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秀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w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友的儿子患尿毒症,急需换肾。已经等两个月了,还是没有着落,他给我打电话,哥再四处询问,帮忙找一下。至于钱的事情,你放心。这我清楚,经商的朋友今年腰包鼓了,真的不算啥。于是,我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四处打听,忙乎了半个月,可是一事无成。
  别急,先等等吧。天无绝人之路。我说。
  这边刚放下电话,那边老伴儿便得了脑梗。刚开始,她的腿还能勉强行走。入院第三天,在搀扶她走路时,我发现她的身子一个劲儿往下沉,回到病房,胳膊腿竟然像一条绳子,软绵绵的一点儿都不会动了。
  “倒霉死了,还不如死了好!”老伴儿的情绪一下子跌落万丈。她声嘶力竭地嚎叫着,两眼泪汪汪的:“胳膊腿不会动,还有啥活头?”
  整个一层楼上的人都听见了,有的人在走廊上探头观望。
  儿子脸色煞白,连声问:“老妈,老妈!你怎么了?”
  “完了,完了!”老伴儿愈闹愈凶,一脸绝望的神情。
  风云突变。我一下子变得手足无措起来。
  这时,病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了。
  走进来一位四十一二岁的中年女人。稍显黝黑的脸,薄嘴唇,一双潭水般清澈的眼睛。穿着大约六成新的粉红衬衫,格外朴素干净。
  “俺李庄的,咱还是半个老乡哩。”她说话不绕弯子。
  她就住在隔壁病房,我在去开水房打热水时常常碰面,偶尔也打一声招呼。
  同是天涯沦落人。毕竟都住在康复病区,都是陪护人。
  “大嫂,来,和妹子说说话。”尽管老伴儿心情不好,有点儿倔,这点儿面子还是给的。她打起精神坐了起来。那女人找一把小刀,把小桌子上的苹果切成一小瓣一小瓣的,递给老伴儿,说,大嫂,听妹子说几句,看看在理儿不?
  她说,人是吃五谷杂粮的,谁还没有三灾六病?你看看这医院得病的有多少人?又不是咱一个。
  她说,病来如山倒,病走如抽丝。你这病呀,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现代的医学多发达,你说啥病治不了?就说眼前的吧……大嫂你这个病,只要多锻炼,慢慢地就恢复了,走路吃饭没一点儿问题。
  俺娘家对面的她兄弟,原来腿脚都不会动,都给治好了,这阵儿啥都会干。她婆婆家的小叔子,她舅舅家的姑姑,她对门儿的志军叔不是一个个都好了,吃饭走路半点事儿也不耽误。
  一连七八天都这样。只要没事儿,她就过来和老伴儿拉家常,唠嗑。她的话让老伴儿的脸阴转晴,心里热乎乎的,暖洋洋的。
  老伴儿完全被她的话给感染了。
  这天,两个人正聊得津津有味,门外又走进了一个女的,喊,秀秀,你出来一下。
  秀秀走出去,对老伴儿说,大嫂,我去去就来,不大一点儿的工夫。
  谁知道秀秀去了很长时间没回来。上午没回来,下午没回来。
  又隔了一星期,秀秀才回来了。她来到病房,坐下,又像纺线一样,一圈圈转着和老伴儿拉家常。慢慢地,老伴儿一下子对战胜疾病有了信心。过了一个月,竟然会站立行走了。
  出院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秀秀,无论如何得去和人家告个别。走进隔壁病房,已经换了新的病人,对面那张床上的陪护者告诉我,你说她呀,已经走了。
  哦!她儿子的病好了不是?
  没有。这女人听说她男人去年出了车祸走了,也够难的。一个独生儿子,严重脑萎缩,每天手痉挛着上下舞动,看着揪心。
  那陪護者又说,她一个人,难呀……
  后来,她的儿子怎么样?我问。
  大约十多天了吧?他儿子又脑出血,医生连忙过来抢救。
  抢救过来了吗?
  没有。有十多天都见不到秀秀的身影,原来如此!
  “哥,肾找到了,儿子有救了!”电话中,朋友掩盖不住喜悦的心情。
  “在哪找到的?”
  “就在俺嫂子住的市医院,提供肾源的是个年轻小伙子,医治无效,撇下他妈妈,走了。对了,他妈妈的名字叫……”
  朋友说了事情的经过。
  没想到真的是秀秀。刹那间,我心里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其他文献
暮色四合之前  斜阳正被最后一只倦鸟背着回家  天空留下一串轻微的喘息  绛紫色的称为暮云,红色的是晚霞  横亘在白天和黑夜之间的大门  徐徐打开  转眼,又将缓缓关上  我在回忆的河流上  独自游荡,为的是  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的大门合上前  采撷你的故事入眠  蜗牛  需要一个不大的空间  安放一颗执著的心  在下雨或天晴的日子  灵魂可以避雨或晒晒太阳  有一天,壳突然丢失了  你惆怅地东张西
期刊
只一夜间  我竟然不知道谁离开了我的视线  那些昨日跳動着火花的梦  那些奔跑在时空裂缝中的风  驻足在绿叶和枯草之间  张望  你是那远远窥望我的神秘过客?  还是我已幻成,你的身影?  夜色微澜,风继续吹  我不停地奔跑,莽莽戈壁  传来阵阵马儿的嘶鸣
期刊
他们俩聊起北京,那些不可倒回的夜色  雨雪都诞生于凌晨,混沌初始的漆黑  那些人有的离开了,有的止于堕落  歌手的指头割裂于理性的琴弦,诗人  安静地讲起诗歌,从荷马到唐璜  从诗经到楚辞,还有那些刚死去的诗人  他于是说啤酒再来三瓶吧,最后三瓶  毕竟,流淌的字母、酒吧、草地  激荡的浪花,都具备粉碎的可能  遗憾的是,再也无法簡单一点儿  雨点正在上升  雨丝密布于我们四周,只有这个时候  世
期刊
一  黄安东进二十里,有古镇谓之桃花,位于黄宋古道上。往来宋埠与黄安之间者,不论达官显贵,还是贩夫走卒,多会于此。更有三教九流,龙蛇混杂,常登古镇宝地,于是桃花镇人烟阜盛,乃鄂东一繁华之地也。  古镇虽小,然奇人奇事甚多,这秦三家便有奇人。  秦三的父亲算个奇人,他是个鸡贩,精通杀鸡褪毛,绰号“推三把”。他瘦高个子,敦实,心灵手巧。桃花镇人说,怪人“推三把”有绝招,杀鸡手法独特。在动刀之前,嘴里总
期刊
崔立,上海人,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上海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专栏作家。2006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在《北京文学》《天津文学》《山花》《飞天》《山西文学》《山东文学》《福建文学》《湖南文学》《广西文学》《安徽文学》《时代文学》等刊物发表以小小说为主的文学作品1200多篇,近半数被《小说选刊》《人民文摘》《读者》《青年文摘》等报刊转载,入选100多本年选及权威选本,获奖百余次。出版著作《那年夏天的知了
期刊
海山脚下海山湖,竹韵琴泉胜玉都。  脉脉溪流绕村郭,满坡果树挂红珠。  这是夏天的下琴子村,美得不可方物。  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来这里了。而每次来,都惊艳于它的美。春芳歇长廊因为风吹日晒,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鲜亮如新,却多了份岁月沧桑。青草萋萋、修竹松影、流泉飞瀑、石碾小径,一切都还那么妩媚;而那棵百年老杏树依旧活出了精彩,活出了魅力,那种精致的美,在这大山深处,仍然是无与伦比,无可替代。  抬眼望,
期刊
在我三年前探访当时的广元市利州区赤化镇时,我所听见的不仅仅是大地裂变的声音,还有一棵树的呼唤。因为在岁月的流淌中,在时间的长河里,一棵树就是一个村最美的历史,雷家村的两棵树亦是如此,我怎么可以就此忽略于笔下。  于是,我择定在一个温热的5月,迎着灿烂的阳光,寻着一棵树的气息,在雷家村村书记范德均的带领下,前去倾听一棵树的千年吟啸。  探望一棵香樟树  汽车在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上疾驰。  公路两边,
期刊
他迈出去的步子有点儿大,像阵风。  夜色渐深,酒店外停车场一侧,排好顺序代驾的司机,或抽煙闲聊侃大山,或低头扒拉手机瞧稀罕,一个个熬点等候准备接单。  洪海洋也等候在人群中,看上去,他比散落在一旁的代驾司机,多了几分淡定,别人看他满是羡慕的眼神。  一支烟没抽完,他望见“老主顾”从大厅出来,忙将手中的烟蒂掐灭,推着脚踏电动车,小步快跑迎上去接过车钥匙。  见他将车子发动,“老主顾”发话:“去北区—
期刊
一  到了九月,花朵依然盛开,树叶绿得愈加深沉,秋光明媚起来。这时,璞就满了一周岁。  一周岁的璞长得白白胖胖,又常表情高冷,很帅气。璞的妈妈却说,我家璞丑萌丑萌的。璞还不会走路,爬起来却嗖嗖快,写字台下,餐椅空隙,都要尝试去钻一下,钻进去出不来,璞就会叫、闹,等出来了,璞还是盯着那地方,准备再试一下,看看能否出来。  璞妈的假期就要结束,璞妈和璞爸不想让各自的父母再为下一代受累,就商量着送璞去幼
期刊
每次当我打开自家的立柜门,眼前都浮现出藏在小山村陈旧立柜里的那行字,就像埋在我心里的一粒种子,长成思念的树,枝叶上长满难以忘怀的思绪。  我常将思念寄托明月,捋着月色洒下的清辉,闪现出她在月光下那富态且慈祥的身影,勾起我离开故乡时的一幕幕。  那是三十多年前,我临行那天,是二姨请我吃的饭,她是母亲的好朋友。一走进二姨家,就看见二姨在灶台前正忙碌着。丰盛的菜肴,是招待贵客的待遇。吃饭时,二姨不断往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