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该文分析了计算机导论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844-02
《计算机导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新生入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要全面、概括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有所了解。计算机导论的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加深理解理论课的各个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1 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计算机导论”课程的理论课程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计算机概念,涉及内容包括各种计算机术语、硬件原理、软件工具、软件编程甚至算法等。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加深理论课程的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验课并未很好的结合,没能达到预期目标。
1)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实验课主要让学生练习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且局限于Windows XP系统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应用和简单的网络配置等。不能体现计算机科学的新技术、新发展。
2)学生来源不同,对计算机认知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然而目前的教学模式却是采用统一授课的方法。相同的实验内容,对基础好的同学,实验内容显得过于简单、枯燥,很难激发兴趣。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实验内容则显得过多、实验进度过快,他们很难适应,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3)教学模式仍然多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实验项目设置大都是验证为主,且由单人完成,缺乏对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人际沟通能力未能得到培养与提高。
2 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各校在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并不相同,而且计算机导论课程实验教程也并不多见,我们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本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思想,增加了许多新的实验项目,并在实验指导书中增加了实验原理的讲解,给出大量图例,指导学生完成基础操作。针对每个实验项目,分设验证性、提高性、综合设计等不同层次的题目,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不必千篇一律。
具体实验项目包括:Windows系统操作、Word字处理软件使用、PowerPonit演示文稿软件使用、DOS命令操作、网络配置与连接、Scratch编程、简单C语言程序设计、简单Html语言文本编辑、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等。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安排了数据结构实验、数据库实验等。
2.2 教学方式的改革
2.1.1 分层的实验模式
针对学生生源差异很大的特点,我们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操作能力较弱的同学,鼓励他们自己在课外上机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给出指导建议,让学生自学C语言程序设计或网页制作等。针对具体实验项目,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不必千篇一律。
2.2.2 分组实验
为突出合作意识的培养,我们鼓励学生自由组合为小组。对于一些设计类的实验项目,由小组共同讨论、完成。这样同组成员可以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分组实验还可以采用“差异分组”,让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操作能力较弱的同学。由于目前的实验大多是一位或两位教师指导实验,在实验课上往往不能解决所有同学的问题,采用“差异分组”的形式,不仅减轻了老师的压力,还使“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
2.2.3 改变传统的实验报告模式
在过去,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都要提交统一格式、统一要求的实验报告。报告形式刻板,不仅难于体现学生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还滋生了很多的抄袭现象。在近几年的实验中,我们改变了实验报告的内容和形式。根据计算机导论课程的特点,以作品、大作业、实践报告等形式来反映学生的实验结果。如Office软件操作实验,只需让学生编辑自己个人的word文档或ppt文档,让学生写出软件的使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或写一篇自我介绍,列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来希望从事的专业方向等内容。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抄袭现象。
2.2.4 充分利用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时代,最便捷、最实用的信息交流平台莫过于计算机网络。我们借助于学校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E_mail、聊天工具等形式,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教师可以随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授课信息、方便的批改作业。通过留言板、E_mail、聊天工具等,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采用这样的形式,教师可以及时的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的沟通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5 完善的考核方式与激励措施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而非获取考试的分数。实验教学的考核形式也应当体现这样的思想。我校已经改变了以往将实验考核成绩计入理论课期末总评的形式,将实验课单独进行考核。考核包括:平时出勤、实验报告、作品、期末上机考核等几个部分。为了更进一步鼓励学生加强实践操作,我们还对学生的实验作品进行挑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高质量的作品,在期末总评中还可以加分。学生的创作才能通过多种形式得以展现和肯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提高了应用计算机的综合能力,达到了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
3 结论
计算机导论在整个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还要不断地调整与更新,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兆豪,张朝昆,李朝辉,等. 基于案例和合作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0(21):142-146.
[2] 刘菲.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科学创新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14): 104-106.
[3] 王樱,蒋瀚洋. 新形式下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19):5391-5392.
关键词:计算机导论;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08-1844-02
《计算机导论》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新生入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不仅要全面、概括地介绍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本专业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有所了解。计算机导论的实验教学是该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学生不仅可以加深理解理论课的各个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1 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计算机导论”课程的理论课程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计算机概念,涉及内容包括各种计算机术语、硬件原理、软件工具、软件编程甚至算法等。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加深理论课程的理解。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验课并未很好的结合,没能达到预期目标。
1)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实验课主要让学生练习一些工具软件的使用,且局限于Windows XP系统操作、office办公软件应用和简单的网络配置等。不能体现计算机科学的新技术、新发展。
2)学生来源不同,对计算机认知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然而目前的教学模式却是采用统一授课的方法。相同的实验内容,对基础好的同学,实验内容显得过于简单、枯燥,很难激发兴趣。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实验内容则显得过多、实验进度过快,他们很难适应,进而产生畏难情绪,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3)教学模式仍然多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实验项目设置大都是验证为主,且由单人完成,缺乏对学生工程能力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人际沟通能力未能得到培养与提高。
2 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各校在实验教学的课时安排并不相同,而且计算机导论课程实验教程也并不多见,我们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本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思想,增加了许多新的实验项目,并在实验指导书中增加了实验原理的讲解,给出大量图例,指导学生完成基础操作。针对每个实验项目,分设验证性、提高性、综合设计等不同层次的题目,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不必千篇一律。
具体实验项目包括:Windows系统操作、Word字处理软件使用、PowerPonit演示文稿软件使用、DOS命令操作、网络配置与连接、Scratch编程、简单C语言程序设计、简单Html语言文本编辑、常用工具软件的安装与卸载等。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还安排了数据结构实验、数据库实验等。
2.2 教学方式的改革
2.1.1 分层的实验模式
针对学生生源差异很大的特点,我们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操作能力较弱的同学,鼓励他们自己在课外上机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给出指导建议,让学生自学C语言程序设计或网页制作等。针对具体实验项目,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不必千篇一律。
2.2.2 分组实验
为突出合作意识的培养,我们鼓励学生自由组合为小组。对于一些设计类的实验项目,由小组共同讨论、完成。这样同组成员可以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分组实验还可以采用“差异分组”,让操作能力较强的同学帮助操作能力较弱的同学。由于目前的实验大多是一位或两位教师指导实验,在实验课上往往不能解决所有同学的问题,采用“差异分组”的形式,不仅减轻了老师的压力,还使“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得到帮助。
2.2.3 改变传统的实验报告模式
在过去,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都要提交统一格式、统一要求的实验报告。报告形式刻板,不仅难于体现学生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还滋生了很多的抄袭现象。在近几年的实验中,我们改变了实验报告的内容和形式。根据计算机导论课程的特点,以作品、大作业、实践报告等形式来反映学生的实验结果。如Office软件操作实验,只需让学生编辑自己个人的word文档或ppt文档,让学生写出软件的使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问题,或写一篇自我介绍,列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将来希望从事的专业方向等内容。这样可以很好的避免抄袭现象。
2.2.4 充分利用开放的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时代,最便捷、最实用的信息交流平台莫过于计算机网络。我们借助于学校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E_mail、聊天工具等形式,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联系。教师可以随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授课信息、方便的批改作业。通过留言板、E_mail、聊天工具等,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疑问。采用这样的形式,教师可以及时的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不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丰富的教学资源、灵活的沟通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2.5 完善的考核方式与激励措施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而非获取考试的分数。实验教学的考核形式也应当体现这样的思想。我校已经改变了以往将实验考核成绩计入理论课期末总评的形式,将实验课单独进行考核。考核包括:平时出勤、实验报告、作品、期末上机考核等几个部分。为了更进一步鼓励学生加强实践操作,我们还对学生的实验作品进行挑选,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高质量的作品,在期末总评中还可以加分。学生的创作才能通过多种形式得以展现和肯定,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的热情,提高了应用计算机的综合能力,达到了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
3 结论
计算机导论在整个计算机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发展,计算机导论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方式还要不断地调整与更新,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兆豪,张朝昆,李朝辉,等. 基于案例和合作的计算机科学导论实验教学[J].计算机教育,2010(21):142-146.
[2] 刘菲.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科学创新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14): 104-106.
[3] 王樱,蒋瀚洋. 新形式下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 (19):5391-5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