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哈萨克族中\小学双语教育现状调查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i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伊犁州直属县市为个案,通过对州直部分地区哈萨克族中、小学的实地考察,了解哈萨克族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学生及家长对实施哈、汉双语教育的态度及双语教育的现状,对于处在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承又要适应主流社会生活这种双重境地中的哈萨克族寻求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以及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制定双语教育相关语言与文化政策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哈萨克族;双语教育;态度;调查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8—0112—09
  
  一、调查目的、方法及对象
  
  (一)调查目的
  从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中期,伊犁州的民族中、小学主要采取的是单一保存性双语教育,即把汉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来讲授的双语教育模式。伊犁州中、小学真正以实现少数民族学生“民汉兼通”为目标的双语教育实验开始得较晚,1993年,开始进行部分学校部分课程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育实验,至今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因此,很多地区尚处在实验阶段。2004年3月31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决定在2012年之前新疆所有的民族中、小学实现普及双语教育。根据文件精神,伊犁州党委、人民政府结合实际,于2004年11月24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的决定》,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作了进一步规划。伊犁州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有限,由于语言环境、师资水平、教材建设、教育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哈萨克族双语教育发展速度较慢,质量不高。对于这样一个地区来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完全达到自治区规定的要求,在全州范围内推行统一模式的双语教育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笔者以伊犁州直属县、市为个案,以州直个别哈萨克族聚居地的哈萨克族中、小学双语教育实验为切入点,通过对州直伊宁市、新源县、巩留县、特克斯县、昭苏县5个县(市)10所实施双语教育的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学生及家长对待母语、汉语及哈汉双语的态度进行调查与分析。这份调查对新疆地方政府制定双语教育相关语言与文化政策,改善哈萨克族聚居区中、小学语言与文化环境,实现伊犁州哈萨克族中、小学尽快实现“民汉兼通”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
  
  (二)调查方法与对象
  1.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伊犁州及各县政府,教育局,中、小学校的有关双语教育的文献资料。
  2.个案研究法
  本文将从调查中走访的10所哈萨克族中、小学中选取6所具有代表性的作为个案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学校双语教学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各种不同群体对开展双语教育的态度。
  3.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方法与次序采用问卷设计、问卷对象的取样、问卷调查、问卷数据处理、问卷分析等几个步骤。
  ①问卷设计。笔者按照有关问题的提出将问卷设计分为客观问卷如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家庭和学校语言使用状况等和主观问卷如对哈汉两种语言和哈汉双语教育的态度等两大部分,师生问卷合计共约100个问题,问卷设计主要分为对母语的态度、对汉语的态度、对哈汉双语教育的态度三类,以及其他一些关于双语教学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②问卷对象的取样(样本)。本文以伊犁州直实施双语教育的哈萨克族中、小学为主要考察对象,对州直伊宁市、巩留县、新源县、昭苏县、特克斯县5个县(市)的10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此外,我们还去了伊犁州教育局、伊宁市教育局、新源县教育局、昭苏县教育局进行资料收集和访谈。笔者从目前伊犁州直哈萨克族中、小学现行三种双语教育模式的学校中分别进行了选样,选出6所哈萨克族中、小学,其中城市和县城学校3所,乡镇学校3所。这6所学校分别为昭苏县第一中学、伊犁州直属第一中学、新源县阿勒玛勒乡牧业学校(寄宿制学校)、昭苏县昭苏镇吐格勒勤学校、新源县第一中学、巩留县三乡阿尕尔森中心小学(民汉合校)。为了全面考察哈萨克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育的基本情况,所选样本学校包括了县、市和乡镇不同模式的双语教育的中、小学校。问卷对象主要为在各种类型的学校中担任双语教育课程的教师和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群体。
  ③问卷调查的实施。三种双语教育模式的6所学校里共有120名负责普通班汉语教学及双语班课程教学的教师以及300名双语班和普通班的学生参加了问卷的填写。收回教师有效问卷100份,收回学生有效问卷260份。问卷涵盖了6所学校的绝大多数双语课程教师和部分负责普通班汉语教学的教师以及各种类型的双语班学生的观点,能够有效反映样本学校双语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育的态度及双语教育的客观情况,因而具有样本的代表性。
  4.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文化人类学的实地观察与访谈的方法。实地观察包括学校日常生活、管理、人际语言交流、学校校园环境的观察以及听课等。访谈包括与各地区中、小学双语教师,民族学生及家长以及一些教育工作者分别召开有关双语教育的座谈会,有时也有个别专访。
  
  二、调查统计结果及分析
  
  (一)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
  1.教师基本情况及其分析
  表1的数据说明参加问卷调查的教师在性别、年龄、教龄、文化程度、语言使用情况、民族构成、城市与乡村等方面,基本上能够反映伊犁州直哈萨克族中、小学教师的基本情况,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调查将主要反映该地区双语老师对双语及双语教育的基本看法。
  2.学生基本情况及其分析
  表2的数据说明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性别、城乡比例比较均衡,学生都是哈萨克族,各重要年级段均有分布,能够客观反映伊犁州直中、小学哈萨克族学生的语言观念。
  
  (二)对哈、汉双语及双语教育的态度调查
  对哈汉双语教育的态度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哈语和哈语教育的态度,对汉语及汉语教育的态度,对哈、汉双语及双语教育的态度。这三种态度关系紧密,基本成正相关。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基本情况如下:
  
  1.对哈语与母语教育的态度
  
  ①学生
  ②教师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伊犁州直哈萨克族学生和教师对母语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绝大多数师生对自己母语抱有肯定态度,认为母语在本地区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母语是学习其他语言知识的基础。他们通过对母语的认同表达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多数同学对母语的社会功能认识比较客观。
  2.对汉语与汉语教育的态度
  ①学生
  
  ②教师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哈萨克族学生和老师对汉语及汉语教学的态度是极为认可的。这种积极的态度来自于汉语在社会中的强势功能以及由此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的推动作用。他们认为汉语在本民族聚居区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掌握汉语言文字 可以提高哈萨克族成员的社会地位,对他们个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不难看出哈萨克族师生对汉语的态度表现为社会认同和实用即功利两个方面,这里情感的因素少一些,理性认知的因素多一些。虽然大多数师生对汉语主要持有的是工具性和功利性的价值观,但这对激发他们积极学习汉语,尽快融入主流社会是有益的。
  3.对哈、汉双语及双语教育的态度
  ①学生
  ②教师
  以上统计结果所传达的信息充分反映了哈萨克族学生、教师和家长对双语教育及语言学习的态度。他们希望本地区能成为一个哈、汉双语并存的双语社会,认为这两种语言的保留与存在对该地区的社会发展很重要,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能掌握哈、汉两种语言。他们对在本地区开展的哈、汉双语教育持肯定态度,认为开展双语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自己的学习、工作和将来的发展都很重要。这来自于双语在个人的发展、民族发展中发挥的重要功能。当然也有部分家长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双语教育的作用,对双语教育持无所谓的态度。统计结果总体表明,在伊犁州直实施双语教育,符合广大人民的主观愿望。
  
  (三)访谈辑要
  为了使该课题研究更具科学性与客观性,除了采用上述定量问卷研究方法外,我们还采用了文化人类学直接访谈式的研究方法。本文将调查对象分为三类:一类是哈、汉双语教育的实施者教师和接受者民族学生,一类是民族学生的家长,还有一类是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为了真实地展现这些文化负荷者的观点。同时也为使研究者能全面了解该课题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笔者将此次调查访谈的结果作了如下的归纳和分析。
  1.哈萨克族中、小学双语教师和民族学生的访谈辑要
  通过对哈萨克族中、小学双语教师和民族学生的访谈,可以获得以下一些信息:
  过去长期实行的单一保存性双语教育模式已逐渐被模式二和模式三所取代,伊犁州直绝大部分民族地区,尤其县市直属民族中小学均开展了模式二和模式三的双语教学。因为模式一双语教育的学校学生、教师队伍基本上是哈萨克族,教学语言也主要以母语为主,由于没有语言环境,这种模式的教学对学生理解汉民族文化,对于汉语口语的培养和迅速提高汉语水平的作用是十分有限的。目前,广大哈萨克族人民已深刻意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想更好地在社会立足、生存和发展,要想走出新疆、走向全国,不学好汉语是不行的。因此,模式一的双语教学已逐渐适应不了少数民族群众的需求和社会形势的发展了。
  普通班的汉语课时要适当地增多一点,汉语老师的汉语水平一定要过关,教材也尽量使用双语班的教材。参与访谈的多半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汉语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材不合理。在涉及提高汉语水平和提高汉语教学质量的一些问题时,学生们普遍希望由汉族老师或汉语水平较高的民考汉的老师上课,学校最好能提供一些难度适中的汉语教材和课外读物,多开办一些有趣的双语活动,如汉语诗歌朗诵比赛、汉语讲故事比赛等等,尽快提高汉语水平。
  关于“双语教育应从小学几年级开始”这一问题的看法,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认为,要想学好汉语,就从一年级开始,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从学前班开始。
  教师们都认为在伊犁实施双语教育,能培养广大哈萨克族青年通过学习去掌握汉语,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汉文化,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态度,同时也能为将来谋求一个更好的工作创造条件。教师们建议学校双语教育中应重点加强会话教学,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全方位的汉语学习的环境。
  个别地区的民汉合校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为迅速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创造了条件,同时为解决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措施,还可以让不同民族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交往,体会在一个学校、一个集体中共同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感受不同的文化与不同的习俗,培养对不同文化的宽容与理解。但这一类型的学校目前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很多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汉校上学,这就导致汉校师资愈发短缺,民校师资严重过剩的现象。
  部分学校师资队伍数量不够或质量不高,缺少“民汉兼通”的教师。汉语教师们希望学校能更多地争取机会,让他们外出培训和学习以提高自身汉语水平。关于“目前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们认为,一是学生主动性不够,虽有强烈的学习汉语的热情,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二是学校师资力量不强,个别教师不负责任。
  2.哈萨克族中、小学民族学生家长的访谈辑要
  在中、小学民族学生家长的访谈中,关于他们对双语教育的态度以及双语教学质量等的看法,可以获得如下一些信息:
  家庭居住地以哈萨克族人口占多数,缺乏汉语习得环境,家庭成员之间,基本用哈语交流。
  家长们认为孩子掌握汉语可以在将来找个好工作,由此改变生活现状。学习汉语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加强民族团结。部分家长担心孩子在双语班学习不能很好地掌握两种语言,怕影响孩子的高考和前途而愿意把孩子直接送到汉族学校学习。而另有一部分家长们又有另一种担忧,就是学校中汉语言课程课时比重较大,会影响到学生学习自己的母语和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因此,他们认为学校在培养哈萨克族学生汉语思维能力的同时,应该高度重视对民族学生母语的教学。
  在当今知识经济的现代社会,如果不懂汉语,干什么都不行。双语班无论从教师配置、课程安排,还是从学校的重视程度、教学质量等方面看,都优于普通的民族班,为了孩子的未来,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双语班。
  关于双语教育的质量,家长们普遍认为,与同类汉语学校比,民族中、小学学生汉语水平较低,一是因为学校汉语教学水平即汉语教师师资质量不高,二是很多地区缺少汉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三是普通班汉语课时少,应适当增加课时。孩子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听、说能力不好,许多孩子往往读、写能力较好,而听说水平却很低,所以,学校在汉语教学上要注重学生会话能力的提高。部分教汉语的民族教师汉语水平不高,要通过进修、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3.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的访谈辑要
  新疆的文化要进步,经济要发展,就需要更多的科学技术,更多的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文字的地区,特别需要双语人才,既要懂少数民族语言,又要懂汉语,有条件的还应懂外语。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
  在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懂汉语的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应尽可能地使用汉语,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汉语的家庭环境。同时也应尽可能地辅导孩子学习汉语。在实施双语教育的战略上,除了学校、家庭外,社会也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职责,可采取诸如增加电视汉语节目,制作汉语教学的录像带,实施光盘教学,提供尽可能多的汉语言环境等措施,为提高民族青少年的汉语文化水平做出努 力。
  双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民汉兼通”。但是伊犁州目前的总体水平还未达到自治区规定的“民汉兼通”语言目标,双语教育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因各地发展情况不同,因此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各地只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办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双语教学班,各中、小学各自为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双语教材、课程标准上大都没有进行统一协调,双语教学的发展在各地很不均衡,这可能会影响到双语教育的整体质量。同时有些地区的双语教学仅流于形式,只注重表面的推广和宣传。
  全州的双语教育实践当中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师资问题。汉语师资严重短缺,部分地区汉语教师师资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不稳定,很多学校民考汉教师汉语水平没问题,但民考民的教师汉语水平亟待提高。部分学校领导反映要求改革学校人事制度,一些老教师汉语基础较差,再提高很难,不能胜任目前学校的汉语教学但却在岗在编。学校为提高汉语教学水平,不得不新聘任年纪轻、汉语水平好的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而这些代课教师往往无编制,有些教师一月工资才几百元,却一干竟是数年。
  双语教学在各地发展不均衡,有的地方过分强调客观因素,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双语教学发展迟缓:有些地区包括一些学校的领导,对双语教育的认识还不明确,对其主要意义认识不足,领导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到双语教育能否顺利开展;有的地方政府和学校只看到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长要求学习汉语的极大热情或是为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的支持,在校舍不足、教育教学设备严重匮乏,师资数量不够、质量不高的条件下,盲目招生、扩班,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也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家长的热情,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社会历史不同、社会条件和人民心理特征不同,语言观念也会有所不同。一个民族的语言观念即语言态度,决定他们对使用语言的认识,对语言存在与发展的认识,同时还决定着人们对语言的选择,影响该民族对建立双语教育体制的认识、对双语教育的投入程度等。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到伊犁州广大哈萨克族师生及家长既对学习汉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也对自己的母语怀有强烈的语言感情。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知:有80%的学生认为“在我们地区民族语言很重要”,有96%的教师认为“我们需要保存民族语言”;有98%的学生认为“学习汉语在我们生活中很重要”,在“学习汉语对您的前途有多重要”的问题上,几乎100%的教师回答“重要”。他们的语言态度是,要想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学好汉语、成为“民汉兼通”的有用人才既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少数民族发自内心的迫切愿望,但是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也是民族感情的具体体现,在进行双语教育的时候,既要重视汉语的学习和掌握,但也要兼顾少数民族语言以及文化的保存和发展。
  民族语言是少数民族社会生活及民族认同的主要手段,是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之一,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层面,可以看到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一个民族世代积累起来的关于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生产经验、对自然的认识等等宝贵财富,都要通过语言来记录、表达、传递。人们学习和使用自己民族语言的过程,也就是学习和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过程。因而,少数民族为了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强调民族认同,维护民族尊严,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民族语言,对自己的语言怀有深厚的感情,哈萨克族亦如此。
  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教育法均作出过明确的规定: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在法律地位上是一律平等的,但这并等于各民族语言文字具有同样的社会功能,因为语言的社会功能主要是语言使用人数、分布范围、语言及其文字在本民族范围内外和国内外所起的社会交际作用等因素构成。由于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使用人数、使用范围悬殊,各民族的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悬殊,所以各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大小差距极大。在我国,汉语是我们各民族间的族际通用语,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科技资料主要是用汉语来记录的,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速发展,为及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为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掌握好能便捷地获取这些知识的语言。各种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方面的书籍、报刊杂志、工具书资料层出不穷,要把他们全部译成民族语言是不可能的,如果只懂得本民族语而不懂汉语就不能用汉语去学习、理解和掌握各方面知识。因此,少数民族学生要想获得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就必须学习和掌握好汉语。也就是说,是汉语的社会使用功能和当今的时代背景决定了我国少数民族对汉语的认同和实用的语言态度,这就表现在他们对于语言的感情层面的考虑有明显下降的趋势,而对语言的功力层面的考虑则在显著上升。
  众所周知,在语言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强势语言的影响力会不断增大,弱势语言的影响力会逐渐缩小,这也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性所决定的。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的工具性呈现出相对弱,但这个民族坚持只使用本族语言文字而不是积极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这种保守心态甚至有可能成为这个民族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而一个民族由于客观的需要及自身的发展兼通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则是进步的表现。学习掌握先进科技和引领经济发展民族的语言已经成为各民族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当前现代化和全球化激烈竞争的态势下,哈萨克民族要发展,教育要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迅速地从那种封闭的和保守的意识形态中完全解脱出来,把眼光放得更宽一些,更远一些,以更为积极、开放的态度去学习发展速度较快的汉民族的语言文字,并以此为工具努力吸收汉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科技成果,积极投入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只有民族自身发展了,强大了,回过头来才更有条件保护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如果语言族群成员对母语表现得十分积极,该语言就可能被视为族群身份的重要标志。如同人们重视家庭传统、节日和族群重大事件一样,族群成员可能把母语看作对其族群和种族至关重要的文化核心价值。如果族群成员把母语看作改善经济状况和融入主流社会的一种障碍,就可能产生对母语的否定态度。面对强势语言的冲击,族群成员之所以放弃自己的语言,是因为他们认为别无选择,或因为他们对自己所做“选择”的长远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常常面临二者必居其一的选择(要么“坚持使用自己的母语和保持族群特性而找不到工作”,要么“放弃母语以获得更好的生活机遇”)。事实上。保持和使用两种语言会获得更好的生活机遇。
  因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学生提出“民汉兼通”的要求,是符合新疆少数民族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因为它准确地反映了在法律上具有同等地位、社会功能上有所差异但又不能互相替代的民族语和汉语这两种语言和谐并存,不能偏废任何一方的客观事实。在新疆,少数民族的双语教育系统应以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的文化之间的和谐一致为己任。我们既要反对那种强行以“汉族一元文化”同化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那种少数民族在封闭、保守意识的影响下,一味陶醉于自身传统文化教育而排斥现代跨文化教育的错误倾向。就双语教育而言,我们既要反对不顾民族教育的实际,强行以“全用汉语文教学”的不科学做法,也要反对只用民族语文进行教学的错误做法。我们要始终坚持民族语文与汉语文兼懂兼通之路,使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和谐共存、共同繁荣。
其他文献
彝族人喜爱打扮,以佩戴金、银为时尚,特别是彝族的崇银、尚银情结最为突出:很早以前彝族地区盛行以银锭为货币,银子成为彝族地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祖传财产,是身份、地位、富贵的标志。  凉山彝族银器大多取于自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巧妙奇异的构思、传神美观的造型、天然成趣的形态、精美细腻的线条、精雕细琢的纹饰、花样繁多的种类,这些银器或厚实或轻便、或繁琐或简洁,让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花样繁
期刊
我与李方相识已十多年,每次见到他,他都微笑的像个弥勒佛。他的微笑源自内心的学养与宁静,因而笑得真诚、笑得可爱,无矫揉造作,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李方为人谦和而笃实,虽是新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但他从来“不说大话,不鹜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曾国藩语)多少年来,不管什么场合,总是微笑着听别人谈论,从不轻易发表意见,即使偶尔发表意见,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李方的父亲李般木
期刊
刺绣,俗称绣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工艺之一。古时多为女子闺中技艺,也叫女红。  远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衣画而裳绣”。较系统的织锦工艺产生在2000年前的西周时代,汉代后逐渐发达。其成品富丽华贵、色彩斑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唐宋之后,刺绣施针匀细,盛行用刺绣做书画饰件。明清时,封建王朝宫廷织绣发展迅速,民间刺绣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四大名绣。其中,以苏州
期刊
2009年7月21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倾力打造的“2009中国互联网·红色西部行”第一站在江西启动。高度活跃的中国互联网,将以行业特有的方式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为整个互联网行业关注西部信息化建设开创了先例。  中国互联网协会相关领导表示,“2009中国互联网·红色西部行”将以“构筑网络信息平台,把握区域发展机遇”为活动主题。主要关注中西部信息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路径问题。本次活动将以红色革命历程
期刊
[摘要]龙门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本文着重介绍了位于宾阳南洞(第159号窟)与敬善寺(第403号窟)之间崖壁上的291号窟,并分别从外观和形成的历史背景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唐临;龙门石窟;291号窟  [中图分类号]K8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6-0043-02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近年来我国戏剧创作中出现的真实性缺失问题展开探讨,分析了真实性对于戏剧创作的重要性,并剖析了造成这种缺失的原因。  [关键词]戏剧创作;真实性;艺术  [中图分类号]J8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6-0093-02    真实是艺术创作的生命和源泉。作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戏剧,因为其广泛的传播面,真实性显得尤为重要。一部成功的戏剧创作,应该注重真
期刊
[摘要]马格里特是超现实主义时期一位重要的艺术家。他的作品真实地表现日常场景,不作变形歪曲,但通过事件的意外组合、错置其部位、转变大小尺寸等表现手法,造成题材情景之矛盾,把人们熟悉的形象重新解构再组合,产生新的艺术形象,描绘出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现象,把科学严谨的理论表述通过直观的图象语言表达出来,丰富了人们的视觉经验和对世界的认知,同时也给绘画艺术带来更多启示。  [关键词]马格里特; 物理属性
期刊
[摘要]在《功利主义》一书中,密尔对快乐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阐释,认为快乐不仅有程度上的不同,还有性质上的差异。人的快乐有高级和低级之分,人们愿意而且应该选择更高级的快乐,放弃低级的快乐。他提出幸福的目标就是在质和量上都得到满足的生活,幸福的内容是宁静和兴奋。他认为幸福是人类的惟一目标,美德是达到幸福的一种手段,而社会的最高道德标准就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本文旨在通过对密尔的功利主义的进一步阐释,
期刊
中国西部十二省、区、市共同签署旅游合作框架协议  一江相连,两样风情。2009年6月18~21日,在长江、嘉陵江“两江”穿流的美丽山城重庆,第一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隆重举行,中国西部十二省、区、市旅游局共同签署了《中国西部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书》,表示将加强联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由此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的旅游合作全面展开,消费者在西部旅游将享有更丰富更完善的旅游资讯与服务。青海省副省长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对电影《图雅的婚事》和《左右》进行评析,提出了悲剧性在当前现实主义题材艺术作品中新的表现形式,并将其与美学史上重要的悲剧理论相比较,进一步指出这种悲剧性隐在的特点。  [关键词]悲剧性;《图雅的婚事》;《左右》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6-0095-02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