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宜性分析及生育期病虫害防御措施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茶树生长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选取独山县1989—2019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观测数据,应用气候统计法、线性趋势分析法等研究独山县主要气候特点及其变化特征对茶树生长影响。得出结论:近31 a独山县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光热水资源利于提高茶叶生产产量及品质。由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加上对产量的追求增大,以及气候变化极易导致病虫害多发等,其中炭疽病、白星病、黑刺粉虱、假眼小绿叶蝉、蚧壳虫等是茶树常见的病虫害,通过调查试验认为茶树与葡萄间作套种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增加茶叶生长期漫射光,该技术可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 茶树;气温;降水;光照;气候变化;病虫害;茶葡套种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003–04
  独山县位于贵州省最南端,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背斜带,境内海拔落差较大,最低处约500 m,最高处达1 465 m,平均海拔在850~1 100 m,较周边地区偏高。独山县现有林地面积6.32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5%,空气清新,属于中亚热带温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15.2℃,年降水量1 430.0 mm,无霜期297 d,气候既温暖又湿润,且光热同期,日照丰富,山高、林密,多雨雾、无污染,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茶叶生长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茶产业。
  近年来,独山县借助优越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自身茶产业优势,依托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调减低效农作物,动员群众参与、发展茶叶种植,因势利导把茶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来发展,积极探索、壮大茶叶发展渠道。2020年全县建成茶园8 653 hm2,投产茶园7 027 hm2,茶叶总产量2 540 t,实现产值4.526 2亿元,注册涉茶企业(合作社)共149家。作为黔南州乃至贵州省都享有盛誉的茶叶生产基地,独山县“高寨茶”以其独特的外形内质和悠久的历史而久负盛名,与都匀“毛尖”、贵定“云雾茶”并称为“黔南三大名茶”,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茶树的生长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候影响着茶叶生长及产量,也决定着其品质的好坏[1]。加强茶树种植区适宜性气候条件及其变化特征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茶树生长期气候条件及对茶叶生产的影响,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气象灾害、病虫害危害,因地制宜合理调整茶树种植布局,做好茶园科学管理等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独山县1989—2019年期间月平均气温、降雨量、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数据和茶叶生产方面的资料,当气温达到8℃~10℃时越冬茶叶开始萌动,低于15℃秋梢停止生长。对独山县近31 a气候观测资料的多年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气温、降水、光照特点及变化趋势,结合這些特征及其变化分析独山县茶树生长发育期气候条件适宜性。
  以独山县茶天堂、翁台为试验研究区域,将茶叶套种葡萄栽培模式设为试验区、普通栽培模式为对照区,调查时间从2019年3月开始,到2020年10月份结束,每隔10 d分别对试验区和对照区进行定点调查1次,调查面积0.7 hm2,采取平行跳跃式取样,调查25个点,每点调查1 m2,记录茶叶病虫害发生及危害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影响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茶树每年会有3次生长和休止期:一是春梢,即越冬茶芽萌发到第1次生长(3月下旬至5月上旬),接着休止;二是夏梢,即第2次生长(6月上旬至7月上旬),然后休止;三是秋梢,即第3次生长(7月中旬至10月上旬),最后进行冬季休眠期。茶树生长对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有一定要求,当日平均气温≥10.0℃时,茶芽开始萌动,全生育期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3.0℃以上,极端最低气温不能低于-10℃,极端最高气温不能超过35℃,≥10℃积温达到4 000℃·d以上[2]。茶树种植区域年降水量应达到1 000~1 400 mm,茶树生长期内月降水量为100 mm可满足茶树生长对水分需求,同时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日照百分率在40%~50%较适宜茶叶生长。茶园不宜建在坡顶和山底,在海拔30~1 000 m山坡地选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的适宜坡度地带建园最好。
  独山县一年中极端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冬季12月至次年2月,极端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夏季6—8月,月平均气温在10.0℃以上时段为3—11月,期间降水量为1 202.2 mm,日照时数982.5 h,完全可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对气候条件需求。因此,本研究选择年平均气温、茶树主要生长期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等作为评价茶树生长期气候适宜性的因子。
  2.2 温度条件
  2.2.1 年平均气温特征及变化 独山县1989—2019年平均气温15.2℃,年平均气温最高为16.1℃,分别出现在2015年和2016年;最低是1996年,仅14.6℃,气温年际间变化较大,年平均≥10℃积温在4 520℃·d左右。进入3月气温回升较快,平均气温已升至11.0℃,3月10日左右相继进入春茶采摘,到4月平均气温已达到16.2℃。3—5月是春茶采摘时间,而且春茶是一年中茶树主要产茶期,春茶产量和产值几乎占全年的50%。夏茶生长期6—7月平均气温均在22.0℃以上,其中7月是独山县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达到23.4℃,由于气温偏高,夏茶产量和品质都次于春茶。8—10月是秋茶采摘期,8月平均气温仅次于7月,为23.2℃,9月平均气温已降至20.7℃,10月平均气温16.5℃,与4月平均气温基本相当,早晚温差较大。1月是独山县气温最低月份,平均4.9℃,12月和2月平均气温在7.0℃以上,冬季一定的低温有利于茶树进入休眠期。总的来看,独山县温度条件对于茶树生长以及茶叶生产较为适宜,热量条件完全可以满足茶树生长发育需求。
其他文献
盐碱地的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其治理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中国的盐碱地分布面积大,分布范围广,耕地占比大,将盐碱地治理为高质量耕地是刻不容缓的。经过大量的研究,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治理方案已经非常多样,效果显著。通过归纳总结的方法,总结出适合西北地区盐碱地的治理方案,并提出下一步的目标和改进方向,以期为盐碱地治理提供指导性文件。
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园林都诞生于中国传统五千年文化艺术的沃土里,现以美学艺术中的“留白”为载体,结合我国山水绘画和古典园林分别量化分析留白艺术在其中的占比以及重要性,发现美学艺术“留白”在中国画里表现手法、意境研究与古典园林创作手法、造园理念的相似,进而探究留白艺术在当代园林设计中的价值体现。文化历史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笔巨大财富,而留白艺术于我国现代园林设计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当代景观设计师要充分结合中国传统美学文化中留白艺术的精髓,把握好留白艺术便可赋予现代园林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营造出更好的生活环境。
研究了31%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泡腾粒剂用于移栽水稻田防除稗草、鸭舌草、节节菜、异型莎草等杂草的防除效果,筛选最佳使用量,观察对水稻的安全性,同时测定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水稻田使用31%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泡腾粒剂1125~1350g·hm-2,可以有效防除水稻田间大部分杂草,且持效期长达50d;其中,移栽水稻田使用31%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泡腾粒剂1125g·hm-2,第20天对不同杂草的株防效均能达到97.5%以上,第30天达到96.3%以上,第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严重缺水国家。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7,属于严重资源型缺水的省份,同时河北省还是北京和天津的重要水源地,起着重要的生态屏障作用,因此探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案对京津冀地区的发展非常重要。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梳理西畴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案例,指出西畴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和不足,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基础设施与政策、人才培养和土地流转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决策和其它地区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现阶段全球气候条件愈发恶化,自然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城市绿化工作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因此,在城市绿化施工中,要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要注重生态资源的和谐发展,园林设计工作要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加强生态环保思想教育,实现自然和社会资源的持续稳步增长。设计工作的开展要符合客观实际,在不偏离设计理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引进生态植被,充分展示自然之美,发挥其多重价值。本文就我国现阶段的园林绿化发展状态,从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入手,对设计中的优势和劣势作出进一步分
在线上购物越发火热,电商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兴的销售模式正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农村电商作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一个强大动力引擎,其发展却由于农村本身
现如今,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带动了各行各业生产力的快速提升,并为推动我国各领域的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持。企业在测绘领域,如遥感影像技术、3S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的应用和普及促使测绘工作效率、精准性、便捷性的综合提升,进而促使测绘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据此,本文将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调查内容、技术特征及技术方法,综合分析测绘新技术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中的应用优势,进而指出各类新技术在第三次全国
摘要 阐述了基质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基于QuEChERS前处理方法,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考察了20种农药在10种农产品基质中的基质效应,通过数据分析为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农药残留;检测;基质效应;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中图分类号:O65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007–0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迅猛发展,
基于三峡库区巫溪县的农业环境及农业发展基本情况,提出未来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转型模式.在充分分析了区域农村农业发展环境、农业生产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农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