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和医保政策的调整,公立医院只有从粗犷型地盲目扩张向全成本核算下的精细化管理转变,才能在严峻的医疗行业和激烈的医患矛盾中立于不败之地。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是国家方针政策和行业状况的时代要求,也是医院提升服务质量、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资产清查为切入点,着重梳理了目前普遍存在的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措施和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引发思考,有所帮助。
一、资产清查的意义
资产清查是指公立医院依据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对资产、债券和债务进行全面、彻底清查,在此基础上通过核实账面与实际相符程度,掌握其资产的实际情况,考核其经营成果和盈亏状况,最终对后期的资产管理和经济运营提供方向和建议。可见,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对后续的资源配置、资产使用、设备维修维护和报废物资处置等提供了准确和完整的数据基础。同时,由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较大,且对于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特点、深入科学研究和优化资源整合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针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是所有清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2016年,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2016〕1号),各医院通过第三方机构介入或全面自查等方式积极完成了清查工作,并将结果通过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强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分析、汇总和上报年度和月度国有资产使用情况报告。可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应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
做好资产清查工作,有助于医院实时更新和掌握各项资产的实际存量、存放地点和使用状况等信息,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和重点环节;有助于医院了解资产现状和资产构成,为建立完整、准确的资产管理档案信息系统提供数据基础,为资源的配置、使用和处置等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有助于医院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式,丰富管理经验,加强成本管控和预算管理。因此,资产清查对于公立医院突破发展困局、寻求适宜当下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 资产清查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我国公立医院的资产清查工作主要包括制度梳理、财产清查、财务清理和医院基本情况清理。具体内容包括全面清理与核对医院所有财务往来、有价证券、库存现金、银行账务等基本账务状况,清理医院人员、所属单位机构、单位户数等基本状况。
分管领导召开全院动员大会,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人员组成清查工作小组,清查小组打印各使用科室资产明细表并做好清查工作计划,对各项资产的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生产日期等信息进行仔细核对,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应做好登记工作和原因查明工作,根据清查结果做好资产清查结果表并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单位领导,并依据相关文件规定做好账务调整和资产管理改进工作。
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1.规范意识有待加强
通过资产清查,发现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账实不符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医护人员私自违规接受供应商捐赠或投放的固定资产; 各科室之间相互借调设备,未按规定办理手续致使实物盘点时借出的设备不知去向;对于报废待处置的资产,保管科室和使用科室职责不清,随意丢弃,不予管理;相关经办人员未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会计账簿,致使部分资产通过维修费用等会计科目记账。
2.成本效益意识不足
公立医院没有严格制定、规范和落实对与财务预算紧密挂钩的固定资产配置计划,部分新购资产单位价值大但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造成了医疗设备的配置未结合存量设备使用实际的现象,严重浪费医院资源。同时,采购认证主要由使用科室主导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高价、新购的设备闲置科室,无人问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 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
公立医院未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资产的配置决策、使用报关、绩效考核和监管奖惩等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未明确财务、资产管理、医疗设备、总务、基建和信息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资产使用部门的职责权限,致使资产的添置验收、使用维护和处置管理等环节存在诸多纰漏。
(三)业务流程缺乏全过程的跟踪和监督
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由于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涉及部门多、专业要求强,监管环节中易存在多个薄弱的地方。主要存在问题有:资产配置的需求由使用部门占主导意见,可行性论证不充分;未对投入使用后固定资产进行全面、严格的效益分析,存在资源一边在闲置浪费、一边在不断采购的情况。
(四) 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方式待全面推进
在当今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时代,信息化管理已经深入到医院医疗管理中,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开通网络预约、智能缴费和HIS数据统计等。但目前鲜少有公立医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加强和改进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导致很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处于人力为主导的管理阶段。这一原始的管理手段使得医院管理层只能被动地掌握资产的购置时间、采购金额、存放和使用部门等静态数据,而对于资产的使用、保养、维修和内部流转等动态信息无法进行全过程、全方面地动态监管,在增加管理难度地基础上也大大提升了资产丢失、易损和浪费的风险。
四、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资产管理是一项持续不断的、由上而下、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因此医院相关的负责人应当首先重视起资产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对单位价值高或者小额批量资产的管理工作,通过学习交流、引入专业人才等方式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医院的现状。同时在全院职工范围内深入和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将每个管理环节的工作和职责都具体到个人。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工作,让资产管理的流程和思想深入人心;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保证帐实相符,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管理工作到个人;对于需求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协作的管理流程,应当既要明确分工更要强调配合,提升协作意识。
(二)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只有首先建立起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让管理工作有所依托、有的放矢。建立健全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首先要求公立医院建立责任分明的管理层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三级管理制度,确定各管理层、各相关科室、各资产管理员的不同职责、不同要求,形成符合实际现状、顺应发展要求的资产配置采购、使用保管、维修维护、清查盘点和处置管理等各项规章和流程。同时,加大内部审计和全程监督的力度,定期对表现良好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表彰,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惩治。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动态化管理
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引入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人员投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细化管理工作、改进管理流程。HIS系统的广泛应用,正是医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公立医院利用科学技术,实现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規范工作流程,加强全程监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是响应党的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成本测算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希望本文涉及的相关内容能够给相关管理者带来思考和帮助,不断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改进,促进公立医院的全面、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一、资产清查的意义
资产清查是指公立医院依据政府会计准则的要求,对资产、债券和债务进行全面、彻底清查,在此基础上通过核实账面与实际相符程度,掌握其资产的实际情况,考核其经营成果和盈亏状况,最终对后期的资产管理和经济运营提供方向和建议。可见,做好资产清查工作,对后续的资源配置、资产使用、设备维修维护和报废物资处置等提供了准确和完整的数据基础。同时,由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资产总额中的占比较大,且对于公立医院体现公益性特点、深入科学研究和优化资源整合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针对固定资产的清查是所有清查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挑战。2016年,财政部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核实管理办法》(财资〔2016〕1号),各医院通过第三方机构介入或全面自查等方式积极完成了清查工作,并将结果通过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上报至上级主管部门;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加强国有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分析、汇总和上报年度和月度国有资产使用情况报告。可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应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
做好资产清查工作,有助于医院实时更新和掌握各项资产的实际存量、存放地点和使用状况等信息,一定程度上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和重点环节;有助于医院了解资产现状和资产构成,为建立完整、准确的资产管理档案信息系统提供数据基础,为资源的配置、使用和处置等管理工作提供支持;有助于医院及时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管理方式,丰富管理经验,加强成本管控和预算管理。因此,资产清查对于公立医院突破发展困局、寻求适宜当下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 资产清查的主要内容及流程
我国公立医院的资产清查工作主要包括制度梳理、财产清查、财务清理和医院基本情况清理。具体内容包括全面清理与核对医院所有财务往来、有价证券、库存现金、银行账务等基本账务状况,清理医院人员、所属单位机构、单位户数等基本状况。
分管领导召开全院动员大会,各相关职能部门安排人员组成清查工作小组,清查小组打印各使用科室资产明细表并做好清查工作计划,对各项资产的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生产日期等信息进行仔细核对,对于盘盈、盘亏的资产应做好登记工作和原因查明工作,根据清查结果做好资产清查结果表并形成总结报告上报单位领导,并依据相关文件规定做好账务调整和资产管理改进工作。
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1.规范意识有待加强
通过资产清查,发现目前公立医院普遍存在账实不符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医护人员私自违规接受供应商捐赠或投放的固定资产; 各科室之间相互借调设备,未按规定办理手续致使实物盘点时借出的设备不知去向;对于报废待处置的资产,保管科室和使用科室职责不清,随意丢弃,不予管理;相关经办人员未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立会计账簿,致使部分资产通过维修费用等会计科目记账。
2.成本效益意识不足
公立医院没有严格制定、规范和落实对与财务预算紧密挂钩的固定资产配置计划,部分新购资产单位价值大但投资回报率明显偏低,造成了医疗设备的配置未结合存量设备使用实际的现象,严重浪费医院资源。同时,采购认证主要由使用科室主导而流于形式,致使一些高价、新购的设备闲置科室,无人问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二) 制度体系不健全,管理职责不明确
公立医院未依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要求,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资产的配置决策、使用报关、绩效考核和监管奖惩等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未明确财务、资产管理、医疗设备、总务、基建和信息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各资产使用部门的职责权限,致使资产的添置验收、使用维护和处置管理等环节存在诸多纰漏。
(三)业务流程缺乏全过程的跟踪和监督
固定资产管理是医院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内容,由于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涉及部门多、专业要求强,监管环节中易存在多个薄弱的地方。主要存在问题有:资产配置的需求由使用部门占主导意见,可行性论证不充分;未对投入使用后固定资产进行全面、严格的效益分析,存在资源一边在闲置浪费、一边在不断采购的情况。
(四) 管理手段落后,信息化方式待全面推进
在当今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时代,信息化管理已经深入到医院医疗管理中,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开通网络预约、智能缴费和HIS数据统计等。但目前鲜少有公立医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加强和改进医院的经济运营管理,导致很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还处于人力为主导的管理阶段。这一原始的管理手段使得医院管理层只能被动地掌握资产的购置时间、采购金额、存放和使用部门等静态数据,而对于资产的使用、保养、维修和内部流转等动态信息无法进行全过程、全方面地动态监管,在增加管理难度地基础上也大大提升了资产丢失、易损和浪费的风险。
四、资产管理的改进建议
(一)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资产管理意识
资产管理是一项持续不断的、由上而下、全员参与的管理工作,因此医院相关的负责人应当首先重视起资产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对单位价值高或者小额批量资产的管理工作,通过学习交流、引入专业人才等方式不断更新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医院的现状。同时在全院职工范围内深入和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将每个管理环节的工作和职责都具体到个人。定期开展培训和交流工作,让资产管理的流程和思想深入人心;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保证帐实相符,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管理工作到个人;对于需求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协作的管理流程,应当既要明确分工更要强调配合,提升协作意识。
(二)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
只有首先建立起完整、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让管理工作有所依托、有的放矢。建立健全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首先要求公立医院建立责任分明的管理层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三级管理制度,确定各管理层、各相关科室、各资产管理员的不同职责、不同要求,形成符合实际现状、顺应发展要求的资产配置采购、使用保管、维修维护、清查盘点和处置管理等各项规章和流程。同时,加大内部审计和全程监督的力度,定期对表现良好的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表彰,对违反相关规定的人员进行严肃惩治。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动态化管理
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引入科学、有效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人员投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细化管理工作、改进管理流程。HIS系统的广泛应用,正是医院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公立医院利用科学技术,实现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的信息化管理,規范工作流程,加强全程监控。
五、结语
综上所述,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是响应党的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成本测算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希望本文涉及的相关内容能够给相关管理者带来思考和帮助,不断加强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落实和改进,促进公立医院的全面、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