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隶为本 大方为尚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自幼喜欢书法,尤其钟爱隶书,学书近三十载。2005年初,我开始有意地关注全国展览,大量收集国展方面的资料。因为国展高手如云,要想打破坚冰,必须有独到之处。我根据自己的喜好,秉承书法神韵,将隶书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笔势论》云“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古人书论,对创作内容有所谋划,根据所书文字来具体考虑章法、笔法、结字、墨法等因素。意在笔前,提前做好功课还是有必要的,下面结合我多年的创作谈几点体会。
  一是内容。今人书写内容多数选择古代诗词文赋,我也不例外。我尤其喜欢王维,所以抄写王维诗歌较多,摩诘诗主要为山水诗,一般都是描绘田园风光和隐士生活,体物精细,壮写传神,让人身临其境,创作起来物我两忘、心手双畅。我深知作品内容的高雅和脱俗对提升作品品味和审美性起关键作用。
  二是墨法。作品要给人以感观的冲击力,墨色是至关重要的,在创作大字隶书作品时我较多用宿墨法表现,因宿墨的特殊效果更能体现墨之五色,虽然掌控起来较难,但长时间的尝试让我对宿墨的运用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小字墨色起伏不大,但要与作品整体和谐统一,呈现隽永典雅,无论字数多少,让观者以为一气呵成。墨色的运用在掌握规律和分寸后就必然会赢得收获的喜悦。
  三是章法、取意。作品的章法既是多变的,又是有规律性的,在汉碑中表现尤为突出明了,纵横距离的差别,灵活运用,营造一种雅逸的气氛。对字距、行距作较疏朗的处理,使黑处见神采、白处显空灵。我创作的隶书作品取意多以《张迁碑》笔意为之,兼以《石门颂》《曹全碑》以及其他简帛书笔意为之,在尽可能保持汉隶古朴自然、简帛书的率意之本质精神的前提之下,结合时代审美特点,加以融通变化,呈现出多种面貌。
  四是形式。形式制作在古代极少,而在当今颇为流行,是把美术和设计的理念融入书法。书法界对作品形式争论不休,个人认为艺术是一种探索,不过度的拼接和包装去探索未尝不可。形式好的作品可以增强作品本身的观赏性和趣味性。黑白灰三种颜色是我常用颜色,墨汁、白颜料、黑白灰宣纸相互借用、互补、衬托,让三种基本色雅而不俗,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
  五是款钤。落款和钤印,是一幅作品的收尾工作,细节彰显作者的素养。一般款识的字体与正文不同,做到主次分明、大字小款,小字朱款,正书行款等,钤印为上朱下白,用印不宜多,与章法要和谐统一。
  总之,创作者不要以急功近利的心态去盲目跟风逐潮,而是以不变应万变,不变的是对书法理论、技法的传承与研习,是个人对书法的理解与创新。尽可能使自己静下心来,根据自身的特点,根据所书内容,选择创作起点,既要注重用笔点画精到,结体灵活多变,墨色自然,章法浑融,落款有致,又要讲究题款、钤印与正文匹配和谐,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藝术效果。在作品的形式设计上以素雅、大方为尚,不雕琢,不做作,古朴清新,赏心悦目。
其他文献
2017年3月,一批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珍藏文物走进故宫博物院,以“浴火重光”为题,在午门东雁翅楼盛大展出。展览主题彰显了这批珍宝极其特殊而惊险的传奇经历,吸引广大中国观众的目光。故宫展览结束后,这批珍宝先后赴敦煌研究院、成都博物馆等6地巡回展出,所到之处皆掀起公众对阿富汗文明与文化关注的热潮。此展原计划第7站抵达南京博物院。为配合今年5月在京举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国家文物
期刊
韦应物(735-790)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的诗句,脍炙人口已久。韦应物以诗名世,其人其诗,业已传颂千年,勿庸多言。  然而,韦应物的书法传世品极罕,少为人知。随着2007年唐代韦氏家族墓志的出土,韦应物的书法初为世人所知。这四方墓志分别是韦应物墓志、夫人元苹墓志、子韦庆复墓志及庆复夫人裴棣墓志。其中韦应物撰并书其妻元苹墓志,不但展现了诗人
期刊
一直以来,我都会特别注意搜集报纸上关于副刊的话题。最近翻检报刊,适逢“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纪念活动,又有不少文章谈论一个世纪前的那一大批文人学者,自然也联系到报(刊)纸副刊。特别提到的是1916年创刊的《新青年》。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北京日报》文艺周刊主任的孙郁先生,在前几天共青团中央的“青年公开课――五四特辑”的一场演讲中,也提到了《新青年》
期刊
秋意盎然的山野,阳光洒下了一片金色的光辉。在即将收割的麦田旁边,几位农民模样的人物正围在一个身穿白色长衫的男子周围,听着他动人的诉说。那位男子坐在田边的石上,面容清秀,亲切和蔼,侃侃而谈的自信流露于眉宇间的笑意和摊开手掌的姿态。围拢的人们或侧耳倾听,或向他投以殷切的目光,或是在静静地思索。他们的眼中都充满着希冀的神色和对新知的渴望。画面在一片宁静安然的氛围中向观者娓娓道来,让人产生无比的亲近感。我
期刊
摘要:在当前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好文化输出是文艺从业者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传统文化题材动画《孟姜女》在海外市场的传播为例,研究当前我国以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动漫作品在拓展海外市场的现状和遇到的问题,结合欧美发达国家在动漫作品传播中的成熟案例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剖,进而为动漫行业整体走出去寻找答案。  关键词:传统文化 动画 文化输出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传播中国优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笔者有一次在长江三峡写生, 偶然遇见新加坡画家萧学民的妹妹萧椀女士, 她送给我一些萧学民作品印成的明信片。当初以为这些作品是用传统写实方法创作的油画,直至2011年秋天收到萧学民画集,才确认他使用的是粉质材料,朋友中的色彩画家都为之惊叹!  萧学民,1942年出生于马来西亚。1961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美专, 长期生活在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院长何家良博士对萧学民的艺术十分佩服,
期刊
谢雱綏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期刊
湘南丘陵在碧空下绵延起伏,错落有致的古村如珠玉般镶嵌其中。老街巷弄的每一栋民居似乎都有独特的矗立姿态,以一种不为人察觉的方式讲述着光阴里的故事,只有懂的人才能听得见,而孙纯田或许就是最适合的倾听者。  孙纯田生于湘南武水溪畔,早年求学于岳麓山下,长期工作生活在林邑郴江,其艺术之根深植于这片广袤而生机盎然的红色土壤里。他热情地反复描摹着家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并获得斐然成绩,《石门坎》《湖南老村的
期刊
梁时民是一位工兼写花鸟的有情怀的艺术家。他的花鸟画,大气严谨、浓艳腴润、诗意盈盈,早已成就卓然,既有异常旺盛的生命激情、历史积淀的文化意蕴,又有社会生活的人文关怀和墨彩辉映的视觉张力,创造了异彩纷呈又洋溢着内美情趣的动人意境,他将心境中最纯美的那片绿地展现出来,与观者作心灵的对话。这是我近日品读《美术视野——梁时民花鸟画作品》画册的真切感受,他会让你不由自主地爱上这个纯然的天地,并被那诗意的梦境所
期刊
纵观中国传统绘画悠久的发展历史,历代不同流派画种的画家精彩纷呈,佳作迭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宝贵遗产。在历史文化传统流变当中,中国青绿山水画便是浩瀚的民族传统长河的一条支流,比起水墨山水起源要早。汉末魏晋、隋、唐、五代到宋这段特殊时期,青绿山水等院体画可谓占据了当时画坛的主流地位。尤其是到了隋唐时期,青绿山水画日趋成熟,画面出现金、银等贵重金属材料以强化其色彩的表现张力,突破了绿色、蓝色主色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