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早衰模型家兔TIMP1、FN和MMP9表达的影响

来源 :中华生殖与避孕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f21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卵巢早衰家兔卵巢功能的潜在机制。

方法

将10只家兔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模型组各5只,均采用腹腔注射环磷酸酰胺(50 mg·kg-1·d-1,连续2 d)构建卵巢早衰模型。造模1周后,治疗组予以耳缘静脉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 mL/d,连续3 d),模型组予以注射等量无菌水。第28日后采集两组家兔卵巢组织标本,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两组家兔卵巢组织形态结构,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两组家兔卵巢组织内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纤维形成相关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9,MMP9)在蛋白及mRNA水平上的表达。

结果

①模型组家兔卵巢组织内原始卵泡数量少,闭锁卵泡多,各级卵泡颗粒层排列紊乱,卵细胞核出现固缩,发生凋亡,卵巢间质出现纤维化;而治疗组家兔卵巢组织内原始、初级卵泡数量多,闭锁卵泡少,各级卵泡颗粒细胞排列规则。②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组家兔卵巢组织内TIMP1蛋白(0.546±0.021比0.820±0.085)和FN蛋白表达量增多(0.221±0.065比0.516±0.064)(P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关节线高度变化对初次内轴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12月因膝关节骨关节炎接受初次内轴型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且随访4年以上的患者189例(233膝),男30例(30膝)、女159例(203膝);年龄(66.42±6.12)岁(范围51~82岁)。根据手术前后关节线高度改变值(术后第2天关节线高度-术前关节线高度)以4mm为间距将患者分为
目的比较传统表面髋关节假体和仿生表面髋关节假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用Sawbone数字模型(型号3908,左侧,中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Mimics21.0软件重建股骨实体化模型,利用Solidworks16.0软件建立假体模型,包括传统和仿生(1~4型)表面髋关节股骨侧假体的三维模型并装配,其中仿生1~4型假体螺钉交叉位置距压力螺钉顶部分别为20.22mm、30.12mm、32.17mm和37.76mm。在Workbench18.2软件中划分网格并对材料赋值,模拟缓慢行走单足负重下的受力,测量整个模型
目的探讨"O"型臂三维计算机导航系统在伴严重骨盆倾斜的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患者术中置入经S2骶髂螺钉(secondsacralalar-iliac,S2AI)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伴严重骨盆倾斜的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2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2例,女16例;年龄10~51岁,平均22.2岁;骨盆倾斜角27.54°±9.90°(范围16.2°~53.6°)。术前行骨盆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应用LightSpeed系统模拟理想的S2AI钉道;选择第1骶孔外缘1
目的探讨小神经胶质细胞去除联合骨髓间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移植修复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的效果。方法培养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fluorescentprotein,GFP)的BMSCs并进行干细胞鉴定,体外检测GFP-BMSCs分泌营养因子情况,与背根神经节(dorsalrootganglions,DRGs)共培养,观察其促进轴突生长效果;应用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olonystimulatingfactor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有核细胞移植对卵巢功能减退相关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期间在上海计生所医院和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就诊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围绝经期综合征和反复辅助生殖失败的28例患者资料,开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自体骨髓有核细胞注入卵巢,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自觉症状报告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双侧卵巢体积和、双侧卵巢卵泡个数及双侧卵巢卵泡最大径和的变化,同时比较雌二醇、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ovarianinsufficiency,POI)严重影响着全球女性的生殖内分泌健康,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治疗方式。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是一种来源于中胚层的多能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menstrualblood-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MenSCs)作为MSCs的成员之一,展现出作为种子细胞的易于多次获取的优越性,可靶向归巢至受损卵巢
小鼠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携带一套来源于精子的遗传物质,与二倍体胚胎干细胞相似,拥有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等特性,能够在体外长期稳定地培养。重要的是,该细胞能够代替精子在注入到卵母细胞中后,产生半克隆小鼠。因其兼具干细胞和精子特性,故又被称为“人造精子”细胞或者类精子干细胞。将孤雄单倍体胚胎干细胞与CRISPR-Cas9(clusteredregularlyinterspacedshortpalindromicrepeats/CRISPR-associatedprotein9)等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结合起来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roductiontechnology,ART)的发展,其需求日益增长。但是ART目前对于缺少功能配子的患者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由于实验材料的稀缺和伦理限制,科研人员只能对人类配子和胚胎进行有限的研究,该领域迫切需求能够模拟生殖细胞及胚胎的体外模型。人工配子和体外重构胚胎的出现为生殖医学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从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分化来源的生殖细胞以及通过干细胞分化或不同类型干细胞组装构建类囊胚结构的
目的探索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amnioticmesenchymalstemcells,hAMSCs)对自身免疫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ematureovarianinsufficiency,POI)小鼠卵巢功能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使用透明带3多肽-弗氏免疫佐剂诱导小鼠自身免疫性POI,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移植hAMSCs1×106细胞/只,将动物分为正常组(n=10)、模型组(n=15)、hAMSCs组(n=15),阴道涂片监测动情周期,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
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rimaryovarianinsufficiency,POI)是导致育龄期女性无法生育的临床上最难以解决的病因之一,其发病率表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年轻患者的占比也越来越高,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引起POI的病因既复杂又多样,且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上治疗POI患者,多采用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replacementtherapy,HRT)、供卵助孕、卵巢体外激活(invitroactivation,IVA)技术等,但都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卵巢功能。间充质干细胞(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