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在大提琴上的杜普蕾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307985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杰奎琳·杜普蕾是古典音乐史上一个瑰丽的名字。艺术领域向来被男性所垄断,但杜普蕾是个异数,她以天才的激情从容驾驭极其复杂的大提琴,不可谓不是奇迹。
  杜普蕾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5岁时在电台里听到大提琴的声音,指名要一把大提琴作为生日礼物。从此她就寄生在了大提琴上,先后从师于托特利埃和罗斯特罗波维奇,16岁开始了大提琴手的职业生涯。1961年,她在威格莫尔音乐厅一举成名。1967年,与钢琴家兼指挥家丹尼·巴伦勃伊姆一见钟情,并在耶路撒冷缔结良缘。
  杜普蕾的姐姐希拉里和弟弟皮尔斯合写了关于她的传记《狂恋大提琴》,导演安南塔克以此为蓝本,拍出了电影《她比烟花寂寞》。此片遭到了杜普蕾生前好友的一致否定与恶感,他们都说,这不是我们所了解的杰奎琳。确实,那部三流电影使很多人对杜普蕾的了解停留在了肤浅的表象阶段,似乎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就是那场乱伦关系,其实那只是杰奎琳被才华压迫得无以动弹时的短暂喘息。当然,看客只能做到安南塔克的程度,因为无法探寻天才的内心世界,对她创作出来的完美艺术只有聆听的份,便以她的情感作为切入点,以此揣摩其灵魂。
  真实的杜普蕾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金色长发,面容沉静,一旦开始演奏,就浑然忘我,掀起狂风骤雨的热情不羁,似乎要将生命里所有的激情透支于一役,似乎要摄去所有人的灵魂,包括她自己的。
  事实,也果然如此。据说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听了杜普蕾的演奏后,说了句:“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一语成谶。
  上帝和撒旦是一体的,他给了杜普蕾魔幻的双手,让她在大提琴上找到生命的激情,然后在她最为巅峰状态时,暴戾冷酷地抽回,一丝不留。
  1973年,困扰杜普蕾多时的手腕无力终于查出了病因,她被确诊为罕见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瘫痪了14年后,1987年,杜普蕾离开了这个给了她无限荣耀又将她推向深渊的世界。你拥有什么就失去什么,生命何尝不是一个悖论。
  她的人生里,除了孤注一掷地发展天才外,别无长物。当履行天赋变成了唯一重要的事,却还有对正常生活向往的人性本能,激烈的内心冲突把她撕裂成痛楚的碎片。
  天才都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她需要更多的爱,更多的,带着肆虐的任性索取,只不过是她有更多的恐惧。最为人所诟病的是杰奎琳跑到姐姐希拉里的乡村小屋,要求分享姐夫基弗。她为盛名所累,辗转在各种顶级音乐厅里,生命中只有大提琴。那把昂贵的戴维多夫就像是身体的延伸部分,她根本不能够摆脱,它是形影不离的。
  与生俱来的才华在某一天终于将她压垮了。她寻找着最后一根稻草,希望姐姐希拉里借一点慰藉,她渴望通过正常人的生活来重建自我。很显然,她失败了,她被钉在了天才的板凳上,接受命运的鞭笞。
  当被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症,失去灵动的十指,她的世界彻底崩塌,黑暗一小口一小口吞噬掉了这个曾经凭着大提琴征服世上所有耳朵的天才。
  其实,杜普蕾在28岁那一年已经死了,之后的14年不过是作为一个天才的躯壳空洞地活着。她也曾经努力与疾病抗争,但她比谁都清楚,这是苟延残喘的悲哀。既无法打电话,亦无法自己吞食,甚至连移动身体的能力都没有。
  所谓生不如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辛麦摘自《青岛晚报》
  编辑/刘杨
其他文献
庄子  ——天生实力派偶像  庄子是个善于创造名言的人,不过他的名言总是被人断章取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被挂在小学教室后墙上,鼓励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无边,从而戒除自满,积极求知。人家庄子原来可不是这个意思,“以有涯逐无涯,殆矣”。既然根本就没指望,瞎折腾也是白搭——这句话就这样被不求甚解的教育者从颓废宣言给弄成了励志口号,这大约是对庄子最大的调戏。同样,“相濡以沫”被用来夸奖模范
期刊
人与人就是不一般。有的人佩玉着锦,可依然看得出腹中草莽;有的人即便穿着稻草葛皮,也难掩璞玉一样静静闪烁的光华。他,就属于后者。  1976年,他已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立大学的一名学生。快过春节了,一天,他手头拮据,无奈只好向哥哥求助。哥哥却说:还是自个儿想办法吧,父亲说过,让你多受点儿苦,就当是锻炼。放下电话,他只有苦笑:这种锻炼也太过了吧!两年多来,我可是第一次向家里要钱啊。  不要以为他家中困
期刊
北漂的日子真的很辛苦,但是,又总是会遇到意外惊喜。   记得有一次,前一天我已经因为没钱昏睡了整整一天,第二天一大早被通知去领工资,我特别开心。可是从我家到怀柔要走很远一段路,我要先去西单坐地铁,再坐公交,下了公交车还要再坐个三轮车,总共下来路费就要八块钱。   当时我头都大了,心里想,如果今天我没有路费,我难道要穿越北京城走到怀柔去领钱吗?我就在我五平米的房间里翻得天翻地覆,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期刊
让别人来适应,还是去适应别人,这是个问题。真是个问题。    “聪明不是你的错,不坚持聪明就是你的错”是谁说的?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20年前,米歇尔因为小时候跳过很多次级,年纪不大就已经从哈佛大学法律系毕业。追求她的人几乎可以编成一个小分队。大部分被她主动淘汰了,小部分被她无意中打败了。因为她太聪明,太耀眼,是一个天才的老板而不是员工。她会编一些类似“哪两种蔬菜拥有同一个品牌的手机”这样的
期刊
一个年轻的姑娘如果仅仅有才华,或者仅仅漂亮,都会是幸事。但一个年轻的姑娘既有才华又漂亮,就不见得一定是幸事。因为这非常有可能一半毁在世俗手里一半毁在超越世俗的艺术手里,一半毁在男人手里一半毁在女人自己手里。  ——肖复兴    站在海伦身后  ●赵全国    有人问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谁对她的人生影响最大,她回答:“安妮·沙利文!”安妮却纠正说:“不,对你我的人生都影响最大的人,是蒂尼斯伯利克
期刊
骨子里的斗士,这样走过阳光灿烂的日子……    “你到底会不会走路啊?怎么永远都像个小鸭子,撇着八字脚。”姜文有点急了,大声冲楼梯上的胖女孩“张晓梅”喊。女孩一脸无辜地看着姜文。一个从楼梯上走下来的动作,姜文教了她无数遍;一场哭戏拍了若干条,“张晓梅”一滴眼泪都没流出来。  这是1993年《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摄现场。“张晓梅”是左小青扮演的第一个角色。  当年,父亲的朋友为《阳光灿烂的日子》拍剧照
期刊
帅哥,是个有原则的帅哥。    门口有一家浴池,招牌上有个冷僻的字,不认识,也懒得去查,至今叫不出名字。但那里有个搓背的帅哥,我倒跟他很熟,大家都叫他潢川小子。  我曾问,为啥这样叫你?他说,假如咱市里有一万个搓背的,其中八千都是我们潢川的。凡来洗澡的我们都称老板,他们就喊我潢川小子。听惯了,也怪亲切的。  怪不得他跟我称“咱市里”,一点没把自己当外人,原来他在这里14年了。结婚第二年就带着老婆来
期刊
2009年高考刚放榜,7月7日一清早,我就收到老陶的短信,说他女儿陶雨晴已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估计是特长起了作用。在我印象中,老陶的女儿酷爱写作,喜欢看课外书,经常不交作业,老师也管不了。最后,学校逼着焦头烂额的老陶,要么带女儿看心理医生,要么休学回家。  是什么使她能得到浸会大学的青睐呢?  陶爸爸说,陶雨晴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心重,有点语言天赋。小时候就爱看书,读了不少生物方面的书,这方面的知识连
期刊
梦想,是一双隐形的翅膀,带领我们飞翔——即使周边是黑暗。    1996年,18岁的李端还飞翔在篮球场上,是全国青年篮球联赛的扣篮冠军,国家青年队队员,梦想成为一名顶级篮球运动员。  “飞翔的感觉太好了,扣篮时在空中划过,感觉像是在天堂。”多年以后,再次回忆起那种感觉时,李端正坐在某演播室里,戴着大大的墨镜,接受记者的采访。  “可能是老天看我飞得太高了,让我下来歇会儿。”谈到十几年前那场意外,李
期刊
西蒙·波伏娃(1908—1986)  出生于巴黎一家守旧的富裕家庭,从小就拒绝父母对她事业和婚姻的安排。19岁,她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21岁,她和萨特同时获得哲学教师资格,他们相约“坚信对方必为终身伴侣,却不要以婚姻作为束缚;二人要保持绝对的婚姻自由,交往期间都可寻找新欢,不得嫉妒”。  “叼着烟,眉头紧皱,用一双暹罗猫般的眼睛,审视着周围的一切。她的脸,干巴巴的。薄薄的嘴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