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的信息化建设

来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uxx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响应国家关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分析化学实验课程组结合自身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互联网+教育”为思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不断完善教学手段,积极建设了新型信息化平台,带给学生更加便捷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具体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一些改革举措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效,为高校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其他文献
二叠系茅口组热液白云岩储层是近几年四川盆地勘探的热点领域,受到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影响,热液活动在茅口组白云岩中十分普遍,但对于热液如何影响白云岩储层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基于野外观测、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地球化学分析,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①根据宏观产状,茅口组白云岩可分为层状白云岩和斑块状白云岩,层状白云岩是主要的类型。根据微观结构,层状白云岩可进一步分为粉-细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斑块状白云岩则由中-粗晶白云石组成。②细-中晶白云岩多呈斑块状分布在粉-细晶白云岩中,具明显的不等
近年来地理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使得社会对应用型GIS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这就对高校GIS软件应用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目前GIS软件应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解决GIS问题的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项目式教学法的"GIS软件应用"教学方法,将原本"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四阶段"项目式"学习,从教师主导教学逐步转变为学生自主分析与解决问题。实践表明,该教学方法可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元坝7井在茅口组钻遇台缘浅滩储层并获得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油气勘探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为进一步落实台缘浅滩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根据该区地质地震综合解释成果,构建了与野外实际地层参数相近的三维台缘浅滩储层物理模型。按照实际地震资料采集与处理流程对模型进行了实验室物理模型数据采集与处理,得到了与实际野外地震响应特征相符的物理模拟数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及其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针对台缘浅滩储层基于大时窗的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不能准确刻画沉积微相的变化,而依据地质模型精细解释
在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实验教学环节中以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以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生物技术实验课为例进行教学探索。基于科研活动的内在逻辑规律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计了由浅入深、具有内在联系的立体网状实验内容体系,线上线下混合分层次教学模式和全过程多维度的评价方式。通过点单学习、自主设计、自主实验、开放研究等多种方式,解决对不同背景、层次和科研方向的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维训练不足的问题,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学体系、训练科
塔里木盆地塔深6井揭示了奥陶系蓬莱坝组发育一定厚度的硅质岩储层,其储层发育特征与油气储集性能是当前研究焦点之一.基于岩性、电性响应特征,开展了详细的岩心观察描述、X
分析了数据结构实验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国内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现状,提出了多层次、立体化、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数据结构实验金课建设的方案,介绍了数据结构实验教学的整体体系结构,设计了分层次的实验教学目标、内容,围绕线上验证型、设计型和线下应用性探究式综合创新型实验3大部分并以在线实验平台为辅助教学手段,采取线上实时答疑、论坛答疑以及线下“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应用性综合创新实验的教学模式等具体教学改革措施,引入了全过程的综合考核评价机制、良性的教学反馈机制。该方案已应用于实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协同办公软件功能日益强大,逐渐被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选用。在此背景下,使用成熟商用协同办公软件开发实验室管理业务,可合理利用企业已有资源、缩短开发周期、节省开发成本。通过研究使用致远A8+协同办公软件应用制定平台开发分析测试中心任务管理应用,根据业务需求自定义开发满足实验室要求管理应用的方法。该方法既可实现日常分析检测任务的管理,亦可对分析测试中心运行状况实时监控,取得了很好的使用效果。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针对川西XC地区的致密砂岩裂缝预测,研究并形成了一套基于地震叠前与叠后多属性融合的裂缝地震预测方法.将裂缝分成地震可识别的大尺度裂缝与地震难以识别的小尺度裂缝,首先
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贵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从人才培养环境、培养内容、培养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系列改革。强调多学科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坚持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教学与科研、教学与思政、教学与竞赛相结合的5结合原则,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元立体式”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努力实现对医学生强化基础、提高综合、训练实践、拓展思维、启发创新的多元化、立体式培养。
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和DVS3D虚拟现实实践教学系统为载体,以机械工程类理论课程群为基础,根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结构和“新工科”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拓展实验教学内容、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形成“基础→专业→创新”3层次递进式、物理空间实践教学与虚拟空间仿真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践课程群,构建多维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基于网络的开放性,以课程群为依托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对实现高成本高价值的仪器设备操作和结构复杂的拆装实验等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对提高学生应用现代技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