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读书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lovec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阅读,备课,新课改,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3-0049-04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读书”不仅是日常生活的必需,也是件快事。下面我想谈谈这些年来的读书心得。
  
  一、我读了哪些书?。
  
  1 读教材。在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最初几年,读的最多的是教材和教参。我的师父特级教师蒋孝天从第一天上讲台就只带一支粉笔,但直到临退休前上最后一课时,他都要先读书,再默备。常看他放下笔后,或是在办公室面壁,或是在操场上边踱边想。他听我们的课也极为严格,课本是上课前必须读熟、读透的,上课时绝不允许再看,理由很简单,你要关注学生。他要求我们上课时不能看着书照本宣科,更不能直接将教材死背出来教。导入要能想办法吸引学生;重点难点的讲解要清晰,不允许讲废话;设问要层层推进;承转过渡要自然;板书要简约。我应该怎么读书备课才能符合师父的要求呢?也曾偷偷地翻过他用的教材,每学期领来不久的新书不仅已被圈点勾画,而且空白处也几乎写满了批注。看来,教材是要仔细研读的。为了能更好地研读教材,我读了《历史教学》杂志上人教社主编写的文章,对教材的主旨有了认识,又看了当时比较流行的一本《中学历史知识表解》,对教材的知识结构也能更好地把握了。每一次新的循环,我都丢开原来用的教材和备课笔记,重新研读教材进行备课,每一次再读教材都会有新的感悟。在边教边读的过程中,我渐渐地成长起来,能基本胜任中学各年级的历史教学工作。
  
  2,读专业书及杂志。有意识地去读专业书和杂志是在近几年。2002年以后,我接触到初中新课改,看到好多介绍新课程的小册子上写着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渐渐的教材开始“一标多本”了,不同的版本风格各异,看来教书不能主要靠研读教材了。但应该读些什么,我还不甚清楚。当时读的比较多的是四套初中教材及教参(人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中华书局版),相对以前只看一套教材,我感觉备课更充分了,上课也更有活力。
  2005年我省高中也进入新课改。与传统大纲相比,高中历史新课标有了较大变化。我应该怎样备课?这年12月,我看到《历史教学》杂志上任主编《研究新课标教材推进新课程改革》~文中指出:“研究新课标教材,首先要考虑教材提供的内容是否能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第二,“实现课程目标,怎样利用教材内容是一个问题,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不能接受也要结合考虑。使用哪个版本,不是教师能够决定的,但没有课程目标的意识,也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就按给的教材拼命去讲,是最不可取的。”第三,“研究教材还要有学术的眼光。历史学科的很多问题并不存在绝对的真理。历史学科的初高中课程目标都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怎样才能有学术眼光,应该读哪些书?《历史教学》杂志当时正好有“中青年著名学者访谈”,有了中青年专家引领,我开始自觉修炼。一边看“访谈”,一边把他们的著作借来一本本地啃。然后把学来的新知识与我的教学相结合。如读了聂幼犁的《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书中既有理论,更有大量的案例,对于一线教师进入新课程很实用。读了钱乘旦的《世界现代化进程》后,我对现代化理论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教学中运用这一理论,将被置于三个必修模块中的"212业革命”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更好地反映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读了侯建新的《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第二版)》和齐世荣主编的《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后,我发现英国能确立君主立宪制,最早创立了现代政治制度,步入现代社会与其文化传统、政治传统和经济根源密切相关。因此,上课时我用“羊皮纸上的《大宪章》”“国王被推上断头台”“‘进口’国王与‘光荣革命”“‘限制王权的法案”“小密室的演变”“大众参与政治趋势”六个小故事来向学生讲述英国代议制逐步确立的历史。
  3,读闲书。平时我的书桌和床边还放着一些闲书,如《读书》《万象》《读库》。《万象》中经常有一些纪实性的文章,如近两期上的《宋教仁案的历史现场》《叶圣陶日记》,有助于我了解一些历史的碎片。每每拿到新的一期张立宪主编的《读库》,我总是爱不释手,读了反映历史的《这是湖南1937--1945》《真实的余则成》后欷歔感慨……我有时也会在课间,去翻翻学生的书。在家里读读女儿各学科课本和她的课外书。看了她的课本,我在历史课上有意识地处理好学科的独立陛与关联性的关系。如明清四大名著,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一些节选,我上课的重点就放在背景的分析,而不是内容和文学表现手段的介绍。通过读她的课外书,我可以了解这个年龄孩子的爱好,上课时可以用更贴近他们的语言,更适合他们的方法来教历史。
  
  二、读书的收获
  
  1 读书使我上课有底气。必修一比较难啃的骨头是《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应该如何理解世界上古史上的罗马法律会对近现代欧美产生重大影响?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于是找来了周相的《罗马法原论》,书中“自然人”这一章中提到,“凡享有权利能力的人,就具有法律上的人格,但要具备完全的人格,必须有自由权、市民权和家族权。”“自由权是作为自由人所必需具备的基本权利。”“市民权内容包括公权和私权。公权,是指市民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私权,包括婚姻权、财产权、遗嘱能力和诉讼权。”
  我再找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献资料: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一起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课上把这两部分资料给学生作比照,他们比较清楚地看出罗马法对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了。
  2,读书让我的课堂出新意。如以往的教学中,《~iilN运动》一课都要强调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很重要的历史事件,我会要求学生把“五四运动”的背景、导火线、两个阶段特点、运动的伟大意义等背得滚瓜烂熟。当阅读了一些研究五四运动的学术书籍和论文后,我感受到了头脑风暴一样的震撼。旅美华人学者周策纵先生的《五四运动史》,视野开阔,史料非常翔实,分析深入,角度多样,尤其是对互动关系的梳理非常细致。《历史研究》杂志上罗志田的论文《“六个月乐观”的幻灭:五四前夕士人心态与政治》,不仅使我深切体会到当时人们从乐观到沮丧和愤慨的急剧转变,而且当我在教研组活动中,向青年教师介绍这篇文章时,他们也被深深地震撼了。著名史学家彭明的《五四运动史》、金冲及的《二十世纪中国史纲》、董德福、 史云波的《回首五四——百年中国思潮和人物》《独秀文存》《蔡元培全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袁伟时的《告别中世纪:五四文献选粹与解读》、陈平原、夏晓红的《触摸历史——五四人物与现代中国》……阅读为我重新全面认识五四运动架设了一座桥梁,在课堂上我以“细节、材料和问题为主”进行教学,带领我的学生去走进历史现场,全面认识五四运动。
  3 读书成为我学习的向导。看任世江老师的《编余杂俎》一书中提到2008年1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L·W·安德森等编著《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一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缩本)》的中译本。我请学生帮助去南师大图书馆借来阅读,收获非常大。书中谈到,教师传统上经常被教育、教学、学习问题所困扰。其中四个最主要的组织问题是:(1)在时间有限的学校和课堂里,学什么对学生是重要的?(学习问题)(2)怎样计划和传递教学内容才能让大多数学生产生高水平的学习?(教学问题)(3)怎样选择和设计评估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效果的准确信息?(评估问题)(4)怎样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保持一致?(一致性问题)是啊,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在书中“第三章分类学表”中我看到这样一张“分类学表”
  我想,如果在教学中能做好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的分类,有效运用好分类表,将目标置于分类表中的适当位置,再进行教学流程设计,就可以解决好上面提到的四个问题了。
  (1)学习问题:学生在学校和课堂的时间有限,那么对于他们来说学什么才是重要的?迁移和保持知识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利用复杂的认知过程促进简单目标的掌握。而正是由于存在不同的认知过程,也就有不同知识类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知识。
  (2)教学问题:要使学生达到较高水平的学习,教师应如何备课和授课?教师要关注认知类型与认知过程间的联系。特定的知识类型有规律地伴随着特定的认知过程。特别是记忆和事实性知识、理解和概念性知识以及运用和程序性知识,它们往往相互联系在一起。教师还要把教学活动同目标区分开。如果不把教学活动从教育目标中区分出来,这将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当把重点放在教学活动上时,学生们的兴趣可能更多来自于交流活动而不是从活动中学习。
  (3)评估问题:要获得学生的学习达到何种程度的准确信息,应该怎样选择和设计评估工具及程序?评估的目的多种多样,其中两个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形成性评估)和给学生评分以反映其学习所达程度(总结性评估)。所以要将总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相结合。此外,还要应对外部评估。外部评估(如地区性的统考)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课堂教学,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教师需要寻求某些积极且具有建设性的方式,以便将这些外部评估纳入课堂教学中。
  (4)一致性问题:怎样确保目标、教学和评估三者间的相互一致?教师要使评估和目标相一致;使教学活动与评估相一致;使教学活动与目标相一致。
  解决好了这些问题,我想就能有效地教并教的有意义。
  陈平原在《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读书”》中给“读书”下了四个定义:
  “读书”是人生的某一个阶段;
  “读书”是社会上的某一职业;
  “读书”是生活中的某一时刻;
  “读书”是精神上的某一状态。
  我以为,这四个定义对于教师来说是合一的。读书是教师课堂教学品质的保证,也可以使教学的品位得到提升。读两本书,上课有激情;读五本书,上课出灵感;读十本书,上课升境界;而一直连续读好书,备好课,就能享受教学。读书可以阅世、塑己、育人。
  我愿永远做快乐的读书人!我愿努力去教好书!
  【作者简介】陈红,女,南京人,中学特级教师,南京市宁海中学历史教师。
  【责任编辑:侯林莉】
  
  参考文献:
  [1]周柑罗马法原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任世江编余杂俎——历史课程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
  [3]L·W·安德森等编著,皮连生主译,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简缩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朱青生等,如是我闻——北京大学元培导师讲演录(第一辑)[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羽毛球运动是我国开展得比较广泛的一项体育活动。一直都喜欢打羽毛球的你,对自己手中的拍子不一定很了解,为什么同样是球拍,价格会有天壤之别?为什么同是羽毛球,鹅毛会比鸭
少年期的学生具有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他们大脑神经活动机能的主要特点是兴奋性较高,兴奋过程比抑制过程强一些。在学习上他们虽然喜欢寻根究底、争论和辩论,但有意性差,
温吴建筑室内设计工程公司1990年成立于台北。公司主持人温子先先生,生长并受教于美国,并得到宾西法尼亚洲洲立大学学士及宾洲大学硕士学位,也曾在欧洲学习过建筑设计,在波士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正>苗族分布在我国的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广西、云南、海南等省区,在湘西和黔东南有两个较大的聚居区。各地苗族的文化特点与苗语方言的分布呈平行状态,即一个方言或次方言的文化不同于另外一个方言或次方言的文化,尽管这两个方言或次方言偶尔分布在一个县内。苗语一般分为三个方言: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在讨论各地苗族文学特点时,本文使用“湘西”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铜仁地区、四川黔阳地区、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
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
文章对不同类型的机构库自存储政策的著作权特征作了简要分析,探讨了制约自存储的著作权因素,从著作权角度就推动机构库资源自存储的政策建构提出了对策。 This article bri
从冷弯薄壁连续檀条的结构体系和特点出发,详细介绍了冷弯薄壁连续檀条在房屋建筑体系中的应用,并就其优越性做了简单介绍。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system and character
在全国第六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来自湖南省的周奇老师在执教人教版第十一册《学弈》一课时,与学生一起徜徉古文,引导学生自悟学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获得
中材股份2009年业绩再奏增长强音营业收入增长20.29%,利润总额增长37.90%连续多年保持经营业绩快速增长的中国中材股份有限公司(01893.HK)4月7日在香港发布2009年度业绩,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