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式健康教育配合放松训练在减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zj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视频式健康教育配合放松训练在减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心理、生理应激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首次行纤支镜检查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口头健康教育,观察组上述基础给予患者视频式健康教育联合放松训练。调查两组患者对纤支镜检查的认知程度,评估其干预前后焦虑状态,记录其检查前后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检查过程中不良感受情况发生率。结果:教育后观察组患者对纤支镜相关知识认知评分为(53.45±5.7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63±4.36)分,观察组患者的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40.67±6.0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26±7.5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n P0.05);检查中两组患者心率及血压均较检查前0.5 h明显升高,检查后两组患者血压、心率较检查中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血压与心率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n P<0.05)。纤支镜检查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恶心、疼痛、憋气等不良感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n P<0.05)。n 结论:应用视频式健康教育配合放松训练对纤支镜检查患者进行干预,可有效提升患者对纤支镜检查认知程度,减轻其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程度,降低检查过程中相关不良感受情况发生,确保纤支镜检查顺利完成。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早期预警联合精细护理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便利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开封市儿童医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18例,其中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4例为对照组,2019年2~12月就诊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44例为观察组。将对照组患儿作为训练样本,利用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GBDT)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确定最终预警变量,包括外周白细胞计数(WBC)、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聚焦解决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护能力、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感受负担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 P<0.05);研究组自我效能、自我责任感、情绪管理、生活控制和症状控制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 P<0.
目的:探讨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的疼痛管理在妇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4月至2020年1月妇科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5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疼痛管理,干预组给予患者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的疼痛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管理质量、疼痛程度、患者结局及术后血栓发生率的变化。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明显高于常规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结局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术后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n P<0.05);n
目的:探讨基于活动性疼痛评估对改善外伤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选取该院收治的外伤性骨折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术后根据活动性疼痛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疼痛护理,比较术后疼痛、舒适度评分,比较不良情绪、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睡眠指标、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2~48 h,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降低,舒适度评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 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焦虑、抑郁
目的:探究心理联合互动宣教式访视对老年白内障患者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2018年8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90例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术前访视,试验组45例患者在常规访视基础上进行术前心理访视和互动宣教式访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访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血压、心率和睡眠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 P>0.05);访视后,试验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睡眠
目的:探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3月至2018年4月该院收治并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组,将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入院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入院患者50例设为研究组,加用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心脏康复护理干预,评估比较两组疾病康复知识掌握情况、二级预防行为执行能力、心血管危险因素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疾病康复知识掌握评分、二级预防行为评分以
目的:探讨正念行为护理对眼底病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该院就诊的眼底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予以联合正念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回避评分、屈服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M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AIS-S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 P<0.05)。n 结
目的:探讨分析将跨理论模型应用于冠心病健康教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6月间在该院心内科接受治疗冠心病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跨理论模型方式进行健康教育,连续干预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健康信念及自我管理能力水平,随访统计冠心病再入院及急性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健康信念及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护理前显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配合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对抑郁症患者抑郁、认知功能改善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抑郁症患者84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与精神科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配合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均持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2个月后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躯体化症状自评问卷(S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护士
目的:研究并发症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体外膜肺氧合(ECMO)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的100例重症肺炎ECMO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进入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50例进入干预组,应用并发症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4.00%)低于对照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 χ2=5.005,n P0.05);干预组护理干预第7天的血气指标及氧合指数优于对照组,ECMO辅助时间、ICU住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