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龙旭:大国铸“剑”人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a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肖龙旭科研近照 ■ 苑新景摄

  肖龙旭算是一个新闻人物,作为我国著名的导弹专家,他没少出现在媒体上。但近距离采访,笔者却发现了一丝不同——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他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头发有些乱蓬蓬的。
  然而,正是这位看似不修边幅的军人却在31岁时,就统领一支规模庞大的“科研集团军”,多次立功受奖。更牛的是,他的科研生涯屡创第一,先后荣获首届发明创业特等奖、首届国家创新争先奖章、首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
  去年,火箭军研究院研究员肖龙旭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科研创新就是要聚焦实战需要,提高导弹武器作战运用的极限。只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才能真正提高武器装备战斗力。”

紧盯战场,科研征途无禁区


  肖龙旭清楚地记得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的第35个生日。那天,年轻而又神秘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一次雄姿英发地踏上“神州第一街”,接受祖国人民的检阅。
  此时的肖龙旭刚从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导弹专业毕业,被分配到某研究所不久,他没有想到将来有一天他能在共和国导弹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一次参加某型号导弹试验发射任务,指挥员下达“占领阵地”口令后,发射车还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程序才能点火,发射准备时间较长。肖龙旭当时就萌生了缩短导弹发射准备时间的想法。经过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演,他提出一种全新制导控制方法。那年,他刚刚30岁。
  实现该技术需要改造弹上控制系统和地面测发控系统。对此,许多人不理解,不少专家也认为有风险。面对巨大压力,他咬定青山、迎难而上。在首长和机关支持下,该项目被军委批准立项,并被列为全军重点项目。
  “创新要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年轻的肖龙旭带领科研团队最终创造了奇迹。这一成果也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某项技术是各军事大国追逐超越的一个科技制高点,涉及专业学科多、技术难度大。20世纪90年代开始,肖龙旭决心闖一闯这个“禁区”——这项研究要改造导弹控制系统软件,在导弹的“大脑”上做手术,难度高、风险大。
  “创新必然会有失败的风险。我既然是搞导弹技术的,就要敢于攻克那些制约武器战斗力提升的难题。”肖龙旭下定攻坚决心。10余年间,他带领团队连续开展专项研究,实现了导弹武器技术的重大创新,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某型导弹经飞行验证并定型列装,作战性能实现质的飞跃。

勇于担当,作战运用求极限


  作为知名导弹专家,肖龙旭先后20余次担任重大军事任务技术负责人,被誉为“中军帐”里的首席专家。
  那年,一枚导弹在实弹发射前推进剂加注溢出引发燃烧。这枚弹到底能不能打?现场气氛异常紧张。
  年轻的肖龙旭站了出来,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指挥部首长说:“给你15分钟,能不能打,用数据说话,说出明确的意见!”
  15分钟后,肖龙旭和助手带领部队负责测算的十几名同志手工计算了上百个数据,给出计算结果,向首长报告:“可以打!”随即,导弹腾空而起,成功发射,命中目标!
  如果说,敢于负责是肖龙旭的性格底色,那么追求卓越就是肖龙旭的科研品格。
  某项重大任务实现难度被概括为“三超”——超海拔、超机动距离、超性能保持期,按照使用流程和确保成功的要求,某型导弹在实战状态下超长距离机动后,应该进行测试分解,全面检查总装后再发射。肖龙旭和课题组分析研究后,提出在“三超”状态下遂行发射任务的保障方案,一举开辟了该型武器作战运用新模式。
  2006年以来,肖龙旭牵头主持某新型导弹武器系统立项综合论证项目。他坚决落实上级要求,充分发挥军方主导作用,带领型号队伍刻苦攻关,论证提出导弹武器系统战标体系及要求,为火箭军武器装备性能及实战能力的跨代跃升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肖龙旭的科研字典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某系统方案评审前,肖龙旭经过研究,认为某重要战标值可优化,并用令人折服的技术方案,打消了研发部门的疑虑。经过优化,该型导弹已定型列装。据专家介绍,该型导弹与同弹径导弹相比,作战性能显著提升,在导弹武器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正是凭着这股劲头,一个个大胆设想变成现实,一枚枚新型“长剑”装备部队,为战略导弹部队战斗力跃升插上腾飞的翅膀。

甘当人梯,引领团队共登顶


  肖龙旭常说:“科研创新,离不开一个‘拼’字。”  加班加点,是他的工作常态。一次,为突破某项技术,他整整8个月昼夜苦战,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为提高导弹作战性能,他和战友们跑遍相关的科研院所,仅搜集的资料就盛满3个大书柜,技术报告堆起来足有1米多高。有一年,他赶写某系统改进方案报告,连续数十个小时没睡觉,完成10多万字的报告后,平时视力极佳的他,只感到眼前一片模糊……
  尊重人,团结人,彼此欣赏,双赢共进,这是肖龙旭的科研协作逻辑。
  “我们这个团队很优秀,获得了首届军队科技创新群体奖,团队的战斗精神和科研攻关能力都很强,与相关部门和专业院所的合作也很紧密。”2018年,在一次接受媒体访谈时,肖龙旭谈道:“科研院所和工业部门,共同来研究和交流的很多。一旦有些方面觉得可行的时候,我们通过论证,然后深入做分析、实验、验证和考核,最终推动科研成果武器化,提升装备的实战能力。”
  在肖龙旭带领科研团队披荆斩棘的过程中,“尖子”效应迸发得格外明显。
  “肖总不仅在科研上做榜样,更善于激发大家去创造。”肖龙旭指导的20多名博士和硕士中,不少已成长为学科带头人。他注重把参与科研任务作为培养
  人才的最好机会,仅在某项任务攻关中,就培养技术骨干26名,其中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4名,火箭军导弹专家5名,8人被聘为硕士、博士生导师。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从导弹武器来讲,就是要实现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性能进一步提升,唯有不断突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有效打击和高效毁伤。”这是肖龙旭对于创新的理解,也是他的团队始终坚持的创新理念。
  如今,在肖龙旭的带动下,一大批优秀人才集智冲锋在装备技术创新最前沿,以矢志创新跨越的精神状态托举国之重器、护卫祖国天疆。
其他文献
走進山西省长治立新正骨医院综合大楼内,可以看见大厅内悬挂着不同类别的锦旗、荣誉牌匾。常立新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者,1999年1月至今还担任长治市政协委员;2017年3月当选为长治市人大代表,也是2011年“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  1988年,常立新创立了山西省长治立新正骨医院,并担任院长职务。在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来,他带领着一群同样怀揣梦想的从医者,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任
期刊
2017年至2019年,按吨煤600元每吨计算,同比分别多回收煤炭资源28.8万吨、40.32万吨、19.3万吨,分别产生经济效益17280万元、24192万元、11602万元。这组数据是潞安集团古城煤矿自2016年10月实施松软煤层综放工作面柔模混凝土沿空留巷技术以来的“经济账单”。简单数据的背后是该矿让煤炭“颗粒归仓”的技术突破,更是该矿贯彻落实集约高效的新实践。   “古城煤矿工作面回采中上
期刊
谭振龙(左)与宁夏农林科学院专家一起查看小麦匀播机的效果。■ 资料图  驾驶舱没有司机,多道工序一次完成,自动拢起的田垄整齐均匀,每千米误差控制在两厘米内。  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智慧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这台安装了北斗导航设备的小麦匀播机赚足了眼球。  同样惹人注目的还有一位拄着拐杖的中年男子。匀播机工作的地方就在他的伊禾农机作业服务有限公司。  男子名叫谭振龙,附近十里八乡的农机手们都称呼他为“谭
期刊
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着力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及中试基地,着力培育一批高科技领军企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我省首次明确提出“111”创新工程。  时隔不久,3月27日,全省科学技术大会隆重召开,会场门口摆放的“111”创新工程图板引人注目,一组看似无奇的图表数字更是让人振奋。很多人都明白,在这图表数字背后,蕴含着创新驱动的山西方案,昭示着山西从煤炭大省迈向科技强省的雄心与韬略。集中力量
期刊
“这种‘移动冷库’能让果蔬跨越千山万水仍新鲜如初,产品品质更优、销路更广,企业发展未来可期!”3月19日,正在指挥加快生产的石林禾泽蔬菜速冻加工厂总经理冯建国,从手机上收到“云南铁路首次采用蓄冷保温箱抢运援鄂物资”的消息,这让他欣喜不已。   云南省是高原水果和蔬菜的重要生产基地,不少高原特色农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随着全国复工复产步伐加快,老百姓对高品质农产品和食品消费日趋旺盛,这对冷链运输需求十
期刊
卢世璧院士■ 资料图卢世璧(1930年7月~2020年3月28日),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骨科泰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1 拳拳从医抱国心,珍重留为家国用  “身祗此身要珍重留为家国用,学需便学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在20世纪30年代那个风雨飘
期刊
3月19日,科技部网站公布《科技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批准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點实验室建设运行,意在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期刊
医生和病人其实是生死之交。  哪里的患者需要我,我就在哪里。  我的研究是为了病人,我不申请专利。  奔赴灾区一线,这是任务,这也是需要。  院士是一种终身的荣誉,更是一份光荣的职责。  人类的疾病种类随着时代的变化在发生改變,医学上的治疗方法也必须适应改变并随之做出改变。  临床难题是科研创新的源泉,成果转化是临床提高的根本。  为了事业,为了党交给的任务,我们为病人服务,最主要的宗旨就是毛主席
期刊
“仁心仁术,医之灵魂”是骨科名医卢世璧院士一生最朴素的信仰。学医,源自他从小耳濡目染父亲治病救人的情景。   他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他的父亲卢永春是我国治疗肺结核病的先驱。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让穷苦人能够看得起病,他在北京郊区开了一家卢永春平民医院,义务救治过许多贫困病人。很多年后,卢世璧回忆道:“在我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很多个年三十的晚上父亲都不在家,常常一个电话接受出诊,或者在病房里头不回来
期刊
拉斯·昂薩格,挪威出生的美国化学家。他因发现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一般关系,提出了倒易关系而获得1968年诺贝尔化学奖。   拉斯·昂萨格1903年出生于挪威奥斯陆。1925年,他取得挪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学位,并前往欧洲物理化学研究的中心——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从事电解质溶液的研究。1928年,昂萨格转往美国,开始在霍普金斯大学担任教职。1929年,由于教学成绩欠佳,昂萨格被霍普金斯大学解聘,被迫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