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当前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不少学校每周只开设一节写作课,而且在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只是将写作方法、写作技巧等呈现在学生面前,由此导致不少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毫无新意。久而久之,在机械的写作模式下,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升反降,其写作能力可想而知。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应该付诸于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动笔的习惯,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非照搬模式的能力。微写作不失为—种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写作;语文写作能力;运用方法
随着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微时代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微时代的到来机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等。“微写作”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可以视为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语文写作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借助所教授的内容或阅读的文章内容等引导学生写出一篇短小精悍且内容完整的极具特色的文章。微写作这样写作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写作方式而言,简便易操作,可以有效地落实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使其在日常训练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此,在组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微写作引导学生进行日常训练,在写作习惯养成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组织写作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采取以下方法对学生的微写作进行指导。
1.对接点拨法
所谓的对接点拨法主要是指在组织微写作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将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在师生写作共同体建构的基础上,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写作内容。在此需要注意一点,教师在师生共同体中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其写作进行引导,并认真倾听、分析学生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对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借此提高学生的微写作能力。我一般会借助以下流程来落实对接点拨法。首先,根据教学所需,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地明确本次写作教学中心思想;接着,在材料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思考其中所表达的内涵,或者作者流露其中的思想情感,辅之以知识讲述;然后,给予学生自主发言的机会,并对其所思所想给予指导,实现师生之间的对接;最后,向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事例,仅供参考。
以《破阵子春景》教学为例,在组织这一宋词教学之后,我会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回忆《早春呈水部张氏大员外》、《春夜喜雨》、《惠崇春江晓景》等诗句,接着,我引导学生比较这三首诗句有何共同点,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对这三首诗的分析,可以发现,其都是在写春。由此,我会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微写作”要求一以颂春为主体写一篇微作文。为了调动起学生对春的感悟,我会再次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春景:春风轻轻滴吹拂着嫩绿微黄的舂草,杨柳在河岸旁搔首弄姿。天鹅悠闲地在湖中中嬉戏,绿水轻轻荡漾,泛起一片片涟漪。在该直观的场景下,我要求学生回忆自己所学过的其他有关于春的古诗,然后结合自身记忆中的春,从某一个细节入手写出一篇微作文。如此,在对接点拨法的落实下,师生的一问一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会小中见大,从某一个细节入手来观察或回忆春天,由此,在主题明确下,仿照优秀的古诗词或文章写出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
2.鉴赏仿构法
所谓的鉴赏仿构法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微写作教学活动的时候,向学提供布局谋篇新颖或表情达意新颖的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其为框架,将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等作为血肉,融入其中,以此在借鉴,模仿中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我在微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一般会借助以下流程来落实该教学法:首先,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向学生呈现本节课所要借鉴的样本;其次,引导学生通读样本,在读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观察该文章所使用的表现形式或者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然后,向學生提出本次仿写活动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后,将学生的仿写结果在班级中进行共享,在集体欣赏、点评中使学生发现其他人的写作特点,扬长避短,提高其写作能力。
以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中的微写作内容为例,该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借助耳熟能详的文字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我会利用多媒体将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阅读了题目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在讲些什么,即审清写作要求;接着,我向学生讲述与仿写有关的内容,在这—过程中,向学生解释清楚,仿写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选取材料的精华,自主地建立写作模型,然后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其中,实现表达形式的新颖性。最后,我向学生布置本次微写作活动的主要任务:选取自己熟悉或者喜欢的一个汉字,谈一谈其构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如此,在鉴赏仿构中,学生实现了写作技巧的自主积累,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采取微写作的方式,将写作训练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简短的文章构造中,学习、积累写作方法或技巧,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借此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微写作;语文写作能力;运用方法
随着自媒体的广泛使用,微时代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微时代的到来机不仅对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写作方式等。“微写作”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可以视为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语文写作教学实践活动,教师借助所教授的内容或阅读的文章内容等引导学生写出一篇短小精悍且内容完整的极具特色的文章。微写作这样写作方式相对于传统的写作方式而言,简便易操作,可以有效地落实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之中,使其在日常训练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对此,在组织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微写作引导学生进行日常训练,在写作习惯养成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我在组织写作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采取以下方法对学生的微写作进行指导。
1.对接点拨法
所谓的对接点拨法主要是指在组织微写作教学活动的时候,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将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在师生写作共同体建构的基础上,采取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写作内容。在此需要注意一点,教师在师生共同体中需要发挥引导作用,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其写作进行引导,并认真倾听、分析学生写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对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借此提高学生的微写作能力。我一般会借助以下流程来落实对接点拨法。首先,根据教学所需,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提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地明确本次写作教学中心思想;接着,在材料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自主思考其中所表达的内涵,或者作者流露其中的思想情感,辅之以知识讲述;然后,给予学生自主发言的机会,并对其所思所想给予指导,实现师生之间的对接;最后,向学生提供与之相关的事例,仅供参考。
以《破阵子春景》教学为例,在组织这一宋词教学之后,我会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回忆《早春呈水部张氏大员外》、《春夜喜雨》、《惠崇春江晓景》等诗句,接着,我引导学生比较这三首诗句有何共同点,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和对这三首诗的分析,可以发现,其都是在写春。由此,我会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微写作”要求一以颂春为主体写一篇微作文。为了调动起学生对春的感悟,我会再次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中所描绘的春景:春风轻轻滴吹拂着嫩绿微黄的舂草,杨柳在河岸旁搔首弄姿。天鹅悠闲地在湖中中嬉戏,绿水轻轻荡漾,泛起一片片涟漪。在该直观的场景下,我要求学生回忆自己所学过的其他有关于春的古诗,然后结合自身记忆中的春,从某一个细节入手写出一篇微作文。如此,在对接点拨法的落实下,师生的一问一答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学生会小中见大,从某一个细节入手来观察或回忆春天,由此,在主题明确下,仿照优秀的古诗词或文章写出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
2.鉴赏仿构法
所谓的鉴赏仿构法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微写作教学活动的时候,向学提供布局谋篇新颖或表情达意新颖的极具代表性的文章,引导学生对这些文章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其为框架,将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感受或体验等作为血肉,融入其中,以此在借鉴,模仿中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我在微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一般会借助以下流程来落实该教学法:首先,借助多样化的手段向学生呈现本节课所要借鉴的样本;其次,引导学生通读样本,在读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观察该文章所使用的表现形式或者作者是如何表情达意的;然后,向學生提出本次仿写活动的具体要求,并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最后,将学生的仿写结果在班级中进行共享,在集体欣赏、点评中使学生发现其他人的写作特点,扬长避短,提高其写作能力。
以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天津卷中的微写作内容为例,该题目主要是要求学生借助耳熟能详的文字来分析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容。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初,我会利用多媒体将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阅读了题目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分析这道题在讲些什么,即审清写作要求;接着,我向学生讲述与仿写有关的内容,在这—过程中,向学生解释清楚,仿写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选取材料的精华,自主地建立写作模型,然后将自己的感悟融入其中,实现表达形式的新颖性。最后,我向学生布置本次微写作活动的主要任务:选取自己熟悉或者喜欢的一个汉字,谈一谈其构造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如此,在鉴赏仿构中,学生实现了写作技巧的自主积累,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可以采取微写作的方式,将写作训练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简短的文章构造中,学习、积累写作方法或技巧,在日常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借此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