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课程性质决定了它的活动性质: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活动中学习。作为农村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农村研究性学习教师,秉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为指导思想,立足农村实际,充分发掘农村资源,采取行之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策略,切实开展好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农村小学; 指导策略; 综合能力;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45-002
目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更加体现出其重要性,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表明,农村小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潜存着众多问题:农村基础教育物质条件薄弱;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家长也包括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足,不能予以足够支持。但是农村小学学生具有淳朴,刻苦耐劳的优点。基于以上事实,在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因地制宜,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乡村教育必须“适合乡村实际生活”。下面就结合我校实际及自身实践,简述如何立足农村实际,充分发掘农村资源,采取行之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策略,切实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的。
一、挖掘农村课程资源,科学选择研究主题
活动课程资源是活动主题的源泉,决定着主题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为农村学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也有着其天然的优势,只要学校、教师能充分利用好农村的优势,挖掘、开发课程资源,科学选择研究主题,必定能为农村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一段时间来,我校充分利用自己周边的“农村乡土资源”、“学校自身资源”等开发各种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经过阶段性的实践探索,由学校组织担任该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把前期实践所获得的课程资源经过合并整理、删选补充后汇编成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校本教材,供学校课程教学使用。所选主题内容充分遵循就地取材原则,彰显地方特色。年级研究课题充分体现连续性、层次性、可操作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确立系列主题。如“关注道路安全”、“尊敬师长”、“科学管理零花钱”、“纸的研究”、“情系母校”等。
2.探寻家乡历史变迁确立系列主题。如“家乡的民居”、“家乡的桥”、“古镇遗址调查”、“家乡道路调查”等。
3.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确立系列主题。如“春节风俗的研究”、“元宵习俗研究”、“认识清明节”、“快乐的中秋节”、“家乡立夏习俗调查”等。
4.倡导新农村绿色环保确立系列主题。如“家乡水域调查”、“绿色食品调查”、“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走进蔬菜大棚”、“校园植物调查”等。
二、围绕农村学生认知特点,有效开展研究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尤其面对农村学生时,更应紧密围绕其认知特点,切实上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课。例如在教学研究性学习《春节风俗的研究》的指导课中,我是这样分三大版块实施开题指导的:首先,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自主确立活动主题。在课初导入部分,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时的喜庆画面。凭借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孩子们列举出了许多熟悉的春节情景,营造了一个开放和谐的交流空间,激发了学生了解春节风俗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因势利导,我和同学们一起确立了活动的主题《春节风俗的研究》。
其次,结合农村学生的交流、梳理能力,引领确立子课题。农村的孩子大多都比较腼腆,那种乡村质朴的气息特别浓厚,上课时缺乏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勇气,交流、梳理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我指导学生分四人小组组内讨论交流,围绕活动主题商议值得研究的诸多问题。学生们通过小组交流所产生的子课题,最大程度地适合了自己的兴趣和经验,随后,我又指导学生对各小组所提问题进行梳理整合。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协商,决定将这些问题分为这几类:“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春节礼仪文化”、“春节饮食文化”、“我的春节”。然后我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五个子课题研究小组。在指导分组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自主性特点。
最后,结合农村学生实践能力制定完善研究计划。接着,通过各小组间交流评议的方式,适时调整改进,侧重关注小组成员间实践能力的个体差异,让参与活动的学生不管能力高低,在活动中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让活动计划有更强的操作性,并即时点拨实践方法及注意事项。
当然,开展研究指导对于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指导力度,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指导策略,但前提都应该是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一教育理念。
三、依托农村实际情况,切实强化过程督导
要想在农村小学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活动,就要切实思考当地实际情况,教师要做好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督促检查和有效指导。
(一)强化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督促检查
我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发现,学生在选题及研究的开始阶段,往往热情很高,十分主动。但是,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研究进度比较缓慢的时候,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就会降低,甚至于会停止研究,凭想象弄一个结果敷衍了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加强督促检查。
1.定期深入课题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或要求课题组定期汇报课题进展。
2.定期举行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让课题组在交流会上展示他们的阶段性成果,教师作出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同时引入适度的组间竞争,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热情。 3.进行组间互查,相互督促,相互启发。
4.参与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帮助课题组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强化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指导
在具体活动实施阶段,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研究的方式。
1.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参观、访问、实验、统计、分析、制作、表演、交流等,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有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例如如何进行调查采访?遇到别人不理解不配合怎么办?怎样设计调查表?如何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阅资料?应怎样注意外出的安全问题?如何记录活动情况?怎样做好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
3.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农村孩子由于受年龄、知识经验、物质条件等限制,活动开展起来较困难,特别是在开始阶段,这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如网址、书目、查找范围等,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活动效率。但并不等于教师把资料搜集好发给学生,并不是让教师在黑板写好让学生抄。
4.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指导。活动中,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身实践,尝试体验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时候教师就应针对学生的状态,给予及时的疏导、关心、鼓励、帮助,否则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造成活动的停滞不前。
5.注意活动中随即生成的问题,将活动引向深入。
四、发展农村学生综合能力,丰富研究成果展示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收获,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结合农村学生实际,我选择了以“撰写研究报告——制作手抄报——自由展示”的模式来丰富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1.撰写研究报告
指导学生按一定要求撰写研究报告,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项目标任务,如何让小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我采取了四步法进行:(1)交流——让孩子将研究中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在组内交流。(2)提取——在小组成员说的基础上,提取主要的发现与收获。(3)组稿——请小组中能力强的学生用语言将发现与收获串联起来,组成研究报告初稿。(4)审阅——由教师对学生的初稿进行审阅,最后定稿,让学生将研究报告抄写到统一的研究报告纸上。
2.制作手抄报
学生通过一阶段的研究,会有许多的发现、收获与感想,光凭一份研究报告常常不能表达学生的研究成果与价值,而让学生将所有的资料都进行展示,又常常抓不住重点。为此,我们选择了手抄报的形式,手抄报的制作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在制作过程中,各组学生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画画好的负责版面设计,文字书写清楚端正的负责抄写,会抓重点的负责编辑……这样,不但让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小组各成员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3.自由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表达的方式除了研究报告、手抄报以外,还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实物展示、图片资料展示、小论文、观察日记、实验演示、文艺小品、辩论会等。在这些展示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实物等加以整理进行,也可以根据研究的成果进行设计、编排成有情节的节目进行。这个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围绕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但促进了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充分体现了“快乐研究”的内涵。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农村实际,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出发,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究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地去参与实践,培养他们从小爱探究、爱家乡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要积极利用农村的优势,不断挖掘、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更广阔的空间,放飞学生的个性,使研究性学习活动更适合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 指导策略; 综合能力; 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45-002
目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更加体现出其重要性,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已经得到了全面的开展,对于提升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事实表明,农村小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潜存着众多问题:农村基础教育物质条件薄弱;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家长也包括部分教师对研究性学习认识不足,不能予以足够支持。但是农村小学学生具有淳朴,刻苦耐劳的优点。基于以上事实,在农村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就必须因地制宜,正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乡村教育必须“适合乡村实际生活”。下面就结合我校实际及自身实践,简述如何立足农村实际,充分发掘农村资源,采取行之有效的研究性学习策略,切实开展好研究性学习的。
一、挖掘农村课程资源,科学选择研究主题
活动课程资源是活动主题的源泉,决定着主题活动开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为农村学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也有着其天然的优势,只要学校、教师能充分利用好农村的优势,挖掘、开发课程资源,科学选择研究主题,必定能为农村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一段时间来,我校充分利用自己周边的“农村乡土资源”、“学校自身资源”等开发各种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经过阶段性的实践探索,由学校组织担任该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把前期实践所获得的课程资源经过合并整理、删选补充后汇编成学校研究性学习活动校本教材,供学校课程教学使用。所选主题内容充分遵循就地取材原则,彰显地方特色。年级研究课题充分体现连续性、层次性、可操作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关注学生生活实际确立系列主题。如“关注道路安全”、“尊敬师长”、“科学管理零花钱”、“纸的研究”、“情系母校”等。
2.探寻家乡历史变迁确立系列主题。如“家乡的民居”、“家乡的桥”、“古镇遗址调查”、“家乡道路调查”等。
3.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确立系列主题。如“春节风俗的研究”、“元宵习俗研究”、“认识清明节”、“快乐的中秋节”、“家乡立夏习俗调查”等。
4.倡导新农村绿色环保确立系列主题。如“家乡水域调查”、“绿色食品调查”、“生活中的一次性用品”、“空气质量与人类健康”、“走进蔬菜大棚”、“校园植物调查”等。
二、围绕农村学生认知特点,有效开展研究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在坚持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的前提下,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尤其面对农村学生时,更应紧密围绕其认知特点,切实上好研究性学习的指导课。例如在教学研究性学习《春节风俗的研究》的指导课中,我是这样分三大版块实施开题指导的:首先,结合农村学生的生活情境,指导学生自主确立活动主题。在课初导入部分,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过春节时的喜庆画面。凭借自身丰富的生活经历,孩子们列举出了许多熟悉的春节情景,营造了一个开放和谐的交流空间,激发了学生了解春节风俗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因势利导,我和同学们一起确立了活动的主题《春节风俗的研究》。
其次,结合农村学生的交流、梳理能力,引领确立子课题。农村的孩子大多都比较腼腆,那种乡村质朴的气息特别浓厚,上课时缺乏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勇气,交流、梳理信息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因此,我指导学生分四人小组组内讨论交流,围绕活动主题商议值得研究的诸多问题。学生们通过小组交流所产生的子课题,最大程度地适合了自己的兴趣和经验,随后,我又指导学生对各小组所提问题进行梳理整合。经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协商,决定将这些问题分为这几类:“春节的由来”、“春节的习俗”、“春节礼仪文化”、“春节饮食文化”、“我的春节”。然后我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了五个子课题研究小组。在指导分组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自主选择,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的自主性特点。
最后,结合农村学生实践能力制定完善研究计划。接着,通过各小组间交流评议的方式,适时调整改进,侧重关注小组成员间实践能力的个体差异,让参与活动的学生不管能力高低,在活动中都要有属于自己的一份收获,让活动计划有更强的操作性,并即时点拨实践方法及注意事项。
当然,开展研究指导对于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指导力度,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指导策略,但前提都应该是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这一教育理念。
三、依托农村实际情况,切实强化过程督导
要想在农村小学开展好研究性学习活动,就要切实思考当地实际情况,教师要做好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的督促检查和有效指导。
(一)强化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督促检查
我在指导研究性学习时发现,学生在选题及研究的开始阶段,往往热情很高,十分主动。但是,随着研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研究进度比较缓慢的时候,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就会降低,甚至于会停止研究,凭想象弄一个结果敷衍了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加强督促检查。
1.定期深入课题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或要求课题组定期汇报课题进展。
2.定期举行课题阶段性成果交流会,让课题组在交流会上展示他们的阶段性成果,教师作出适当的、鼓励性的评价,同时引入适度的组间竞争,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研究性学习热情。 3.进行组间互查,相互督促,相互启发。
4.参与课题组的课题研究,帮助课题组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二)强化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指导
在具体活动实施阶段,教师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研究的方式。
1.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参观、访问、实验、统计、分析、制作、表演、交流等,充分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有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例如如何进行调查采访?遇到别人不理解不配合怎么办?怎样设计调查表?如何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阅资料?应怎样注意外出的安全问题?如何记录活动情况?怎样做好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
3.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农村孩子由于受年龄、知识经验、物质条件等限制,活动开展起来较困难,特别是在开始阶段,这时教师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如网址、书目、查找范围等,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活动效率。但并不等于教师把资料搜集好发给学生,并不是让教师在黑板写好让学生抄。
4.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指导。活动中,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亲身实践,尝试体验时,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时候教师就应针对学生的状态,给予及时的疏导、关心、鼓励、帮助,否则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造成活动的停滞不前。
5.注意活动中随即生成的问题,将活动引向深入。
四、发展农村学生综合能力,丰富研究成果展示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收获,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结合农村学生实际,我选择了以“撰写研究报告——制作手抄报——自由展示”的模式来丰富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
1.撰写研究报告
指导学生按一定要求撰写研究报告,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项目标任务,如何让小学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我采取了四步法进行:(1)交流——让孩子将研究中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在组内交流。(2)提取——在小组成员说的基础上,提取主要的发现与收获。(3)组稿——请小组中能力强的学生用语言将发现与收获串联起来,组成研究报告初稿。(4)审阅——由教师对学生的初稿进行审阅,最后定稿,让学生将研究报告抄写到统一的研究报告纸上。
2.制作手抄报
学生通过一阶段的研究,会有许多的发现、收获与感想,光凭一份研究报告常常不能表达学生的研究成果与价值,而让学生将所有的资料都进行展示,又常常抓不住重点。为此,我们选择了手抄报的形式,手抄报的制作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的,在制作过程中,各组学生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画画好的负责版面设计,文字书写清楚端正的负责抄写,会抓重点的负责编辑……这样,不但让学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小组各成员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
3.自由展示
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表达的方式除了研究报告、手抄报以外,还可以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实物展示、图片资料展示、小论文、观察日记、实验演示、文艺小品、辩论会等。在这些展示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实物等加以整理进行,也可以根据研究的成果进行设计、编排成有情节的节目进行。这个过程,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围绕主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不但促进了学生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使之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也充分体现了“快乐研究”的内涵。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农村实际,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出发,以贴近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完全自主的探究体验中,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以良好的心境主动地去参与实践,培养他们从小爱探究、爱家乡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教师,要积极利用农村的优势,不断挖掘、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更广阔的空间,放飞学生的个性,使研究性学习活动更适合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