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辽河油田日均修井作业200井次,各类井下工具使用频繁。长期以来,由于作业队伍多,作业区域分散,工具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消耗损坏严重等多种因素影响,亟需提高井下工具的管理水平。作者通过认真调研分析,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精细化管理方案。
关键词:油田;井下工具;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
1 背景
辽河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修井作业频繁,日均作业工作量约200井次。修井作业过程中,由于区域范围广、队伍分散、工序井况复杂,导致各类井下工具的管理困难重重。存在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楚、工具审批流程不严密、维护和保养不及时、工具使用效果没有量化考核等诸多问题。工具管理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作业队伍降本增效、解困扭亏、外闯市场的突出问题。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提出了以“井下工具全过程管理”为核心的工具精细化管理方案。
2 设计思路
以作业单位生产现场使用的每一件井下工具作为基本控制单元,从工具的采购加工、现场使用、维护保养、报废损耗等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形成完整的记录。在微观上,做到对单件工具的每个阶段有据可查,随时追溯;在宏观上,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工具的采购、维修和使用。
井下工具精细化管理方案对在用的修井工具进行了精细化、动态、全周期的管控。采购管理部门依据基层生产需要,择优采购或加工修井工具;工具到位后,在不影响工具性能的前提下,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表面技术编号,标识出工具的类型、生产厂家等信息;由工程技术部门组织工具的分类,将井下工具按照工序用途和使用频率分为一类工具、二类工具、三类工具,设定不同的管理流程;主管部门完善审批流程,不同等级的修井工具对应不同的审批权限,确保修井工具使用一次成功率;工具保管部门建立台账,工具出库和入库按编号登记,记录使用频次和损坏、维护等情况,动态养护,降低成本;基层小队使用工具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使用记录,通过现场数据对比修井工具效率,形成报表;技术部门比对相同工序不同工具的使用数据,为工具选用提供指导;业务主管部门通过对比相同种类和型号、不同厂家的修井工具数据,为工具采购加工提供决策依据;现场技术人员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工具记录,学习修井案例,为处理井下事故提供指导。
3 具体实施
新的方案制定后,通过健全和完善工具采购、保管、审批、使用、评价几项流程,层层落实,分解指标,逐步实施。
3.1 建立工具编码制度
各类新采购或加工的井下工具,均带有初始标签或喷涂编号。但由于修井作业的特殊性,下井以后受原油等侵蚀、高温等环境影响,使用一两次后就无法辨识。针对这一情况,对正在使用和最新购置的所有工具,分别采用刚性标识,在工具本体打上难以磨损的唯一性编码,以表明工具身份,为各环节管理奠定基础。
3.2 记录工具使用数据
将本单位目前在用的所有工具统计清楚,分门别类建立综合管理台账。记录的信息包括工具编号、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用途、扣型、使用情况(井号、次数、是否修复)、适用井况、技术参数、使用说明等。
3.3 明确工具保管和使用流程
按照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将井下工具分为三类。一类为特殊工艺工具和重点工具,由生产保障大队设备维修队负责保管,基层小队申请应用、大队领导审核、工程技术科审批。二类为重要井下工具,基层大队材料员负责保管,基层小队申请应用、大队工程组审核、生产主管领导审批。三類为一般常用工具,由基层小队负责保管,班组长申请应用,现场干部审核审批。
3.4 现场应用数据采集
现场数据采集是最核心与关键的环节。当班小队必须按照规定严格填写工具使用记录,清楚标明施工日期、使用单位、井号、工序、工具类型、编号、使用情况、工具使用后的状态等。特别是工具的有效工作时间、进尺、工作效率等关键数据,必须量化描述,方便同类工具的对比分析。对于重要工序,还应该保存施工前后的工具照片、工艺参数、施工小结等资料。
3.5 应用效果对比评价
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具进行评价。一是对日常普通消耗性工具评价,主要对比工具寿命,筛选出质量好寿命长的消耗性修井工具,推广使用,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对相同工序下,同类型不同厂家的修井工具进行对比评价,选出修井周期短、寿命长、效率高的高效工具,为技术研发提供方向,为工具采购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对同一工序所使用的不同类型的工具进行对比评价,选对井下工具,为尽快处理该类井下事故提供有说服力的事实支撑。四是对相同型号的不同工具使用频率进行统计评价,分析原因,合理调整。五是对工具的养护成本和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制定科学养护流程。
3.6 建立典型案例档案
在工具使用过程中,对工具应用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详细记录,
分析成功或失败原因,便于学习提高。同时,作业过程中打捞出的落井工具、仪器、管柱等,绘制结构图形,拍摄照片,录取工艺参数进行记录。
4 实施效果
方案设计完成后,首先在大修作业队伍中进行了试点。从实施效果来看,以工具全程管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与先进性,适合未上市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推广应用。通过对井下工具唯一性编码和数据记录两种科学手段,使以往的宏观调控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大幅度迈进。管理和使用人员对本单位现有工具状况全面掌握,不同基层队伍之间实现了工具共享,最大限度保障生产运行。同时,降低了修井作业成本支出、提高了大修经济效益,工具维护保养费用也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1]杨晨.石油井下工具的储存与管理[J].化工设计通讯,2019(04 ).
[2]周建华,周祖彦,潘胜利.油田井下工具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9(02 ).
作者简介:
张丽,女,1984年生,汉族,籍贯四川省内江,2007年7月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系。井下作业工程师,现就职于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科技科,从事技术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
关键词:油田;井下工具;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
1 背景
辽河油田进入开发后期,修井作业频繁,日均作业工作量约200井次。修井作业过程中,由于区域范围广、队伍分散、工序井况复杂,导致各类井下工具的管理困难重重。存在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楚、工具审批流程不严密、维护和保养不及时、工具使用效果没有量化考核等诸多问题。工具管理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作业队伍降本增效、解困扭亏、外闯市场的突出问题。经过充分的调研分析,提出了以“井下工具全过程管理”为核心的工具精细化管理方案。
2 设计思路
以作业单位生产现场使用的每一件井下工具作为基本控制单元,从工具的采购加工、现场使用、维护保养、报废损耗等全过程精细化管控,形成完整的记录。在微观上,做到对单件工具的每个阶段有据可查,随时追溯;在宏观上,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工具的采购、维修和使用。
井下工具精细化管理方案对在用的修井工具进行了精细化、动态、全周期的管控。采购管理部门依据基层生产需要,择优采购或加工修井工具;工具到位后,在不影响工具性能的前提下,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表面技术编号,标识出工具的类型、生产厂家等信息;由工程技术部门组织工具的分类,将井下工具按照工序用途和使用频率分为一类工具、二类工具、三类工具,设定不同的管理流程;主管部门完善审批流程,不同等级的修井工具对应不同的审批权限,确保修井工具使用一次成功率;工具保管部门建立台账,工具出库和入库按编号登记,记录使用频次和损坏、维护等情况,动态养护,降低成本;基层小队使用工具过程中,建立和完善使用记录,通过现场数据对比修井工具效率,形成报表;技术部门比对相同工序不同工具的使用数据,为工具选用提供指导;业务主管部门通过对比相同种类和型号、不同厂家的修井工具数据,为工具采购加工提供决策依据;现场技术人员通过长期积累形成的工具记录,学习修井案例,为处理井下事故提供指导。
3 具体实施
新的方案制定后,通过健全和完善工具采购、保管、审批、使用、评价几项流程,层层落实,分解指标,逐步实施。
3.1 建立工具编码制度
各类新采购或加工的井下工具,均带有初始标签或喷涂编号。但由于修井作业的特殊性,下井以后受原油等侵蚀、高温等环境影响,使用一两次后就无法辨识。针对这一情况,对正在使用和最新购置的所有工具,分别采用刚性标识,在工具本体打上难以磨损的唯一性编码,以表明工具身份,为各环节管理奠定基础。
3.2 记录工具使用数据
将本单位目前在用的所有工具统计清楚,分门别类建立综合管理台账。记录的信息包括工具编号、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用途、扣型、使用情况(井号、次数、是否修复)、适用井况、技术参数、使用说明等。
3.3 明确工具保管和使用流程
按照使用频率和重要性将井下工具分为三类。一类为特殊工艺工具和重点工具,由生产保障大队设备维修队负责保管,基层小队申请应用、大队领导审核、工程技术科审批。二类为重要井下工具,基层大队材料员负责保管,基层小队申请应用、大队工程组审核、生产主管领导审批。三類为一般常用工具,由基层小队负责保管,班组长申请应用,现场干部审核审批。
3.4 现场应用数据采集
现场数据采集是最核心与关键的环节。当班小队必须按照规定严格填写工具使用记录,清楚标明施工日期、使用单位、井号、工序、工具类型、编号、使用情况、工具使用后的状态等。特别是工具的有效工作时间、进尺、工作效率等关键数据,必须量化描述,方便同类工具的对比分析。对于重要工序,还应该保存施工前后的工具照片、工艺参数、施工小结等资料。
3.5 应用效果对比评价
由工程技术部门负责,对关键工具进行评价。一是对日常普通消耗性工具评价,主要对比工具寿命,筛选出质量好寿命长的消耗性修井工具,推广使用,降低采购成本。二是对相同工序下,同类型不同厂家的修井工具进行对比评价,选出修井周期短、寿命长、效率高的高效工具,为技术研发提供方向,为工具采购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对同一工序所使用的不同类型的工具进行对比评价,选对井下工具,为尽快处理该类井下事故提供有说服力的事实支撑。四是对相同型号的不同工具使用频率进行统计评价,分析原因,合理调整。五是对工具的养护成本和修复效果进行评价,制定科学养护流程。
3.6 建立典型案例档案
在工具使用过程中,对工具应用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详细记录,
分析成功或失败原因,便于学习提高。同时,作业过程中打捞出的落井工具、仪器、管柱等,绘制结构图形,拍摄照片,录取工艺参数进行记录。
4 实施效果
方案设计完成后,首先在大修作业队伍中进行了试点。从实施效果来看,以工具全程管控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具有明显的科学性与先进性,适合未上市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推广应用。通过对井下工具唯一性编码和数据记录两种科学手段,使以往的宏观调控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大幅度迈进。管理和使用人员对本单位现有工具状况全面掌握,不同基层队伍之间实现了工具共享,最大限度保障生产运行。同时,降低了修井作业成本支出、提高了大修经济效益,工具维护保养费用也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1]杨晨.石油井下工具的储存与管理[J].化工设计通讯,2019(04 ).
[2]周建华,周祖彦,潘胜利.油田井下工具管理信息系统[J].中国石油和化工,2009(02 ).
作者简介:
张丽,女,1984年生,汉族,籍贯四川省内江,2007年7月毕业于长江大学石油工程系。井下作业工程师,现就职于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科技科,从事技术研究和科技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