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经典,用心“发现”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为《小学语文教学》2016年第9期撰写的卷首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品质”》中,介绍了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执教五年级《我的发现》的一个片段。在第一个教学环节里,贾老师先让学生用“发”组词,再用“发现”口头造句。不久,课堂上精彩呈现——
  ……
  生:我发现教我们的贾老师今天很帅。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以前不帅喽?其实,我一直很帅呀!(笑声)
  生:(连忙改正)我发现教我们的贾老师今天更帅了!
  (掌声)
  师:我以前帅,今天更帅。你小脑袋瓜反应挺快!这么一改,我就找不到漏洞了。谢谢你对我的夸奖,不过你这个句子还是有点问题,就是用词不当。“帅”这个词是英俊潇洒的年轻男士的专利,用来形容我这个快80岁的人,是不是不太合适?想想,用哪些词语形容我更恰当呢?
  生:我发现贾老师身子骨很硬朗。(掌聲)
  生:我发现贾老师精神矍铄。
  生:我发现贾老师思维敏捷,根本不像快80岁的人。(掌声)
  师:(高兴地)硬朗呀,思维敏捷呀,精神矍铄呀,用这些词语来形容我,就恰如其分了。我发现你们的思维更敏捷,语文学得比我好。
  非常喜欢这个片段,反复研读,并与研究团队分享这个片段,向一线老师热情地推荐这个片段。钦佩之余,一直在揣摩、探究、实践。笔者带着团队踏上了“品读经典,探求真谛”的研学之旅,且有了我们的发现。
  一、教者:发现真“学情”
  贾老师的教学引领,源于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片段中的三次点拨,针对的是学生的三个学情:第一,关注了“发现”,忽略了“今天”,语意模糊,表达欠严谨;第二,纠正了“今天”,忽略了“帅”,用词欠妥帖;第三,理解了“帅”,发现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和“硬朗”,表达恰如其分。
  学生学习的状态是教学的起点。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的真实学情,教在学的起点上,学习行为才能真正发生。此时教师的点拨才有效,学生的实践才到位。贾老师曾启发学生“观察,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脑子”。他的智慧,源自他在课堂内外不断地用眼更用脑去“发现”。贾老师在课堂上善于倾听,能明察秋毫,敏锐地发现问题,并因势利导,指点实践。他用行动告诉我们: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发现真“学情”。热爱学生,助力发展,研透学情,是每一位教师必须修炼的教学硬功。
  二、读者:发现真“魅力”
  于老师对贾老师教学片段的解读,紧扣“学”与“教”的精彩,引领我们“赏”与“悟”,给我们深深的启迪:语文教学应当提升品质,追求境界,着力点就在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文实践上。
  语文教学如何才能从原点到远点?除却上文论及的发现“学情”、发现“规律”之外,我们发现本案例中贾老师的教学语言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功力。第一,诙谐幽默。“你的意思是说我以前不帅喽?其实,我一直很帅呀!”一句话切中肯綮,风趣至极,为学生的精彩修改注入了催化剂。第二,循循善诱。“‘帅’这个词是英俊潇洒的年轻男士的专利,用来形容我这个快80岁的人,是不是不太合适?想想,用哪些词语形容我更恰当呢?”启发学生造句不仅要把语句说通顺,把意思说明白,还要注意提升语言品质,讲究用词准确、贴切,符合人物的身份,把“引导者”这个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第三,真诚激励。学生第一次试改后,贾老师及时鼓励:“你小脑袋瓜反应挺快!这么一改,我就找不到漏洞了。”第二次试改后,贾老师随即夸奖“我发现你们的思维更敏捷,语文学得比我好”。呵护童心,需要大爱,更需善举。两次点赞,肯定了学生的新认识、新语言,激发了学生自学自悟的热情,增强了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在习得中成长的获得感。
  贾老师的教学亲切自然,妙语连珠,引领学生享受语文、享受发现,课堂充满魅力。观课者的三次掌声,是对学生精彩的点赞,也是对教者高超艺术的礼赞。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大丰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 郝 帅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的内容,选自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经典亲子漫画集《父与子》中的《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阅读多幅图的能力,能依据漫画中的内容进行细致观察,并尝试描述。但是对于连续六幅图的漫画阅读,学生还是第一次碰见,而且最后一幅图要联系前五幅图的内容展开联想并续编,具有一定的难度。  本次口语交际在“听”和“说”两方面
18岁那年,我幼儿师范毕业,当时的分配原则是按实际居住地分配。那年县中心幼儿园不缺幼儿教师,我被分配到广德县城关二小,成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斗转星移,时光的指尖已划过22年。  从“舞台出彩”到“课堂闪光”  到了二小,校长说,我们不缺音乐教师,缺语文教师,你就教语文吧。于是,我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学校安排我教一年级语文兼音乐课,任大队辅导员,给学生们排练节目。记得在我工作的第二个年头,县里有“
在阅读教学改革行走在“核心素养时代”的今天,再次深耕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仍觉历久弥新。叶老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启示我们,阅读教学要努力构建“学力课堂”,点到即止地“教”,真实有效地“学”,锲而不舍地“练”,确保“学生站在课堂的最中央”,让学生在“有意思”“有意义”“有意蕴”的语文学习中促进学力的螺旋上升。  一、依托先学,把握“教”的起点  叶圣陶先生认为“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叫
彭辉鳌是重庆市巫溪县教育研究进修学校的一名小学语文教研员,在我们重庆小语团队里,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才子”。在我的印象中,他平时活不多,温文尔雅,不善言谈,彰显了他朴实无华的本色,但他脚踏实地,执着追求,长期耕耘在小语这块沃土上,总会不时见到他的文章和成果。  一、彭辉鳌是一个勤于研究的人  执着决定事业发展的高度,热爱决定事业发展的深度,痴迷决定事业发展的厚度。彭辉鳌老师就是一个对教育事业执着、
一个人的语文能力强弱,直观表现为能否在适当的时候说适切的话语。“适当时候”“适切话语”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语言思维的意识性。语文,当然离不开思维;思维,亦不是言语之外的“漂泊之子”。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记录着思维的“冲击波痕”。语文教学旨在在言语的徜徉中,重温思维的足迹,生长思维的张力。  一、思维,在言语品赏中“静候”  思维,是有“频道”的。若不在它的频率区间,常常会被我们“熟视无睹”“听而不闻
2019年9月的一天,曾海玲校长让我在全区的语文教研活动中执教一节低年级作文公开课。接到这个任务时,我是既惊喜又忐忑,但更多的是压力。作文公开课是我不敢轻易挑战的。曾校长看出了我的紧张,笑着安慰我说:“别担心,你用心准备吧,我们会全程陪你磨课的。”在曾校长的支持和鼓励下,我全力以赴地开始了准备。  一、 备课环节深思熟虑  1.作文选材从学生兴趣出发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面对这节特殊的
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该落实其学科教学的本质。由此可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多、课堂热闹效果虚化、教学内容空洞的任务已迫在眉睫。为破解上述困境,顺应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切实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立足儿童实际,关注语文本真,提出了“便携式语文”课堂教学主张。  一、“便携式语文”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便携式语文”是笔者近30年来在教
北京特级教师王企贤先生曾讲述过他的一个故事:  六七岁时在私塾念书,私塾先生教学 “鸟有两翼,故能飞;兽有四足,故善走”,我不理解其中一些词语的意思,于是向先生请教:  生:“故”字当什么讲?  师:“故”字当“所以”讲。  生:原来是一个字不明白,经先生一讲,“所以”两个字也不明  白了。  师:除了“故”和“所以”不明白外,别的字都明白了吗?  生:别的字都懂了。  师:“故”的解释不给你讲了
教学是什么?教学生怎样学习。  学习是什么?学会如何学习。  语文教学是什么?在语文教师引导下,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运用语言的自主实践活动。  原本如此简单明了的常识,在各式各样华丽、时尚的新观点、新概念、新名词、新课题、新实验的浪潮中,被淹没了。一时间,仿佛我们在茂密的大森林里绕来绕去找不到方向,又好像在浓浓的迷雾中找不着回家的路。君不见前些年,教学改革,高潮迭起,声势越来越大,调门越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具体情境,明白在需要别人帮助或做什么事拿不定主意时,应该学会跟别人商量。  2.初步感受与人商量的语气与表达要求,学习使用商量的语气与人交流,在商量时,能说清楚自己的想法。  3.了解商量在生活中的运用,尝试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商量。  教学过程:  一、绘本引入,创设情境引话题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奶奶的怪耳朵》。故事里有个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