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手机依赖心理干预策略浅析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w84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影响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的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这内、外两个因素着手,探讨其与手机依赖的关系,进而探讨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心理干预策略。
  关键词: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手机依赖
  作为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手机依赖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界的热点问题。智能手机的使用在带给人们便捷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如校园“低头族”等。如何规范大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通过心理干预手段引导其正确对待手机成瘾具有一定的现实应用价值。作者前期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和西南大学等在渝高校随机访问了317名大学生。结果表明,56.6%的受访学生表示当手机不在手边或不能正常使用时,会产生焦虑的感觉;68.5%的受访学生会经常无意识地查看手机信息;65%以上的受访学生对手机存在不同程度的沉溺且自控能力下降的表现。由此可见,如今的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的问题,且手机依赖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人际交往、生活和学习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立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从其影响因素,心理弹性、家庭支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出发,探讨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干预策略。
  一、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
  1.外在因素:
  (1)手机多样且强大的功能满足了大学生的需求。手机具有的便捷性、娱乐性、交互性等特点,满足了大学生日常娱乐、生活和交际的需求,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2)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的匮乏。一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会产生强烈的无聊感,又因没有感兴趣的课余活动转移这种无聊感,导致了对手机的依赖。
  (3)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支持、引导。拥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怀与照顾,情感有寄托,情绪可以找到宣泄的出口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较低。反之,其对手机依赖程度越高。
  2.内在因素:
  (1)大学生自身的人格特点。外向型性格特点的大学生,通常喜欢长时间使用手机与他人沟通交流,较易出现手机依赖行为。另一方面,内向型性格特点的大学生,往往为了减少与现实中他人的交往,而在课余时间花费较多时间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或沟通,因此也较易出现手机依赖的行为。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求。大学阶段的生活容易让学生产生孤独感,该阶段的学生又渴望与他人交往并建立亲密的关系。手机和网络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沟通,克服孤独感,还能够躲避现实的人际交往挫折。
  (3)大學生心理弹性水平。心理弹性水平高的大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愿意主动的解决问题,围绕着问题的解决来应对压力和挫折,从而降低了其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依赖手机虚拟世界寻求安慰的行为。
  二、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手机依赖的关系
  心理弹性和社会支持分别从内外两个方面影响着大学生手机成瘾和依赖行为。社会支持的高低与手机依赖程度呈现负相关,即大学生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则其手机依赖的可能性就越小。由于个体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其体验到的孤独感就越小,因此降低了其依赖手机摆脱孤独感的行为。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与手机依赖行为也存在负相关,即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的大学生,手机依赖行为产生的可能性则越小,由于个体心理弹性水平较高,个体有更高的自控能力,采取积极措施克服手机依赖的行为。
  三、解决手机依赖的心理干预策略
  1.社会支持方面
  (1)为学生营造和谐良好的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文体活动,帮助学生摆脱课余生活的无聊感。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在参与活动中结交朋友,发展能力。另一方面,家庭也应给与支持和鼓励,家长要加强与子女的沟通交流,令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怀,从而减少对手机和网络世界的心理依赖。
  (2)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减缓手机依赖心理。学校要关心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以团辅、个别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大学生解决情绪宣泄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人文关怀,使之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
  (3)提升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开展团体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温馨的交往氛围,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亲切感,有利于加强集体的凝聚力,也有利于增加大学生之间交往的机会,帮助大学生克服孤独感,从而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2.心理弹性方面
  (1)大学生应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控制不良情绪。学校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宣传等方式帮助大学生认识自己的负性情绪和调节情绪的方法,提升其心理弹性。大学生自身要学会客观认识自己,提升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掌握排解负性情绪的方法,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2)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自觉调控手机依赖行为。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自我管理观念,客观认识自我,提升自我效能感,要有清晰的个人规划,确立目标,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自觉减少手机依赖之行为。同时,还可以通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建立良好的心智及行为模式,提高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把大学生第二课堂和专业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创新创业活动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使其能够在活动中开阔眼界,发展能力,进而减少对手机的依。
  参考文献
  [1]贾悦.国外手机依赖研究综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3):74-79.
  [2]姚伟民.大学生手机依赖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 高教论坛,2020(10):64-67.
  [3]姜永志,刘勇,王海霞.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与网络人际信任的关系[J]. 心理研究,2017,10(3):82-87.
  作者简介:付敏(1990-),女,重庆万州人,汉族,硕士,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
  项目编号: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内项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弹性、社会支持及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GZY201743-YB)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 40112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会计学专业毕业生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与学习要求,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在校生,我们不但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一定的创新实践水平。本文首先介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定义,其次分析了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价值,最后着重探讨了会计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策略,希望可以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以便更好的适应未来就业环境的需求。  关键词:会计学;大学生;
期刊
摘要:伴随社会的变迁,素质教育也引起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国内中学学校也開始关心学生的校园心理健康基础教育,并逐步从积极心理学领域的视角来融入心理教育,以促进学生增强能力、发挥潜能,从而更健康地发展身心,不断增强心理素质,更快速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学心理;健康教育  1 在积极心理学下心理健康基础教育理念具有的意义  1.1促进中学生增强心理素质  从积极心理学领域的视角上看
期刊
摘要:我国普通本专科招生人数连年来屡创新高,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由于传统的中学教育、家庭教育方式,以及高校新生自身的生理阶段,使高校新生在入校后容易在心理上造成冲突,进而引发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剖析原因,并针对问题给予相应对策。  关键词:高校新生;心理状况;对策研究  我国现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
期刊
摘要: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有效控制,态势逐渐趋于稳定,全国各地高校也已复学复课。伴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如何安全返校、如何快速适应防控下的复学,都让各高校大学生心理情绪出现一些波动。本文针對此类现象问题进行文本分析,并针对相应可开展的心理教育工作提出具体可行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心理教育重要性解读  1、育人政策下,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心理育人是《高
期刊
摘要:本文认为网络信息碎片化将导致高校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下降、焦虑感增加等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学生应当正确对待网络碎片化信息,积极调整自己心态,充分发挥出网络信息碎片化的优势,使之成为助力自己成长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网络信息;碎片化;高校学生;心理健康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手机就可以满足对社会信息的需求,而碎片化信息不仅可以提高人们阅读效率,更能丰富知识储备,也能降低知识获取
期刊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方艺术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文化遗产的传承变得越来越艰难。渭南地区多数学校的教材与教学内容鲜少有与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在校教师民间美术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学校对于渭南地区民间美术的宣传保护力度不足。渭南的民间艺术资源的传承和发展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美术课;课程资源;渭南地区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席潘鲁生近年来投身于保护文化遗
期刊
摘要: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特别是教育领域受到大数据影响,将原本传统的说教刻板模式转变为更加开放自由的模式,目前大学生学习主要是应用网络信息技术产品,电脑,投影仪和各种实验室的器材进行学习,大学生的学习模式主要是以主动获取信息,采用多样化学习媒介为主。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教育模式的变革,学生的学习模式也因此转变,本文从高等院校大学生学习模式入手,分析学习模式转变思
期刊
摘要:新课改下的大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充分结合学生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速度,结合既定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相关教学体验的导入与融合。特别是在这个舶来文化不断冲击国人认知的今天,大学语文教师更是要在关注学生兴趣的同时,导入一些传统文化元素,在弘扬华夏文明精神的同时也能够为大学语文学习提供全新的认知体验。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展开研究。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应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在
期刊
摘要:习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理直气壮的上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OBE教育理念是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模式,对于推动思政课创新改革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阐述介绍OBE教育理念的基本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思政课教学的路径,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OBE;教育理念;思政课;目标导向  一、OBE
期刊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作为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意识和行为,是构成党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些看似是党认知不足、党性懈怠的问题,其实质可能是心理障碍所致。因此,加强大學生党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深入的了解并及时的帮助高校党员和积极分子疏导心理障碍成为了党建活动中不容忽视的一环。  关键词:高校党建 心理健康 大学生党员  面对中国日渐强大,在经济,文化都逐渐面向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