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爱打扮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_hongr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在抖音刷到一条视频。视频里的妈妈装扮好正要出门,孩子跑上前开心地夸道:“我的妈妈好漂亮,戴了项链和眼镜,涂了口红,背了包包,还穿了好看的衣服。”夸完后,孩子兴奋地又挥手又跳。连屏幕外的我,都感受到了那种喜悦,忍不住会心一笑。
  很多妈妈会觉得自己为人母后,不应该花太多时间在打扮上,而要把重心放在家庭上。可试问,有哪个孩子不喜欢自己的妈妈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孩子眼中,任凭岁月流转,妈妈都是自己的小仙女。一个会打扮的妈妈,无形之中会给予孩子自信与力量。妈妈爱打扮,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妈妈的审美,藏着孩子的模样


  听过这样一句话:“妈妈的美是孩子最初的审美。”的确,母亲不爱整洁,孩子多半也邋里邋遢;母亲热衷奢侈,孩子的装扮往往也很昂贵。
  妈妈的审美,总能在无形中决定孩子的样貌。知乎一位匿名网友曾分享自己的个人经历:“母亲从小灌输我‘爱美就是不正经’的想法,在电视上看见选美节目,都骂得很难听。”这样一来的结果是,我的衣品非常土气。而母亲却很骄傲:“我不爱打扮,鞋子坏了还穿。”长大之后,我看到小时候的照片,才发现自己长得也不丑,可是因为穿得破破烂烂,就像是小村姑。母亲对美的误解,让我的童年与青春都活在自卑中。
  没有什么比一个母亲对女儿外貌的影响更大。母亲的审美,就像是一面镜子,倒映出孩子的模样。首位华人“世界小姐”张梓琳也曾受到母亲审美的感染。她的母亲是一名军人,素来保持整洁的装扮。张梓琳是体育生,本不用特意打扮。但张妈妈对自己女儿的外表一直保持严格的要求。
  母女俩一起出门逛街,有时张梓琳没来得及打扮,临出门时,张妈妈就会温和地说道:“你今天不是那么好看,咱们还是化个妆吧。”的确,有时候简单涂个口红,就能唤醒一天的朝气。在母亲的影响下,张梓琳始终保持优雅的仪态,因此在舞台上也能魅力四射。母亲的审美,对孩子来说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美是一种影响,透过母亲的审美,就可以看见孩子未来的模样。

妈妈爱打扮,孩子有底气


  我曾当过一段时间的教师,在我从教的日子里,有一个发现:比较自信的孩子,往往父母的外表也更好看。并不是他们的五官比常人端正,而是他们的装扮和气质,无形中就胜过了常人,也传达给了自己的孩子。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班上的两个同学:一个女生常年扎着丸子头,身躯笔直,非常大胆热情。另一个男生虽然成绩优异,但眼神总是怯怯的,不知道在害怕什么。后来在家长会上,我见到了这两个孩子的母亲。如我所料,前者的母亲打扮得非常时髦,举止谈吐都很有教养。而后者的母亲穿着灰扑扑的工作服,发型与脸庞都透露着一股沧桑。
  其实只要花10分钟,仔细地梳一下头发,再简单化个妆,相信这位女士一定会得体不少。或許是工作匆忙,她根本没有打扮自己的时间。唏嘘之余,我也有些惋惜,这个小男孩一定因为自己的母亲,在不经意间遭过不少人刻意的目光,所以渐渐变得羞怯。
  儿童心理学专家说过:“孩子自尊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四大维度的自我评价,外貌、社交、学业、体能,四项缺一不可。”外貌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一个外表得体的母亲,无形中能给孩子暗示:你有一个优秀的母亲,相信你也不差。由此可见,妈妈爱打扮也是在给孩子建立底气。美是一种沟通。透过母亲的打扮,孩子可以获得自信。当妈妈自信无畏时,孩子又怎么会胆怯恐惧?

妈妈爱打扮,孩子更“幸运”


  郭婉莹是上海永安百货的千金小姐,她出身于优渥的环境,但生活并不一帆风顺。因为一些问题,她的所有资产全部充公,还被下放到农村改造。她和孩子们住在只有7平方米的小破屋里,一觉醒来,孩子们脸上都是冰的。她抚摸着孩子的脸,故意说:“阳光从破洞照进来,好美。”哪怕被安排去喂猪、刷马桶,做最辛苦的工作时,她也穿着旗袍,保持着最美的姿态。
  因为背石头,她整个肩膀被磨得血肉模糊;剥冻坏的大白菜,双手被冻得变形,可她的脸上却依旧挂着优雅的笑容,从不抱怨。最艰难时,她仍铭记父亲的叮嘱:“人可以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在贫瘠的日子里,她始终保持一颗火热的心。没有烤箱,就自制铁丝网烤饼干;没有精致的西点,就自己动手烤蛋糕;没有茶具,用碗也可以品下午茶。母亲乐观的身影,成为孩子一生中最美的风景。哪怕日后遭遇再多磨难,他们的内心也会感到温暖充盈。后来,郭婉莹的几个孩子并没有因为母亲的名气而成为纨绔子弟,他们一直追随母亲过着朴实的生活。
  郭婉莹虽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留下家产,却给了孩子最宝贵的气节和品质。妈妈爱打扮,传递给孩子的更是一种在逆境中生存的信念。美,是一种教育。爱打扮的妈妈,教会了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因为这种热爱,哪怕遭遇再惊险的磨难,孩子也不会轻言放弃。这样的孩子注定不是温室里的花朵,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心理学博士张怡筠说过:“妈妈越时髦,孩子越自信;妈妈身材越好,孩子越骄傲;妈妈越有进取心,孩子越勤奋;妈妈越坚持自己,孩子越独立。”
  真正的美,其实从不是精致的皮囊,而是刻在骨子里面的品格,和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母亲对美的追求,一定会成为孩子未来的运气。母亲得体的装扮,决定孩子豁达的性格;母亲端庄的五官,决定孩子自然的气质;母亲对美的态度,决定孩子人生的态度。父母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最美的模样。
  (摘自《好日子》)(责任编辑 史旺平)
其他文献
“左眼跳财,右眼跳灾。”这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谚语,很多人都深信不疑。但医生告诉我们,偶尔的眼皮跳动,不会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但如果老是眼皮跳,不管哪只眼睛,都在提醒你:你可能有病!这种病叫做“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脸皮抽筋”,与支配面部活动的神经被血管压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神经也穿着衣服,叫做“神经束膜”,我们面部的肌肉活动、表情管理都受面神经的支配与控制。  面神经从脑
儿子有段时间不想上学,我从各种角度讲了很多道理,他还是不想去。当时我几乎崩溃: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为什么就听不进去?后来,带着困惑,我开始学习儿童心理学,才明白方法用错了,崩溃是必然的。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给小孩子讲大道理,有很多隐性或显性的不良后果。比如会让孩子没有主见,会破坏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给小孩子讲大道理,尤其是12岁以前的孩子,只能事倍功半。  小孩与其说是缩水版的成人,倒不如说更
无形家风的有形力量  我父亲朱润生,是朱自清的次子。《荷塘月色》里有一段描述“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那个“闰儿”就是我父亲。我是在祖父去世11年后才出生的。2004年,我从北方调回扬州,从事文化工作,开始整理祖父的资料,寻访他走过的足迹。  父亲“闰儿”临终前的几个月,我在家陪侍他老人家。为了让他开心,我用戏谑的笔法写了一篇父亲的小传。其中有这样几句话:“其人心地良善,性情平和。
李文静(右)在田间走访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每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扶贫干部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主力军。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工作,让一大批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众多的贫困群众走向了富裕。在皋兰县石洞镇涧沟村,就有这样一名“85后”女干部。她巾帼不让须眉,自2015年驻村扶贫以来,坚持用真心帮扶群众,用真情联系群众,与村民同吃同劳动……5年来,她争取项目资金近3000万元,
我一动不动坐在那里,開始书写,一个人,一个村庄。我没有按照写作畅销书的路数,在《尘埃落定》所开辟出的熟悉地盘上重复自己。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和闪光。  ——阿来  《云中记》  阿来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55.00  小说选择了一个别致的视角:一位苯教的祭师和一个云雾缭绕行将消失的山村。作品构建的藏族村落罹难的背景,本身就具有独特性,
我曾经庆幸于自己的十七岁,  仿佛一切依然来得及,  就像此刻我庆幸于  即将到来的四十七岁,  庆幸于此刻脚底的  这如此坚实的山巅。  我有足夠的幸运  迎来八十七岁那个白发苍苍  而步履蹒跚的黄昏吗?  并在蓦然回首中  庆幸于,那依然在延续的,  一个幸福而艰难的人世。
核雕世界杯  山東济宁,核雕艺人刘军对足球情有独钟,为了纪念世界杯盛宴,他在1元硬币大小的桃核上,雕刻出了6名球员踢足球射门的情景,一幅“迷你版”的世界杯跃然于方寸之间,惟妙惟肖,十分逼真。“小人”的日常生活  匈牙利食品摄影师彼得·恰克瓦里,将各式各样的物品放在一起,打造出“微观世界”,其特色在于将各式各样的微型人塑放置在日常物品旁边,将虚拟和现实结合起来。废旧筷子巧利用  高台楼阁、江南水乡、
生第一胎前,我和松爸经常憧憬孩子是男是女,那时我从心底里想要个男孩,理由很简单也很坦率——作为女性,我很明确地知道一个女孩儿是如何长大的,所以我特别好奇一个男孩的成长史。  我如愿以偿,并正在焦头烂额地经历着一个男孩的成长史。怀了二胎后,我打心眼里想要个女孩儿……老天眷顾,我真的有了个女孩儿。渐渐地,我发现,养女孩儿的感觉其实比养男孩儿更奇妙——  女儿特别“嗲”,每天早上醒来,榕榕就会把头凑到我
突然间黄昏变得明亮  因为此刻正有细雨在落下。  或曾经落下。下雨  无疑是在过去发生的一件事。  谁听见雨落下,谁就回想起  那个时候,幸福的命运向他呈现了  一朵叫做玫瑰的花  和它奇妙的,鲜红的色彩。  这蒙住了窗玻璃的细雨  必将在被遗弃的郊外  在某個不复存在的庭院里洗亮  架上的黑葡萄。潮湿的暮色  带给我一个声音,我渴望的声音,  我的父亲回来了,他没有死去。  (摘自河北教育出版社
春日的清晨,细雨蒙蒙,小巷里外婆牵着小姑娘,走在被雨水冲得光滑的石板路上,小姑娘却贪恋着手中的大肉包。  那个小姑娘就是我。  妹妹出生后,我就被寄养在长沙的外婆家。在我的印象中,外婆是个既精明又厉害的女人,她娘家家境富足,因为精明能干,出了嫁了,娘家的哥哥们还是把这位姑奶奶请了回去,做了管家。她生养了4男3女,儿女们成人后,她立下她的规矩,每个儿子每月必须交10元,每个女儿交5元作为赡养费,虽然