场时,遭到敌军伏击。交战之中,隐蔽的敌人举起枪杆,瞄准段苏权。扳机扣动,一颗子弹低低飞过,击中段苏权脚踝骨。  段苏权中弹后,他的战友找到当地村民,向其借用了木梯。他们用木梯作简易担架
2018年3月的一天,渝北区石船镇胆沟村。  早早吃过晚饭,村民吴帮勇就约上邻居一起出了门。  漫步在洁净平整的乡村公路上,路边平整的农田里,庄稼正吐出新芽,一旁的农居白墙青瓦,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一副田园美景图展现在吴帮勇面前。  “要搁在以前啊,村里房子破旧,垃圾成堆,十分脏乱,谁有兴趣出来散步?”吴帮勇说。  改变缘何而来?原来,自去年开始,石船镇全面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举全镇之力,大
“古佛公路一大怪,不通县内通县外。”这曾是流传于大足区宝顶镇古佛村的一句顺口溜。  这句顺口溜道出了村民对出行不便的抱怨,更道出了他们对交通改善的期盼——过去,由于全村只有一条从宝顶镇到邻区的过境道,各村民小组之间不通公路,造成村民在区内赶场、办事比到临近区县还远。  如今,古佛村实现了村组通硬化路,户户通人行便道,交通之“怪”成为历史。  交通之“怪”破解的背后,正是古佛村探索“党建 ”引领乡村
2019年11月20日,南岸區广阳镇银湖村。  顺着银湖村干净整洁的休闲步道,拾阶而上,440亩水库平如明镜,一幢幢崭新的白墙灰瓦小洋房掩映于青山绿水间,颇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  家住弹子石的李喻言和朋友驱车30分钟到此,一下车便被这景色吸引了,“太美了,就像在画里”。  然而李喻言不知道,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旧的村居。  之所有能有如今的风貌,完全得益于近年来南岸区践行“绿水青山
★生态文明  ——学好用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深走实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路径,切实加大保护生态、保障民生的力度,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两者有机统一。  2018年10月31日,巫溪县宁厂镇官山林场。  宁厂镇曾是著名的制盐之地,虽然盐厂已停产20多年,但严重石漠化、盐碱化的土地,成了山体上难以消除的疤痕。  为了治愈这些分布在悬崖峭壁上的疤痕,当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行走于峭壁间,硬是
2017年2月11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重庆市委反馈巡视“回头看”情况,市委常委会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市委落实中央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2月18日,市委落实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巡视“回头看”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进一步细化整改任务、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  目前,全市上下正以巡视整改为契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