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的中医治疗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ullov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听过盗汗,而且常常是在西医的结核等疾病中听闻。不过事实上,它却是中医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的特点,可谓十分贴切。
  对盗汗,中医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指睡觉,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症。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此名,中医认为,盗汗多为阴虚所致(西医则多见于结核病)。
  盗汗患者,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汗量相差很大。
  汗出有轻重
  根据盗汗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盗汗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种。
  轻型盗汗
  在入睡已深、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出汗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 中型盗汗
  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患者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 重型盗汗
  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液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汗液可在席子或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患者,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性质分2性
  ◇ 生理性盗汗
  多见于小儿。小儿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被子盖得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
  ◇ 病理性盗汗
  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
  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有一点要注意,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
  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家长,应仔细观察小儿,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治疗需辨证
  盗汗多分为心血不足及阴虚火旺两型。
  ◇ 心血不足
  患者常表现为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心悸少寐,面色少华,气短神疲。舌淡苔薄,脉虚。治宜补血养心敛汗,可选用养心汤:酸枣仁、夜交藤、黄芪各30克,白芍、生地、党参各20克,合欢花、当归、茯神各15克,柏子仁、远志、麦冬各12克,鹿角胶10克,龟板胶、甘草各6克,黄连3克,水煎服。也可口服安神丸、归脾丸。
  阴虚火旺
  往往出现潮热盗汗,虚烦少寐,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女子月经不调,男子梦遗。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宜滋阴降火,可选用滋阴汤:黄芪30克,桑葚、生地、熟地各20克,黄精、沙参、麦冬、当归、旱莲草各15克,天冬、玉竹、竹叶各12克,黄柏、黄芩各10克,甘草6克,黄连3克,水煎服。也可口服知柏丸、珍珠丸。
  较为常见的汗证,除了盗汗以外,还有自汗。患者醒着时也时有汗出,动一动出汗就更厉害。在现代医学中,甲亢、风湿热、休克、结核、低血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病均可引起出汗异常。
  对于自汗的中医辨证调理,分为3种证型:营卫不和、肺脾不足及热滞于内。
  营卫不和
  患者常常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常见于表虚之人而冒风受寒,或经常失眠者,遇情绪波动则汗出加重。脉缓,苔薄白。治宜调和营卫,可选用调和汤:桂枝、黄芩、白芷、柴胡、陈皮、半夏、防风各12克,白术、茯苓、葛根各15克,白芍20克,黄芪、党参、丹参各30克,生姜3片,大枣5枚,炙甘草10克,水煎服。也可口服建中丸、玉屏风散(颗粒)。
  ◇ 肺脾不足
  患者常常汗出恶风,平素易感冒,面白,疲乏,气短,活动后汗出较甚。舌质淡,脉细弱。针对此证,相应宜补益脾肺,益气固表,可以选用补益固表汤:黄芪60克,白术、灵芝、莲子、扁豆、黄精、茯苓各15克,丹参、百合、枸杞子、龙眼肉各20克,玉竹、防风各12克,熟地、党参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也可口服参茯丸、参蛤丸。
  ◇ 热滞于内
  患者常表现为蒸蒸汗出,口渴喜冷饮,面赤颧热,烦躁不安,或兼有发热,肢节疼痛,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洪大。治宜清泄内热,可选用清化汤:双花、连翘、石膏各30克,公英、生地各20克,菊花、元参、地丁、知母各15克,竹叶、桑叶、黄芩、黄柏、丹皮各12克,黄连、莲子心、炙甘草各10克,水煎服。也可口服热炎宁、败毒丸。
  【编后】
  除以上数方外,还可试用以下简便的单方:
  1.糯稻根30克,煎水分2次温服。
  2.五指毛桃根20克,五倍子9克,地骨皮(枸杞根皮)15克,水煎分2次温服。
  3.麻黄根9克,黄芪15克,浮小麦20克,水煎分2次温服。
其他文献
我今年86岁,每年都要患肺部感染几次,痰多、咳嗽,我担心发展成肺炎危及生命.请问我可不可以打肺炎疫苗?我还患有过敏性鼻炎,打这种疫苗有无危险?如何才能避免肺部感染?
本刊今年第3期刊发《3大心血管常见疾病防治指南》一文后,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大家尤其对文中提到的反式脂肪酸的正确摄入极为关注。应读者要求,我们特别约请钟凯博士撰文,详细
有些老年朋友习惯在天冷时穿着保暖衣甚至毛衣睡觉,尤其是午睡,其实这样做很不利于健康。人在睡眠时心脏跳动次数减少,肌肉的反射运动和紧张减弱,如果和衣而卧或是穿得太多睡觉,会
清华大学近日宣布,该校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揭示老年性痴呆致病蛋白酶的精细三维结构,这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
本文主要通过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对中职教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的思考,并对提高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中职学校计算机专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中,由外周动脉阻塞引起的慢性下肢动脉缺血发生率为17%~20%,其中截肢率超过5%;若是吸烟或合并糖尿病,截肢率竟然超过20%!为了普及周围血管疾病的知识,加
今年6月,我患感冒后出现咽喉疼痛,发热,做尿常规发现潜血3个+,蛋白+,到社区医院就诊,医生说我可能患了IgA肾病,请问,IgA肾病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该做什么检查来确诊?
小贴士:中老年骨病主要是由于各种寒症加之劳累及肝肾不足引起。常见中老年骨病包括: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腰椎病、肩周炎、骨
郭剑华,重庆市中医骨科医院软伤病区主任中医师。全国百名中医药优秀科普专家之一,全国第三、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发表论文60余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长期便秘不仅让人很难受,生活质量下降,更会严重危害健康.便秘会诱发痔疮、肛裂,损害肝功能,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