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读诗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ha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文作为中国文学中的瑰宝,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教学资源。教材中的古诗文,如果仅仅只是读背“这一首”,就无法充分地体会编者的用心和古诗文的教学价值。笔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群文读诗”的方法,即按教学目标,通过有意识地组合古诗文来学习古诗,有较好的效果。
  一、以意象进行组合,夯实基础助拓展
  意象不仅是诗中之景,更寄寓、承载着诗人之情,是景与情的和谐统一。古诗那种含蓄、凝练之美,也常体现在意象中。因而,在教学中,要准确地理解、感悟古诗,教师就常将意象作为抓手。有一些意象由于特定的原因,不仅出现频率高,而且具有相对固化的情感所指。这些典型意象既是了解先人、理解古诗的窗口,也是传承文化记忆的路径,值得在教学中进行重点把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习“这一首”中的“这一个”典型意象为起点,通过组合其他古诗进行发现和积累,并把所得内化进知识体系中,为之后课内外的古诗阅读夯实迁移拓展的基础,以期实现以旧知带动新解。
  例如,在执教四年级的《送元二使安西》时,“柳”作为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就适宜开展“群文读诗”。在学习《送元二使安西》后,笔者以“柳”作为切入口进行组合,再出示王维另一首含“柳”的送别诗《送沈子福之江东》,以及李白的《劳劳亭》、王之涣的《送别》、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学生自读后,很容易就发现了送别诗中“柳”意象的高频出现。教师适当地补充相关知识,点出了“柳”,谐音“留”,而且柔弱的柳枝摇摆时的姿态,仿佛亲友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因而古人常折柳相送表达惜别之意。教学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生发现了典型意象是理解古诗的一种路径后,再引导学生回顾以往所背、所学的古诗中也有这样的特点,送别诗中还有“酒”“亭”“南浦”等一些常见的意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具有明确的学情意识。如现在的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在进行古诗学习时,也应基于这样的学情,合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将语文学习的外延进行拓展。筆者以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学习为契机,趁热打铁地安排学生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进行综合性学习。学生们通过自主或合作探究,关注到了一些典型意象及其表达作用。如:望月怀乡,月亮常是思乡诗中一抹哀愁;见水感伤,流水常寄托着时光易逝、世事变迁的感伤。以典型意象为生发点进行的迁移理解,有助于今后读同类型诗的理解,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与体悟能力,切实地提升了古诗的综合阅读力。
  二、以诗人进行组合,立体感知助比照
  笔者思考,如果同时期的诗作作为创作语境是纬线,那么还可以引入诗人主要人生经历作为经线,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加立体,也可以使诗人的形象更加充实。尤其是在众多诗人中,能够有多篇诗作被选入教材的诗人必定具有挖掘的价值。在常规古诗教学模式中,有一个环节是“知诗人”,但对于诗作多次出现的诗人,教师提供的有关诗人的知识却总是一样的,这样的背景知识呈现是否有效?有时为理解其中的某句诗时,教师临时插入诗人当时的背景情况介绍,学生的接收效果也较有限。
  在高年段的古诗教学中,笔者就尝试以诗人组诗,根据具体情况,在两种组合方式中选择。一种是通过串联相关诗人的同时期诗作,关注创作背景这一语境,促进学生更好地发现与感知蕴藉于诗中的思想感情。另一种是对诗人进行综合性梳理,这种方式基本在六年级时进行尝试。在小学阶段即将结束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区别于单首诗对诗人的零碎反映,将经典诗人进行一个综合性感知,使诗人的形象更加鲜活,使学生能借由这些诗中大家,涵泳古诗所承载的多元传统文化。
  例如,李白一生好游历名山大川,留下了与山水有关的不少佳作。笔者串联了李白的几首耳熟能详的名篇后,再以其人生经历为坐标轴,结合同时期写的诗进行讲解。初出巴蜀游历的《渡荆门送别》《望天门山》,诗中的豪情与开阔胸襟令人印象深刻;安史之乱后,因参加永王幕府一事被牵连,写下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直抒心中的愁苦;突逢大赦,《早发白帝城》的字里行间就满溢着轻松与愉悦;历经了人生起伏,晚年写的《独坐敬亭山》就可以窥见其孤独寂寥的心境。通过有序的组合,学生对诗仙李白的感受不再是支离破碎,而是更为真实丰满、有血有肉。对于学生在价值观引领方面,也会有更好的效果。
  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中的代表诗人,尤其是在辋川别业写下了不少经典诗句。但同是描写辋川别业景色的诗作,因为人生经历的起伏,传达出的意境与情感却具有鲜明的区别。中年受到排挤的《终南别业》《积雨辋川庄作》呈现出的苦闷与矛盾渐浓,到晚年《酬张少府》《山居秋暝》隐居避世之意已直接诉诸笔端。如果再将创作于安史之乱前,关于兰溪别墅的《鸟鸣涧》与前几首互文比读,此首诗中所反映出的盛唐和平安定及王维内心的安适平静,与后期的境况就产生了更加鲜明的反差。
  古诗须涵泳,这种读诗法并不是要学生去深究古诗文的文体知识或者格律押韵,更多的是涵泳古诗中诗人传递的思想与感情,以及汇聚而成的传统文化内涵。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因而,教师通过串联组合诗人的代表作,给予学生对于诗人的一个全貌的感知,将来再与诗人的诗作接触时,会有语境意识,对于诗意的理解、诗情的体悟也会更准确与深刻。
  在进行群文读诗的具体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组合的关键点,还需要注意组合中不应超过学生的理解水平。古诗文由于文体的特殊性,对于小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组诗时,应该有明确的对象意识,以学情为指向,不能过分拔高,不能求多求全,要一组一得,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重要标准。
  学生学习古诗文,不仅是理解、诵读单首诗,而且还要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别于“1+N”组合读诗的落脚点在于以课内习得的方法“1”迁移运用到“N”,笔者尝试的群文读诗,将重点放在了通过组合感知联结点,并借由感知的过程,实现知识、能力、学习与情感文化渗透的目标。古诗镌刻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烙印,著名诗人常化为了文化符号,学生借助古诗可以感知更多的华夏文明精神内质,能更丰富学生的文化认知与人生底色。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庄严)
其他文献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渗透模型思想,加强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帮助他们建立起相关的数学模型,抓住数学的本质,提高数学能力。在数学建模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模型的构建过程,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以人教版五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例,谈谈如何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模型猜
期刊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018年10月20至21日,第六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语文专场)如约在福州市仓山小学隆重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三位专家、七位名师,围绕“改进指导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这一主题,以先进的理念、新颖的授课方式,作了专题讲座和示范教学,并和1000多位与会教师面对面分享了两岸教师小学语文教育思想与教研成果,进一步促进了海峡两岸课堂教学的交流与融合,互促与共荣
期刊
练习题是新知教学的必要延续和拓展,是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并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数学学习离不开解题,对于习题的研究和教学,不仅仅要着眼于学生对新知的巩固,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方法和思维模式。教师应秉持“人人参与有价值的练习,人人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这一理念。笔者将从以下几点谈谈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练习进而训练学生的思维。  一、在质疑中,开启学生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它们确定为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出,让我们充分感受到数学教学在重视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生成、拓展、提升、交流数学活动经验和思维经验,形成基本数学思想。笔者认为,作为数学核心的“数学思想”不能只是“犹抱琵
期刊
结识顾明远先生有近30年了。这是有幸被顾先生引领着、提携着前行的30年。  20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苏州大学的一名年轻教师,受日本国际教育学会委托,在苏州举办一个以“迈向21世纪的国际理解教育”为主体的学术研讨会。为了把大会开好,日本朋友提议邀请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到会上做主题讲演。我以初生牛犊的勇气给顾先生去了一封信,没有想到,顾先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不仅准时参加会议,做了一个精彩的主题
期刊
学会正确有感情地自信演唱并乐于参加各种演唱活动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演唱”提出的具体要求之一。一节有效的唱歌课不应仅教会学生一首歌曲,使之掌握相关知识技能,而应将歌曲作为学习的载体,多措并举,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体验音乐美和表现音乐美的过程中习得唱歌的方法,享受以歌唱表达美的乐趣。本文以笔者执教的《可爱的家》一课为例,阐述唱歌课常用的有效方法。  一
期刊
1975年出生的何捷老师,已先后在十几家报刊发表1700余篇文章,其学生发表的习作也多达900余篇,令人叹为观止。  这让我想起2016年采访于永正老师时他说过的一句话:“语文教学没有那么复杂!关键只有‘读写’两个字;如果再多说一些,就是‘多读多写’四个字。”  诚哉斯言!  何捷及其学生“多产”且优质,靠的也是这四个字。何捷是用怎样高妙的技法让这四字“箴言”发挥出如此巨大的魔力的呢?这引起了我的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整理与复习。  【设计思路】图式思维是适合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重要的数学核心素养。理想的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科本质,也要尊重儿童特质。本课以图式为支架,以学为本,引导学生经历思维可视化、知识结构化、数学模型化的视觉学习过程,构建学本课堂,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教学目标】  1. 通过自主创作知识结构图的方式,初步学会用图式整理单元知识的方法,
期刊
前不久,在一次华应龙张罗的聚会上,他宣布自己有一本名为《我不只是数学》的新书即将出版,希望我能够为这本书写一篇序言。我快乐地应承了下来。我说,我要写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华应龙,要写一个“情种”华应龙。  华应龙有浓厚的家乡情结。他是从江苏海安走出来的,他对那片土地的哺育之恩一直难以忘怀。虽然来到北京工作,他的天空更大了,但是他就像一只风筝,线一直拴在海安那个小学的校园。我一直感觉他简直就是海安教育的北
期刊
默读是通过视觉和思维的活动,将文字符号转化为个体内部言语信息的一种读书方法,有助于促进思考,深度研读文本。在默读时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不受外界的干扰,对不懂的地方能反复读,能更好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并能提高读书的速度。但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的默读训练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那么如何更好地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披文入境,提升阅读品质,让我们的课堂更具有思维含金量呢?我们可以学学名师的默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