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迎接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必须充分重视中小学体育的发展。发展田径人口、培育田径市场的关键在于青少年兴趣的培养。激发少年儿童从小喜爱田径运动的兴趣,发展青少年田径人口,可以说他们就是田径的未来。
【关键词】田径;中小学生;课余锻炼
1中小学课余田径运动现状
中小学阶段是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是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和输送后备人才的关键时期。在调查的烟台市8 所中小学中,其中中学有3所,小学5所。有业余训练队的学校有6所,占总数75% , 其中中学有3所, 小学只有3所。由此可见,烟台的中学较为注重业余训练, 小学则不重视业余训练。
2中小学课余田径运动的重要性
我国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体育界的强国,虽然是强国但是在一些项目中仍然没有优势可言。全面加强国人的身体素质,从田径这一金牌大项目入手,在今后的世界性比赛中才能取得全面胜利。要想发展田径必须从中小学入手,对中小学生业余田径锻炼作系统、科学、有计划的安排、总结,对更好的提高业余训练质量,更多更好的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大有好处。
3学生爱好调查
3.1调查问题
(1)你是哪个年级的
(2)你经常参加课外活动吗?
(3)你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
(4)你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5)你有自己的锻炼计划吗?
(6)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
(7)你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吗?
(8)对中国的体育你了解多少?
4找出存在问题
中小学是发展田径的关键阶段,是基础阶段,在这样关键的阶段却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我认为比较关键的有以下几个。
4.1只求升学率,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
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部分中小学领导对体育认识不足,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课余田径训练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这无疑将影响到课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4.2家长的不理解和不支持造成生源的短缺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和艺术上有所建树,不愿让孩子从事体育运动,有些家长送子女参加田径锻炼,目的仅仅是增强体质,而并不希望孩子在体育方面进行发展,这些现象,造成了课余田径训练的生源不足。
4.3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
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是影响其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受运动训练的特点限制,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冲击,自然会出现文化学习下降的现象,导致校方、家长对课余体育训练产生偏见,直至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
4.4 学校体育条件
学校体育条件是保证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物质前提,科学的训练方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训练条件之上。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条件一般,使训练计划、方案无法落实,影响体育教师和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以及效果,同时运动项目的开展也受到局限,这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5 解决方案
能有个好的训练计划就能培养出好的人才,有水平的教师才能训练出好的运动员,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需要正规训练3—4年才能出成绩。但是,从事课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才能适应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
5.1 发展课余田径的对策
现阶段少年业余体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应齐抓共管,共同磋商,在教育系统形成另一支竞技体育队伍,真正形成多强对抗的格局。这不仅是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未来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
5.2 正确处理社会、学校、家庭间的关系
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中小学生参加训练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教育体制、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家长的体育思想和体育行为等很多个方面。目前存在各种矛盾,致使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陷入冲突与尴尬境地。因此,建议在目标定位、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渠道、政策法规制度、教练员的质量、观念认识上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培养并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3 增加课余田径训练的经费投入,保证课余田径训练的系统性
课余田径训练是田径要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传统模式下体育局和教育局都没有投入的动力,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学校田径运动进行赞助,寻求赞助伙伴;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有偿输送制度,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5.4 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
有些家长存在一种想法就是让子女参加竞技性的训练,对以后的生活会不会造成身体上的影响?训练与伤病不是画等号的,只要有合理的训练计划就不会出现严重的伤病,反而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要求教练员运动的负荷一定要把握好,负荷小了不长成绩,大了会造成伤病,有了合理的训练家长和学生才能放开心的参与其中。
5.5 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首先应形成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和措施,把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学校或教务处的工作计划内,定期检查,让学生补习文化知识,做到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两不误。
6 结论
总之,如何解决场地、经费、文化课学习与运动员训练的矛盾,解决优秀田径体育人才的出路,从而保证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健康有序发展是一个值得很好研究的课题。切实抓好中小学体育课余田径训练,对实现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上有更大的突破,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田径;中小学生;课余锻炼
1中小学课余田径运动现状
中小学阶段是田径训练的基础阶段,是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和输送后备人才的关键时期。在调查的烟台市8 所中小学中,其中中学有3所,小学5所。有业余训练队的学校有6所,占总数75% , 其中中学有3所, 小学只有3所。由此可见,烟台的中学较为注重业余训练, 小学则不重视业余训练。
2中小学课余田径运动的重要性
我国现在可以说是世界体育界的强国,虽然是强国但是在一些项目中仍然没有优势可言。全面加强国人的身体素质,从田径这一金牌大项目入手,在今后的世界性比赛中才能取得全面胜利。要想发展田径必须从中小学入手,对中小学生业余田径锻炼作系统、科学、有计划的安排、总结,对更好的提高业余训练质量,更多更好的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大有好处。
3学生爱好调查
3.1调查问题
(1)你是哪个年级的
(2)你经常参加课外活动吗?
(3)你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
(4)你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什么?
(5)你有自己的锻炼计划吗?
(6)每次参加锻炼的时间?
(7)你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吗?
(8)对中国的体育你了解多少?
4找出存在问题
中小学是发展田径的关键阶段,是基础阶段,在这样关键的阶段却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我认为比较关键的有以下几个。
4.1只求升学率,课余训练得不到保证
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决定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部分中小学领导对体育认识不足,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课余田径训练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这无疑将影响到课余体育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4.2家长的不理解和不支持造成生源的短缺
许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和艺术上有所建树,不愿让孩子从事体育运动,有些家长送子女参加田径锻炼,目的仅仅是增强体质,而并不希望孩子在体育方面进行发展,这些现象,造成了课余田径训练的生源不足。
4.3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情况
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是影响其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最主要因素。由于受运动训练的特点限制,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冲击,自然会出现文化学习下降的现象,导致校方、家长对课余体育训练产生偏见,直至影响课余体育训练的顺利开展。
4.4 学校体育条件
学校体育条件是保证课余体育训练顺利开展的物质前提,科学的训练方法需要建立在良好的训练条件之上。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体育条件一般,使训练计划、方案无法落实,影响体育教师和学生训练的积极性以及效果,同时运动项目的开展也受到局限,这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极为不利。
5 解决方案
能有个好的训练计划就能培养出好的人才,有水平的教师才能训练出好的运动员,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说需要正规训练3—4年才能出成绩。但是,从事课余训练的教练员大多由学校体育教师兼任,必须给他们提供学习与进修的机会才能适应运动训练发展的需要。
5.1 发展课余田径的对策
现阶段少年业余体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下降。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应齐抓共管,共同磋商,在教育系统形成另一支竞技体育队伍,真正形成多强对抗的格局。这不仅是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也是未来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
5.2 正确处理社会、学校、家庭间的关系
社会、学校、家庭是影响中小学生参加训练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教育体制、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家长的体育思想和体育行为等很多个方面。目前存在各种矛盾,致使学校课余体育训练陷入冲突与尴尬境地。因此,建议在目标定位、后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渠道、政策法规制度、教练员的质量、观念认识上采取有效措施,使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现、培养并输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5.3 增加课余田径训练的经费投入,保证课余田径训练的系统性
课余田径训练是田径要发展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投入是很难取得效益的。传统模式下体育局和教育局都没有投入的动力,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一要逐步完善传统项目学校制度,加大投入的强度;二是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对学校田径运动进行赞助,寻求赞助伙伴;三要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建立有偿培养、有偿输送制度,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由来已久的问题。
5.4 课余田径训练计划的制定
有些家长存在一种想法就是让子女参加竞技性的训练,对以后的生活会不会造成身体上的影响?训练与伤病不是画等号的,只要有合理的训练计划就不会出现严重的伤病,反而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要求教练员运动的负荷一定要把握好,负荷小了不长成绩,大了会造成伤病,有了合理的训练家长和学生才能放开心的参与其中。
5.5 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学习的关系
首先应形成思想工作、学习、业余训练一体化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和措施,把运动员的业余训练和文化课的学习纳入学校或教务处的工作计划内,定期检查,让学生补习文化知识,做到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两不误。
6 结论
总之,如何解决场地、经费、文化课学习与运动员训练的矛盾,解决优秀田径体育人才的出路,从而保证学校课余田径训练健康有序发展是一个值得很好研究的课题。切实抓好中小学体育课余田径训练,对实现我国在2008年奥运会上有更大的突破,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