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数字化信用”与“传统信用”的交锋

来源 :海南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tsan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区分出“传统信用”和“数字化信用”,总结了“传统信用”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时面临的“数据篡改”、“双重支付与双重提币”、“僵尸平台”和“平台破产”四大风险,并以Mt.Gox比特币交易平台的破产案例作为基础,对比了“传统信用”和“数字化信用”的优劣。由于当前“第三方支付平台”也是基于“传统信用”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也可能面临“数据篡改”、“双重支付与双重提币”、“僵尸平台”和“平台破产”的威胁。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应当及时对当前“第三方支付系统”的算法进行升级的建议,借助“数字化信用”消除潜在的不确定性,用技术手段杜绝风险发生的可能。
  关键词:传统信用;数字化信用;互联网金融;双重支付;第三方支付平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7-0024-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7.04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取得了迅猛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创新业务也层出不穷。除了提供快捷便利的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平台还开始涉及互联网理财服务,以“支付宝”旗下的“余额宝”为例,仅此一款产品的规模就达到了5000亿元,虽然与同期超过40万亿的储蓄存款相比,其占比还不到2.5%,但其增长速度却不容小觑:从0到2500亿元,“余额宝”只用了200余天;从2500亿元到4000亿元,“余额宝”仅仅用了30天;从4000亿元到突破5000亿元,“余额宝”用了不到10天。
  惊人的增长速度、庞大的资金规模,在高度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第三方支付平台背后潜藏的风险也引起了各方担忧。出于客户资金安全的考虑,多方都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采取了应对措施:2014年3月初,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相继调低了支付宝快捷支付转账的限额;2014年3月13日,央行发文暂停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二维码支付业务和虚拟信用卡业务;2014年4月17日,银监会和央行联手下发《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进一步对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展的各项业务提出了严格要求。
  一、文献回顾
  第三方支付平台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多种风险,其中用户资金的安全问题一直是金融业讨论的热点问题。针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运行过程中的“资金风险”,国内学者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剖析。
  (一)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资金”的风险
  用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的时候,账户上留存了大量的“沉淀资金”,这种以“存量”形式存在的资金安全问题,是各方关注的重点。为了避免第三方支付挪用“沉淀资金”从事高风险活动,陈小辉(2007)提出了通过设立保证金制度和事先协商制度来最小化可能风险的建议[1]。刘红军(2009)通过马尔可夫链阐明了“沉淀资金”可能引发的风险,并提出了完善支付环境和创新支付模式的构想[2]。汪亚楠(2012)借助博弈矩阵对“沉淀资金”进行了研究,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适度对“沉淀资金”进行利用,但有必要对相关信息进行公开[3]。苏晓雯(2012)将“沉淀资金”的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三个部分,并有针对性的对三类风险的形成过程和管理方法进行了分析[4]。朱玛(2013)对“沉淀资金”的归属权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沉淀资金”应当归属于用户,第三方支付创新的互联网理财也是对“沉淀资金”的应用,面对第三方支付的创新,监管部门也应当有与时俱进的举措[5]。
  (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安全支付”的问题
  除了以“存量”形式存在的“沉淀资金”,第三方支付在“流量”方面同样面临着风险。范如倩(2008)最早从反洗钱的角度对第三方支付进行了研究。但是随着监管的日益加强,第三方支付“流量”方面的主要风险已经从洗钱等“主动风险”转变为涉及支付安全性的“被动风险”[6]。信息不对称是威胁在线支付安全性的重要问题,王超(2010)以淘宝网为例,对在线支付结算的操作、流程和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引入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降低在线支付的风险,但第三方的加入又会给交易引入新的风险[7]。路运锋(2010)认为,第三方支付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在线支付的信用问题,但信息不对称无法完全消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依然很严重,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交易认证和信息披露系统,进一步弱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8]。
  (三)第三方支付平台“技术漏洞”的问题
  徐鑫(2008)从基础层风险、应用层风险和外部风险三个方面对第三方电子支付的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的技术风险可能导致数据被篡改,并且由于权限管理不当,很可能产生滥用职权作出破坏信息系统的行为,建议从电子支付资金转移流程入手采取有效的控制风险措施[9]。刘志雄(2012)研究了黑客与钓鱼网站给第三方支付带来的威胁,认为要减少这类问题,除了需要用户自身加强防范,也需要第三方支付服务商从技术上进行防范[10]。针对支付宝用户账户被盗刷的案例,张伟(2013)提出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有必要采取更多的技术手段,限制可能发生的风险[11]。刘辉(2014)对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仅构建了一个大致的法律框架来对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约束,由于监管的缺位,当第三方支付平台因破产等原因退出市场时,无法有效保护消费者的账户资金安全及用户信息[12]。
  以上观点,分别从存量资金的安全性、流量资金的安全性和服务商系统的安全性角度,对用户面临的资金风险进行了研究,涉及的解决方法包括加强对服务商的限制、提高信息披露和发展新技术手段。陈娟娟(2014)以比特币的技术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数字化信用”的理念,并将其与“传统信用”进行了对比,认为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数字化信用”的独特优势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13]。“数字化信用”不但高度结合了加强对服务商的限制、提高信息披露和发展新技术手段的特点,还有着难以比拟的其他优势。
  二、“传统信用”与“数字化信用”
  金融业建立在信用的基础上。传统金融业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公众从事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对其有着广泛的接触和切实的体会,通常对传统金融业的信用水平抱有较高的信心。互联网金融则以虚拟的网络为基础,面临较多的困境。首先,很多公众缺乏对互联网金融的切身体会,导致互联网金融的信用水平难以获得较高的信心支持;其次,开放性是互联网的基本特性,互联网金融对参与者基本没有门槛限制,信用水平良莠不齐,整体上很难得到保证;最后,互联网金融依托于网络,存在“技术性”的威胁。
  根据陈娟娟(2014)的研究,这里进一步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传统信用”和“数字化信用”进行区分:
  (一)“传统信用”
  “传统信用”是基于有限个参与者的交易而产生的,由交易双方直接提供信用保证,有些情况下也会引入第三方来提升信用水平。“传统信用”存在信用风险,履行契约、完成交易很大程度赖于法律法规和道德的约束,一旦交易者突破了这种约束,就会发生违约。换而言之,违约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交易者“愿不愿意”,而不是“能不能”,因为实际操作中很难保证交易者没有能力去采取违约行为。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往文献对泰国实施无息准备金制度往往给于负面评价,本文系统的研究泰国无息准备金制度的实施背景、政策措施,充分肯定其政策效果。同时,本文结合当前中国实际情况,对中泰两国跨境资金流动、资本管制情况进行比较,探索中国实施无息准备金的可行性和具体制度安排。  关键词:泰国;无息准备金;启示  中图分类号:F8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9-0024-05
期刊
摘 要:良好的外部成长环境对于村镇银行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综合了突变级数(CPM)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两种模型的优点,建立了评估村镇银行外部成长环境的CPM-RBFNN模型,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得出了一套更加科学的外部成长环境评估仿真系统,以此来指导村镇银行科学选择落户地点。  关键词: 外部成长环境;突变级数;径向基函数神
期刊
摘 要:在我国依然存在金融抑制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不单是发展普惠金融的“应景之作”,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所需”。互联网金融作为我国金融领域的新兴力量,如何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与传统金融业的和谐共生,达到金融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帕累托改进”,不仅对互联网金融自身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题中应有之意。本文以金融共生理论为切入点,首先对金融共生的基本要素
期刊
摘 要:VIE架构的本质就是通过协议控制的方式取代法定的股权控制。实务界认为VIE模式的诞生为国内企业的海外上市带来了福音,是继传统红筹上市以来,对海外上市制度最为彻底的改进。对于VIE架构,我们既可以将其定性为一项与时俱进的制度性创造,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于某些国内法律法规的规避。无论理论界如何定性VIE模式,它毕竟是要绕开中国法律限制,存在潜在的政策和法律风险。这些法律风险有什么?以及在我国多层次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对北汽集团的实际调研情况,应用适合度景观理论,以系统视角从战略、制度、文化三个维度构建企业战略执行力NK模型,以适合度景观值来反映企业战略执行力发展情况,将生物演化理念引入到战略研究中,分析战略执行力发展的内在动态规律性以及演变路径,尝试解决战略执行力与各影响因素以及因素组合间相互关系等问题。建议企业战略执行力提升须按照一定的规律循序渐进,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要素间的配合,否则就会
期刊
摘 要:在2007—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充分运用金融安全网措施,较好地化解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降低了风险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本文拟总结危机期间各国创新性地运用金融安全网的相关措施化解系统性风险的基本情况,分析上述措施的必要性以及可能的政策后果,并结合危机后各国对金融安全网相关制度安排的调整和改进,对建立健全中国金融安全网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安全网;系统性风险;金
期刊
摘要:2012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联保贷款的违约让人们对这种贷款方式产生质疑。以往关于联保贷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同伴监督的便利性上,却忽略了联保贷款中同伴监督的专业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联保贷款中信息的获得和解读过程,并以上海钢贸业为例分析了同伴监督中的专业能力问题,从而提出了待检验的假设;其次,对钢贸商的贷款知识进行了相应的检验,发现借款人确实缺乏相关的贷款知识;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
期刊
摘 要:本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为研究对象, 选用2008年3月3日至2012年12月31日洲际交易所官方网站公布的每日欧盟碳减排配额(EUA)期货市场价格作为分析对象,用 GARCH 模型估计厚尾分布下的EUA日收益率的波动性,并运用极值理论对收益率的尾部进行建模,得到在不同置信水平下有效而准确的VaR估计和ES估计,利用阈值法建立厚尾分布(GED 分布)下GARCH-EVT-V
期刊
摘 要:盈余管理是我国财务会计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内外对创业板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和方法,较少从盈余管理的程度与公司业绩的关系这一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将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相对比,分别研究其在创业板IPO中的存在性,并考察其分别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标准,在上市前后都会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手段来粉饰公司的利润。应计
期刊
摘 要:IPO定价效率直接影响着股票市场资金融通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以及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本文从承销商视角出发,通过引入声誉成本因素,构建承销商IPO定价模型,模型实证分析显示:超额配售选择权和承销商声誉均能够提高IPO定价效率,但我国A股市场超额配售选择权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不显著,承销商声誉与IPO定价效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影响系数较小。   关键词: 超额配售选择权;承销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