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9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6-0097-02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中重要亚专业之一,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快速诊断是微生物检验的发展方向大纲,虽然经多年的研究和改进,检验的微量化和自动化已普及,自动鉴定检测项目已基本涵盖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检测需要,但仍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具体要在改进细菌检验的工作模式中解决,需重视原始标本的涂片、染色、药敏等基础检查,因此,为适应医院的发展,提高微生物实验课学生的基础技能很重要。
1 重视基础技能实验课
微生物学是一门临床联系密切、实践性强的学科,微生物学基础实验为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奠定了基础。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分析问题、实验设计等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学习过程[1]。实验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都有很深的体会,搞好实验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微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加强对课堂教学理论内容的理解与体会,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从事微生物学的相关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教学除了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验证相关规律外,还能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微生物学基础实验课也就没有良好的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M改变以教师示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一般由带教老师准备材料,并提供实验步骤,学生对实验认识不深。因此,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变“被动式”实验为“主动式”实验,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带教老师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量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实验教学里教师先示范操作的过程中,可将整个操作分解成若干个小单元,并明确告诉学生每个操作的“关键点”所在,强调实验要观察的重点,并且采用随时抽查学生进行考核,这部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3 结合实际,充实实验课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介绍,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与实验技术,同时引导学生从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发展,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微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技术的训练,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增加实验内容,如饮用水的细菌学培养、常见化脓性细菌的检验等一些实验。同时,还应注意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结合实际,及时、准确地吸收最新的知识增长点,安排相关的实验,如引起非典流行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而这种新病毒以前没有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发现过,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原体;它主要侵犯呼吸系统,标本可经通过用细胞培养分离、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进行鉴别。介绍这些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这些疾病的了解,又能够激发他们解决医学难题的迫切愿望。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很多实验的操作过程简单,但若不认真准备,容易出现错误结果,因此,可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可给出一份模拟标本,让学生自己依据已学理论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从准备培养基开始,进行各项鉴定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好每个实验步骤及结果,最后写出综合性实验报告。学生收到标本后,按“培养基准备→细菌涂片、染色、镜检→初步鉴定结果→分离纯细菌→鉴定细菌(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药敏试验)→报告结果”等临床常规步骤进行独立操作,完成各个项目。老师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对每个环节进行检查,并随时提问题。学生在操作中若遇问题可讨论、查询相关资料及文献或与老师交流等,此时老师只能引导,不作解答。整个实验基本上在课内完成,但时间较有弹性。因为有时需要课前作些准备、课后看结果等。由于实验从准备到结束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均需自己设法解决,有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加深了对实验理解和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3]。
参考文献
[1] 宋波,赵丹,蒋丽艳等.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J].医学教育,2009,38(2):114-115
[2] 卜宁,陶思源.实施“三高”教学,创建“微生物实验”课程新体系[J].微生物通报,2006,33 (1):169-170
[3] 祖美霞.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3:19-20
作者单位:510180 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广州卫生学校
临床微生物学是检验医学中重要亚专业之一,对感染性疾病进行诊断,密切结合临床提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快速诊断是微生物检验的发展方向大纲,虽然经多年的研究和改进,检验的微量化和自动化已普及,自动鉴定检测项目已基本涵盖临床常见病原菌的检测需要,但仍不能满足临床要求;具体要在改进细菌检验的工作模式中解决,需重视原始标本的涂片、染色、药敏等基础检查,因此,为适应医院的发展,提高微生物实验课学生的基础技能很重要。
1 重视基础技能实验课
微生物学是一门临床联系密切、实践性强的学科,微生物学基础实验为深入学习微生物学及相关学科奠定了基础。实验教学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分析问题、实验设计等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验技能的重要学习过程[1]。实验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都有很深的体会,搞好实验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微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加强对课堂教学理论内容的理解与体会,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实验操作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今后从事微生物学的相关工作和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实验教学除了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验证相关规律外,还能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没有微生物学基础实验课也就没有良好的现代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
2 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M改变以教师示教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验课教学一般由带教老师准备材料,并提供实验步骤,学生对实验认识不深。因此,必须为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思考和创新的机会,变“被动式”实验为“主动式”实验,将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的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因此,带教老师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尽量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同时,实验教学里教师先示范操作的过程中,可将整个操作分解成若干个小单元,并明确告诉学生每个操作的“关键点”所在,强调实验要观察的重点,并且采用随时抽查学生进行考核,这部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
3 结合实际,充实实验课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介绍,使学生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与实验技术,同时引导学生从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发展,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微生物学的实验操作技术的训练,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增加实验内容,如饮用水的细菌学培养、常见化脓性细菌的检验等一些实验。同时,还应注意跟踪学科前沿发展动态,结合实际,及时、准确地吸收最新的知识增长点,安排相关的实验,如引起非典流行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而这种新病毒以前没有在人体或动物体内发现过,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一种病原体;它主要侵犯呼吸系统,标本可经通过用细胞培养分离、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进行鉴别。介绍这些内容,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这些疾病的了解,又能够激发他们解决医学难题的迫切愿望。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很多实验的操作过程简单,但若不认真准备,容易出现错误结果,因此,可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可给出一份模拟标本,让学生自己依据已学理论知识,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从准备培养基开始,进行各项鉴定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好每个实验步骤及结果,最后写出综合性实验报告。学生收到标本后,按“培养基准备→细菌涂片、染色、镜检→初步鉴定结果→分离纯细菌→鉴定细菌(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药敏试验)→报告结果”等临床常规步骤进行独立操作,完成各个项目。老师应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要对每个环节进行检查,并随时提问题。学生在操作中若遇问题可讨论、查询相关资料及文献或与老师交流等,此时老师只能引导,不作解答。整个实验基本上在课内完成,但时间较有弹性。因为有时需要课前作些准备、课后看结果等。由于实验从准备到结束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均需自己设法解决,有时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加深了对实验理解和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3]。
参考文献
[1] 宋波,赵丹,蒋丽艳等.微生物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几点体会[J].医学教育,2009,38(2):114-115
[2] 卜宁,陶思源.实施“三高”教学,创建“微生物实验”课程新体系[J].微生物通报,2006,33 (1):169-170
[3] 祖美霞.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3:19-20
作者单位:510180 广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广州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