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观测记录月报表的预审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bing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酸雨月报表的准确无误对科学研究、国家环境保护决策制定很重要。按规范要求,对酸雨月报表的日观测数据、封面封底记录填写、月统计数据相关内容,简要介绍预审工作中的细节问题,提出应注意的事项,以期制作出高质量的月报表为从事酸雨观测工作的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酸雨;日观测数据;月报表;预审
  中图分类号 X51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230-02
  酸雨是指pH值在5.60以下的冻雨、雨水、雪、雹、露等大气降水。其是因自然灾害或人类活动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区域降水酸化的一种污染现象。酸雨会对陆生生物系统进行破坏,造成森林死亡、土壤酸化或退化,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还对水生生态系统进行破坏,导致湖泊中的鱼虾死亡;对文物、建筑物和工业设备进行腐蚀;不利于公众的健康,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及全球的气候变化[1]。为了对酸雨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应及时地对酸雨进行观测,其作为国家决策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可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及环境保护等工作提供有利的依据。酸雨观测记录月报表作为重要的气象资料,可为科学研究的进行和环境保护决策的指定提供重要的依据[2]。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在认真制作酸雨观测记录月报表的同时,应及时地做好各项目内容的预审工作[3]。笔者所在的站开展酸雨观测工作比较晚,预审经验较少。现在简要地探讨一下对酸雨观测月报表预审的做法,以供参考。
  1 日观测数据的审核
  每旬仔细校对观测记录,做好月报表前期准备工作。记录薄主要内容及预审注意事项如下:一是“观测日期”人工定时日降水量(8:00至翌日8:00)≥0.1 mm出现日期。日降水量<0.1 mm时无需录入,在观测记录薄的备注栏中备注即可。二是“初、复测测量时间”结束降水样品初、复测量的时间(日、时、分)。R<1.0 mm,空白。三是“采样记录”安放、收取时间。白天录入(8:00—20:00)天气现象栏所有降水记录分段记录;夜间录入(20:00至翌日8:00)R≥0.1 mm对应起止时间。四是“降水时段”降水样品所对应的降水起始及结束时间。当降水的样品为多次的采样合并时,降水的起始时间应为第1次采样桶安放的时间,结束的时间是最后1次采样桶收取的时间。一定要与气薄-1天气现象栏降水记录比较。五是“测量记录”。“ H值”读数是降水样品第1、2、3次初测的pH值读数及其平均值,“K值”读数是降水样品K值第1、2、3次初测读数及降水样品25 ℃时平均值。“均值25 ℃”是订正到25 ℃时K值的平均值,K值测量温度补偿打勾。注意:“降水样品温度”与“标准缓冲溶液温度”不可超过2.0 ℃,若超出要再进行室温平衡。六是“同期气象资料”。14:00、20:00、2:00、8:00的风向、风速分别对应着采样日界内14:00、20:00、2:00、8:00自记或10 min平均风向、风速。在进行校对及预审的过程中要与对应日期对应时次的风向、风速进行比较,防止出现错漏。七是“降水量”。即降水样品所对应时段内的降水量。于8:00至翌日8:00对降水量定时进行人工观测,应注意要与气薄-1保持一致。八是“天气现象”。降水时段内先后出现对降水样品影响大的有4种天气现象;当多于4种时,按天气现象持续时间长短,只选4种。
  2 月报表的整体预审
  预审时应在复读后及时分析记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从操作方法及仪器性能等方面查找原因;同时应结合本站周围污染源分布、降水期间风向、降水前及降水期间能见度、大天气形势、是否是初次降水、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量降水要考虑降水期间蒸发及空气中可溶性气体溶入对降水污染物浓度的改变、对pH值大小进行分析时,应分清污染物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
  2.1 封面封底与上月报表对比审核
  日记录薄校对无误,由“日记录转S文件”得到酸雨观测记录月报表。打开“数据综合处理”输入封面、封底内容。录入时一定要注意相关项半、全角、大小写录入规定要求。
  封面:区站号、档案号、台站长、输入校对、预审打印及传输日期(月份为下月)等都要正确输入,并与上月的报表仔细进行校对,确保每项内容都正确。“复测情况”就是查看日观测薄备注栏。“现用仪器”就是查看日觀测薄备注栏,pH计、电导率仪、电导电极、复合电极、测温探头、采样桶,要与上月报表相关项互对。更换仪器时,填写新仪器名称、编号、型号、购置时间、使用时间。有关规范规定,应对复合电极进行定期的更换,一般在每年的4月进行,每年4月的报表上必须在“现用仪器”栏中填写更换的新的复合电极的型号、编号、购置日期、使用时间等。电导率仪的电导电极正常使用期为2年,到期必须更换。“附加参数”一般无需改动,与上月报表一致即可。完成封面、封底内容人工审核后,用“格检审核S文件”机审月报表,打印 “审核单维护”再分析、正确判断。
  2.2 观测数据和月统计值的审核
  在自动站的日数据维护过程中,应完整地填写4次定时降水量,以防止采取酸雨软件从自动站日数据文件中进行降水量的提取时发生错误,进而导致酸雨月统计的错误。降水日数即为R≥0.0 mm的降水日数;酸雨观测降水量即为R≥1.0 mm降水日的降水量;总降水量为R≥0.0 mm的降水量(包括R<1.0 mm日数的降水量);酸雨观测日数为R≥0.1 mm的降水日数[5]。一是pH值、K值两大特性指标的审核。在对pH值、K值进行预审时应对照记录薄。需要注意的是查看所测出的pH值是否超出当年台(站)内、外复测上、下限的范围,若是必须认真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报表第1页中的“复测情况”栏编码为“1”,封底有复测数据,备注栏中要注明是台(站)内复测还是台(站)外复测所得的值。二是月统计值审核。pH值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及日期、pH值<5.60的次数及出现的百分比(%)、K值平均、降水日数、总降水量、酸雨观测日数、酸雨观测降水量数据均由日观测数据转化统计而得,必须人工认真计算1次并与气薄-1中定时月总降水量互对。
  3 结语
  酸雨观测月报表就是对酸雨观测台(站)1个月内全部酸雨观测资料进行总结,主要包括酸雨观测记录薄中所有的记录数据[4]。其制作与预审的过程中,不仅要对《酸雨观测业务规范》中的各种技术规定进行熟练掌握,还应严格地按照规范对封面、封底要素以及表内的各指标项目进行取值、输入及校对;注意地审查1个月内的各数据,认真地对月统计数据进行复算。观测员要认真、细致、负责地对待每一个记录、数据;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学习、熟练掌握酸雨观测工作实质、高质量完成每一份酸雨月报表[5]。
  4 参考文献
  [1] 周彦玲,侯士波.漠河酸雨观测数据及初步分析[J].黑龙江气象,2008,25(1):23.
  [2] 幸筱炯.酸雨观测和报表预审体会[J].贵州气象,2007,31(3):55.
  [3] 李艳玉,蒋冬雁,张捷军,等.浅谈酸雨观测月报表的预审[J].气候研究与应用,2008,29(3):41-42.
  [4] 中国气象局.酸雨观测业务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14.
  [5] 黄莉芬,周荣芳,张小石,等.酸雨观测应注意的一些“细节”[J].内江科技,2011(6):10.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锥栗栗瘿蜂在福建政和县大面积发生,逐年递增,造成锥栗产量大幅度减产,严重影响了锥栗产业的发展。总结了栗瘿蜂发生的现状,提出采取多种防治对策,以降低栗瘿蜂危害程度,提高锥栗产量。  关键词锥栗;栗瘿蜂;生物学特性;防治对策;福建政和  中图分类号S436.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7-0121-02    政和县位于福建北部,锥栗自然分布广,人工栽培历史悠
针对蔬菜根结线虫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的趋势,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病原鉴定,阐述了蔬菜根结线虫田间危害症状的识别办法以及主要病原种类.总结了蔬菜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和相应的综
澄城县农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对水利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田间渠道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温泉灌区系统渠系配套必须在管理上要可靠、稳定、高效、安全运行。灌
通过组建自然种群生命表来研究暴发年份马尾松毛虫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在增殖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达4.27%,种群趋势指数为7.60;在暴发初期,马尾松毛虫的存活率为4.25%,种群
针对互助县丹高人畜饮水现状,分析饮用水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为饮用水污染的防范与治理提供参考。
对营口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为当地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参考。
综述了氯素对烤烟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氯素在烤烟中的分布、氯素与烤烟品质的关系、氯素对烤烟碳氮代谢的影响以及烤烟缺氯症状及氯毒害机理4个方面。在此
介绍农业行政处罚活动中规范案卷的制作过程,包括立案、调查取证、案件审查、事先告知、行政处罚决定阶段,以为指导农业部门开展执法工作,规范农业行政处罚行为。
摘要 分析了林木采伐限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并阐述了提出建议的原因,以供参考。  关键词 林业;采伐限额;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1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204-01  我国对林木采伐实行限额管理,由国家制定统一的年度木材生产计划,实施采伐计划管理,采伐林木需要办理林木采伐证,运输木材需要办理木材运输证,经营加工木材需要办
结合我国林业产业实际,从植树造林的意义和方法2个方面进行阐述,以阐明植树造林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引起社会各界对其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