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找寻创意成长的密码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f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孩子找寻创意成长的密码黄积才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种独特的成长,一种卓越的成长。教育要为孩子的独特成长和卓越成长提供帮扶服务,起到促进作用。孩子们的成长又是一种自内而外,自动、自觉、自选和自为的成长,教育就要为每个孩子找到一条适合自己成长的路径,让孩子在那条仅属于他(她)个人的成长路径上主动、能动、创意地成长。
  每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独特的心灵,每一个心灵都有一扇窗。打开它,照耀它,需要心灵的创意。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长的可能性,让孩子有灵性地成长,并成长为有灵性有智慧的人。
  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地方,因为孩子的成长是独特而且卓越的,因而又是一种创意的成长。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就是要为每个孩子找寻到最有创意的成长密码。值得高兴的是,我们的很多学校就拥有这种教育智慧。比如,有的学校为孩子设定的创意成长密码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善良可以使人的心灵更纯净,与人为善,可以开启人生的美好旅途,并在人生旅途中寻找道德的高地,发现并闪耀人性的光辉;有的学校为孩子设定的创意成长密码是做一个美好的人——美好天然成,天然成美好,这类美好教育给学生展示了一种美好生活方式的预期,促使每一个孩子都去追寻可实现的美好未来:有的学校为孩子设定的创意成长密码是做一个幸福的人——幸福理念引领学生成长,让学生学会幸福,为学生找到一种本真的、有人生幸福意义的生命归属感觉:有的学校为孩子设定的创意成长密码是做个有长处的人——每个孩子都是有长处的,每个人都是以长处立身处世致远的,孩子的长处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孩子创意成长逻辑起点:有的学校为孩子设定的创意成长密码是做一个和善的人——和为贵,善为本,行和善之道,至远至善,和善密码是引领孩子们幸福成长、和行天下、和善天下的大智慧。
  善良是孩子内在的品性,美好是孩子的向往,幸福是孩子的追求,长处是孩子天生就有的,和善是孩子们都想拥有的品质。这是多么有智慧的密码设定!它的智慧在于所设定的成长密码,都是孩子很容易就能找到的,都是孩子生来就拥有的。这个密码设定,其实是师生之间的一种共同生活愿景的约定,这个约定是为孩子的创意成长巧妙设计的一个机制,起着指引、促进及约束的作用。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其他文献
初读《魅力语文教师的修炼》书名,深感高深,觉得自己与之有距离,遥不可及。进一步细读,发现文中主要记录了宋运来老师在教学一线摸爬滚打一路走来的实践与感思,语言质朴,极具感染力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科学化的经营管理手段在医院的发展中显得尤其重要,而医院文化建设又正是医院科学化管理的具体体现,并且在医院的发
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收缩痛的护理。方法选择24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120例应用刮痧腰骶部的方法,对照组120例应用硬膜外止痛泵。
通过对异位妊娠误诊为宫内孕的原因分析,找出终止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是行人工流产,并对乡(镇)医疗服务机构的医疗卫生工作提出可行的指导性建议。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会议
根据理论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找出的煤层纵波场和转换波场与煤层裂隙状态变化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综合使用纵波和转换波检测煤层裂隙的可行方法,对有效开展转换波法地震勘探
目的分析孕期糖化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间至该院体检且40名例糖耐量正常的孕妇作为参考对象并命名为对照组,再将同时期接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贾志敏老师新作《课堂的记忆》,讲了三个曾发生在课堂上的小故事:一是作者小时候,读10个生字,读错3个,还得到老师的表扬;二是作者当老师,行“不言之教”,用感动的泪水夸赞声情并茂朗
英国《泰晤士报》(教育副刊,1997年)曾用带有调侃性的语气说:“你是否士气低落、精神压抑,感到自己为社会病症承担了不公正的指责?如果是,那你肯定是教师。”  教师出现职业倦怠后,常感到工作没意义、没价值,工作目标渺茫,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渐感焦虑与烦恼,有无助感,缺乏工作自信,缺乏进取心,工作中易躲避困难,敷衍应付,甚至年纪轻轻就盼望早日退休或者找机会“跳槽”。这些表现已对教师的身心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