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描作为培养学生素描造型能力的最主要手段,已成为职业院校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学习造型艺术的重要基础。因此,在素描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可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展开训练、强化技能、发展思维,提高素描造型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任务 素描 教学
素描,作为职业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艺术的感知能力、掌握素描造型的规律法则、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为目标。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素描专业教学必须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职业教育特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掌握适应岗位需求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此,笔者所在学院近年来在素描课程教学中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坚持理论与实践、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素描造型能力,从而充分发挥了素描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作用,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发展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及实训教学中,以任务为引导,以教学目标为指南,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小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通过任务的胜利完成,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乐于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在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实施步骤可大致分为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素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院校素描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石膏几何体写生、静物写生、头像写生、结构素描、速写与默写等。素描作为一门技术,显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因此在许多知识点上,也可以设计成一些“任务”,将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临摹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下面以“石膏头像写生”的教学过程为例,来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素描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激发兴趣
许多职校生乍一接触“石膏头像写生”课程,往往感到既陌生又新鲜,但由于受其美术基础素质所限,他们对结构、透视、比例、色调、空间感、质感等造型因素的理解能力较差,形体结构观念和整体意识不强,导致学生失败的作品较多,以致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感”与“逃避感”。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初次接触石膏头像写生课程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自身或身边的案例观察起,以此调动学生的写生兴趣,使他们能够完成石膏头像写生。
2.分析任务,展开新课
教师在这一阶段,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讲解知识点和要点,然后布置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住第一印象的新鲜、强烈的感受;在构图中,要运用“变化与统一”的原理,处理好多种构图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最后完成作品时,要从画面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构图对象、整个落幅与小构图的大小位置关系,从而保证画面动势、比例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师生协同,完成任务
由于目前许多职校生来自农村,其在进校之前并未接受过美术专业的基础教学,所以导致不少学生在完成其作品时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怎样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向暗部一侧画出明暗色调。许多学生面对这个问题经常感到无从下手,他们无法准确把握明暗交界线的虚实强弱变化,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太阳穴外侧缘、颧骨、下颌骨等几个关键的突出点,体面转折“实”一些,明暗对比应“强”一些;其次要注意暗部色调纵深的虚实强弱变化,有目的地使学生发现明暗交界线部位应该“实”一些、“强”一些,愈向纵深发展体面愈“虚”、对比愈“弱”。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观察、自己分析、自己理解,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4.分析作品,对比提高
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其对学生的天赋有着一定的要求。面对当前职校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客观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如学生在完成石膏头像素描后,可将大家的作品一起在教室展示,让学生自己判断五官位置、形象是否准确,刻画是否充分?让学生自己回答上述问题,为调整修改在认识上奠定基础、提高水平。
总之,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素描课程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从而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美术作品的鉴赏及分析能力,又使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素描造型的方法和技能。
(作者单位:江西冶金技师学院)
关键词:任务 素描 教学
素描,作为职业院校工艺美术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艺术的感知能力、掌握素描造型的规律法则、提高素描造型能力为目标。对于职业院校来说,素描专业教学必须体现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思想,突出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的职业教育特色,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掌握适应岗位需求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此,笔者所在学院近年来在素描课程教学中引入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坚持理论与实践、思维训练和技能训练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素描造型能力,从而充分发挥了素描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作用,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教学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之上发展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以及实训教学中,以任务为引导,以教学目标为指南,将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适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小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通过任务的胜利完成,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乐于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在教学中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实施步骤可大致分为明确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素描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院校素描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石膏几何体写生、静物写生、头像写生、结构素描、速写与默写等。素描作为一门技术,显然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因此在许多知识点上,也可以设计成一些“任务”,将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临摹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引导学生一步步地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下面以“石膏头像写生”的教学过程为例,来阐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素描教学中的实施过程。
1.激发兴趣
许多职校生乍一接触“石膏头像写生”课程,往往感到既陌生又新鲜,但由于受其美术基础素质所限,他们对结构、透视、比例、色调、空间感、质感等造型因素的理解能力较差,形体结构观念和整体意识不强,导致学生失败的作品较多,以致不少学生产生了“厌学感”与“逃避感”。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初次接触石膏头像写生课程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自身或身边的案例观察起,以此调动学生的写生兴趣,使他们能够完成石膏头像写生。
2.分析任务,展开新课
教师在这一阶段,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讲解知识点和要点,然后布置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紧紧把握住第一印象的新鲜、强烈的感受;在构图中,要运用“变化与统一”的原理,处理好多种构图因素之间的关系;在最后完成作品时,要从画面全局的角度综合考虑构图对象、整个落幅与小构图的大小位置关系,从而保证画面动势、比例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师生协同,完成任务
由于目前许多职校生来自农村,其在进校之前并未接受过美术专业的基础教学,所以导致不少学生在完成其作品时还是会遇到很多困难。如,怎样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向暗部一侧画出明暗色调。许多学生面对这个问题经常感到无从下手,他们无法准确把握明暗交界线的虚实强弱变化,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太阳穴外侧缘、颧骨、下颌骨等几个关键的突出点,体面转折“实”一些,明暗对比应“强”一些;其次要注意暗部色调纵深的虚实强弱变化,有目的地使学生发现明暗交界线部位应该“实”一些、“强”一些,愈向纵深发展体面愈“虚”、对比愈“弱”。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观察、自己分析、自己理解,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4.分析作品,对比提高
美术是一门艺术课程,其对学生的天赋有着一定的要求。面对当前职校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必须客观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的作品。如学生在完成石膏头像素描后,可将大家的作品一起在教室展示,让学生自己判断五官位置、形象是否准确,刻画是否充分?让学生自己回答上述问题,为调整修改在认识上奠定基础、提高水平。
总之,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素描课程教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从而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美术作品的鉴赏及分析能力,又使学生在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素描造型的方法和技能。
(作者单位:江西冶金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