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专数学练习,通常包括课堂练习、课后练习和常规的测试等。无论是课堂练习、课后练习还是单元测试,均是学生个体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反馈,是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发展性教学评价是在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以目标意识、师生双主体意识、情感意识、反馈意识和教学基本功为依据,采用教学、可行的技术和方法,对课堂教学现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一种评价方式。
1 习题设计等级化,为评价提供合适的素材
对于书本上的练习题和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可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A、B、C三类分层练习题。A类是必修题,题目与教材中的示例接近,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B类是简单的综合题,题目条件稍复杂,既有保证学生掌握“双基”和稍高要求的练习题,也有部分综合性强或含有一定解题技巧、探求最佳解法的练习,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做,其余学生选做;C类是以灵活运用为主的综合题,涉及知识面较宽,解题方法具有一定技巧,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选做。针对中专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配以激励机制,如争当解题小能手,做老师的小助手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归因分类能力,评价内容具体化
对于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笔者采用“做”“批”“改”“析”4步训练法。“做”是指学生第一次接触该份训练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批”是指学生完成练习后自行对照后面的答案,用红笔批阅,这是学生第二次浏览该份训练题,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改”是学生自己就作业问题进行归因分类,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从错题中总结经验,并对正确的解题方法加以巩固,从而加深对该份训练题的理解;对于教师已经批改的作业题,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改”和“析”上,实现反省和自检。
对于阶段性测试,教师批改后可统计出各题的出错人数与得分情况,以衡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讲评时,教师可先公布答案而暂不作分析,让学生自行分析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寻找错误原因并归纳出解题方法或思路。可分组研讨或寻求教师指引。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修改情况,对得分率较低的题进行分析讲评,使学生从自我改正、分组讨论、听教师讲评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要领和方法。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把题目变形,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并从中找出更简洁的解答方法,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
引导学生利用笔记本来建立个人练习错题卡,对练习中的错误进行归因分类。学生通过建立错题卡,学会把知识进行分类,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发现问题之所在,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弥补不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完成一个小单元的教学后,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正或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次实施教学方案。这样多次循环反复,教师自身的素质及能力也可得到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3 学生真正参与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回答问题为荣,更以能提出问题为荣。当结束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课程时,可适当抽出一到两节课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总结出该单元的知识点,或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解题比赛,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他们认为较难的题目。教师甚至可放手让学生自编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可行的开放性或探索性题,并从小组中派一位代表上台做“老师”,讲授解题方法。每组解题结束后,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同组的其余学生则负责对其他组的代表评分,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课后调查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这种复习形式比单纯教师总结、学生动手解题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即使是后进生也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尝到一种“我也行”的成功体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4 改革练习题命题模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表明,当从事某种活动时,如果遇到挫折或困难,其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如此。教师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命题方法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在通过课本习题、习题集习题练习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相互命题,通过学生的命题,加强练习和指导。这样,学生一方面将对数学的学习收获渗透到练习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体会或遇到的困难,创生新的习题,以帮助学生集体吸取教训,共同提高技能。练习题的命题方法很多:1)通过网络尝试让学生命题,这样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和练习数学习题的积极性;2)让学生设计习题模式,发挥想象创造力;3)让学生相互出题,共同促进,整体提高。
1 习题设计等级化,为评价提供合适的素材
对于书本上的练习题和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可根据课程标准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A、B、C三类分层练习题。A类是必修题,题目与教材中的示例接近,着重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B类是简单的综合题,题目条件稍复杂,既有保证学生掌握“双基”和稍高要求的练习题,也有部分综合性强或含有一定解题技巧、探求最佳解法的练习,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做,其余学生选做;C类是以灵活运用为主的综合题,涉及知识面较宽,解题方法具有一定技巧,着重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适合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选做。针对中专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配以激励机制,如争当解题小能手,做老师的小助手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培养学生对错题的归因分类能力,评价内容具体化
对于教学辅导材料上的同步训练题,笔者采用“做”“批”“改”“析”4步训练法。“做”是指学生第一次接触该份训练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答题;“批”是指学生完成练习后自行对照后面的答案,用红笔批阅,这是学生第二次浏览该份训练题,学习积极性强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改”是学生自己就作业问题进行归因分类,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从错题中总结经验,并对正确的解题方法加以巩固,从而加深对该份训练题的理解;对于教师已经批改的作业题,要求学生把重点放在“改”和“析”上,实现反省和自检。
对于阶段性测试,教师批改后可统计出各题的出错人数与得分情况,以衡量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讲评时,教师可先公布答案而暂不作分析,让学生自行分析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寻找错误原因并归纳出解题方法或思路。可分组研讨或寻求教师指引。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修改情况,对得分率较低的题进行分析讲评,使学生从自我改正、分组讨论、听教师讲评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要领和方法。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尝试把题目变形,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并从中找出更简洁的解答方法,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
引导学生利用笔记本来建立个人练习错题卡,对练习中的错误进行归因分类。学生通过建立错题卡,学会把知识进行分类,找出自己学习上的不足,发现问题之所在,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弥补不足,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并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完成一个小单元的教学后,可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评价与反思,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修正或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再次实施教学方案。这样多次循环反复,教师自身的素质及能力也可得到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3 学生真正参与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教师应鼓励学生以回答问题为荣,更以能提出问题为荣。当结束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的课程时,可适当抽出一到两节课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总结出该单元的知识点,或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解题比赛,让学生自行解决一些他们认为较难的题目。教师甚至可放手让学生自编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可行的开放性或探索性题,并从小组中派一位代表上台做“老师”,讲授解题方法。每组解题结束后,教师再作适当的点拨,同组的其余学生则负责对其他组的代表评分,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课后调查表明,有90%的学生认为这种复习形式比单纯教师总结、学生动手解题更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即使是后进生也积极参与,开动脑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尝到一种“我也行”的成功体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4 改革练习题命题模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表明,当从事某种活动时,如果遇到挫折或困难,其印象是最为深刻的。学生学习数学也是如此。教师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数学知识的目的,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命题方法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在通过课本习题、习题集习题练习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相互命题,通过学生的命题,加强练习和指导。这样,学生一方面将对数学的学习收获渗透到练习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身体会或遇到的困难,创生新的习题,以帮助学生集体吸取教训,共同提高技能。练习题的命题方法很多:1)通过网络尝试让学生命题,这样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和练习数学习题的积极性;2)让学生设计习题模式,发挥想象创造力;3)让学生相互出题,共同促进,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